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ight Is Winning the Battle for Hearts and Minds
右翼正在贏得人心之戰
撰文/Thomas B. Edsall
載於/The New York Times
日期/2025.1.21
按語:本文載於《紐約時報》,探討了美國保守派在文化與政治領域逐漸佔據主導地位、激昂自由派/進步派/左派全面邊緣化的趨勢。右翼透過掌控新興技術平臺、播客及社交媒體以及有影響力的網路意見領袖,構建了強大的傳播網路‘其一貫簡潔直接的資訊策略聚焦犯罪、移民、通脹等公眾焦慮議題,有效吸引了大眾選民。特朗普二進白宮,科技巨頭紛紛與其合作,進一步削弱了傳統左派媒體的話語權。保守派還在各個領域深入反擊,迫使大學調整招生政策;企業收縮多元化及社會責任政策(DEI、ESG);藉助流行文化(體育、娛樂)塑造保守主義“酷”的形象。另一方面,原本在文化上占主導地位的民主黨/自由派,卻因迎合知識階層,偏離中間選民,越來越不接地氣,與美國民眾出現系統性脫節,並難於自拔,前途堪憂。文章指出,右翼在文化意識形態領域的崛起,將深刻改變未來十年甚至更長時期的美國政治格局。2025.1.26
(全文約6,000字,內容根據中文表達習慣及語境進行適度調整)
正文:
保守派運動對自由派主導美國文化發起的全面衝擊,並取得了重大勝利。
幾十年來,右翼一直對學術界、文學界、新聞界、電視及流媒體領域的左傾傾向咬牙切齒。
··· ···
(全文約6,000字)
The left after Trump
In an age of rampant inequality and oligarchic government, two leading thinkers ask: can democratic socialism survive?
特朗普之後的左翼
在這個貧富差距日益擴大、寡頭政治盛行的時代,兩位領先的思想家提出了一個問題:民主社會主義是否還能活下去?
撰文/Thomas Piketty & Michael Sandel
載於/The New Statesman
日期/2025.1.22
按語:西方的左翼公共知識分子、社會科學家、理論家、思想家、哲學家一直自認為主導著對資本主義、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市場主義、“過度”全球化的批評的話語權、理論基礎並承擔著倫理責任;左翼政治似乎也承擔著認識、傳播及推動改良資本主義和市場主義的政治使命及義務。但1990年代,美/西方的主流左翼為了捕捉中產階級選票,開始向建制派(所謂的“第三條道路”)過渡,與更左的左翼(社會民主主義)拉開了距離。使得左翼逐漸喪失了對資本主義批判和改造的話語權和身份地位。2009年奧巴馬上臺後主持了對華爾街的救助,讓納稅人買單,卻又免於讓金融大佬和企業高管擔責,進一步加重了左翼政治的身份危機。這次救助引發出左右翼兩個更加激進的“民粹”派別的博弈,左翼是“佔領華爾街”運動,最後發展為伯尼·桑德斯的“民主社會主義”;右翼是“茶黨運動”,最後為特朗普和MAGA所收編。最終,這場左右博弈以特朗普在2025年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告終;而2021~2024的拜登-哈里斯政府只讓人進一步強化了這樣的認知,即民主黨 = 代表既得利益團體的精英建制派。與此同時,特朗普主義/MAGA在歐洲國家乃至全球其他地方都找到了呼應、共鳴、復刻,掀起了全球的民粹右翼運動,而其中,除了固有的右翼民族主義/本土主義之外,一個極為重要的主題,即對資本主義、精英主義及全球化的批判。這個過程中的受害者是誰?是左翼——左翼政客、左翼政治、左翼思想家——他們遭遇的是存在危機:既然已經有了民粹右翼搶佔了意識形態於政治真空,作為對資本主義和寡頭政治的有效批評理論,那請問還要左翼幹什麼?尤其當民粹右翼還包括了符合普通人直覺的愛國主義/民族主義元素。本文載於英國政治期刊《The New Statesman》。是兩個左翼公共知識分子在去年圍繞這一系列的問題的思考和對話,探討左翼(在特朗普崛起背景下)的未來。其中,邁克爾·桑德爾(Michael Sandel)是美國哲學家;托馬斯·皮凱蒂(Thomas Piketty)是法國經濟學家。兩人在大多問題上持有相同的看法,對於左翼前景的樂觀程度不完全相同,對於如何完善左翼給出了自己的建議,同時對於個別概念(例如“民粹主義”一說)又有實質分歧。本文可幫助一窺西方左翼思想家對於左翼政治生存境地和前景的最新反思。2025.1.26
(全文約7,400字,內容根據中文表達習慣及語境進行適度調整)
正文:
美國哲學家邁克爾·桑德爾(Michael Sandel)與法國經濟學家托馬斯·皮凱蒂(Thomas Piketty)是全球極具影響力的政治思想家。在他們關於不平等及市場道德界限的著作中,二人都對過去幾十年主導西方的新自由主義秩序及造成全球經濟嚴重不公的資本主義制度提出批判。2024年5月,他們在巴黎經濟學院會面。當時距離美國大選還有六個月,但特朗普的陰影在兩位思想家的對話中始終揮之不去。
