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酷副總裁,商業化、綜藝及直播業務總經理沈嚴:綜藝到了行業鉅變的時候,製作模式亟須變革|年刊節選

作者|莉拉
刊前語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2024年,娛樂行業迎來了更加複雜的局面。國內短劇超過電影,海外短劇超過傳統影視,直播演藝超過遊戲,團播秀場吸收了大量的綜藝團隊,一切的娛樂形式發生了翻天覆地般的交融。
面對這些挑戰,監製王紅衛堅持刀刃向內、姚曉峰導演高呼“思變”,優酷副總裁沈嚴直言“平庸就是原罪”……
為此,娛樂資本論在2025年度CEIS娛樂產業年會之際推出一本專刊,與10位業內大咖展開對話,這些聲音如同松柏,不僅是對過去一年的總結,更是對未來的自省。讓我們集結這些智慧與勇氣,共同挑戰娛樂行業新春前的寒冬。
“後來者居上”這句話很適合2024年的優酷綜藝。從年初《無限超越班2》全民玩梗、年中《這是我的島》《盒子裡的貓》位列新綜藝TOP3,再到未播先火的《甄嬛愛不停》,優酷不再是那個只有“街舞”一張王牌的平臺。
在優酷副總裁沈嚴看來,綜藝行業正在經歷一場鉅變。一方面,在使用者心智被短影片影響的當下,以往的製作模式需要革新。另一方面,市場越來越需要年輕的綜藝內容,製作團隊“年輕化”是不可忽視的浪潮。   
優酷顯然在積極擁抱這場變革,在國內綜藝市場仍向綜N代傾斜的現狀下,優酷不斷嘗試創造新的IP,佔領新賽道;同時,越來越多的新鮮綜藝血液正在湧向優酷,形成與平臺一同成長的自制主力軍。
要做綜N代,更要做新的綜藝IP
橫向來看,優酷的綜藝賽道正在拓寬,消費者的分眾化帶來了優酷在各個綜藝賽道上的發力。在熱門賽道上創造IP矩陣的同時,優酷也在更窄的“舞綜”“演綜”賽道佔據了先機。
縱向上,如果說綜N代是安全牌,那麼創造新IP則是優酷的野心所在。在這之下,支撐安全感與野心的基底,是紮實的商業化成績與可觀的會員收入增長。
娛樂資本論:請介紹一下今年優酷在商業化和綜藝方面取得的成績?
沈嚴:先講劇集,今年《墨雨雲間》有50+品牌合作,客戶數TOP1;《白夜破曉》開播前就得到30+品牌青睞,重新整理播前招商紀錄;《清明上河圖密碼》開播繼續獲得30+品牌合作,單集最高達到“12家廣告主”和“188秒創意時長”(創意內生與內容融合更自然),重新整理了“單集廣告數”和“單集時長”紀錄,商業價值得到了有效開發,並獲得市場充分肯定。
在綜藝領域,我們也做了很多嘗試。一方面是拓展了以前跟我們沒有合作的客戶,今年我們市場投放綜藝的大客戶20+,我們合作覆蓋率很高,目前沒有一檔投入大的綜藝是沒有招商的。整體綜藝表現還是讓我們的品牌客戶提振了信心。根據雲合數據,今年上半年,優酷綜藝正片有效播放同比增長103%,在更季播正片有效播放同比增長77%,綜藝正片有效播放同比增長行業第一。
另一方面是我們在會員收入上做了佈局,今年綜藝的會員收入比去年也是大幅增長的。以前TO B和TO C的比例是8:2,80%~90%都要靠招商,10%~20%靠會員,未來我們的趨勢是把TO C的比例做大,同時也要做好內容和廣告的平衡,因為現在有很多廣告主投放經驗比較多,非常專業,在內容上有很多指導意見給我們。
綜藝上,24年開年以來,優酷迎來了新作“三連爆”。打頭陣的是《無限超越班2》,以“週週爆梗”之勢成為了各平臺的熱搜常客,多次登上微博綜藝影響力榜、抖音綜藝榜、貓眼綜藝全網熱度、燈塔全網播放市佔率等榜單TOP1。緊隨其後的是《盒子裡的貓》,開播預約人數超415萬,打破優酷綜藝預約紀錄,僅三期微博相關話題高達4.3億閱讀量。然後是《這是我的島》,首播上線38小時優酷站內熱度破萬,成為優酷2024首檔熱度破萬綜藝。   
優酷今年在音綜方面的成績也很顯著。雲合數據顯示,2024新音綜TOP10中,優酷獨佔4席,《說唱夢工廠》位居榜首TOP1,其次是《閃光的夏天》《音你而來》《閃亮星電音》。聚焦少年樂隊的路演音綜《閃光的夏天》和電音題材《閃亮星電音》也引發不同圈層的受眾關注,尤其是《閃亮星電音》,吸引了眾多年輕Z世代觀眾。
娛樂資本論:2025年片單已經發布,優酷在選擇綜藝IP上的標準是什麼?
