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藝2025:要麼破局,要麼出局

作者|莉拉
正月未出,綜藝市場已打成一鍋粥。
有這個盛況不意外,畢竟行業凜冬已過,戰場必然硝煙驟起。
各大平臺的綜藝都像進入冬眠,看似蟄伏,實質上都在“囤兵積糧”,就等2025開年贏下第一局。而吃瓜群眾也傾巢出動,紛紛盤點起來,押注著心目中的爆款專案,恨不得替平臺碼盤。
騰訊的《半熟戀人4》上線在即,喜劇綜藝、脫口秀都在路上;愛奇藝拿出《亞洲新聲》《新說唱2025》兩檔音綜,同時《種地吧3》未播先熱了起來,芒果則用《大偵探》和0713團綜打響Q1——看似熱鬧,但細看之下,無論是熟悉的賽道,還是復刻的綜N代們,實則還是一把安全牌。
平臺們像牌局上攥著籌碼的保守派,反覆下注已驗證的公式,生怕輸掉最後一枚金幣。
“三帶二。”
直到優酷這五張牌上桌,這場開年混戰才顯得有趣了起來。
綜N代《盒子裡的貓2》《這是我的西遊》《無限超越班3》搭新IP《頭號紅人》《我是隱藏款》,一套“三老帶二新”組合拳,砸穿了行業默契。當對手還在用綜N代試探市場時,優酷直接拿出了兩檔從賽道到話題,無一不是全新的綜藝。
這是一手妙牌,可攻可守,有打有收,靈活又有壓制性。
復甦的內容市場不是保守者的遊戲,當觀眾對安全牌的耐心耗盡,當市場渴求一場真正的“顱內地震”,答案就已呼之欲出:
要麼掀桌,要麼出局。
牌桌之上,安全牌打不出王炸
作為忠實的綜藝受眾,小娛最擔心的不在於市場上有無優質內容,而是大家都陷在一套成功的經驗裡,只押注那些已經被驗證的IP與賽道,卻對觀眾衰退的耐心視而不見。
平臺的保守,製作組的無效創新換來的是觀眾用倍速和快進投票,表達對“換湯不換藥”的厭倦。
使用者對綜藝的期待已經變了。去年年末接受娛樂資本論採訪時,優酷副總裁,商業化、綜藝及直播業務總經理沈嚴向我們總結了觀眾對綜藝的新需求——一個字“癲”,“大家要熱鬧,要瘋。”
社交平臺上人們總是自我調侃“有種淡淡的死感”,但這顯然不是大家真心想要的。
觀眾要的是“刺激”,“安全”太無趣了。這種刺激是觀眾不再滿足於純情懷向的閤家歡,要看到有話題、有流量,同時節目模式極富新意的王炸綜藝。
綜藝不只是下飯的背景音,更是茶餘飯後的社交貨幣。
於是2025開年,優酷就拿出了自己的王炸陣容,《盒子裡的貓》《這是我的島》《無限超越班》三個去年當之無愧的爆款IP,有的是未播先火,僅憑預告的賽制升級就調動觀眾全部胃口,有的則是還沒錄就已經話題遍地。
從去年年底開始《盒子裡的貓2》超過10個關聯詞登上熱搜,先是登陸少年團參與節目錄制,像極了被老師提問的我,後是陳赫5G衝浪用“豆角梗”貼臉開大……等到正片上線,小娛都能想象得到彈幕裡的“梗山梗海”:“誰說這豆角老啊,這豆角可太好了!”
