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今日免費下載:2024生活用紙行業深度研究報
來源:五環外
作者:馬一新
網購紙巾,已經淪為“圖片僅供參考”的荒誕盲盒遊戲。
你或許知曉盲盒裡總有還不錯的基礎款,但在這場遊戲中,當你滿懷期待地拆開快遞,卻永遠猜不到,那張紙巾究竟有多單薄。
宣傳圖上赫然標註著190mm×120mm的尺寸,到手時卻縮水成了120mm×90mm,面積近乎減半。而在一抽紙不到一分錢的“超值”價格背後隱藏的原材料品質安全問題,更是讓人不敢細想。
為何最近幾年,電商平臺紙巾的價格一路走低,問題卻層出不窮?當下遊消費者苦於質價比紙品越來越難尋時,上游造紙工廠的廠主們並不好過,他們也在勒緊褲腰帶過冬。短短一年,四川造紙行業的“廠二代”蘇永,已經聽到過上百家工廠關門的訊息。而廠主們一見面,不再討論擴張與發展,而是紛紛商量著賣廠求生。
生活用紙本是大眾日常必備的消耗品,理應是一門薄利多銷的安穩生意。然而,當被硬生生推上低價競爭的擂臺後,紙廠老闆們已經不敢想著贏,而是想著如何先別倒下。
在這場生存的博弈中,掙扎的紙廠老闆們正奮力躍起,試圖抓住每一次渺茫的求生機會,哪怕希望如紙般單薄。
又一家紙品工廠倒閉了。
蘇永看到朋友圈裡同行轉發的訊息,眉頭緊了又緊,忍不住長嘆口氣。物傷其類,造紙業寒冬來襲,他也不知自己能不能熬過去。
作為一個人過中年的70後“廠二代”,蘇永的前半生幾乎都浸泡在紙品產業帶裡。大學畢業後,他接手自家造紙廠,從生產一線幹起,轉眼就是二十多年。
這些年來,蘇永見證了四川紙品產業帶的發展興盛。他還記得,2008年,竹漿紙爆火,村裡人削尖腦袋搶著入行。自己的競爭對手,從過去的3家,迅速增加到後來的3、400家。
產能飽和,僧多粥少,競爭自然越發激烈。“當時,還有同行直接來我們廠子門口薅客戶。”好在依託消費者不斷攀升的生活用紙需求,和龐大的線上消費市場,蘇永的紙廠還能保持穩定效益。
但如今,隨著電商競爭紛紛捲起價格,紙業競爭也升級為白熱化的“肉搏戰”。
對於廠家而言,電商平臺的流量意味著生命線。當一些電商平臺將低價作為唯一的指揮棒,將流量和低價直接掛鉤,廠家也只能降低價格,擠壓利潤空間。
其實,蘇永能夠理解電商平臺的無奈:“他們也有自己的支出,包括人員成本和各種費用。他們也需要控制成本。”
因此,低價也就成為商家選擇代工廠時的最關鍵因素。壓力隨之傳導到生產端,本就競爭激烈的產業帶源頭代工廠,變本加厲地卷低價。一些紙業廠家甚至賠本賺吆喝,2020至2022年期間,他們甚至出現倒掛現象,原紙包括漿料的成本可能還會高於售價。
為了保證利潤空間,廠家不得不砍成本。而隨著成本一起被砍掉的,還有紙品的品質。
“我們之前給一個電商品牌做代工,對方追求極致低價,比如一包棉柔巾,他不在乎加不加棉、有沒有底紋,他要的就是一張可以擦東西的紙,至於擦的體驗和效果,他不管。”
小規模造紙廠砍成本的第一刀,往往從紙巾原材料下手。
從天然木材中提煉的原生漿,纖維長,強度高,生產的紙巾質地細膩,吸水性、柔韌性好,但價格也更高。回收廢紙二次加工製成的再生漿,纖維短,生產的紙巾質地粗糙,但價格要低廉許多。因此,許多造紙廠改用再生漿降低成本,從而覆蓋其他渠道費用。

