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度關注4月2日這個時間點,這是懂王的“對等關稅”生效日,貿易戰升級。
隨著時間的臨近,現在全球貿易市場越發緊張,不確定性將會被推向一個新的高峰。
一旦“對等關稅”落地,很可能會打破現有的全球貿易關稅平衡體系,形成“蝴蝶效應”,甚至引發不可預測的風暴。

所謂 “對等關稅”,就是美國對進口商品徵收的關稅,將等同於其他國家對美國出口商品所徵收的關稅稅率。
這一政策,早在懂王首次執政期間,就被提上計劃,如今4月2日將正式開始實施。
要知道,雖然不停地掄起關稅大棒,但目前美國的關稅水平,總體上還是偏低的。一旦實施“對等關稅”,有可能造成關稅水平的急劇上升。
川普重回白宮後,讓手下智囊團隊加強對關稅制度的研究。他們提出,在全球主要經濟體裡,美國的平均進口關稅稅率是最低的,只有3.3%,是印度的五分之一、韓國的四分之一、巴西的三分之一。

川普覺得這“不公平”。2月23日,他提出“對等關稅”概念,“任何國家對美國商品徵收多少關稅,美國將對其商品徵收相同的稅率,不多也不少”。
3月26日,白宮就釋出公告,對進口汽車和某些汽車零部件徵收25%的關稅,相關措施將於4月2日生效。
關於徵稅理由,白宮丟擲了一項“關鍵資料”:2024年,美國人購買了大約1600萬輛轎車、SUV和輕卡,其中800萬輛是從外國原裝進口的,剩下800萬輛車的一半零部件是由海外進口的。也就是說,只有“25%的汽車”是美國本土提供的。
川普還留了一個懸念,說要在4月2日公佈對等關稅政策的細節。洋洋得意的他,把這一天稱為美國經濟的“解放日”。
這顆“大雷”一齣,久經考驗的東方大國還沒怎麼樣,西方的盟友們卻氣炸了。
加拿大總理馬克·卡尼表示,美國加徵關稅是對加拿大的“直接攻擊”。
德國代理經濟部長羅伯特·哈貝克呼籲歐盟應該立刻反擊。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強調,關稅的結果“對企業不利、對消費者更糟”。
《紐約時報》發文稱:加徵關稅不僅會擾亂供應鏈,還會撕裂盟友關係。
美國參議員約翰·肯尼迪 (R-La.)接受媒體採訪時稱:關稅可能會導致美國通貨膨脹和經濟走向衰退,共和黨可能會輸掉明年的國會中期選舉。
儘管抗議和警報不斷,不過對川普的團隊而言,似乎將一意孤行。

這不僅僅是因為川普說過,關稅是字典裡最美麗的詞彙。
更重要的原因是,川普團隊已經把關稅政策拔到了影響老美國運興衰的高度。
最近,副總統萬斯的一場演講,透露了不少關鍵資訊。
3月18日,萬斯在“美國活力峰會”(American Dynamism Summit)說,美國精英層存在兩大認知誤區。
首先,大家誤以為研發和製造可以完全分開,美國搞價值鏈高階的研發設計,將生產製造交給發展中國家。但結果發現,製造大國透過網路效應快速攀升價值鏈,而沒有製造的美國則失去了經濟根基。其次,美國企業曾過度依賴廉價勞動力,無論是將工廠遷往低工資國家,還是透過移民引入低薪工人,長期看都抑制了創新動力。
萬斯認為,如果一家企業可以方便地用廉價人力,便缺乏動力去投入自動化和技術革新。
這樣的想法,顯然與傳統經濟學的“比較優勢”理論背道而馳,但恰恰代表了老美執政團隊的基本思路。
最重要的結論是什麼?
萬斯所說的“兩個誤判”,第一個就是製造業要回歸;第二個,哪怕成本高,也在所不惜,反而認為會有利於創新。
可見,關稅戰引發的成本上升已在其計算中,有非常強的決心,並不是口頭說說。
就拿汽車行業為例。萬斯的邏輯是,築起關稅牆的同時,引入先進機器人和廉價能源,可使美國工人在更高生產率下參與制造,從而實現有競爭力的本土生產 。
他強調“新政府僅上任幾周,我們就新增了9000個汽車業崗位”,多家跨國車企表示要在美國興建智慧化工廠和研發中心。
總之,在築起關稅壁壘的路線上,老美已經鐵了心,要再大幹一場。

川普的如意算盤,到底能不能奏效?需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經濟執行錯綜複雜,牽一髮而動全身。但至少從執行團隊的素養來看,懂王團隊未必能駕馭得了關稅機器,反而要承受高通脹重壓。
其上任後質疑不斷,比如“讓反智主義者當衛生部長”“讓賣過毒品的人當赦免專員”。
3月中旬,更是發生一起誇張的“群聊洩密門”,顛覆了所有人的常識。美國高官們居然使用商業聊天軟體討論高度機密的軍事作戰計劃,還把一名反對特朗普的記者拉進了聊天群。
誰能想到,美國的部長級高管做事的專業程度,比不上小學生。
“巨大的草臺班子”,這就是當下美國執政團隊的寫照:一個反覆無常、沒有信用的總統,搭配一個魯莽荒誕的幕僚團隊,會給世界帶來極大的不確定性。
在這種預期下,誰敢赴美投資?川普期盼的“製造業大回流”計劃,註定大打折扣。
反觀歷史,曾經老美公認最差的總統,是1929年上任的第31屆總統胡佛。神奇的是,他上任之初同樣受到了支持者的瘋狂追捧,原因就是迎合紅脖子選民提出了兩大方案:
第一、增加關稅,把市場留給美國製造。
胡佛上任後簽署的斯姆特-霍利關稅法案,直接把進口商品的稅率平均提高了大概20%,部分商品甚至高達60%。
這一舉動,很快引發“關稅報復的螺旋”,隨後25個國家也對老美商品加徵關稅,貿易戰劇烈升級。
1929年,美國出口額是52億,此後短短3年暴跌到16億,進口額也從44億下降到13億。急劇萎縮的貿易,讓經濟蕭條進一步加劇,重創美國的工農業。
這在經濟學史上,被視為整個20世紀最愚蠢的經濟政策之一。
但正因如此,美國的國內衰退也產生的劇烈的溢位效應,引發全球經濟的系統性崩潰,其結果是災難性的。
第二,是驅逐移民,把工作留給“自己人”。
從1931年開始,老美在幾年內遣返了大約40-50萬名墨西哥裔,史稱墨西哥遣返運動。結果呢?老美的失業率不僅沒有下降,反而從3.2%激增到了1933年的24.9%。
就連“紅脖子”的大本營德州,最後也受不了了,倒戈支援羅斯福,各行各業蕭條不斷,政策目標與結果嚴重背離。胡佛因此背上“老美歷史上最差的總統”的臭名。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看看現在懂王如今搞的這些事情,是不是很多都是胡佛玩剩下的?就在前陣子,懂王自詡是老美有史以來“最優秀的總統”,超越國父華盛頓。
此話一齣,不知胡佛在歷史課本里會不會笑出聲?


付款後停頓3秒,新增您的專屬通訊官
參考資料:
1、上觀新聞:“群聊門”洩密,“戰爭部”部長名副其實
2、澎湃:人物|“被動”的吹哨人:美國“群聊洩密門”記者戈德堡是誰
3、鳳凰網財經:下週,一顆“大雷”或將被美國引爆
4、財聯社:《特朗普“解放日”將至!高盛喊話美股投資者:別太樂觀,繫好安全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