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鎖藥店,病了!

轉載自 | 斑馬消費
作者 | 範建

“胡吃海喝”數年之後,中國的連鎖藥店終於出現了“積食”症狀,集體生病了。
精神抖擻的狂飆突進不再,行業性的業績下滑、腰斬甚至是虧損,成為常態。
2024年,當中國的藥店數量突破70萬家時,結構性的供給過剩,已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全年,關店近4萬家,只是一個開始。今明兩年,藥店關門還將加劇,週期性的陣痛無法避免。
如何解困?解藥還得各自去找。
集體“生病”
各個城市的小區周邊,哪種業態最密集?藥店肯定是其中之一。
十年前,開一家藥店,幾乎穩賺不賠,如今,這種“躺賺”的生意,已一去不復返。
2024年,醫保統籌及個人賬戶政策的調整,促使顧客購藥渠道與品類選擇發生變化,線下藥店客流量顯著下降;疊加監管規則持續細化,企業在醫保合規、藥品追溯等合規領域的資源投入增加,短期內推高運營成本;同時,醫藥零售行業競爭加劇與醫藥電商的線上分流效應疊加,導致醫藥流通行業,整體陷入調整性。
根據中康CMH資料,2024年,全國零售藥店市場累計銷售規模5282億元,同比下滑2.2%
行業性的調整,在A股主要連鎖藥店上市公司的業績中明顯體現。長達數年的狂飆後,它們在2024年,集體猛踩剎車,業績大幅下降甚至虧損,成為了主旋律。
國大藥房,是“國字號”國藥一致旗下的零售板塊,也曾是“萬店俱樂部”成員之一。
2024年,受關店、資產減值等因素影響,國大藥房實現營業收入223.57億元,同比下滑8.41%歸母淨利潤-10.27億元,同比下降388.83%
在進擊百億、萬店的路上,漱玉平民突然跌了一跤。2024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95.70億元,同比增長4.11%,增速較過去大幅下降,但各項剛性支出無法在短期內得到有效控制,導致全年歸母淨利潤虧損1.89億元。這也是該公司自2013年有公開業績披露以來,首次出現虧損。
大參林(603233.SH)是連鎖藥店的“店王”,截至2024年末,門店數量為16553家,行業排名第一。儘管擁有絕對的規模優勢,但公司仍無法擺脫增收不增利的命運。全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8.01%265.0億元,歸母淨利潤和扣非淨利潤均下降超過20%
老百姓(603883.SH)更不容樂觀,2024年,公司門店淨增1703家,達到15277家,但全年營業收入不增反降0.36%,歸母淨利潤5.19億元,同比大降44.13%,瞬間回到5年前。
總部都位於雲南昆明的一心堂和健之佳(605266.SH),均主要採取直營模式,雖規模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在2024年表現出了相同的趨勢,營業收入微增,歸母淨利潤分別大降79.23%69.08%
頭部連鎖藥店上市公司中,2024年維持穩健增長的,只有益豐藥房(603939.SH)。這主要得益於公司強力推進的降本增效措施。
併購後遺症
中國連鎖藥店行業的崛起史,就是一部併購史。
一般人可能並不清楚,中國第一家被稱為“連鎖藥店之王”的企業,是海王星辰。早在2007年,該公司就在全國60多個城市,開出了超過2000家藥店,絕對的行業領頭羊。就在這一年,公司成功在美股掛牌上市。
海王星辰是如何跌下王座的,是另一個故事。結局是,2016年,公司透過私有化從美股退市。
就在海王星辰終結資本之路的同一時期,A股迎來了連鎖藥店的資本化大浪潮。一心堂、益豐藥房、老百姓、大參林等相繼在滬深兩市成功掛牌上市,中國頭部連鎖藥店企業,在資本市場完成集結。
成長的衝動、資本的助推加之市場需求的快速增長,共同推動了一場持續數年的連鎖藥店擴張潮。
當時,全國各地的優質區域性連鎖藥店,基本都被行業上市公司收入囊中。一時間,連鎖藥店標的的價格水漲船高。
自建+併購雙輪驅動下的“開店競賽”,2022年,中國連鎖藥店正式進入“萬店時代”。該年末,老百姓、益豐藥房、大參林的門店規模攜手破萬家,全直營的一心堂,距離萬店也僅一步之遙。
很難準確計算,那些年,連鎖藥店上市公司,究竟在併購市場撒了多少錢。據媒體初步統計,僅益豐藥房一家,在2015-2023年,就完成了超百起併購,投入資金超過50億元。
外延式併購,的確在數年間,推動了頭部公司們規模和業績快速飆升,也為如今的結構性過剩埋下了伏筆。
短短十年間,中國線下藥店的數量,從40萬家猛增至70萬家,單店人口覆蓋不足,經營效率下降,成為必然。
尋找解藥
閉店,是市場之手調節的結果。
有一組驚人的數字,據米內網資料,2024全年共3.9萬家藥店閉店,閉店率高達5.7%
國大藥房已顯然感受到了市場的壓力。2024年,將戰略方向從“規模增長”調整為“高質量發展”,併成立了虧損治理小組。全年,戰略性退出並關閉1270餘家直營店、389家加盟店,期末門店數量降為9569家,暫別“萬店俱樂部”。
頭部企業尚且如此,中小連鎖藥店的生存狀況可想而知。
雖然,上市連鎖藥店中,門店的增長仍是主流,但速度已明顯放緩,關店、調整的力度增強。相對於數量,此時的它們,更加關注質量。
行業預計,今明兩年,將有更多的藥店被出清,2025年的關店數量或將達到5-10萬家。有專家預測,全國的藥店數量降至40萬左右之時,才能實現供需平衡。
這意味著,連鎖藥店行業,還將經歷較長時間的週期性調整。如何挺過這段陣痛期?各企業各顯神通尋找出路。
業務上,佈局新零售、承接處方外流、佈局院邊店、 DTP藥房、慢病門店等,幾乎是各企業都在採取的動作。當特色變成了常規,新的同質化競爭又將開啟。
多元化,是多家連鎖藥店企業,共同選擇的轉型路徑。
“雲南藥王”一心堂(002727.SZ),是較早探索多元化的連鎖藥店企業之一。其在雲南省內的藥店裡,商品極為豐富,不僅能買藥品、保健品,還能買護膚品、化妝品等個護家清產品,以及牛奶、休閒零食等。甚至,購藥的同時,還能順手買彩票。
2024年,公司泛健康品類銷售同比增長29.3%,其中,功能食品增長120%,個護品類增長28.7%,成為推動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
一心堂已明確,將提升非藥品類經營,未來將減少對醫保支付、藥品銷售的依賴,將醫保銷售佔比從目前的約30%,降至25%以內。藥品銷售佔比短期目標降至60%附近,長期目標50%附近,大力發展非藥泛健康類產品。今年,將在雲南區域改造出500多家三代門店,試點門店非藥佔比從15%提升至40%左右。
老百姓則將非藥的重點,放在了自有品牌“老百姓優選”上。20241-9月,公司自有品牌自營門店銷售額達到25.3億元,銷售佔比21.9%,同比增加約2.4個百分點。
漱玉平民(301017.SZ)已在2024年試點引入乳製品、花生油等高頻生活便利品。與此同時,公司與大樹、旺旺合資的“大樹漱玉”藥房即將落地,該店將聚焦個護、進口藥品等差異化商品。
未來,你身邊的藥店,將不再是單純的藥店,而是一家以醫藥為特色的便利店。屆時,它的競爭對手,也不再是隔壁的藥店,而是所有的便利店和美妝店。
商務合作 | 加微信:JinjiaoB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