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家長群都在熱議同一件事,猜測謠言滿天飛,但背後的方向已經很明確了

上週,大寶學校專門召開小升初家長會,介紹當前政策和升學方式。
遇到大寶同學的家長,大家討論起來都是緊張又茫然,被各種小道訊息轟炸後,都說感覺像在開盲盒。
氣氛已經烘托到這了,再佛系的我,也得開始行動起來了。
除了研究政策、如何填報志願,之外,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幫他準備“分班考試”
之前,家長群裡好心的媽媽分享了西城重點學校近幾年分班考試的真題試卷,大家排隊一個個表示感謝。
的確一開始聽到“分班考”,我也是疑惑的:不早就陽光分班,不提倡“重點班”“實驗班”了嗎?怎麼還有分班考試?
我問了幾圈,才發現名義上確實取消了分層分班,取而代之的是分層教學,只是各個學校規定不同,機制不同。

圖源:公共圖片庫
比如,有的學校會在初一剛開學就組織孩子參加“摸底考試”,各學科分別評級。
成績好一些的,就分配到經驗豐富的骨幹教師的課堂,教學節奏快、要求高、進度領先,有時相關資源也會更多;
剩下的孩子,就會匹配到相對年輕或普通的老師,課程進度也會慢一些。
說是同一個班級,上課卻在不同的課堂
經過調查之後,我現在已經確認了,我們所在片區的學校幾乎都有分班考試
考試不僅檢測孩子小學的語數英學得扎不紮實,還會給孩子來上一套競賽+提前體驗初中知識的綜合測評——
語文考初中課綱裡的名著和古詩文;
數學包含奧賽難度的題目;
英語題型對標中考。

很多題,我看了一眼都頭大,剛剛小學畢業的孩子不做好準備很難應對。

說到這,有同學可能會疑惑:“怎麼準備?難道為了入學考,要用掉整個小升初的暑假時間嗎?
不一定,但我們一定要做好相應的準備
語文:閱讀面、理解力、表達力
在家長眼裡,語文是個不太需要準備的學科。
我們習慣性認為:語文嘛,靠平時積累就行,臨時抱佛腳也沒用。這話沒錯,但要是真這麼做了,孩子在分班考這場仗裡,很可能第一個掉鏈子的就是語文。
從各校的真題來看,初中分班考的語文題目,早就不滿足於小學階段的識字、拼音、選詞填空這些基礎內容了。
它考的是什麼?
一是儲備,二是理解,三是輸出
下面是試題部分來源。文中截圖都是北京各區各初中的“分班考”真題,為了減少麻煩,接下來我就不一一標明試題來源了~

1.基礎積累
語文試題形式豐富,考查內容廣泛,包括文學常識、古詩文默寫、成語運用、病句修改、古文閱讀理解與名著常識等內容。
很大一部分題目都超出了小學的課綱,很考驗孩子“大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
比如,文學常識部分,考了“唐宋八大家”的概念。
這個概念正式學習是在什麼時候呢?比較普遍的觀點是,這類知識到了初中才會系統學習和梳理。
還有古詩詞默寫,某校試題考了曹操的《龜雖壽》。
而這首詩屬於部編版八上(初二)的內容。
再舉個例子,考名著知識,有相對簡單的《西遊記》,也有孩子不那麼容易理解《朝花夕拾》。

但即使是相對容易的《西遊記》,題目也不那麼好回答。如上面的第3小題,言簡意賅地總結出主要事件並不容易。
還有這種陷阱滿滿的選擇題,同學們覺得該選哪個?
這就是語文悄悄篩人的套路:小學語文學得不錯,不意味著分班考也能拿高分;能拿高分的孩子,一定是那個閱讀面更廣、知識儲備更充足的。
2.閱讀理解是深水區
從題型來看,閱讀理解不僅考現代文,有些學校還會考文言文。
比如下面這道題。
整體來看,這道題屬於難度中等偏上的“區分題”
第13小題考查實詞,需要結合語境辨析,A選項“牘”是關鍵陷阱。
孩子需要知道,文言中“牘”多指“公文、文書”,而不是它表面上的意思“寫字用的木片”。
這就需要孩子有一定量的文言實詞積累,如果缺乏系統學習,可能因望文生義誤選 A。
14小題也是。它考查古今異義詞“去任”要翻譯為“離任”而不是“去上任”。沒有積累,不瞭解文言文語法特點,孩子很可能會翻車。
小學階段的課本會有簡單的文言文,而這道題文章的篇幅很明顯比課內大部分文言文都長,情節也更復雜,對理解能力要求更高。