就在今天《盒子裡的貓2》定檔了2.28上線,看到玩家陣容,小娛已經開始坐等熟人局徹底玩嗨,貓膩兄弟團表面“團結友愛”,實則“互相坑騙”。
這些在其他綜藝裡只有二創才能呈現的梗,在優酷這兒卻變成一手名場面,真正用網際網路梗反向輸血綜藝,讓觀眾從“看客”變成“二創主力”。
那邊廂,《無限超越班3》剛剛首錄,已經拿下24個熱搜,先是蒐羅了短劇紫微星柯淳、何健麒,試問誰不想看柯淳再現《好一個乖乖女》落淚名場面,讓短劇霸總在長劇演員面前風光一回;再到社會話題焦點王星,小娛暗戳戳地期待一個舞臺再現“緬甸實錄”。
當然小娛最期待的還是《這是我的西遊》,想看時代少年團開啟“吃苦”新副本,從海上到陸地,從孤獨荒島玩到開放世界,弟弟們生來就是要吃苦的。
在三檔爆款綜N代的保駕護航下,兩檔前所未見的新綜藝IP也被提上日程。《頭號紅人》堪比“直播界的魷魚遊戲”,不敢想60多個頭部紅人齊聚一堂,每天得有多抓馬。更別說觀眾把刷短影片、直播的日常變成一種投票,誰懂這種成為“上帝之手”的爽感。
《我是隱藏款》聚焦在z世代最火的潮玩賽道,讓設計師在觀眾目視下完成爆款ip的產出,小娛已經迫不及待看潮牌主理人為了設計搶奪資源,也想在節目裡“買股”新的潮玩爆款。
歸根結底,對當下的綜藝來說,製造觀眾記憶點,比任何劇本都有效。當吃瓜群眾在熱搜裡“追更”綜藝時,節目本身已成一場全民狂歡——看內容不重要,不能錯過談資更重要。
無論是三檔綜N代未播先火,還是新節目光靠設定就引發的連鎖猜測,優酷這套三帶二的牌路,就是將綜藝從“娛樂產品”升維為“社交貨幣”。
從“來者不善”到“你才是來者”
在一場博弈裡,能決定輸贏的,從來不是誰先上桌,而是誰的牌路能破局。
根據雲合數據,去年的優酷是幾大平臺中上新季播綜藝數量最少的,愛芒騰均超過80部的情況下,優酷的74部並不“量大”。
但優酷的新綜命中率卻是所有平臺中的TOP1,在雲合2024綜藝有效播放榜單中,前10名只有3檔新綜,優酷就獨佔兩檔,絕對“管飽”。
優酷已經摸到了最適合自己的那套打法,走了一條綜N代與新綜IP並駕齊驅的攻守之路。用綜N代守住城池,建立優勢,用新生代IP不斷尋找著新切入點。
後發者,已使攻守易型也。
優酷手中不是沒有綜N代,但優酷的牌路是將綜N代變為一場“與觀眾的共謀”:
《盒子裡的貓2》強化“熟人局”化學反應,以反套路遊戲設計啟用“極挑老粉”的集體記憶;
《這是我的西遊》以“全景式生存觀察”重構粉絲經濟,讓明星“祛魅”與粉絲“養成”雙向奔赴;
《無限超越班3》化身“內娛照妖鏡”,用辛辣議題刺破行業泡沫,讓觀眾從“看客”升級為“審判者”。
與觀眾的共謀,對於創作者來說是最美妙的。
只有真正迎合這些使用者訴求的創新,才真正稱得上綜N代的續命術。畢竟爆款從來都不是玄學,而是使用者需求、使用者情緒的顯形記。
新綜IP的創作上,優酷從不跟風,只一味發明新的綜藝觀賞姿勢。小娛在看到《頭號紅人》與《我是隱藏款》的第一時間就開始共鳴了。
上班就看網紅直播的火熱,看他們職場競爭,也觀照一下自己的未來職業路徑,說不定學個兩三招,就能轉行吃網際網路飯。下班就看潮玩設計師怎麼把年輕人的情緒塞進盲盒裡,企圖找到下一個Labubu成為我的出租屋搭子。
為優酷不斷輸送這些節目IP的,是年輕的綜藝創作思路與年輕化的綜藝團隊。
優酷不斷起用年輕創作者,以製片人中心制保證創作的獨立性與完整性,自建工作室以更年輕的架構不斷拓新著新的綜藝模式。
畢竟綜藝的牌局,不是一刻的勝負,守住陳規不能守住勝利。能改變規則,能改變規則的,終究是比旁人快一步,在創新玩法的年輕人。
對所有平臺來說,沒有綜藝永遠年輕,但大家永遠都要搶奪年輕人的時間。

還有底牌?

