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錄取”騙局再升級!深圳驚現虛假“香港大學”….

【寫在開頭】最近微信推薦機制調整了,可能有些朋友會收不到我們的推送,請大家關注留學字典加上星標,以免錯過更多精彩內容!
 正文 
“不用參加高考,孩子學習差也沒問題,只要15萬,即可輕鬆上世界名校,家長再也不用煩惱。”
有時候,騙子比你自己更懂你。
最近,一則關於“港大附屬學院深圳中心”的留學專案引發了熱議。原來是有騙子在香港大學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在深圳開了所“港大分校”,裝模作樣的招生上課,
這個虛假的專案直接洞穿了“雞娃”家長的痛點和需求,讓不少家庭上當受騙。
港媒報道截圖
這個虛假專案被宣傳為由香港大學附屬學院(HKU SPACE)在深圳設立,每年學費15萬港元,承諾課程完成後可直升香港八大高校,被包裝成"專為成績欠佳內地學生量身定製的升學捷徑"。
然而在被媒體曝光後,香港大學迅速釋出宣告,緊急闢謠說從未授權任何機構在深圳辦學。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15萬即可拿到港大學位? 
近期,香港媒體《香港01》的記者曝光了一起魔幻詐騙事件,一家上海中介,為香港大學附屬學院(HKU SPACE Community College)深圳中心招生,稱課程由深圳外國語學校(深外,廣東省重點中學)合辦,可以在深外高中校園上課,還可以提供線上基礎專上教育文憑(EDFS)課程,讀完後可直升香港學校。
他們在深圳鹽田區東部冰雪創新城設立港大附屬學院EDFS深圳課程中心,距離深外高中校區僅隔了一條馬路。
然而,作為事件核心的港大專業進修學院(HKU SPACE)發表嚴正宣告:學院從未在深圳設立任何課程中心,也未授權任何中介機構開展招生工作,並表示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同時,深圳外國語學校的工作人員也否認學校有參與此事。
事件曝光後,HKU SPACE連發三記重拳:  
1. 向涉事場所發律師函要求48小時內清除侵權標識  
2. 向內地網信辦舉報虛假招生賬號  
3. 啟動跨境法律程式追究冒名機構  

其實,一切都是假的。那這些人是怎麼獲得家長信任的呢?
媒體在調查後發現,幕後主導人是一群“草臺班子”。涉事中介透露,“假港大”由“香港文教協會”成立,他們不涉及港大附屬學院,只是“承擔”了該學院EDFS課程的教學輔導工作。但在其宣傳文案中,卻並沒有解釋這一點。
那麼,這個“香港文教協會”又是什麼來頭
其實這個組織名頭看起來很大,但漏洞百出。
這個所謂的協會也並沒有公開資料,連一個正規官方網站都沒有,只在Facebook上開了個賬號,其運作模式完全符合空殼公司的特徵。
記者深扒了這個組織的資訊,結果發現此前也有叫“香港文教協會”的公司,但該公司早在2006年就登出了。2017年,有人又用“香港文教協會”在網上開設臉書(Facebook)賬號,並與不同學校舉辦教育活動,但也在2019年後沒有更新過。
記者又在小紅書上找到了用香港大學附屬學院深圳中心的名義,開設賬戶的內地中介,在該中介的微信朋友圈中,找了一系列中介參觀香港大學附屬學院九龍灣分校的照片。
“香港文教協會”會長陳銘賢的身份更是疑雲密佈。他自稱是有博士頭銜,曾任北京大學香港科技大學深圳研修院學術總監,同時又是香港城市大學的高階學術顧問。
結果,香港科技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都否認有有這位“顧問”,兩所大學根本查無此人。