圖源:《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

至於現代文閱讀,也很有區分度。涉及主旨理解、詞句含義、人物分析、結構判斷、情感揣摩等多個層面,尤其強調細節理解+思辨能力
這種題目乍一看不難,要求對文字的深度解讀能力和表達能力。
但實際落實到卷面上,很多孩子都容易出問題:能看懂,卻不會答;寫得多,卻跑題;想得好,卻說不清。
這就暴露出一個核心問題:表達能力不過關。
而這恰恰是很多學校在選拔時,把語文成績也納入考量,使得孩子被降層的核心原因——語文理解不到位,數理化的理解也會差點意思。
3.作文:認知+格局+語言能力
不知道同學們所在的城市,小學語文作文都怎麼考?北京範圍內,據我所知,小學中低年級都是課堂上的習作換湯不換藥考一遍,小高年級的作文變化也不大。
所以孩子只要平時好好訓練,多寫幾篇押中題目就萬事大吉。
但到了初中,分班考的作文範圍會很廣。
寫離別
寫新環境
寫讀書的意義
寫“種子”相關的命題作文
孩子要有視角、有情懷、有邏輯、有語言,才能寫出讓人眼前一亮的好文章。
沒有太多套路的作文題,讓有經驗的初中老師一眼就能看出孩子是真有想法還是湊字數
4.家長能做些什麼?
這部分我只說乾貨,大家可以結合孩子的日常學習節奏調整。
(1)系統熟悉古詩文與名著知識:整理初中必背古詩文篇目,每天定量積累+默寫+賞析同步練。
古詩鑑賞要重視

(2)泛讀+精讀結合:安排每週一篇中長篇閱讀精講(議論文、小說或說明文),訓練資訊提取與表達。
試題文字量不小

(3)積累作文素材池鼓勵孩子記錄生活片段、觀察細節、整理觀點,堅持完成作文,家長可參與評講
(4)真題演練:挑選名校真題中難度適中的題目做模擬訓練,重點是梳理
以上做法,可以在六年級下學期的日常中逐漸加碼(大寶現在就在做這些事)。這樣,暑假不至於安排得太滿,讓孩子難以接受。
此外,我們一定要認識到,語文這門學科,重要的不是考試,而是孩子的理解力、表達能力,它是所有學科學習的地基
如果語文基礎薄弱,其他科再好,也如建高樓於沙灘。
數學:計算基礎、思維提升、強篩選屬性
數學這門學科,各個學校的考試風格很統一,就是都挺難

很明顯,學校們除了想看孩子小學學得怎麼樣,還想判斷孩子未來能走多遠。
1.基本情況

看上面的題,如果說第一題還是簡單繞一下,熱個身,那接下來每一道真的越來越“變態”,它們不是簡單的計算、應用題,涉及到了:
數學建模能力;
多條件的邏輯推理;
快速資訊整合與結構還原能力……
說白了,就是想看孩子會不會思考
試卷題目基本脫離了小學六年級課程範圍,有著濃濃的奧數味。
不過,各個學校也不是想看孩子是否達到了競賽水準。他們把題目的難度限制在了一定範圍內,更像是在透過題目檢驗孩子是否具備數學思維。
比如下面這道題,涉及到“排列組合”問題
排列組合是初中內容,也屬於奧數必學知識點,不過,試卷沒有一上來就讓孩子回答問題,而是試圖用大段材料引導孩子搞懂。
這恰恰說明了,分班考就是一場初篩,學校想要把更有數學潛力的孩子找出來,然後配備精兵強將、教學資源。
立體空間思維

那麼,沒學過奧數,是不是就意味著分班考會“輸”?
並不是。
說句有點廢的話:沒學過奧數,只意味著孩子不能參加奧數競賽

那條賽道不是所有孩子都是能去卷的,但我們普通孩子、普通家庭,不學奧數很正常,我們可以帶孩子適當瞭解奧數題型,習得奧數思維。
提前瞭解、看破陷阱的能力很重要

所以,我從來不鼓勵大家盲目報奧數班、刷競賽題。我的建議是,同學們最好和孩子一起,以開眼界、打底子的目的進行數學思維啟蒙
重點不是多做題,而是多接觸、多分析、多理解
2.家長能做些什麼?
1)系統覆盤小學數學
建議孩子在小升初的暑假,用兩週時間全面複習小學六年級知識點,尤其是分數應用題、幾何計算、百分數與比例等部分,確保基礎紮實,覆蓋分班考試卷上的“一般題型
2)適當接觸“淺奧
可以選擇淺奧類的工具書,每天抽出30分鐘訓練1~2道題,不求做多做對,和孩子一起講思路,培養數學思維即可
你會發現,其實孩子比我們想象中更擅長邏輯推理。

