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了嗎?老張家的兒子進城打工去了,聽說在一家大工廠裡,一個月能掙不少錢呢!” 在80年代到90年代那個物質匱乏的時代,很多打工者都以進廠打工掙錢為榮。
再說個恐怖的,1980年上海的人均工資僅為1229元/年,一頓家常便飯只需要5元不等,茅臺更是隻需8塊錢就能買上一瓶。

城裡的普通職位一個月頂多也就40塊錢,但進廠就不一樣了,月工資最少的也有兩百元,而且工廠有著“多勞多得”的激勵專案,有的“不要命”的可以幹到1000元以上。
在那個年代,工廠成為了農村人的“翻身地”。
01 拼一次,富三代,“幸福感”是比出來的
但相信很多人都會說,在那個沒有什麼“物慾”的年代,賺多少錢不都一個樣,只要能頓頓吃上飽飯就很幸福了。
事實上,這個結論卻少了一個前提,就是你的身邊“不存在”比你高出一個階級收入的人。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
試想一下,當你拿著一個月40塊錢的工資,被一個1個月拿著1000塊錢的表哥請了一頓100塊錢的飯,坐在餐廳裡,看著周圍華麗的裝飾和衣著光鮮的客人,那身上都是你買不起的東西,你難道還會毫無波瀾嗎。
而那個告訴你“頓頓能吃飽,就行了”的人,實際上就是拿著“一個月拿著上千工資”的人,他告訴你,想成為這樣的人,只需要進廠打工數個月,回老家就可以蓋新房、買彩電,讓同村人羨慕嫉妒恨,這難道不誘惑嗎。

人的幸福感是比出來的,放到現在也一樣成立。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追求的不僅僅是工廠業能帶來的物質上的滿足,80年代比“誰賺得多”的那批人,現在開始“比誰活得久”。
對於普通人而言,人過六旬,能在家裡度過平靜的一天已經很幸福了,然而,75歲的馬斯克媽媽,在中國12天期間還能像“特種兵”一樣連續造訪7座城市;92歲的媒介大亨默多克,一邊談戀愛一邊管理龐大的商業帝國……這時你又有何感想?
抗衰的路子最早已在海外富豪圈子流行,最初是透過社交等渠道,在富豪圈子裡隱秘傳播,近年才被媒體挖掘,在國內中流行起來。
事實證明,在名人的加持下,國內的呼聲越來越大,這批人大多數都是前半生把“命”搭在賺錢上的,在生活重壓下,他們從中年開始就面臨衰老的困境,被各種亞健康問題折磨。在此背景下,主打抗衰的派洛維pro補劑順勢在國內中火了起來。
公開資料顯示,派洛維pro隸屬於日企高階抗衰品牌Bioagen,該企業在與諾獎得主蘭迪教授攜手合作後,透過啟用細胞內的能量工廠(線粒體),有望為人類的健康長壽開闢新的途徑。不少人將其戲稱為“時光膠囊”。京東商智資料顯示,有八成使用者是30-55歲的中年男人,也正是這些人把派洛維pro推上了新的高潮。

一位上海王姓消費者表示:在農村時我沒有錢,於是進城裡“打拼”,現在有了錢財,50歲的身體卻充滿“老年氣息”,越來越力不從心,實在不服氣。為了找回年輕態,他成了“派洛維pro”的使用者之一。
像王先生一樣的人不在少數,80年代,在模範效應的帶動下,大量的農民工潮水一樣的湧入了城裡進廠。懷揣著希望來到了一個陌生的城市,幻想著前途一片光明,但事實上,這裡卻並不像描述的那樣輕鬆。
02 工廠根本不是鐵飯碗
誰都想要賺錢,大批勞動力加入工廠,屬實是給工廠上“強度”了,畢竟當時在國內的工廠少之又少,又怎能容納得下那麼多的“勞動力”。
一位廠主回憶到:“來的人都沒有學歷基礎,當時只能憑外貌去刷人了。那時候的工廠,每天工作12小時,30天無休,每個人就真的是拼了命的在幹活。”
但這種工廠“能賺錢”熱度僅僅只持續了10年,90年代後的人你要讓去工廠,他說不如“回家躺”, 即便一個小工廠能開出6000一個月的工資,也依然冷冷清清,最主要原因的還是待遇跟不上了。

這些企業招聘時給出了極高工資,實際上,只有熟練工每天工作12個小時不眠不休才能拿到這麼多工資,而且還得是在旺季。
上面也提到了,現在的人相較於“賺錢”,更希望的是“健康”,不少求職者認為,工作可以找,但必須要找到好。
“五險一金、雙休、不能加班、補貼等等”,這些都是他們的要求,達不到還不如回家躺著先。但這對於工廠來說就非常困難了,因為他們自己也賺不到錢。
因此,那批從農村前往城市的人,現在有了新的喜好—當“外賣騎手”,同樣也是計件拿錢,不用管淡季旺季(人每天都要吃飯),補貼什麼的都有了,簡直完爆了“工廠活” 。

有點學歷的人就更不可能來工廠了,在科技大廠裡打工,比去這些工廠裡爽多了,這就是中國現實。
不過這也不能去唾棄那些工廠行業的工資低、待遇低,因為在那個年代,工廠代表了中國最先進的生產力。你現在眼裡所謂的低端工廠、血汗工廠,放到上世紀90年代,那就是最頂端的高階現代化製造業。
而且,我們現在看不起工廠開出的四五千人民幣月薪,但放到東南亞這份收入已經很高了,用同樣的錢,你在泰國可以僱到的1.5個工人,菲律賓能招到2個,而在印尼,你幾乎可以招到4個。
在我們羨慕歐美國家工資高的時候,可曾想過,東南亞那裡的人其實也很羨慕我們。 然而要想全民“漲”,就必須要把國家的“技術、地位”提高。
03 工廠並非“倒閉”,而是隨著時代進化
只有最先進的技術,才能帶來高收入,只有手握最先進技術的人,才能拿到高收入。就好比上述的派洛維pro科技,日本依託美吉野百年工廠技術,又叫上東京大學對“派洛維pro”的核心成分做了臨床實驗。
結果顯示,40-65歲的中年群體,在使用了“派洛維pro”後身體得到“逆齡”改善,運動能力平均提升7%、肝部能力、面容等衰老指標都向著“年輕指標”貼近。
強硬的科研資料讓他們能在京東、天貓上賺的盆滿缽滿。甚至目前還攜手日倉問候(Ohiyo)在上海虹橋、浦東、廈門等多家機場正式上架。

別人都已經在“三班倒”出貨中國,倘若我們還停滯在“80年代的製造業”,那隻會導致我們國家水平“越來越差”,倒退回80年代,拿著80年代的工資,消費著24年的物價。
所以,我國才會不惜一切代價,倡議工廠轉型高階製造業,程式設計師為什麼那麼高收入,直追歐美平均薪酬,很簡單,整個行業能賺錢,具備極高的生產力,會的人又不多,從業人員的工資當然高。
中國人不應該像個機器人一樣,天天待在流水線上不斷擰螺絲,而是應該從事高階製造業的研發工作。、

生產力上去了,盈利自然就上去了,有了盈利,自然可以發更高的工資。很多人吐槽中國現代工廠的工資高,但這些轉型高階製造業工廠裡面,“純勞動力”的工人早已被更高水平的“機器”代替了,剩下的都是“高學歷,或將在未來成為高階技術的“研發者”。
難道以這些“工人”的水平,不應該拿高的工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