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製圖丨黃幀昕
就在對談期間,數字一直在變,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的關稅從 54%(包括上一輪衝突加的 20%)變成 104%,昨夜又漲到 125%。

沒什麼類似蘋果包飛機緊急發貨去美國,和加稅搶時間的戰鬥畫面,甚至從中國到美國的航空運費還降了。特朗普上臺頭兩個月,擔心重演 2018 貿易衝突的從業者已經發了貨,而沒發貨的商品很多也沒有利潤空間坐飛機。
可這次,美國宣佈將對越南征收的 46% 關稅。聽到訊息那天,他人在北京,有點擔心,遣越南本地員工去跟客戶談。他也和同行交流,看到越南主席很快和特朗普通了電話,才放下心來,認為危機能夠解決。很快,他的猜想應驗,對等關稅生效 14 個小時後,特朗普宣佈暫停中國之外主要地區的對等關稅 90 天,只徵收 10% 基準關稅,包括越南。越南的中國企業們,又有了喘息的機會。
-
分拆進口。美國對美國原材料含量超過 20% 的產品提供豁免。一款只有 10% 美國材料的商品,可以拆分成兩個零件,確保其中一個含量超過 20%,企業就可以節約大概 20% 的關稅支出。
-
供應鏈套利。比如把越南的工廠搬到印尼等其他國家。當然,如果將來印尼對美國順差增大,特朗普也會對印尼動手,但至少有一個視窗期。
-
調整納稅策略。跨國公司可以根據中美兩地稅率差異,透過調整美國海關申報價格,選擇將利潤放在中國還是美國。比如實際成本 100 元、售價 500 元的商品,中間有 400 元利潤,如果向美國海關申報 200 元,那就是將 100 元利潤留在中國、繳中國的企業所得稅,300 元繳美國的企業所得稅;申報 400 元,就是 300 元繳中國稅、100 元繳美國稅。申報的價格越低,交的關稅越低,但是要在美國繳納的企業所得稅就越高。
每年 3、4 月是美國新財年的開始,大客戶著手做全年計劃,會向供應商口頭承諾需要的貨量。合作多年的客戶早已建立信任,工廠會開始規劃模具,甚至提前備貨,等待正式的合同。
4 月 9 日,關稅戰你來我往的最高峰,但獨立站賣家牟陽謙去健身了。他最近不喜歡待在辦公室,喜歡出去跟同行聊天。
特朗普加稅宣佈當天,摩根大通把寧德時代 2025 年的淨利潤預期從 670 億元下調至 600 億,完整剔除了寧德時代在美國的儲能電池利潤。“最壞的情況下,儲能在美國的業務 ‘團滅’,nothing to loss”,一位外資券商分析師說。問及解決方案,他轉了個金融圈流行的笑話——裝著 6-12 個發動機的走私專用快艇(俗稱 " 大飛 ")脫銷,客戶要繞開海關運貨去美國。
2015 年,美國對部分中國輪胎公司開徵 “雙反” 稅(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其中反傾銷稅從 14.4% 到 87.9% 不等,反補貼稅從 20.7% 到 100.8% 不等。2017 年,歐盟亦正式立案對中國卡客車輪胎進行 “雙反” 調查。
大量湧入的原本免稅、免審查的包裹很快堵塞了美國海關。2 月 7 日,特朗普宣佈對華 T86 暫緩取消,但具體時間未定,要一直等到 “商務部長通知總統,已建立適當的系統來全面、迅速地處理關稅收入”。4 月 2 日,特朗普簽署行政令,稱系統已經建立,將於美國東部時間 2025 年 5 月 2 日上午 12:01 起取消對中國內地和香港的小額免稅待遇,並在一週後調整稅率。如若順利生效,此類包裹稅率具體將是以下情況:
按照正常流程清關,繳納包括基礎關稅、加徵關稅在內的所有費用。
-
轉向其他清關方式,承擔關稅。
-
Temu 在美國市場加速推動全託管轉向半托管,兩家都在推動更深入的本地化,加速招攬本地商家,比如 Shein 在土耳其、巴西等地佈局產能,Temu 計劃在 4-6 月開放 6 個本本站點和 9 個半托站點(本本和半托都面向擁有本土發貨能力的賣家,前者針對海外本地主體公司,後者針對中國主體公司)。
-
把業務擴張重心轉向其他國家,比如歐洲市場,Temu 的招商人員還在鼓勵商家去加拿大、墨西哥等美區國家。
-
考慮漲價,讓當地消費者分擔成本。4 月 8 日起,Temu 半托和本本模式下,美國站點,大部分商品的核價標準調整為亞馬遜的 9 折(原為 85 折)。
但同樣的商品價格上漲一定會導致銷量下滑,跨境平臺上游的生產商遲早會面對沖擊。兩位為 Shein 供貨的工廠主告訴我們,關稅還沒有影響到他們的訂單。他們對新資訊沒有那麼關注。其中一位廠主,甚至沒有聽說過關稅的訊息,以為是我們胡謅。而他們的工廠已經和跨境貿易完全繫結,未來的訂單完全取決於平臺還能不能繞開關稅壁壘。很多像他們這樣的服裝廠主五十來歲,小學、初中輟學,在 1990 年代初就來廣東打工,從縫紉工做起。他們的員工大多也和他們類似年紀,幾乎經歷了經濟開放的全過程,曾經長年每個月在縫紉機前勞碌超過 380 小時,讓中國商品賣往全球,為產業升級積累資本。今天已經沒人願意像他們年輕時那樣進廠學手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