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去三個,下來三個,空間站的換班本是全球關注的焦點,我們9卻感覺像是坐公交似的家常便飯。
21世紀的太空競賽,早就從美蘇爭霸變成了中美對決,誰能主宰太空,誰就掌握了未來的戰略制高點。
現在最激烈的主題就是,誰先實現載人登月。因為這件事,極有可能重新改寫中美兩國,在這個地球上的整體格局。

一定會有槓精說,美國人50多年前就上過月球了,還去了不止一次。就算這次我們先實現載人登月,對美國沒什麼影響。頂多就是,證明中國也有了這個能力。更不用誇大說會影響世界格局。
設想一下,如果我們在2030年前,率先實現載人登月並安全返回,而號稱當今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的美國卻完全做不到。
接下來,會出現什麼情況。
首先就是科技領導力發生傾斜,如果我們先成功登月,將加速國際社會對我國科技以及太空探索,甚至整個國家絕對實力的高度認可,全球各領域的高科技人才,都會快速向我國靠攏。
如果美國不具備肉眼可見的兩三年年之內能成功登月的科技實力,將極大動搖它的科技和太空霸權形象。
也證實了美國在科技領域的嚴重衰退,進而就是大量科技人才的流失。
美國的登月計劃現在是狀況百出。國內政治動盪是最大阻礙,政治決策的不確定隨時影響著登月計劃。
馬斯克和波音公司因為預算分配一直在爭鬥,馬斯克還吐槽NASA效率低下,資金貪汙浪費嚴重,美國登月計劃的資金鍊條岌岌可危。
美國與歐洲盟友之間也是互相提防,美國的登月計劃中,服務艙是歐洲航天局負責,但核心技術和關鍵部件仍牢牢掌握在美國手裡,歐洲國家擔心自己被卸磨殺驢,一腳踢開,技術合作都互相嚴格保密,合作過程充滿猜疑。
所以美國一旦沒有先登月,國內政治和經濟壓力陡增,兩黨會在航天預算和執政能力兩個問題是激烈鬥爭。
錢不能花在刀刃上,馬斯克等民營公司就沒有研發動力,會加深美國科學技術和創新能力的斷層。
美利堅龐大的盟友團隊,也會因為老大喪失了保護他們的能力,喪失最基本信任,北約組織加速分崩裂析。
太空已成為“第六戰場”,而我國是唯一擁有反衛星+導航+空間站+快速發射全鏈條能力的國家。
我國沒有搞登月競爭比賽,登月之路穩紮穩打,舉國體制的優勢充分發揮,能夠高效整合全國資源,集中力量攻克航天領域的關鍵難題,這種強大的動員能力和執行力,地球上沒有一個國家比得了。
太空爭霸的本質是綜合國力的較量。
從“兩彈一星”到“天宮攬月”,中國用70年證明:核心技術買不來,霸權圍堵擋不住。
這場跨越世紀的競賽,勝負可能已經沒有懸念,時間在中國這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