3)建立錯題本”+“解題套路庫
錯題本比盲目刷題重要得多。每做錯一道題,都會多一種需要整理的錯誤型別”。
是理解偏差?公式不會?邏輯不清?還是基礎不牢?
上初中之前,一定讓孩子用好錯題本,做好“解題套路”分類,看透套路背後的數學本質。
4)模擬實戰,訓練時間管理
數學考試答題常有前松後緊的問題,即開頭順利做完,後面高分題沒時間思考。
建議孩子日常做好計時模擬,重點在於把握解題節奏和時間分配。
英語:詞彙量、初中題型
各個學校的英語分班考,很多“過來人”說很簡單。
但我看了試卷之後發現,不是題目簡單,是有些家長把英語強度拉得太滿——孩子的水平都摸到FCE了,初一的分班考當然不難

1.基本情況
總的來說,英語分班考題的難度普遍超過了小學,維持在初一水平,有些看重英語的名校還會考查初二初三的知識點
一直按部就班跟著校內節奏走的孩子,還是要重視起來。
會有語法較為複雜的長句
內容有難度之外,題型也更豐富。
我看了前幾年小學六年級下學期的英語期末試卷,小學階段,孩子們熟悉的題型包括聽力選擇、聽力填空、判斷題、排序題、翻譯題、閱讀理解、作文等。
六下期末試卷
分班考試,則對標初中考試甚至中考,有篇幅很長的完形填空題、有詞彙密度、語句長度、推理複雜度都很高的閱讀理解等。
舉個例子,一篇關於寵物的閱讀理解題,問“老年人喜歡養寵物的原因”,需要根據全文情感和邏輯做出綜合判斷,並不容易。

看到這,大家覺得分班考的英語難不難?
還是那句話,如果小學階段只跟著課內的節奏,那一定要重視,因為孩子會存在應試輕鬆、應用缺乏的問題。
他們會背單詞、會抄句型,但就是理解跟不上,寫作無從下筆,邏輯很混亂,詞不達意。
小學六年級的尾巴上,一些學校對英語教學已經放緩”——新知識早就已經講完,考試不難,家長也放鬆了。
可惜,還有個不放鬆的分班考在後面追著。

2.我們能做些什麼?
1)建立沉浸式語言環境,讓英語出現在孩子生活中
聽力:每天30分鐘英文聽力,可以是牛津樹、RAZ等英語原版素材;
語感:挑選一些語速慢、情節簡單的英語動畫,這個之前我寫文章給大家推薦過(9部高分英文動畫片,幫助英語起步晚的小學生無痛累積3000聽力詞彙
口語:跟讀材料,反覆模仿原聲並錄音,培養髮音標準和語調語感。
2)提前熟悉初中題型
可以找分班考的真題,也可以從“初中英語真題”“劍橋少兒英語”“中考模擬題”等體系中挑選部分適齡內容,讓孩子提前感知初中語法結構、題型風格。
3)作文專項突破:句型+表達+思路
英語作文是很多孩子的命門。建議訓練方法包括:
  • 累積簡單的萬能句型,如“There are many reasons why I like…”“In my opinion,…”等;
  • 學會搭建結構,用一句話開頭引出主題,兩三段展開細節,最後總結歸納;
  • 練習小話題寫作,每週一篇或每半週一篇(如“My pet”“A happy weekend”“My best friend”),從句子到段落循序漸進……

說起來,每次聊小升初的話題時,我都很猶豫,怕說得太寬泛對大家沒太多幫助;聊得太具體,又好像在販賣焦慮。
但其實,我只是想告訴大家,作為父母,面對小升初,我們也不是無能為力的。
我們不需要卷得多厲害,只要認清教育的真實邏輯,然後理性努力,就能幫助孩子在關鍵的節點站穩腳跟。
建議大家,多蹲守身邊的“過來人”,結合目標初中校的具體情況看看還需要準備什麼,然後默默準備好,等風來。
當然,千萬不要焦慮,孩子即使最終沒能成功進入“快班”,也不意味他的人生就此就灰暗了。
更別隨便說“廢”了,人生很長,啥時候都有希望
部分圖源自網路,侵刪
參考資料:
多校小升初“入學考”真題

也許你還想看看

【第一次公開我家倆娃的課外班】

喜歡記得點亮小紅心

川媽說說
板牙10週年慶正式開啟,這個5月歡迎來薅板牙的羊毛。

這兩週,我們把倆娃正在上的課程找來了,還薅來了特別福利(木蘭會的特別福利別忘記了)。估計也不用我再多介紹了,都是推薦N次、被越來越多雲同學肯定和認可的課程。英語、科學、數學都有,感興趣的同學記得預約直播哈~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