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如何拿捏年輕人?

昨晚在現場看了小米的“雙Ultra”釋出會,感覺挺複雜。
總結起來只有一句話:小米,真的是一家很難讓人不喜歡的公司。

小米,又強又謙虛
為啥很難讓人不喜歡呢?
因為小米在強大的同時又很謙虛。
有些品牌們的產品,其實技術實力特別強大,但是強大之後的事情,這些品牌們卻沒有考慮到——你強大的技術確實是會讓購買你產品的消費者感到優越,但同時你也會被別的消費者和吃瓜群眾們盯上。
在這個被社交媒體籠罩的世界,過於鋒芒畢露地展示自己的強大,其實很容易損害路人們的眼緣。
但小米就不一樣,小米強大歸強大,也不吝嗇於展示自己的強大,但小米卻不會造成“路轉黑”,反而更多的是“路轉粉”。
原因在於,小米真的很謙虛——這種謙虛不在於口頭表達上是否謙虛,而在實際利益層面,小米真的會透過產品的體驗和定價,讓消費者覺得舒服。
昨晚小米的“雙Ultra”釋出會,雷軍可以說是殺瘋了。

一個是小米15Ultra手機的影像功能,光學長焦的功能讓我這種朋友圈攝影師直接爽了。夜裡拍照能做到那種水平,這含金量實在太高了。在現場的時候,旁邊的老哥就在用上一代的小米14U拍照,我偷偷看了看他拍的,又看了看我拍的,頓時覺得自己手裡這東西不過就是個精緻的磚頭。    
另一個則是SU 7 Ultra,外觀和效能就不提了,正經的“西裝暴徒”,如果雷總一身西裝從裡面走出來,手裡端著一把AKS74U,我覺得這個畫面其實一點不突兀——尤其是那個52.99萬的定價更是直接讓釋出會現場和螢幕前的圍觀群眾們直呼“臥槽”,今天俺們同事裡的富哥直接就大定了——這哥們兒平時每個星期四還都騙我們V他50呢.
從表面上看,似乎會覺得小米好像太張揚了——釋出會上各種資料對比,各種cue友商,在方方面面都在強調自己的優勢。但話說回來,誰家開發佈會不這樣做呢?你難道要在釋出會上公開表示自己的東西不如友商麼?
實際上,對消費者來說,一個品牌的謙虛,從來不在於你在釋出會上說了什麼話,而是在於你的產品能否讓消費者感覺自己被善待了。
蘋果這幾年的各種操作就是反面教材,主打一個“傲慢”——產品體驗上的升級,說實話感受不太明顯,但定價上的升級,那確實是紮紮實實感受到了。
上一次看到這種故事,還是當年咱們需要高價進口外國裝置的時候——外商的工程師和銷售人員嘴上未必有多狂妄,但在實際利益上,人家的行動就透著一股子傲慢,就是會讓咱們覺得被歧視、被區別對待了——當初咱們從外國進口全套變電站裝置的時候,人家甚至連變電站的草皮、衛生間的馬桶都要塞進報價單裡。
從這個角度看,你就會發現小米確實是謙虛的。   
小米15 Ultra手機,那麼強大的拍照功能吹了半天,結果你告訴我這東西只要6499就可以拿下——我還以為你要8499呢。
SU 7 Ultra也是一樣,早期說要80萬才能搞定,結果最後價格公佈出來最低只要52.99萬,瞬間就覺得和藹可親了。
小米這一招,其實和劉邦完勝項羽的道理是一樣的:
貴族出身的項羽待人接物很儒雅,語氣柔和,下屬生病了會親自去探望,但一旦涉及利益,項羽就開始作妖,封賞大將的印信在手裡盤成球了都不願意上次給別人。
劉邦則不同,底層出身的劉邦言語潑辣粗俗,經常一遍洗腳一遍和下屬聊天,看上去特別傲慢無禮。但在實際利益層面上,劉邦極度慷慨,陳平找他要情報活動的資金,劉邦大手一揮,細節問都不問一句;彭越來投奔劉邦,劉邦直接讓彭越享受和自己一樣規格的接待。
成年人之間,商業的市場上,究竟還是要用利益來說話的,而小米就特別擅長這一點。