沈嚴:首先,我們還是希望創造出新的綜藝IP。我看了一下Netflix的資料,Top10裡面綜N代的比例不高,例如《海妖的呼喚》《體能之巔》,還有今年的《戀愛兄妹》。但是我們的綜藝節目前10名裡有8~9個是綜N代,這個與我們的招商模式有關係,投放綜N代的試錯率更低。其實我認為,我們不能過於迷信綜N代,因為某些角度來講這是遏制創新的,有很多的節目模式、內容和故事可以講,不一定要框限在以前做過的內容裡。我們今年也在做這樣的新綜藝,《這是我的島》《盒子裡的貓》兩檔節目都位列2024年新綜藝前3。
另一個關鍵詞在於“年輕”,原來很多綜藝節目的製作團隊都是從電視臺出來的,我們也看到一些節目做得不成功,還是因為製作思維比較老派,依賴之前的成功路徑在創作。但現在年輕的導演與編劇有更多好的點子,接下來我們會重點給年輕人機會。
娛樂資本論:除了新綜之外,也能從優酷明年的綜藝片單裡看到有很多綜N代,這些綜藝IP我們續訂的標準有哪些?新一季的節目配合受眾喜好和時代情緒做了什麼創新?
沈嚴:續訂標準很簡單,就是“叫好又叫座”,這也符合優酷平臺對“好內容”的定義。所謂叫好,就是好口碑。我始終認為,最好的綜藝一定是建立在對觀眾的洞察和透析上,對使用者需求的滿足和對社會生活的照見是根本,說觀眾想說,做觀眾想做,對社會有正向價值和意義引導。其次還要滿足叫座。使用者要喜歡看,有聲量、有討論、有熱度。在這個時代平庸就是原罪,所以我們會從使用者規模、粘性、使用者活躍、商業化等多維平臺角度進行綜合評估。
我們會希望綜N代“內容邊界”更廣,要具備“被創新”“被開啟”“被放大”的可能,要能調動使用者“情緒”,與當代的使用者情緒和需求相連線;同時也要能啟用節目的社交屬性,釋放更大的社會價值和傳播能量。例如,我們剛上線的《火星情報局7》,節目就會在原有基礎上升級改版,推出“火星人才引進計劃”,會有更多喜劇人被髮掘出來;還有今年的《無限超越班2》,雖然演綜賽道同質化比較嚴重,但因為我們積極擁抱了社交營銷,抓準了使用者情緒,裡面的很多內容在社交媒體、短影片放大下都引發了全民玩梗。
娛樂資本論:今年綜藝有個很明顯的趨勢是分眾化,綜藝的受眾被不斷細分賽道,您如何看待這個趨勢,我們會如何應對?   
沈嚴:與其說是綜藝市場的新趨勢,不如說是內容行業的共性問題。本質是因為內容供給極大豐富,使用者選擇多樣化。在這背景下,參與到使用者線上時長爭奪戰的所有玩家共同要面對“消費者的分流”。
今年優酷的綜藝裡,“遊戲賽道”是最熱門的,《這是我的島》和《盒子裡的貓》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因為它滿足了大眾歡樂和解壓的情緒。因為《這是我的島》是一個更偏粉絲向的綜藝,我們希望今年能夠更大範圍破圈,所以在內容、嘉賓、故事設定上都有更大的調整。
此外,“音綜賽道”也很龐大,我們找到了OST這個細分切口,《劇好聽的歌》就是代表性的IP。還有一些比較窄的賽道,市場上最多也就容納1—2個頭部節目,搶佔了賽道,平臺就能夠建立起使用者在這個賽道的認知。例如我們《這就是街舞》在“舞蹈”,《無限超越班》在“演綜”上的位置。
娛樂資本論:不管從片單上看,還是最近的動向看,優酷的劇綜聯動還挺緊密的,這是我們未來會佈局的一個方向嗎?