··· ···
(全文約7,400字)
Inside Elon Musk's Attack on Germany's Political Establishment
The world's richest man set out on a quest to boost the European powerhouse's far-right opposition
內情:馬斯克對德國政治體制的攻擊
全球首富著手助力歐洲強國的極右翼反對派
撰文/Bojan Pancevski
載於/The Wall Street Journal
日期/2025.1.24
按語:本文載於《華爾街時報》,介紹了馬斯克如何對德國的政治及前景產生不滿及悲觀看法,將注意力轉移到德國(極)右翼政黨“德國選擇黨”(AfD),並一點點走向公開支援。1)他對德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現狀的不滿由來已久,與他在德國投資和運營特拉斯工廠的體驗有關;2)他之前就和X/Twitter上一些德國右翼意見領袖有過接觸;3)同時,他也和X/Twitter及現實生活中認識的一些在德國投資、經商的企業家有過接觸,得出過類似結論;4)這些經歷都是在他2024年中公開支援特朗普之前就發生的。顯然,無論對德國還是對美國,他對政黨和政客的看法都是逐漸積累形成的,非一日而成。5)2024年11月特朗普成功當選顯然對他有影響,他認為在美國推動變革是可能的;在德國自然也有可能;6)他和特朗普、副總統JD·萬斯對德國問題形成了一致的看法(和診斷);7)他基本確定AfD就是德國的MAGA,是解決德國的唯一齣路;8)有了特朗普的首肯,他透過各種朋友和線人,開始公開支援AfD,並且越走越遠。2025.1.27
(全文約3,100字,內容根據中文表達習慣及語境進行適度調整)
正文:
去年12月,美國億萬富翁、特朗普的密友埃隆·馬斯克在其社交媒體平臺X上釋出了一則只有六個單詞的推文:震動了德國政壇。“只有德國選擇黨能拯救德國”(Only the AfD can save Germany)——他公開地支援這個呼籲驅逐非法移民、脫離歐盟並與俄羅斯搞好關係的極右翼民粹主義政黨。這番表態發生在馬斯克在特朗普的海湖莊園與特朗普、候任副總統JD·萬斯等人會面之後。據兩位知情人士透露,會面期間,三人對德國主流政黨領導人進行了猛烈抨擊。
··· ···
(全文約3,100字)
Popcorn Is Taxed at Three Rates in India. A Nation Says This Is Why We're a Mess.
Critics say government's efforts to simplify system and cut red tape are going in reverse; 'popcorn is popcorn'
印度爆米花竟分三檔徵稅。民眾直呼:難怪國家一團糟
“爆米花何罪之有?”——批評者指責政府簡化行政體系、削減繁文縟節的努力正在開倒車
撰文/Tripti Lahiri
載於/The Wall Street Journal
日期/2025.1.25
按語:《華爾街日報》稱,“爆米花”已經成為無人願意在印度經商的符號。以小見大:印度政府針對一個最普通的商品——“爆米花”——實施了三級稅制:根據包裝形式、品牌屬性和口味差異劃分,且這些要素還會複雜交叉。這種過度複雜的制度設計、異常繁雜的監管、政策解釋和執行的隨意性和主觀性(帶給經營者巨大的不確定性)、政府體系的官僚主義特性等,都是印度治理體系存在的典型且嚴重問題。這些問題最終構成的是制度性消耗,在消解印度的人口紅利、市場潛力等吸引力。而還有一個關鍵的因素在於,印度的所謂民主/選舉政治制度不僅無力解決這種微觀政策層面的陷阱,起到的作用反而可能是驅動及加重政策失能。2025.1.27
(全文約1,900字,內容根據中文表達習慣及語境進行適度調整)
正文:
印度最高稅務官員做出的一項看似尋常的裁定,卻引發了軒然大波。政府出臺了一套爆米花的三級徵稅體系,根據產品是否包裝或散裝銷售、是否帶有品牌名稱或為通用產品、以及是鹹還是甜來區分稅率。2022年12月,政府宣佈焦糖爆米花將適用18%
··· ···
(全文約1,900字)

歡迎加入「兔主席的寶藏」,這是兔主席/tuzhuxi和朋友們的精華內容分享圈。共同學習,共同成長,共同進步!
定位:有國際視野、理性思考的愛國主義者
領域:熱點、國際、歷史、人文
風格:理性、邏輯、簡單、通透
持續:堅持20年創作(持續更新有保障)
內容:國際臻選(整理註釋評論、全網稀缺高質量內容)/快評(觀察、視角、心得、影書評、圖片)

點選下方“閱讀原文”
可快速加入【兔主席的寶藏】知識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