博弈的底氣,來自於手中底牌的厚度。
以前的黃金時期,各家的底牌或許還是高投入高產出的“燒錢”大法。如今野蠻生長的階段已經過去,行業門檻越來越高,手握多少資源,怎麼整合這些資源,變成了真正的底牌。
優酷的這第一張底牌,是頂流碼盤術。
這在《無限超越班3》體現得淋漓盡致:行業頭部導師、話題演員、導演與製片人,哪一環都體現著平臺超強的碼盤能力。此外小娛最喜歡的演員試戲、跑組環節往往又是一次優酷劇綜的聯動,每次場景再現,還原真實劇組的班底,都能看到經費燃燒的痕跡。這些資源的運用並非單純為了創造話題、博人眼球,更多還是為了建立起一套新人演員的培養機制,把演員的養成置於公眾目視之下。
“沈馬”合體,麻花四大一期不落的《麻花特開心2》證明著在喜劇賽道上,優酷也有集齊“頂流”的資源能力。
《這是我的島》系列看上去樸素不少吧,實則不然,這是第二張牌:製作重工業。
只有做過綜藝的人才知道這背後有多難。一座島的拍攝、報批,藝人與製作組大幾十人的團隊的組盤與整合,這背後都是優酷長期建立起來的資源儲備和內容經驗。
有了資源,下一步就看平臺的資源整合能力,就像有了食材,怎麼做出一桌好菜全看廚子一樣。這種“廚力”就來自於到從宣發、運營、售後等多個環節的加分。
而第三張牌,是資料驅動力。
“內容創作者的腦子還是太小了,只裝得下愛恨,但裝不下數學,所以才痛苦。”
在這一點上優酷有自己的buff,之前,阿里大文娛永珍DMP資料平臺之前釋出了「文娛特色營銷人群」,細分“7大內容偏好人群”和“4大行為偏好人群”。
這或許只是阿里大文娛資料技術力的冰山一角,依託於阿里的資料能力,在龐大的文娛使用者群體中,精準定位某個內容偏好、興趣人群,反哺到內容創作之中。
只有資料是中立的,也是客觀的。
依託資料,優酷還總有讓爆款更“爆”的能力。優酷的前期宣發、內容營銷、節目售後還能持續的營造IP熱度與熱點話題。這些預熱與售後讓綜藝本身具有了獨屬於自己的氣質,還能帶動節目嘉賓形成二次輿論發酵。
提到《這是我的島》,小娛揮之不去的是時團坐在沙灘上戴著草帽的表情包,《無限超越班》一齣,車保羅等TVB老戲骨們再次闖進大眾視野,估計兩檔新綜也能為行業培養一大波新人。
最後,不能不提最實在的:IP長尾運營。
《頭號紅人》能夠為MCN業務提供大量的新人資源,而《無限超越班》又能帶來一群有潛力有話題的演員儲備。優酷也能為他們提供多次曝光,節目與人的雙向奔赴,經紀鏈條的閉環,這不就成立了嘛。
如果說2024的綜藝仍然在尋找創新的破局之路,那麼2025的綜藝市場就更需要一個有能力,有魄力,有前瞻性的引領者。
恰逢其時,當其他人還在“安全區”守城時,優酷用一手“三帶二”的好牌,證明了當下的綜藝市場“要麼破局,要麼出局”。身在局中,能贏走籌碼的,從來都不是追隨者,而是破局者。
話題互動:
你最期待優酷2025年的哪檔綜藝?
推薦閱讀

短劇版《康熙微服》充值2500w,
電競男穿老頭重啟人生
點選觀看
↓↓↓
如需商務合作後臺回覆【商務】
如有轉載需求後臺回覆【轉載】
更多文娛產業背後的經濟邏輯,來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