小米,真的懂消費者的需求
手機和汽車,是網上關於這場釋出會討論最多的兩個方面,也是小米本場釋出會上技術最巔峰的兩個產品。
但在現場看完整場釋出會的我,印象最深刻的其實是中間的智慧家居環節。
沒辦法,對於我這種三十好幾已經成家立業的人來說,再怎麼覺得SU 7 Ultra性感我也不會買,因為我沒辦法開著它帶一家老小出去玩;但小米的那些智慧家居產品可就不一樣了,這些東西是真的可以提高生活品質的。
昨晚小米的智慧家居產品裡,最打動我的就是那個“洗烘套裝”——價格也不算太貴,但是人家專門強調了兩個特別的優勢:
第一,這款產品能強力祛除寵物的毛絮。
第二,這款產品比起友商產品能減少46分鐘的時間。
現場看到這裡的時候,我直接就給老婆發了訊息——因為我家有兩隻貓,而我的衣服基本都是黑色的,平時每次出門前都要花十幾分鍾時間去處理貓毛。而且因為我在武漢,冬天陰冷潮溼,但傳統烘乾機想烘乾衣服基本上3小時起步。
市面上的烘乾機產品,其實多多少少大家都有祛除寵物毛髮的能力,也都知道節約時間的好處。但在營銷和宣傳上,除了小米,其他家的產品真的沒有把這兩個大優點給廣而告之地說出去,或許也都說了,但聲音不響亮也沒轍。
你連市場都不想好好教育教育,那憑什麼這個錢讓你賺到呢?
還有就是中央空調,小米說中央空調產品要對標大金,硬體對料特別紮實。但更重要的是,小米中央空調是全包的,從選品到設計方案到安裝,人家全套都安排好,主打的就是一個省心。
中央空調這個產品,業內也都說“三分產品,七分裝修”,既然大家都知道,那在小米入局之前怎麼沒想著幫消費者們一步到位跑完呢?怎麼還在小紅書上催生出了“中央空調裝修陪跑服務”這種神奇產物呢?
SU 7 ultra也一樣,很多女性使用者表示想要白色,小米就加了珍珠白;有人覺得後視鏡炫光影響體驗,小米就在後視鏡防炫光功能上做了加強。
不否認小米一些產品的硬指標確實不如市面上的其他產品,但大家時間都很寶貴,如果不是害怕踩雷,沒人願意花幾天時間專門研究各種產品之間的引數差異,自己負責過家裡裝修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這種工作有多磨人。
人家小米強就強在了一個省心,強就強在了它的的確確可以讓消費者有一定的“確定性”——這是消費者們最大的痛點。

結尾:年輕人的市場
小米給你拿捏得死死的
想象一下,假如你是一個剛剛在大城市買了房、紮了根的年輕人,面對空蕩蕩的新房,你最優的策略是什麼?
白天你要上班,晚上你也不想太辛苦,翻著小紅書上無數的筆記,你會覺得陷入了選擇困難症。
你也想裝Bosch的燃氣,你也想裝大金的空調,你也想用Miele的冰箱……但是看看價格,你就死心了。
這個時候,小米的含金量就體現出來了——你看到了小米,全家上下,從空調到冰箱,從電視到空氣清淨機和除溼機,只需要兩三萬就可以搞定,而且這些東西還能智慧聯網——這是bosch、miele都沒有的功能。
這時候還能說什麼呢?
我只能說:小米,它真的太懂了太會了,它真的是一家很難讓人不喜歡的公司啊。
····· End ·····
星海情報局 系統研究
中國製造與國產替代

專注中國產業崛起故事


關注產業資訊,破解科技密碼
追趕先進技術風口,看中國製造的星辰大海
入駐媒體平臺
36Kr/ 觀察者網風聞社群/ 網易
虎嗅/ 雪球/ 騰訊新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