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扎堆的金融專業,終究是“崩盤”了?

昔日風光的金融專業現在到底什麼情況呢?是真的被冷落沒人再願意報名,還是在依舊受到熱捧風光無限?
文丨金融八卦女特約作者:興華
· · ·
高考出分,全網都在熱議報考專業。不過昔日風光的金融專業,如今卻面臨不一樣的境遇:
“明天的金融就是今天的土木!”
“張雪峰都說了,女孩子沒有資源還學金融,除非是漂亮且沒有底線”
“金融人都在瘋狂考公”
那麼,現在金融專業到底什麼情況呢?是真的被冷落沒人再願意報名,還是在依舊受到熱捧風光無限?這些問題,其實已經有了答案。

1.
金融專業去魅:
國內外雙降,終是“崩盤”了?/

那幾年,甚至出現一些省份的高考文科前十名尖子生,在填志願時放棄清北選擇兩財一貿,讓財經專業風光無限。
但現在,在很多人眼裡,財經、金融專業終是“崩盤”了。其實不是金融專業變了,而是時代變了:
以前是,學歷+牌照+技能就足夠掙錢。
現在呢,有學歷+牌照+技能都有的人太多了,轉變為卷資源。
最先破防的是海外留子,因為現在既是高考季也是畢業季。
讀了熱門專業——金融工程碩士(MFE)專案——的留子們發現,自己砸了上百萬,卻找不到合適的工作。
這個專業有多貴呢?巴魯克學院要4.2萬美元,耶魯大學要11.9萬美元,牛津大學要5.6萬英鎊。
錢是砸得夠猛,要想靠這個找份高薪工作掙回來,是難上加難。

而國內對金融專業祛魅,比海外留學生更早,從先於高考分數出爐的考研分數已見端倪:
3月份,多家高校釋出考研複試分數線,金融專業的分數線下降,最多的暴跌了50多分。
往年的熱門選手上財的金融專業考研方向,分數線紛紛下降。

去年還有兩家學校的分數線超過400分,今年一個都沒有了,分數線最高的也只有365分。
以金融專碩為例,據中國經營報報道,復旦大學2025年碩士研究生複試分數線為365分,較去年降低43分;中央財經大學2025年碩士研究生複試分數線為339分,較去年降低53分。

往年金融碩士是大熱門,因為金融行業招聘時,對理工本科+財經/金融碩士的學歷背景很青睞,銀行、保險以及券商的研究所、投行、自營等都喜歡這樣的,尤其是券商研究所,本科對應研究行業的專業,再加一個金融、經濟或者財會的碩士,那不要太吃香。
這幾年,隨著金融圈開始合併(收縮),加上計算機、人工智慧、醫學等專業熱度升高,金融人在社交媒體上各種“勸退”,金融專業報考自然就退熱了。何況,金融專碩學費連年上漲,有些動輒二十幾萬,但能有多少薪酬回報還是個未知數。
其實,不只是考研的學生對金融祛魅。去年,兩財一貿就已經開始降溫,非財經院校的財經和金融相關專業也都在降,分數線低了,排名也越來越靠後。
就拿廣東來說吧,上海財經大學去年的物理類錄取最低位次是13602名,去年是7755名,2022年是5295名,5年前則是2525名。這樣一來,排名差了整整五倍,名次得下滑幾十上百。

張雪峰更是在直播間公開強調,“不要報金融,尤其女生,漂亮女生想報要看放不放得開,其他自行腦補”,在他看來,報金融和成績無關,要麼家裡有資源,要麼就是顏值高豁得出去。
這些說法雖然有一定刻板印象,但也是部分真實情況的反映,讓不少人望而卻步。

2.
金融圈資源比學歷重要,
高分和高薪無關?/

現在,連金融圈內人,也在勸退想要報金融的學生。
一方面,金融行業遠不似從前風光,收入下降了,福利減少了,公司還越來越嚴格抓起了考勤,找各種理由扣錢,業績壓力也越來越重,行業卷死了。
另一方面,金融人自己也發現,並不是非得學金融才能幹金融,學半導體、微電子、生物醫藥、數學、計算機一樣能幹金融:

而且,也有些人擔心,報考選了現在熱門的專業,四年後也可能就不香了。
不過說實話,雖然表面上金融人嚷嚷著福利待遇差了,但從整體資料看,從業人員和人均薪酬穩中有升。尤其是銀行,大部分都微漲了一波,只有少數幾個降了一點。

曾經的證券、銀行、保險、基金、信託等金融行業崗位,是高薪金領的代表。最高記錄曾經的安信信託,2016年時人均薪酬高達231萬,這個記錄,至今沒有一家上市公司打破。
而現在的上市公司人均薪酬排行第一名渤海租賃,第三名陝國投也還是金融圈的,在人均薪酬前20名的上市公司中,按照這麼高工資標準養人,員工人數還能過萬的,一家是藥企百濟神州,另外兩家就是中信證券和國泰海通了。

說白了,金融行業本來就是個吃資源的行業,以前是具備專業技能的人太少不夠用,所以學了還是有點用,現在能幹活的人太夠了,一抓一大把,金融行業就回歸了本質,調配資源,沒有資源就無從談起。
資源二代為啥不進金融圈,因為真來金融圈,他們的資源水平恐怕是不夠看的。
其實,資源這個詞,十年前是沒聽到過的。
而現在,公開討論資源的,就金融圈和釣魚佬。
但其實就算是金融圈內,對資源的理解也各不相同,但看了釣魚佬的影片和解釋就能瞬間領悟:

