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在語文學習中的重要性,小學生家長都知道。
如今語文考試中關於成語的內容也是越來越難,想要全部做對是真不容易。
比如下面這道題:

在成語中挑出錯別字並改正,如果不是基礎非常紮實,孩子分分鐘就看花眼了。
所以,千萬不要忽視了小學階段孩子的成語學習。
孩子經常在成語中出錯的原因,大多是因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所以,學成語不能死記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
如果再進一步,
把成語放在故事中、歷史背景中,孩子不但能更好地理解成語的意思,記得牢、不會忘,甚至還能做到活學活用。
比如,有的孩子會把“同病相憐”寫成“同病相連”,想當然的以為,這個詞的意思是兩個人都病了,命運相同連在一起。
但知道“同病相憐”成語典故的孩子就知道,這個成語出自春秋時期:
伯嚭受人迫害逃到吳國,伍子胥憐惜他跟自己有同樣的遭遇,於是向吳王闔閭推薦了伯嚭。
這個成語表達的是對對方格外憐惜,那自然是“憐”而非“連”。
如果孩子明白成語的來源,記住相應的故事情節,很自然就明白為什麼同病要相“憐”。

這個例子出自我們去年開團過的一套成語書——《呀,成語就是歷史》。
不少讀者反饋很好,說孩子用了這樣的方法,覺得成語變得“很好學”。而且,家長還驚喜地發現,孩子連歷史脈絡都給掌握了!



現在《呀,成語就是歷史》第2輯新鮮出爐!
跟第1輯一樣,第2輯全套也是10本。
第1輯從上古傳說-西周-春秋-戰國到秦漢,第2輯是從秦漢下-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到宋元明清。
內容以這些朝代的成語為核心,在講述成語來源、含義過程中串聯起相關的歷史故事。
如果您已經入手第1輯,那第2輯更不能錯過!因為歷史上貢獻成語最多的4個人,都生活在第2輯的朝代中。
韓愈:一生貢獻331個成語,生活在唐代;
王勃:一生貢獻40個成語,生活在唐代;
韓信:一生貢獻33個成語,生活在西漢;
蘇軾:一生貢獻32個成語,生活在北宋。
新書上市,團價非常優惠!原價300元的《呀,成語就是歷史》第2輯,只要99元,還贈送一本成語訓練題。

這套書之所以在眾多成語童書中脫穎而出,就是因為它把成語講得特別透徹。
比如楊堅奪取了皇位之後,要收拾之前的爛攤子,所以首先得搞經濟,於是躬行節儉。
在這個成語的下面,解釋了它的意思:從自己開始,做到節約勤儉。“躬行”指親自踐行。
接著配上了搞笑的漫畫。

還舉了一個例子,說明楊堅不僅躬行節儉,還要求官員節儉。

除了成語的原義和歷史背景,書中還為孩子進行了引申:除了物質上的節儉,楊堅要求在文字表達上也要“節儉”。
於是大臣們寫奏章連篇累牘的情況有了改善。

可以看到,成語之間的銜接完全不生硬,非常自然流暢。
我們知道,一知半解的學習不但不利於孩子記憶,經常弄錯搞混,在日常說話和作文中運用也會出問題。
透過對成語從原義、引申義、使用場景等進行舉例,就能幫助孩子學會、記住,還能用好,這才是真正可以為孩子的成語學習提供幫助的好書。
而且,成語學會的同時,歷史線也清晰了。一套書,兩份收穫!
目前市場上的類似書籍,大多數都是以歷史線為核心,從中挑選成語講解。
《呀,成語就是歷史》跟它們最大的不同是:先把每個朝代的成語提前列出來,然後根據成語,來講歷史。
真正以成語為核心串起歷史。
這樣的設計還有一個好處就是避免碎片化的學習。
“寫出2-3個表現正能量的成語”“列出5個跟動物有關的成語”,這種題家長一定不陌生。
很多孩子看過成語書,但是依然應付不了這類題,這就是因為碎片化記憶,看完了也很難記住,讓孩子瞬間輸出就更難。
《呀,成語就是歷史》就很好地解決了碎片化的問題,看看“福利時間”中用心的規劃就知道了。
形容人的氣節的成語,都列了出來:

形容風景的成語,足夠用:

遇到這類題,別的孩子都在絞盡腦汁湊數,看過這套漫畫的孩子只會嫌給的格子不夠,自己還知道好多。
為了讓這套書實用性更強,書中的內容最大限度貼合小學語文教材,以達到孩子在課內和課外可以聯動的目的。
比如,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語文園地”版塊,經常會出現俗語、諺語、歇後語等拓展內容。
《呀,成語就是歷史》跟隨了教材的思路,除了有大量成語外,還有各種名句、俗語等。
比如形容中央權力難以到達的偏遠地方,“天高皇帝遠”;

形容有大本領卻無處施展的“英雄無用武之地”。

還有個特別有意思的版塊叫做“跑題時間”,是跳出歷史線外對內容進行的補充。
比如:隋朝大運河“大”得名副其實,而且是人工一鏟一鏟挖出來的!

包子竟然是諸葛亮發明的,而且起先是用來作為祭品。

“跑題時間”版塊還有好多好多有意思的問題,等待小朋友去探索……
可觀的數量和豐富的形式,讓孩子讀完既能提高文史素養,又能對課內學習的內容進行深度瞭解,夯實基礎。

我們強烈推薦這套書還有一個重要理由:孩子喜歡!
給孩子看的書,當然要孩子喜歡。
看過第1輯的孩子,大多都喜愛得不得了,還追問第2輯什麼時候出。
因為它真的好看!好有意思!
整套書用輕鬆幽默的漫畫形式輸出成語講解、將歷史知識串聯。
大量對話和插圖,孩子像看小說一樣,輕鬆就能記住成語和歷史。
對話形式的語言,貼近現代生活的橋段,也讓孩子接受起來更加容易。
比如,諸葛亮初出茅廬,就中了劉表的大兒子劉琦的“計”!

為了讓諸葛亮沒有退路,安心給自己支招,劉琦“憋了個大招”:上樓去梯。

上不著天、下不觸地,諸葛亮說的話除了天知地知,就只有劉琦知道。
諸葛亮沒有退路,只好給劉琦出了主意。
文風特別貼近生活,人物形象、動作表情又生動有趣,巧妙之處就在於此。

除了貼近孩子的搞笑對話和漫畫,這套書在排版上也匠心獨運。
成語會展示在黑板和田字格的背景中。
重點用加大的溫暖黃色字型突出,1:1的圖文比例,避免密密麻麻的字帶來的疲勞感,讀起來更輕鬆。

這套書還貼心地為生僻字注音,對於學前及小學低年級孩子來說,真是很方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