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沒本事的父母,越喜歡在3件事上裝“大方”,苦的是孩子

朋友跟我吐槽說,她被自己的爸爸給氣到無語了。

原來,隨著孩子長大,她和老公發現,自家的居室太小不適合住了。於是,夫妻倆努力攢錢換了個稍微大點的,這樣住起來才不擁擠。
沒想到,正是這一舉動,惹來之後的一系列不愉快。
爸爸得知她換了房子,非常高興,在親戚面前一頓猛誇,說自家閨女非常有本事,誰家要是有困難,都可以找她。
這一宣揚,還真有一家親戚找上門來,說外面租房太貴,正好她換了房子,房間空著也是空著,不如騰一間出來給親戚住。
朋友一聽,頭都大了,哪裡有空房間?正是因為想給孩子單獨一間房才換的房子,這要是給親戚住了,孩子住哪?
沒想到爸爸卻不高興了,說:“孩子跟你們住一間房不就行了嗎?我都答應人家了,要是這時候拒絕,那會得罪人,而且我還沒面子。”
朋友聽了目瞪口呆,感情自己是給親戚省錢才含辛茹苦攢錢換房子?
後來還是朋友老公強勢,這事才沒了下文,可親戚也確實是得罪了。
朋友很是苦惱,說自己爸爸怎麼就不為她想想。平時擅作主張給她攬一些小事也就算了,可這種事也犯糊塗,這不是給她添堵嗎?
很多父母,對外人特別好,卻不怎麼考慮自己孩子的感受。而父母在3件事上“裝大方”,將來苦的可能是孩子。
一:討好外人,委屈家人
我一位堂叔,別人都覺得他人特別好、熱心腸,而家裡人卻對他抱怨不已。
原來,他對外人可以說是有求必應,對家裡人卻愛搭不理。
嬸嬸要出一趟門,想讓叔叔開車送一下。叔叔卻說,自己搭公交就好了,他沒空。
但若叔叔的朋友說,想讓他開車載一程,那叔叔毫不含糊,妥妥給人送到目的地,風雨無阻、無償幫忙。
叔叔的兒子成績好,鄰居家說,想讓他兒子幫自家孩子補補課。叔叔立馬答應,也不管兒子是不是在備戰升學考試、有沒有空。
為了這事,叔叔的兒子跟他慪了好久的氣。叔叔卻不以為然,說你從小不就學了要助人為樂嗎,幫幫人家怎麼了?
每次提到叔叔,他家裡人都有生不完的氣和道不完的怨。
為什麼沒本事的人,對外會這麼討好,對家裡人卻輕視呢?
這是因為,一個人越沒能力,就越需要別人的認可、稱讚。與外人相處時,他實在沒有可炫耀的成績,那麼,就只好給人留個好印象。
因此,他就形成了“討好”他人的性格。只要別人提要求,他想盡辦法也要答應並做到。為的只是一句“你人真好”、“你值得交朋友”。
所以,對於別人提的要求,他從不拒絕。而家裡人的看法無足輕重,所以就委屈自家人了。
二:誇別人,損自家孩子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
鄰居誇讚說:“這孩子長得真好看啊。”
家長:“哪裡哪裡,你家孩子才是真好看。你看我們家孩子,皮膚這麼黑,又矮,還兇巴巴的,比不上你們家一半。”
朋友羨慕說:“你家孩子太優秀了。”
家長:“哪裡優秀了,一點腦子都沒有,我都不知道怎麼生出這麼個孩子來。”
我曾問過一位家長,為什麼別人誇自家孩子時,要這麼謙虛,甚至還不忘貶損一番呢?
家長很認真地回答:“誇他怕他驕傲。”
我們總覺得,只要讚揚一下孩子,他尾巴能翹上天,真以為自己很厲害,驕傲得不行。
但其實,那些習慣抬高他人、貶孩子的家長,通常是因為自己內心比較敏感、脆弱、不夠強大。
他希望透過捧高別人來獲得他人的好感,從而被人認可和接納。也希望打壓孩子,來讓孩子上進。
但他不知道的是,孩子是在別人(尤其是父母)的評價中來認識自己。
如果我們一味地抬高別人、貶損孩子,那孩子就真的以為,自己在父母心中很差勁,自己什麼都比不過別人。
尤其是父母當著外人的面貶損,孩子會更傷自尊、沒自信。
當別人稱讚自家孩子時,我們可以抬高他人,但也不妨大方承認自家孩子的優點,讓孩子知道,在你心中,他有多棒。
這樣,孩子才會有信心,變得越來越優秀。
三:孩子被欺負時,讓他忍讓
帶女兒在沙池裡玩,看到一個男孩搶另一個小男孩的小鏟子,小男孩不肯,用力抓住鏟子,但他力氣沒對方大,鏟子還是被奪走了。
兩方家長應該認識。見此情景,小男孩的家長安慰說:“我們借哥哥玩一下吧,他沒帶鏟子。你看,我們還有車子可以運沙子啊。”
小男孩不答應,哭著讓家長幫忙拿回來。家長卻生氣了:“給他玩一會怎麼了,你不要這麼小氣。”
當孩子被欺負時,家長為了“面子”,有時候會讓孩子忍讓一下。
但我們這種“裝大方”,傷害的,其實是自己的孩子。
在外社交時,父母就是孩子的“安全基地”。一旦孩子覺得不安全時,他需要確認,父母會保護他,不讓他受傷害。
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建立安全感,自信地融入社交圈。
但當孩子被欺負時,父母也不站在他這邊,他就會孤立無援。他會因為怯弱而不敢交朋友,甚至以後在外受了委屈也不敢回家說。
孩子被欺負,家長之所以不敢出面,是為了不得罪人,也為了不被人說閒話。歸根到底,還是自尊心作祟。
因為自尊心不足,沒有足夠的勇氣,所以不敢惹人不滿,只好委屈自己也委屈孩子。
《正面管教》中有一句話:不要管別人怎麼想,在你心裡最重要的,一定是你的孩子。
這句話,我特別認同,也分享給大家。
不知道,你有沒有見過以上3種育兒方式呢?
【圖片來自網路,侵立刪】
作者簡介:布穀媽媽,心理諮詢師、家庭教育指導師、婚姻情感諮詢師,專注兒童心理,讀懂孩子輕鬆養育,喜歡就關注吧~

推薦閱讀:

做個合格的父母
長按識別二維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