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瑞歲啟新程|小娛月報

一元初始,永珍更新。2024年文娛市場亮點頻現。綜藝領域爆款頻出,以創新的形式和內容吸引了大量觀眾,為觀眾帶來了豐富的視聽享受;短劇行業迅猛發展,市場規模突破504億,超越電影票房,在快速迭代中進入精品化2.0時代;影片平臺推出雲包場服務,為使用者提供了全新的觀影體驗,提升了使用者的參與感與互動性;IP聯名正盛,不同領域的IP相互合作,衍生出眾多新穎的產品和活動,拓展了市場邊界;2025年1月9日,由娛樂資本論攜手介面新聞、北京文化產業投融資協會、剁椒Spicy主辦的新一屆「CEIS 2025中國娛樂產業年會暨金河豚榮譽推選」圓滿落幕……
2025年1月9日,由娛樂資本論攜手介面新聞、北京文化產業投融資協會、剁椒Spicy主辦的新一屆「CEIS 2025中國娛樂產業年會暨金河豚榮譽推選」圓滿落幕。
本次活動的主題為“歲寒松柏青”,娛樂資本論創始人吳立湘在活動開幕的致辭裡,以6個“小”資料打開了全天的話題討論:
1、微短劇行業市場規模突破504億,已經超越420多億的電影票房。
2、應用內付費短劇出海APP規模超過40億,加上Youtube等傳統分賬渠道已接近100億,相當於傳統影視出海的規模。
3、2024年中國穀子經濟的市場規模到達1689億,覆蓋二次元之外還有兒童IP,主要依賴奧特曼與小馬寶莉兩大IP的卡遊,全年流水超過50億,其中20億為淨利潤。
4、包括微信和抖內小遊戲的投放規模突破500億,超過了手遊。
5、直播打賞的全年流水到達2692億,超過整個遊戲大盤。 
6、近期美團釋出的報告中,預估2025年中國足療按摩行業規模將突破7000億,兩年增長接近1000億,其中涵蓋了部分泛娛樂社交。
確實,2024年整個文娛產業都在接受付費模式變革帶來的影響,文娛從業者難免透露各種焦慮,但從真實的資料裡卻可以看見“文娛不缺錢”的真相。
縱觀2024年的騰訊綜藝,可以用“全而精”來概括其整體內容表現。
一方面,從喜劇、情感、音樂到生活等型別綜藝,對不同內容賽道均有覆蓋且各有打法。而基於平臺的長期深耕,不少賽道都釋放出了更大的勢能。比如情感類綜藝,經過多年的持續創新與迭代,已經是構成騰訊綜藝基本盤的型別,在去年的成績單上更是佔據了重要位置。
僅上半年,騰訊綜藝就推出了4檔戀綜:《炙愛之戰》《半熟戀人3》《好友好有愛2》《勢均力敵的我們》。在戀綜的基本框架下,這些節目在聚焦人群、情感關係的型別和階段性上各有側重,分別將鏡頭對準了30歲左右的備婚人群、輕熟人群、戀人未滿的異性好友,在戀愛場景上也有所拓展,《勢均力敵的我們》設置於與世隔絕的荒野環境下。
透過下半年播出的《心動的訊號7》,則更能看出平臺對於同一IP的不斷深入,在聚焦上海、成都等城市後,該節目再次打破地域和群體邊界,將拍攝物件定為大灣區的年輕人。
同時,平臺佈局的全面性也體現在兼顧綜N代和新IP的輸出上。放眼綜藝市場,前者一貫擁有長久而旺盛的生命力——擁有更高的使用者忠誠度,也更易獲得品牌青睞。換言之,手握越多的優質綜N代,越能說明平臺的創作能力。去年,騰訊綜藝有多檔經典IP迴歸:《五十公里桃花塢4》《令人心動的offer6》《戰至巔峰3》《超新星運動會5》《心動的訊號7》……
