為手術麻醉上保險:做好麻醉前訪視是關鍵

常言道:“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人這一輩子,隨時可能因傷病面臨手術。據統計,每人一生平均手術1 – 1.5次,小到拔牙、脂肪瘤或痣切除、美容整形,大到各類重大手術都包括在內。要手術了,大家心裡免不了擔憂:手術能成功嗎?過程順利不?
手術和麻醉緊密相關,麻醉前大家也會忐忑:麻醉安全不?會不會損害健康?術中會不會疼?哪怕是拔牙、痔瘡切除這類局麻手術,人們也害怕出現術前被告知的意外和風險。
其實,手術和麻醉要順利安全,麻醉前準備極為關鍵。做好這個準備,是走向康復、保障手術安全的起點,而病人的積極配合又是完善準備的前提。只有準備充分,才能安全度過手術期,恢復健康。
來看個病例。68歲的王大伯因“慢性膽囊炎”要手術。手術當天早上他餓極了,吃了包子和稀飯。麻醉前醫生詢問進食喝水情況,王大伯怕當天做不了手術就隱瞞了。結果,打了麻醉藥后王大伯嘔吐,嘔吐物誤吸入肺,因為進食後麻醉藥物使肌肉鬆弛,胃內容物反流,王大伯最終搶救無效死亡。這悲劇就是因為王大伯沒和醫生說實話,沒配合好麻醉前準備。
那病人該怎麼配合醫生做好麻醉前準備呢?住院後,首先要做常規術前輔助檢查。一般有血常規、凝血功能、血液生化(肝腎功能、血糖、電解質)和傳染性疾病排查;特殊檢查有胸片、心電圖,老年病人還要做心臟超聲和肺功能檢查,評估心肺功能能否耐受手術;根據病人有無並存疾病,可能還需做甲狀腺功能五項、CT、磁共振、四肢多普勒超聲等檢查。這些複雜檢查是為了全面瞭解病人情況,保證手術和麻醉安全。檢查有異常時,主管醫生會處理,直到情況改善。
術前檢查完成後,主管醫生確定手術日期並告知麻醉醫生。手術前一天,麻醉醫生會到病房訪視病人,和病人面對面溝通,全面評估病人全身狀況和重要器官功能,評定麻醉和手術耐受力,制定防治措施,確定手術中最佳麻醉方法和管理策略。所以,手術前一天病人和直系親屬要在病房等著,別外出。要是病人不在,麻醉醫生無法評估病情,就不能進行麻醉前訪視和知情談話,這可是麻醉前準備的重要一步。
麻醉醫生訪視時會問病人很多問題,這是為啥?病人又該咋配合呢?手術能治療疾病,但也會給病人帶來身心創傷。麻醉雖不能治病,但能讓手術無痛舒適,更重要的是保障手術全程病人生命安全。麻醉和手術都會影響機體,所以麻醉醫生術前要詳細瞭解病人情況,包括身體狀況和過往治療史,這會影響病人對麻醉的反應和術中管理措施的制定。麻醉醫生還要熟悉病人既往疾病治療和用藥情況,這樣才能選對麻醉方法和監護措施,決定是否延續當前治療。這能預防併發症,為術中情況做準備,利於準確判斷和處理,持續治療術前合併疾病也有助於病人術後恢復。此外,麻醉醫生還會問過敏史、吸菸喝酒情況和生活習慣。如果病人做過手術、用過麻醉藥或對麻醉藥有不良反應,都要告訴醫生。要是感冒、發熱了,也得和麻醉或主管醫生說,方便再次評估。這樣麻醉醫生才能準確掌握病人術前資訊,保障病人健康安全。
麻醉醫生了解病人情況後,會通知禁食禁飲時間。如果病人吸菸,因會增加術中術後呼吸問題風險,術前要戒菸;體重超重的病人,減輕體重可降低麻醉風險。這些完成後,麻醉醫生會根據病人整體情況和手術方法確定麻醉方案,和病人及直系親屬在麻醉知情同意書上簽字。
和麻醉醫生充分交流後,病人可能就不那麼緊張了。手術前一晚,病人要睡好,睡不著可在醫生指導下吃安定類鎮靜藥。吃了藥最好有家人陪著,別突然起身,防止血壓下降、頭暈或摔倒。女性手術當天別化妝,以免影響觀察膚色。戴活動假牙、齒託的要取下,防止麻醉插管時脫落,誤入食管或呼吸道。眼鏡、耳環、項鍊等進手術室前交給親屬。
手術前病人受很多複雜問題影響,比如外科疾病、手術創傷失血、麻醉,還有可能伴隨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神經系統疾病、呼吸道疾病等內科疾病。所以,麻醉前準備工作一定要重視。麻醉醫生的首要責任是保障病人手術中生命安全,讓病人術中術後舒適無痛。為了自身健康安全,病人一定要配合醫生做好麻醉前準備。
參考文獻:鄭宏. 帶你走進麻醉世界[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92-95.
學術文章、科普文章約稿:
文章請傳送至[email protected]或新增微信weitiegang99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