可以說在這場精心編織的騙局中,這名“會長”與黑中介配合得天衣無縫:他們線上下辦教育展,大張旗鼓宣傳"港大深圳中心",在線上透過小紅書、朋友圈等平臺釋出盜用的港大九龍灣分校照片,將整個騙局包裝得看起來很高大上。
整場騙局看似只是一場虛假招生,實則是一整套完整的運作鏈條,假校區、假身份、假合作,再誇大升學承諾、收割焦慮學費,環環相扣,配合默契。而這場騙局之所以能夠得逞,核心原因還是抓住了家長和學生升學的焦慮。
我們也提醒學生和家長,所有正規招生資訊必定透過院校官網等官方渠道釋出,對於任何"免試入學"、"低分保錄"的宣傳,務必要保持警惕。
不過,這場“假港大”鬧劇的背後,還有多少類似的教育騙局?多少人被騙還不得而知。
 港校申請騙局太多 
這幾年港校的申請中,各類包裝的騙子和套路太多。
就這上文這個事情中,真正的港大附屬學院課程對入學資格有明確要求,通常需要申請人具備相應的學術背景和語言能力。
聲稱"免GPA、免語言成績"的招生宣傳,幾乎可以確定是騙局。
另外,港大是港大,港大附屬學院是一家公司,港大附屬學院在香港只是副學士,而上文記者報道的連副學士都不是,是個副學士的預科,並且還是沒有經過官方授權的虛假機構
其實,這起事件並非孤立個案,這幾年在香港院校申請中造假的事件實在太多。
2023年港大陸續發現部分學生入學後成績異常,甚至有些人無法完成基本學術任務。經深入調查,校方發現,這些學生的入學材料存在造假行為。
2024年,香港警方就已將14家涉嫌此類欺詐的公司線索移交內地相關部門跟進調查。嚴重的是,部分黑中介甚至偽造學歷證書和成績單,幫助學生透過虛假材料申請香港高校。去年就有一名內地學生花費70萬透過"黑中介"進入香港大學,結果因學歷造假被校方查出而遭退學,最終人財兩空。
2024年5月港大經管學院發起全面清查,要求所有碩士生重新提交學歷認證、成績單。結果30多名學生被查出學歷造假,而這個數字,可能還只是冰山一角。
2024年10月,香港中文大學翻查了近5年所有非本地生的申請個案,發現了一宗疑似虛假學歷的案例,併成功堵截了約10宗偽造學歷的企圖。

港校的篩查機制,已經不再是抽查式了,而是全面鋪開,深挖到底。從香港大學到香港中文大學,甚至澳門的高校,風暴席捲整個港澳高等教育界。
另外,澳門高校也因為大量的內地申請材料造假,導致只認可高考成績報考了…
為何此類騙局能屢屢得逞?
留學夢斷的悲劇,並不是因為某個中介「心黑」,騙局之所以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得逞,是因為家長的升學焦慮,撐起了一條灰色產業鏈。國內升學壓力巨大,211/985錄取名額有限,面對騙子的虛假誘惑,很多家長也願意花錢走“捷徑”。
港澳地區大學由於採用的是申請制度,稽核機制相對包容,各類標化成績都認可,並且預設申請人是誠信的,畢竟對港澳和海外大學來說,上大學的目的是學知識而不是刷學歷,但內地一些家長和學生思路迥異,他們渴望的只是名校文憑,所以才會想辦法走捷徑,而騙子正好迎合了他們的需求。
所以,從這些事情可以看出,不管是家長和學生主動聯絡黑中介造假,還是黑中介用騙局套路學生和家長,其本質都是為了獲得升學的捷徑。這些五花八門的騙局背後,最終的受害者不僅是家長和學生本人,更多的是整個準備留學的學生群體,是他們讓境外大學對中國學生有了刻板印象。正如去年MIT教授在公開場合批評中國學生學術不端的行為…
總之,我們留學的終極目標,不是去鍍金,而是獲取真正的能力。只有大家都不想去走捷徑了,那麼騙子也就沒地方再行騙了
《留學字典》原創文章精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