沈嚴:劇綜聯動,這個行業不是很多,成功案例也不多,因為生產製作的形式完全不一樣,藝人的時間也比較難敲,目前在協同上我們還在最佳化。當前綜藝工作室的製片人,跟劇集的製片人也都是拉通的,他們也會去討論哪一個劇適合,主創願意配合,導演願意支援。現在我們做了一些小的嘗試,例如《春花焰》團綜,以及1月即將上線的《甄嬛愛不停》。
大家也知道,《甄嬛傳》常年都有很強勁的表現,到2023還是全網劇集會員內容有效播放的TOP2,是被年輕人盤到包漿的“下飯神劇”和“社交貨幣”,這也是我們回饋粉絲使用者的“超級售後”,《甄嬛愛不停》這個專案籌備了近一年時間,邀請到了幾乎全主創的陣容,為的還是滿足“甄學家”們的期待。
娛樂資本論:除了剛剛聊到的,我們綜藝明年還會有哪些新方向的延展?
沈嚴:明年比較重要的就是在喜劇賽道的佈局,因為這個是我們比較缺乏的。它跟常見的Sketch、脫口秀模式都不太一樣,目前看來還是有機會的。而且阿里大文娛還有阿里影業,我們節目中的喜劇演員會有一個非常好的出口。
吸納新鮮血液,提高自制綜藝比例
使用者需求的變化帶來了綜藝製作模式的變化。
“癲”是沈嚴丟擲的關鍵詞,這背後是綜藝節奏更快,內容更“上頭”的創作轉向。在沈嚴看來,傳統的製作模式和宣發模式,遭遇很大挑戰,不再適用於當下,隨時調整已經是新常態。在外部製作公司高成本,以及傳統制作思維框線下,自制比例提高成為必然趨勢。
一個好的節目,資源、創意、宣傳,三個關鍵詞不可或缺。藝人、產業、招商協同資源、IP協同資源這些都是成功的基礎,再加上貼合用戶情緒的創新模式、新穎故事以及優質審美和整體質感,輔以為靈活的宣發策略,最後是完美執行,才能產出爆款內容。
娛樂資本論:那我們優酷在綜藝領域的工作室有擴張嗎?
沈嚴:今年新加入的譚娜以及堅果工作室顧超峰都是我們工作室的新鮮血液,我們目前還在持續吸納新的人才。
娛樂資本論:目前優酷的幾個綜藝工作室,有自己分屬的賽道嗎?
沈嚴:以前是有的,例如汪軍鵬的T plus工作室,主要是做街舞和競演方面的綜藝。吳曉的梧桐工作室主要做慢生活、戶外真人秀。張紅巖的小美工作室主要做戀綜,大家有比較固定的賽道,但是現在我也讓大家去做一些嘗試和突破。
例如現在梧桐工作室正在做《頭號紅人》(名字暫定),講當下短影片KOL的生態,張紅巖也從戀綜中脫離出來,做了一個年番的慢綜《友間合租屋》,4男4女的年輕畢業生在南京合租公寓,有點像綜藝版本的《愛情公寓》。   
娛樂資本論:事實上,這個節目的製作難度應該很大?要錄製一整年時間,素材量與排播都有難度?
沈嚴:是的,錄製一整年,而且播放特別密集。我認為密集排播未來也是一個方向,現在的綜藝排播還是延續了以往電視綜藝的習慣,把重點專案放在週五、週六,但其實使用者已經是隨時隨地要獲取內容。我們做這個節目就是想在排播密度上,像劇一樣,每週從週一到週日排播,加強使用者心智,才有機會增加會員收入。《友間合租屋》是週二、三、四播,我認為現在不存在黃金檔這個概念,大家在工作日有一個下飯的節目看也挺好。
娛樂資本論:去年優酷對外說過綜藝“30%監製、30%自制、30%合制”比例,當下這個比例有所變化嗎?
沈嚴:我們對自制的定義可能跟其他平臺不太一樣,其他平臺可能所有出品的節目寫的都是自制,但其實很多節目是外面的團隊做的,這些節目在我這裡的定義就是監製。未來,我們要大量把自制的比例提高,更多用平臺內部團隊創造內容,因為確實自制的節目成本控得更好。
娛樂資本論:您認為現在觀眾對於綜藝的需求是什麼?