除了原材料外,有的電商平臺和紙廠,還圍繞紙巾的抽數、張數和重量等指標做起了文章。
一些電商平臺的低價抽紙,動輒20元上萬張。看似便宜,但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其中貓膩。低價抽紙,主打“張數”混淆視聽。一包標註有“240張”的抽紙,按照一抽紙五層計算,實際上只有不到50抽的淨含量。而通常,一包抽紙的規格在100-120抽左右。
有資深紙業從業者透露,線下渠道里,一提9.9元的抽紙到手平均在6到8包。如果以此規格作為行業內正常標準衡量,很多低價電商9.9 元到手20包甚至40包的紙巾,不僅在層數和紙張大小上可能有所偷工減料,在原材料品質安全方面同樣存疑。
而紙品克重是可以直觀反映紙品品質的變化。2019年,電商平臺上紙品重量還能與線下渠道齊平,常規原紙每平方的重量在13-15克的範圍區間。到了現在,有些線上的紙品的克重,甚至低於原紙每平方10克。
當低價劣質紙巾大行其道,那些原本想要堅守品質的平臺和廠家,生存空間反而被嚴重擠壓。
為了承接低價電商平臺的流量,蘇永的一些客戶被迫捨棄品質,有些商家原本想做規格為45克的溼紙巾,但過一段時間,迫於競爭壓力,只好改做40克的溼紙巾,再過段時間,客戶又會來諮詢蘇永:“35克的紙巾能不能做?”
蘇永堅守著底線,不從原材料上剋扣利潤。可是看著越來越薄的紙巾,他感覺工廠的生機也日漸稀薄。
價格戰一旦打響,產業鏈上下游沒有贏家。卷低價,低品質,帶來的往往是一個品類的迅速衰落,和跟風工廠的雪崩式坍塌。
消失的本色紙,正是死於殘酷的低價競爭。因為顏色與紙漿本身接近,給人以天然環保的健康感,本色紙一度風靡。蘇永回憶道,最火的時候,“我們幾百個同行,家家都推出了本色紙。”
然而,好景不長,跟風者眾,卻無人深究使用者體驗。消費者很快發現,本色紙的細膩度、手感、質量,甚至不如白紙,風潮也隨之平息。對蘇永的工廠來說,這只是錯過一個機會,損失一些包材;而那些主推本色紙的品牌,卻被淘汰出局。
身為紙品產業帶的老兵,蘇永對這樣的故事已經司空見慣。“很多品牌做著做著就不見了,包材不要了,押金不要了。電話也打不通,因為做不下去了。”投入幾百萬元購買的裝置,只能含淚幾十萬元賤價甩賣。

紙巾工廠生產線(圖源:受訪者)
賺錢和效益成了當下的奢想,生存才是迫切的第一目標。
近幾年,保證工廠的開機率已成為很多廠家的頭等大事。搶訂單時他們已經沒辦法考慮利潤,“只能先讓機器和工人都轉起來。”
蘇永工廠的員工,大多是跟隨自己工作了十餘年的老人。工廠的命運關係著一家的生計。“其實就場地成本來說,我們出租或是轉行,肯定比做紙輕鬆。”
但為了讓一百多位員工先吃上飯,蘇永依然在苦苦維繫著造紙廠的生存。一些代工的電商客戶得知,還會直接找到蘇永,趁機壓價。“直接說可以保你開機率,只要開機就可以給員工開工資,至於場地費就不要想了。”
紙業江湖,風雲變幻。過去一年,紙業集體經歷了血腥的廝殺。蘇永周圍的競爭對手們,從四百家銳減到兩三百家,上百家同行黯然退場。同行相聚時,話題總是繞不開“賣廠”與“虧損”,這不僅是四川一地的景象,而是整個行業共同的悲歌。
蘇永自己的工廠,也在風暴中搖搖欲墜。曾經的四個工廠,如今只剩下一個,那些曾經忙碌的生產線,如今大多已成空置的回憶。兩三年前,他忍痛低價處理了60%到70%的生產裝置,那些曾經的“鐵甲”,如今只能以殘骸的形式,換取一絲生存的希望。

紙廠倉庫一角
用心經營的廠家如履薄冰,但放棄品質底線,以次充好的工廠卻能脫穎而出。
“過去我們做紙,一箱成品能賺兩三塊錢,次品根本不敢出廠。現在聽說有的廠家一箱次品,都能賺一二十塊。”
也資深業內人士透露,他們所知道的是,有廠家靠著剋扣30%-40%的抽紙淨含量,在低價競爭中獲得優勢,僅一個月就做到了GMV一個億的規模,但這種飲鴆止渴的做法,終究難以為繼,最終被平臺反覆查處,銷量暴跌至不足1000萬,輝煌成為泡影。
苦於低價亂象,產業帶工廠也在試圖尋找破局之路。2021年以前,一家業內知名的上游公司曾涉足電商,產品月均出貨量達到八千萬到一個億噸。然而,隨著低價電商的內卷愈演愈烈,即便擁有原材料優勢的上游公司,也難以維持與下游企業之間的微妙平衡。
這家企業就逐漸意識到,如果繼續在這場無底線的低價競爭中泥足深陷,下游園區工廠將被無情擠壓,生存空間愈發狹小,整個行業生態將被破壞殆盡。為了維繫企業的平穩健康發展,這家上游公司主動放棄了電商戰場,退出競爭。
然而已經被捲入低價泥潭的眾多小工廠,則在血腥競爭中奄奄一息。他們迫切渴望行業能夠迴歸正常。但要實現這一目標,行業必須經歷一場更大的洗牌。
03
在低價電商的浪潮衝擊下,有的廠家隨波逐流,成為亂象的一部分,有的廠家則被巨浪吞沒,跌入谷底。如何破局,成為產業帶工廠共同面對的難題。
目前,紙業已經形成了一個千億級市場,消費者已經形成了網購囤積生活用紙的習慣。全盤退出電商競爭,顯然並非理性的回答。因此,在工廠主的探索之中,電商平臺依然是他們銷售的重要渠道。
有的廠家選擇了靈活應變的策略。在原紙生產淡季的上半年,在自己的線上店鋪中消耗庫存;到了下半年原紙供不應求的時候,便停止電商業務,只賣原紙原材料。這樣的策略,既能規避風險,又能減免運營成本。
也有廠家在低價競爭中堅守底線,他們注重產品的品質和消費者的復購率,不在品質上做妥協,而是尋找更低價的供應源頭,在各個區域選擇不同的快遞,在各地尋找合適的代工廠,力圖在卷低價的浪潮中殺出重圍。
重慶維邦紙業公司,正是川渝地區紙品產業帶工廠電商平臺轉型的一個範本。

