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碗雞湯灌下去,你可能會死

這兩天,朕無意間看到川普女兒伊萬卡寫的自傳《The Trump Card》。
講的就是這位總統千金的成長之路,她是如何“白手起家”,從億萬富豪的女兒變成億萬富豪的。朕看完後覺得肥腸“勵志”,摘幾段分享一下。

說起“白手起家”,伊萬卡侃侃而談:
“不要怕白手起家。 比如我小時候跟弟弟去賣檸檬冰,家裡所在的康州避暑宅子所處的地段太偏僻了,沒有顧客光臨。 怎麼辦? 我們急中生智,把檸檬冰水賣給家裡的保鏢,園丁和女傭。他們都很配合,使勁從零錢袋子裡掏啊掏啊。所以,創業從小做起,有困難你別怕。”
嗯,朕看完後也躍躍欲試,看能不能把囤的凍檸茶賣給……等等,我家的保鏢、園丁和女傭去哪裡了呢???可能是因為我不夠努力吧。

伊萬卡接著寫,說自己雖出身豪門,但在很小的時候就意識到了經濟獨立的重要性。有一次她母親逼著她,只能坐

經濟艙

從法國南部飛回家,她感覺整個人生都要崩潰了。

看看人家這教育,回想下爹媽當年還是太溺愛朕了,居然讓朕享受跟伊萬卡同等的航班待遇,嬌生慣養!應該讓朕走著去英國留學!!
當然,對伊萬卡世界觀最大的一次改變是,在貴族學校Choate Rosemary Hall的時候,她不得不住進用別的富豪的名字命名的大樓:
“我們必須從全新的角度看待現實世界,包括忍受用別人名字命名的宿舍樓。”
你還真別說,人家小小年紀就有這樣的見識,了不得,不愧是川普的閨女!
朕15歲那年,成天在外面瘋玩不回家,以為全世界的網咖都是自家開的,以天為被,以地為席。最後被我爹一個耳光打醒了。
“你小子把網咖當你家是吧,行,別回來了。你這樣努力十年,25歲一定能當上網管!”

而在伊萬卡25歲的時候,被父親安排進了公司董事會,至今仍是特朗普集團的執行副總裁。對於如何靠自己的本事進入爸爸公司董事會,她感觸頗深:
“是的,我們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一族, 出生在一個大富大貴之家,蔭庇於祖父和父親親手建起的家族偉業。但是呢,我和我的弟弟們進父親的公司, 全靠我們自己,沒有靠著家族的任何一點關係, 不是拼爹。”
看到這裡,朕合上這本書,內心如潮水,久久無法平靜。

按理說,同一個地球,同一個夢想。可生活到了這般田地,究竟是伊萬卡行,還是特朗普行?究竟是朕不行,還是朕的爹不行?

這個問題艱深的很。
開啟微信,一輸入“伊萬卡”,鋪面而來的都是這樣的10萬+。
文章的最後,一般會總結為:你窮是因為你不努力。然後再鞭策你:人家都辣麼牛逼了還辣麼努力,你怎麼還窮得心安理得?
本來,伊萬卡的這本自傳,也可以按照這個模式寫一遍然後騙個10萬+,但朕不想,因為“你窮是因為你不努力”這種話,朕真不敢苟同。

今年春節回老家,當初一起去網咖的發小已經生了二胎,他問我回去之後能不能去香港給他帶幾罐奶粉,我說好。
他是個體戶做生意,如今在為大兒子準備的一套學區房的首付掙扎。因為兩個孩子,妻子一直沒有工作。雙方的父母幫不了太多,家庭的壓力都在他一個人身上。
他的頭髮已經被生活拖得只剩下稀疏一片,他說年後要去剃成光頭。他還說很羨慕我當初能出國留學,更重要的是還沒有結婚生子。他自嘲,也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可這種時候想再多也沒用。
我能指著他的鼻子說,你現在這樣是因為你不努力嗎?或者說你下輩子應該學會投胎,像伊萬卡那樣?
都不行,他很努力,他爹也很本分。這就是生活,人生際遇千差萬別,可無論怎樣,大家都是想先活著,然後活得更好一些。
再卑微的軀殼裡,也住著靈魂。
那些月薪5000的編輯總愛告訴月薪2300的讀者月薪十萬是一種怎樣的體驗,然後再把這種差異歸結於“努力”或者“不努力”,卻忽略了人生的起點。
這些人一天到晚人生贏家的嗷嗷叫不停,早先是號召大家要活成張梓琳那樣,現在又是伊萬卡這樣。該嫁什麼樣的老公,該生什麼樣的孩子,好像大家的人生都被他們包辦了。
這種雞湯看看就好,誰要真信就是傻。
可傻的卻一抓一把。

朕身邊就是有一年下來能看上百萬字雞湯的朋友,訂閱十幾個公眾號,伊萬卡張梓琳來回看,邊看邊嘆,唉呀媽呀這才叫人生,自己過得可以說是豬狗不如了。
瞅一眼旁邊的男朋友,氣更不打一處來。一不會衝浪二不會賽馬,跟公眾號寫的完全不一樣啊,還一本正經地在文章下面評論道:
“我可能交了個假的男朋友。”
朕倒懷疑她腦子是假的。他人的人生不可複製,也無需複製。看幾篇雞湯就要上天,覺得自己不一樣了,我變了,從呆呆獸進化成了呆河馬。
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就夠了。至於自己喜歡的樣子是什麼樣子,那就得交給生活和時間,總之不要想著一篇雞湯就能改變你什麼,包括這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