2024年的今天,各大平臺業績考核標準在提升甚至難以完成,招商舉步維艱,短影片、短內容的衝擊依然存在,面對這樣的綜藝大環境,很多老牌綜藝製作人的職場路徑也發生了較大轉變。
老牌綜藝製作人的“離職風”,在2024年吹的特別猛烈。今年8月,原騰訊線上影片節目內容製作部副總經理邱越公佈了自己離職後的首場直播預告。在這場直播中,她和楊天真、馬昊等好友聊了自己在騰訊的種種以及離職後的心態和對未來的期待。從平臺離職的老牌綜藝人,邱越算是今年的第一位。同時像業內知名的綜藝製片人如譚娜、譚曉虹、多曉萌、劉薇等,都出現了離職、跳槽等變化。
除了離職外,還有一些老牌製作人選擇了轉型。這些轉型的製作人,大多是擁抱了短影片行業,在抖音、快手等短影片平臺尋求綜藝節目新的製作模式。比如易驊就與抖音在今年合作了《大熱門來了》《全力以赴行動派3》;而陳剛、謝滌葵等也均有與抖音合作的綜藝節目。
還有一部分製作人選擇開MCN公司,用在綜藝領域積累的經驗和資源,培養紅人開啟直播實現流量變現,或做更多優質的網際網路內容。比如原抖音綜藝部門負責人宋秉華,在離開抖音後就與之前在優酷時期的老同事,合夥開了一家MCN公司。除此之外,車澈在離開愛奇藝後則進入直播帶貨領域,繼續拓展他的潮流事業。
縱觀2024年的古裝懸疑劇大盤,開年播出的《大唐狄公案》與年末上映的《清明上河圖密碼》,在破案結構上,都可以算是傳統的古裝探案劇。
早期的經典之作如《神探狄仁傑》和《大宋提刑官》等,都屬於這類傳統劇集。
這類劇集通常將案件置於特定的歷史背景中,主角往往是知名歷史人物或具有歷史原型的角色,如捕快、大理寺少卿、提刑官等。劇情以單元劇的形式展開,主線與支線交織,不僅展現了各種古代偵查技術和手段,還全景式地反映了特定時期的政治、文化和社會風貌。
與《清明上河圖密碼》等傳統劇集不同,《唐朝詭事錄之西行》這類新派古裝探案劇融入了更多現代觀眾喜愛的元素,如青春、奇幻、冒險、成長等多元題材。此類劇集透過強情節、快節奏和高反轉的劇情設計,滿足了當代觀眾對於“爽感”的追求。此外,劇中特別注重角色的成長曆程,主角團有著清晰的發展脈絡,注重人物關係和情感糾葛,年輕化的敘事風格和視聽呈現方式為觀眾帶來了新鮮有趣的觀劇體驗。
截至1月12日,《大奉打更人》會員更新到28集,該劇“雲包場”仍在不停“加座”,該劇自12月28日上線,當晚發出42153份雲包場,首日共計14.4萬份,開播十天保持著約每日1萬份的增速,1月5日當天由主創賬號@熱血打更人 以及男主角王鶴棣所在經紀公司@萌樣影視 分別增加10000份與1000份。截至當晚,仍有近7000份雲包場未被領取。
從2023年劇綜“雲包場”開啟,一直到2024年11月,大部分專案的“雲包場”幾乎都是釋出即被一搶而空,同行不是掐點觀看並領取的粉絲,路人網友很少能夠搶到,短短一個月,搶手貨也開始“滯銷”。
愛騰優三平臺的“雲包場”權益幾乎都是30元一個月的平臺會員,領取後全平臺暢看;而芒果TV的“雲包場”較為特殊,領取後只有觀看該劇目的權益,三日未觀看則原路返還權益,平臺內其他劇目仍需自行購買會員。
不到一年之前,短劇名字還因為對人類慾望的直白展現而成為一種笑談,但最近上線的短劇,名字開始變得陌生,或古言遍地,或抽象晦澀。以往看一眼名字就瞭解核心賣點的功能不復存在,名字呈現出的短劇世界似乎大變樣,從逆襲、復仇、打臉轉向溫暖和諧、愛意滿滿。