沈嚴:我總結一個關鍵詞——“癲”。“癲”就是大家要熱鬧,要瘋一點,很多節目裡的名場面都可以用“癲”這個字來形容。
還有就是節奏感快。很多時候看到綜藝進度條已經被勸退了,這會導致未來從綜藝後期剪輯的方法上都要發生改變。   
另外,放在全世界的維度來看,我們的節目在審美與畫面上還是有很大差距的。未來我們可以更著重視覺和審美的提升。畫面、故事結構、人物關係這是我們綜藝唯一可以與短影片PK的點,也是我們要去找更多好的人才要來提升這塊。
商業化增長,全賽道營銷方案構建核心競爭力
在綜藝後鏈路以及平臺商業化上,優酷也在積極創新。
在新人的培養上,依託於阿里大文娛的優勢資源,優酷能夠提供一整個完整曝光鏈路。在商業化路徑上,透過淘寶、天貓等平臺的打通,透過為客戶實現全渠道全賽道的解決方案,優酷正在實現增長。
娛樂資本論:未來優酷會做純會員向的綜藝專案嗎?
沈嚴:《友間合租屋》就是,之後還會有一個與哇唧唧哇合作的《超有戲搭檔》。
娛樂資本論:什麼樣的綜藝更適合做To C純會員拉新的模式?
沈嚴:我覺得像劇的綜藝是有可能的,內容與故事像劇集一樣展開。其實戀綜就是劇的邏輯,這上面肯定是有機會的。第二個就是因為綜藝的大頭收入還是廣告,那在 To C專案上的投入必然不會特別高了,從小規模開始試起,慢慢把規模做大。
娛樂資本論:在綜藝後鏈路上尤其是“造星”上,優酷做了哪些嘗試?
沈嚴:我們做了一些小的嘗試,簽約綜藝中的一些素人,著重在做他的新媒體,抖音和小紅書賬號的孵化。這是我接了優酷之後做得比較重要,投入比較多的事情。這些人在短影片領域有了流量之後,可以做商業變現。為了培養流量和觀眾的認知,我們會不停地把人放到節目來持續曝光。
例如《怦然心動20歲》裡的女嘉賓朱朱,現在也在參加《友間合租屋》。以及之前也參加了《怦然心動》的張張,抖音叫“碧桂園大隊長”,也做得比較成功,有非常好的分賬收入。
除了綜藝,其實酷漾也在持續做這個事情,簽了很多各個表演院校畢業的新人,新人跟我們也有很多協同,節目也會持續給到曝光。
娛樂資本論:優酷今年在商業化方面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沈嚴:第一個是內容要好,第二個是我們能提供實際解決方案,以優質IP為核心,構建了劇集、綜藝、泛文娛、影演等內容營銷賽道,為品牌提供層次豐富的創新產品和營銷方案。例如劇集營銷,開發了身份合作、創新爆品、組合套裝3大產品矩陣。其次,我們跟淘寶天貓的聯動是很有競爭力的,因為綜藝或劇的廣告客戶都是快消品為主,他們與淘寶、天貓的聯絡比較緊密,我們與淘寶、天貓做了一些打通,所以這方面應該是有優勢的。   
另一方面,我們流量產品也做了升級。基於資料平臺,結合演算法對我們的文娛使用者做標籤聚合,分為“七大內容偏好人群”和“四大行為偏好人群”,幫助品牌做更精準的人群營銷。
娛樂資本論:今年整個影片行業在商業化、廣告投放這一塊有什麼新的變化嗎?
沈嚴:優酷整體是增長的。首先是廣告主對內容品質更敏感,在對全平臺的頭部內容進行對比之後,會更前置、堅定地鎖定稀缺熱門資源,像《白夜破曉》《清明上河圖密碼》,播前鎖單客戶數都達到30+。其次是廣告主的靈活性更高了,在播前對優勢資源下手果斷,但會留有部分機動資金,播出後根據熱度和口碑快速追單,比如《墨雨雲間》《新生》《邊水往事》都有後續追單。在內容創意上,廣告主對硬廣和內生廣告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更重視品牌資產在平臺的沉澱。
但是整體市場環境競爭更激烈,所以我們要在這種情況下結合品牌的調性,長時間地去做內容營銷,影響消費者心智。今年有很多過去三年不投綜藝節目的客戶又回來了,這是一個好的訊號,大家又要回去建立消費者與使用者的品牌認知,這對長影片是利好訊息。   
娛樂資本論:2024年,您認為綜藝在回暖的狀態嗎?
沈嚴:我覺得2024年是綜藝行業的轉折,但是未來它能不能起來,還是要看我們的模式有沒有發生比較大的變革。
話題互動:
你怎麼看2025綜藝市場?
推薦閱讀


2025衛視跨年戰:孫楠成小收視高峰,
王一博華晨宇破2 
點選觀看
↓↓↓
如需商務合作後臺回覆【商務】
如有轉載需求後臺回覆【轉載】
更多文娛產業背後的經濟邏輯,來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