維邦工廠捲紙產線
這家成立27年的老牌企業,多年來在當地積累了穩定的受眾群體。然而2019年到2020年期間,即便是它這樣的大體量企業,也一度被低價競爭困擾得苦不堪言。
維邦紙業的電商負責人徐衛國回憶道:“過去,竹漿紙是維邦線上電商的核心,後來順應市場環境,把本色紙全部換掉改成白紙,成本上有浮動是一定的。從那個時間節點開始,行業就越來越卷,增長也快速下滑。”
產業帶源頭商家的困局,部分源於對電商業務的陌生。電商營銷需要專業的團隊,物流、發貨、工廠生產和人員投入都需要成本。投不起、不知道投了有沒有效果、投入但收效甚微,都是中小型工廠乃至維邦這樣的傳統大企業的普遍擔憂。有的廠商也曾自行嘗試過工廠直營的電商業務,最終卻“虧得一塌糊塗”。
而京東旗下的特價購物品牌京喜自營,能夠幫助源頭廠家彌補短板,順利平穩轉型。
與其他銷售產業帶商品、白牌商品的電商平臺不同,京喜自營最大差異化優勢是依託京東的供應鏈優勢,採用京東官方運營模式,商品以裸價供貨,京喜自營團隊提供營銷運營服務。
過去,源頭工廠生產遠離消費端,對市場需求反應稍微滯後,而藉助京喜自營的海量資料分析服務,工廠能夠迅速洞察消費者需求,生產優質產品。藉助京喜自營的平臺大促和運營服務,一些新品也能得到更廣的傳播。當前維邦的拳頭產品“向日葵掛紙”,正是在京喜自營的助推下,賣出了超過1000萬提,成為了千萬級銷量的爆款單品。
此外,京喜自營的商品全部由京東物流配送,確保配送體驗優於其他電商平臺。同時,物流成本由京喜自營承擔,降低了商家的成本,還提升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維邦紙業的電商負責人能夠直觀感受到變化:“京喜不光是幫維邦的電商度過了一個轉型期,也降低了我們的固定成本,比如快遞費就有接近20%的降幅。”

對產業帶源頭的工廠來說,京喜自營像是能幫助工廠加入電商過程中行駛的更平穩的輔助輪,能深入到工廠的各個環節,幫助商家最佳化生產流程、降低成本、提升品質。例如,透過推薦更便宜的原材料供應商、最佳化包裝設計等方式,幫助商家在保持低價的同時,確保產品質量。
有了京喜自營作為助手,源頭廠家無需再為搭建專業運營團隊煩惱,更不用為銷售和推廣問題發愁,只需要專注於產品的生產與質量把控。
在當前“劣幣驅逐良幣”的市場環境下,對品質的專注與追求,或許反而才能發揮出紙品源頭工廠的最大優勢。

京喜自營聯合維邦開發的“向日葵油畫”掛抽
過去幾年,野蠻的電商平臺價格戰,讓“低價”成為了“劣質”的代名詞。假冒偽劣橫行,行業亂象叢生。其實這樣的現象,不獨發生在紙品領域,也同樣發生在其他日常消費品的源頭工廠中。
如何平衡商品價格、品質、消費者體驗,是商家面臨的共性問題。京喜自營的模式,在下沉市場的過程中,不僅為產業帶工廠提供了穩定的訂單和增長機會,透過最佳化供應鏈,幫助商家降低成本、提升效率,還為消費者帶去了低價不低質的購物體驗,
而這無疑讓困於價格戰的產業鏈上下游,看見了實現消費者、工廠、商家共贏的希望。越來越多的源頭產業帶工廠,也能實現另一種意義上的破局新生。
【PS:點選詳情可檢視內容】

點選微信小程式
:"報告搜一搜";免費下載各行業研究報告pdf和word、可視資料、學習資料。提供研究報告、市場研究報告、行業報告、行業研究報告、調研報告、市場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