甚至有短劇從業者向河豚君開玩笑,“現在為了改名,把古文、字典都翻爛了,比給孩子取名還緊張。”
據業內人士透露,以往短劇改名大多是為了重新上線投流,但這次短劇的集中改名顯然是政策原因居多。廣電在上個月20日釋出的《管理提示(加強微短劇片名稽核)》,其中對短劇片名提出導向、體例和藝術性方面的要求。隨後,微信、快手微博、抖音、點眾、九州、麥芽等頭部平臺都發布了微短劇片名整改的通告。
我們收集了800+部短劇名字(包括200+舊劇改名與600+部1月新劇),進行詞頻分析,並提取高頻關鍵詞,與2024年3月我們所蒐集的9000+部高頻關鍵詞詞雲進行對比,發現大家喜歡用古風取名,極端復仇的情緒轉變為愛意滿滿,總裁戰神也被老公、夫人、女兒等更平民視角的詞語取代。
“聽勸”對廠商們而言變得越發重要了。如果我們回看2024遊戲行業的話,會發現“聽勸”已經成為不可忽略的行業關鍵詞。先來看資料。
12月中旬,2024年度中國遊戲產業年會在北京召開,在《2024中國遊戲產業報告》中,提到了兩組重要的資料。
國內的遊戲行業還在增長:2024年國內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3257.83億元,同比增長7.53%。2024年國內遊戲使用者規模6.74億人,同比增長0.94%,亦為歷史新高點。
同時報告指出:2024年全球遊戲市場規模為12163.35億元,同比增長3.31%。全球移動遊戲市場規模為人民幣6355.69億元,同比增長4.83%。全球移動遊戲市場增長趨勢明顯放緩。
全球移動遊戲市場增速放緩,意味著市場需求減弱,廠商需要找到新的增長極。同時,這也意味著與過去相比廠商要注重使用者體驗,以期“留住金主”。
“聽勸”與“回爐”某種程度上是一對雙生子。如果經常關注各手遊社會就會發現,2024年放下身段傾聽玩家聲音的廠商越來越多,且不侷限於公司及產品規模,甚至有不少已經上線或即將上線的專案,因“聽勸”而選擇回爐調整。
經過2023年的突飛猛進,茶飲咖啡品牌聯名在2024年進入深水期。
據剁椒Spicy不完整統計,2024年1月至2025年1月上旬, 27個知名茶飲與咖啡品牌已經進行了超過270次聯名。相比去年33個品牌250次聯名來看,數量進一步增長。
但與數量增加並行的是玩家的不斷分散。奶茶圈的兩大“卷王”奈雪、喜茶聯名節奏明顯放緩,逐漸從高頻、大範圍的合作中抽身;霸王茶姬、茉莉奶白、古茗等中腰部品牌開始加碼,透過更頻繁、更豐富的合作形式在激烈的競爭中搏出位;咖啡圈,瑞幸、庫迪、挪瓦為代表的品牌也加速聯名程序,尤其是瑞幸,相比去年直接翻番。
不同的選擇背後是品牌不同的發展階段。霸王茶姬為代表的新勢力來勢洶洶,大有後來居上的勢頭,奈雪則面臨經營困境,有意收縮羽翼,某接近喜茶的人士則告訴剁椒Spicy,“喜茶正在嘗試跳出聯名內卷,打造長週期大單品,跳出競爭泥沼”。
愈發激烈的市場競爭下,流量觸頂、成本上漲、消費者審美疲勞等問題讓品牌不得不重新審視聯名策略。
一月份的文娛市場依舊熱鬧非凡,精彩紛呈,在此誠邀各位繼續關注和支援娛樂資本論,讓我們攜手共進,共同見證文娛行業的蓬勃發展與輝煌未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