在資源這個詞流行之前,人家釣魚圈把這叫做魚情,就是一個池子裡有多少魚,多麼簡單明瞭,水裡魚多就好釣,一竿接一竿,水裡魚少的話,撒個大網下去都沒幾條。
金融圈何嘗不是如此,十年前什麼魚情,現在是什麼魚情:
銀行人十年前地鐵口擺攤辦信用卡,小區門口發雞蛋,什麼指標完不成?現在的銀行人,掃一整棟辦公樓都開不出幾張卡,還容易被保安趕,辦貸款也求著人,實在完不成自己掏錢貸。
券商人十年前是營業部開著就有人上門來開戶,散戶坐滿大廳,投行更是有上市公司老總哈著求著幫自己運作IPO,分析師也被捧為座上賓,儼然是股神附體的金融大鱷。現在的券商人,營業部找不到新客戶,投行到處求專案,還得擔心被縮減。
就連保險人,那十年前也是比較輕鬆的,可以跟銀行一樣送米麵糧油雞蛋,可以直接跟賣車的籤渠道推車險,出去還能吹自己是什麼“財富規劃師”。現在的保險人,只能天天朋友圈狂轟濫炸,弄得跟搞傳銷的似的,還被調侃“一人幹保險,全家賣保險”。
主要原因,大家都在卷存量——魚被釣走了大半,釣魚的卻從一個人變成了池塘邊一大圈人。

3.
想進金融圈,
到底學什麼更好呢?/

話說回來,還是有很多年輕人留言想進金融圈,問八妹有什麼好建議,簡單來說:
第一,如果想去校友遍佈金融行業的財經類院校,又怕競爭力不強,可以優先選擇的靠技能吃飯的專業:統計、人工智慧、保險精算等。
這個從兩財的專業設定就能看出來,上財的本科設定裡面金融學院也夾帶統計,商學院也夾帶統計,經濟學院夾帶了計算機科學,而統計學院和資訊學院自己,則是加上了門檻,必須選物化的理科生。而精算是知名燒腦專業,難度和數學系差不多,收入也比較高。

它們厲害就厲害在有門檻,不是什麼人都能學,高考總分高的綜合學霸,都可能被數學物理拔尖的競賽生吊打,所以就算招的人多一點,最後能幹這個的也不多。比如說精算的證不是畢業了就能考出來的,非常稀缺,所以只要拿到手,放心大膽去找工作,國內外都搶著要的。
就算翻開上財的研究生招生簡章,統計和資訊學院的專業都還是挺熱門的應用技術,人工智慧和大資料都有,並且有兩個比較新的類別,“交叉科學研究院”和“數字經濟系”都是最近幾年新設立的,裡面也多是跟資訊和人工智慧相關的。
央財的院系設定,統計學院和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以及資訊學院,和上財的差別不大。不過央財有一個特色,是體育經濟與管理學院,這個方向現在發展正猛,近些年馬拉松比賽、村超、村BA和蘇超接連爆火,體育產業的體量擴張迅猛,這個行業前景看起來也不錯。
第二,可以選擇本科理工+金融財會碩博,更好的方案是,理工本碩+金融財會博,更更好的方案是理工本碩博+在校期間考出CPACFA等對口的證書。證券基金期貨的從業資格這種門檻低的,更是最好早點拿到手上。
翻看一些基金經理的簡歷,大家就知道了。
或者,參考券商研究所的行業分組也知道可以選啥專業,醫藥化工新能源TMT這些組的人,幾乎沒有一路財會金融這樣毫無行業和專業背景的。

研究員幹得好,加上行業專業背景,年齡大了跳槽去上市公司也不是不可能。
第三,推薦彎道超車去做高淨值人群服務行業。
這並不是為了湊數提的,八妹就認識一些小姐姐,高爾夫球場上班,還有各地的商會、音樂會工作人員,都有手握高淨值使用者轉行金融的,別說進券商銀行信託,就算賣保險也是輕輕鬆鬆。
甚至有兩位熟識的空姐,大概十年前的樣子,嫁了基金老總(基金公司是他家族掏錢為主),那還省了上班了。
不過,其實高淨值客戶也不是見了面就能拿下,他們身邊圍著轉的人多了,這個需要張雪峰說的向上管理的能力,待人接物、言談舉止,都會影響結局,說著容易做著難。
在高淨值客戶的生活圈中,也不只有服務人員,學歷夠高的,去做高階教培來拿下潛在客戶也是一條路,地位也會高一些。越是土豪對孩子的教育越捨得花錢,而且富豪家的二代們,未來還可能繼承家業,早年就多接觸混熟了,未來信任感更強。
聽上海的校友說,現在上海已經有陸家嘴的C9學霸基金經理去土豪家當家教了,這才是客戶從娃娃抓起啊。

爆料請聯絡八妹微訊號:bamei2016

要想每天都能看到八妹的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及評論哦~
—end—

金八傳媒往期獲得獎項

極揚文化,是一家新媒體、新消費為主業的新三板掛牌公司(股票程式碼:873375),旗下金八媒體矩陣包括金融八卦女、新10億商業參考等,超過1100萬用戶選擇關注我們的新媒體。
商務合作請聯絡八妹微訊號:bameihezuo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