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讀者說了目前自己的情況:
她今年34歲,是培訓機構的老師,老公35歲,做產品開發,他們在深圳拼搏了十多年,現在手上有存款差不多100萬,有車無貸,老家湖南小縣城有套月供的房子。
在大城市捲了很多年,兩人身心疲憊,厭倦了這樣的生活,尤其是老公,還要經常出差應酬,人到中年,身體有點吃不消。夫妻倆在糾結,明年要不要帶父母和5歲的孩子回老家?一次性還完30萬房貸後,剩下的70萬存起來,然後找一份錢少但輕鬆的工作,躺平過日子。

這些年,身邊也有一些認識的朋友或公司離職的小夥伴回老家發展,平時看大家朋友圈、還有時不時的聊天,能得知一些從大城市回老家後的真實狀況。回老家真的能躺平嗎?
每個人情況不同,有的父母鋪好路,回家工作六七千,不夠問家裡要;但有的全靠自己,夫妻倆的月薪不夠一大家子花,邊啃老本,邊糾結要不要再回大城市。討論小縣城好不好,就是小馬過河。
真要把老家當退路的話,有幾個問題需要大家鄭重考慮的。
假如手上有100萬存款,但有房貸車貸,需要扣掉各種欠款後才是剩餘。老家沒有房子的,回去還得考慮剛需住房,是買還是租?買的話,老家一套三室兩廳,小几十萬是要的。搞定這些,看看剩下的錢,能不能覆蓋未來二十年家庭的各項重大開支,老人的醫療、孩子的教育、自己的養老。
別小看醫療、教育這些支出,不是小額數字,都是以千和萬為單位的。在小縣城靠普通工資過活,賺的那點錢,維持日常生活已經很吃力了,大額支出只能啃老本。
沒有持續穩定的存錢,抗風險能力會逐漸變低。雖然說知足常樂,但上有老下有小,幾十萬真的不夠你躺平。
小縣城月薪3000元的工作,並不輕鬆。有個讀者,原本在深圳做跨境設計的,月薪有萬把塊,因為兩個孩子讀書問題,回到廣西小縣城,老家工作並不難找,問題就在,工資根本不匹配工作內容。
以前她在深圳的公司,就單純做設計,職責分明,其它的啥也不用管。結果回到老家,不僅要幹設計,還要寫文案、做運營、客服、跟單對接,一頓操作猛如虎,一問工資三千五。
本來想帶孩子回老家過點輕鬆自在的生活,沒想到回到家後更忙了,在深圳週末兩天休息,能睡個懶覺、陪陪孩子。現在雙休變單休,陪孩子、買菜做飯搞衛生、處理人情往來,一天時間根本不夠用,別說擁有自己的時間了。

不管願不願意接受,小縣城的就業現狀就是這樣,除了醫生、教師、銀行、體制內這些比較體面的崗位,其它工作不是沒有輕鬆的,只不過很少在市面上流通。大部分崗位說白了,要的就是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領固定薪水的,工資還不高,小地方企業也不一定會按照法定交五險一金。
真要回去,先看看老家的就業機會,看看自己的專業,有沒有對口的工作,如果沒有,手上又沒有合作資源(比如和別的公司合作,遠端工作或者兼職等),這就意味著你很可能要改變賽道,面對這種情況和落差,自己能否接受?
不止大城市有崗位招人要求低於35歲,小縣城也是。80、90後這一批,女性63歲退休,男性65歲退休,那35歲-65歲,註定有大量“自由職業”從業人員,回到小縣城後,沒有大城市那麼多的就業機會,如何養活自己,並能體面有尊嚴的生活,需要大家認真思考。
我們公司的妹子,來自五湖四海的小縣城,逢年過節回家一趟後,大家都揶揄老家“十八線城市一線的消費水平”。有家庭有娃的老母親說,回老家帶娃去一趟商場,吃頓飯或者肯德基、喝杯奶茶、玩一些遊樂設施專案,一天四五百就沒了。

在家做飯也沒便宜到哪裡去,老家的肉菜價格和深圳的沒差,一頓快餐都要15元起步,在老家吃喝花的錢,和深圳是差不多的。穿衣消費也一樣,在商場買件冬季衣服,一件也要大幾百。每次回去一趟,大家都感嘆:老家工資低,消費不低。
除了日常消費,還有娃的教育。不是回到小縣城,孩子也能跟著躺平了,在中考和高考面前,沒有父母真的能徹底躺平。有讀者說,小縣城的數學、寫作、英語班基本也要50-60元一節課,孩子成績差的,父母沒時間管不會教,基本都是送去讓老師輔導。
雖然九年義務教育不收學費,但還有很多雜費是需要交的,另外最大的一點區別是,深圳的延時課是不收費的(深圳財政補貼),但家裡的延時課是收費的。各種零零碎碎的支出加起來,就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回到小縣城,家裡有房子,確實可以免掉租房的費用,但其它該花花該吃吃的,一樣也不少啊。
大城市是陌生人社會,你給別人提供的價值、你的能力是敲門磚。但小縣城是一個相對固定的熟人社會,講究人情世故,辦點事、談點合作什麼的,可能都要找找關係,才能更順利更快地解決。
公司有個妹子說,有個高中同學在老家開裝修公司,從來不打廣告,推銷,靠著家裡的資源,每個月都有穩定的單子,業務做得風生水起。但自己的親戚是室內裝飾設計師,在大城市有過不少優秀作品,回老家創業,兩年後實在熬不下去,又跑回大城市。
能力固然重要,但不得不承認,人脈、圈子、資源、背景在小縣城來說,更為重要。
不是說回小縣城就過得不好,也有人回老家後,步伐放慢了,能陪伴父母,把日子經營得不錯,滿意現在的生活的。過得好不好,要看你的內心是否強大和處理問題的能力怎麼樣?在大城市遇到的問題,在小縣城不一定會遇到,但小縣城也會有新的問題,到時候遇到新的問題怎麼辦?
如果你的內心不夠強大,處理事情的能力不提升,不管怎樣選擇,都會有遺憾,不要去美化那條沒有走過的路。我們當初選擇當下的這條路,不正是因為看起來更好走,既然選擇了,就要把這條路越走越好。

也不要相信什麼“兒孫自有兒孫福”,三十多歲的年紀,上有老下有小,不到躺平的時候,也沒資格躺平。我們現在躺平了,我們的孩子以後就會更辛苦。
人民日報有句話,“好的家族的意義,不是那麼殷實富貴,而是每一輩都竭盡所能,去託舉下一代更上一層樓”。選擇成為父母,努力奮鬥才是最正確、又不得不做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