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一邊討厭爹味,一邊愛著Daddy?

Daddy又火了。
韓劇《現在撥打的電話》熱播後,白司彥被奉為“年度Daddy”。上一次被這個詞刷屏,還是2023年電影《封神》裡的費翔。2025開年,電影《哪吒2》裡的龍爹,東海龍王敖光,成了春節檔出圈最快更是風頭正熱的Daddy。
與此同時,宋佳因在《好東西》裡飾演了魅力媽媽王鐵梅,在路演現場被觀眾問“可不可以做我的媽媽”,社交平臺上更是聽取媽聲一片。
我們為什麼總是會一萬次不由自主地愛上Daddy和Mommy?
為什麼觀眾一邊討厭爹味、登味,一邊喜歡Daddy?
為什麼說Daddy本質是Mommy?
Daddy、Mommy和爹媽味的區別在哪兒?有什麼魅力和特質?
#
什麼是
DaddyMommy
如果說登味是在雄競和陽剛的路上一去不返,爹味是還要把這一套強行灌輸給你,那Daddy則是一種成熟的男性魅力,是強大、性感和富有直覺/情感這種陰性特質的結合體。
“登”與“爹”描述的是性別和代際議題,而Daddy涉及到性別氣質,但屬於兩性關係範疇。不是因為原生家庭問題衍生出來的Daddy issue(戀父),而是“自發性誤入歧途”的Daddy kink(偏好)。在浪漫愛情故事中,則是被投射了觀眾幻想的理想人設。
韓劇《黑暗榮耀》鄭成日 飾演 河道英
不論是《好東西》中的宋佳,還是韓劇《超異能族》中的韓孝周,還有戲外的演員,像朱迪·福斯特、凱特·布蘭切特、伊娃·格林、蕾雅·賽杜等“媽圈頂流”,因為這些角色和人物,“媽咪”的詞義也變得極為正面和新鮮,如果要用三個特點概括,她們同樣是強大、性感、溫柔的,並擁有豐富的情感和直覺。在我們熟悉的女性特質基礎上,增加了統治力和領導力,有點母系氏族首領的意味。
凱特·布蘭切特
朱迪·福斯特
曾經看到一個熱帖:當我們在叫爸爸的時候,是在確認對方的權力,交出自己。而叫媽媽,卻意味著索取。
而Daddy和Mommy卻不是這樣的爹媽味,兩者權力索取的比例正在變得平均。
有時候,理解觀眾為何喜歡一類角色,也是理解女性、理解性別的一種途徑。如同瓊瑤時代,臺灣的工廠女工透過看瓊瑤的小說來幻想愛情,抹平現實社會中的失權。
如今的新女性觀眾愛看Daddy和Mommy,也一定有個中緣由,這或許也是不同的女性,跨時空次元完成與自己的對話,反映的是一個群體的需求和期待,這種期待是需要和值得被重視的。讓我們娓娓道來——
#
Daddy的性感,
是溫柔又強大。
而愛上Daddy,
是女性戲謔的妥協。
Daddy一詞最早來自字母圈,有些情色意味,現在泛化成對某一型男角色/演員的愛稱,多少還是帶點那味兒。所以Daddy首先是性感的。不性感,那就是一般老頭。
演員 麥斯·米科爾森(Mads Mikkelsen)
欣賞Daddy的性感意味著女性在擺脫性羞恥,尤其是喜歡性感外表的那種羞恥。像《老友記》裡Monica歷任男友中的Richard,就是個性感老男人,女友們交口稱讚。而哥哥Ross卻get不到,真是有難了。
《老友記》Monica和Richard
其次,Daddy還是強大可靠的,這其中一部分依然來自他的財富、地位、權力,和霸總文學有相似之處。霸總文學中,女主角還能透過愛去拉平雙方的差距,相信愛能戰勝一切。而承認、依賴Daddy,則是女性意識到客觀世界中獲取權力有多難,在心理上自嘲式的妥協和放棄。這或許是喊Daddy的心理深層最消極的一點。
但另一方面,將Daddy這個本該象徵權威和控制的形象,透過這樣戲謔化、親密化的方式,也潛在表達了“削弱其壓迫性”的願望。這種複雜性正是“Daddy”作為流行詞的張力所在——它既是妥協,也是某種形式的自我表達。
Daddy的強大可靠還來自於,也是我認為這類角色最重要的特點——具備某些母性特質,溫柔、包容、有共情力、富有感情和直覺。
電視劇《現在撥打的電話》
《現在撥打的電話》中,白司彥雖在糟糕無愛的環境下成長,卻會愛和關照別人。包括但不限於對女主飲食起居、安全的照顧,以及對女主情緒、情感的關注。
而費翔被稱為Daddy,強權和性感的部分來自《封神》裡紂王這個角色,“情感和直覺”的部分則更多是因為費翔本人的優雅溫和。
再如《亂世佳人》中的白瑞德,因為和斯佳麗相似的性格但閱歷更多一些,所以一眼看穿斯佳麗內心的邪惡面,同時也欣賞斯佳麗旺盛的生命力。白瑞德在斯佳麗提出需求的時候給予幫助,引導斯佳麗直視自己的慾望和特點,相信她勇敢的潛力,包容她的缺點。只是引導,並非干涉和掌控。
當然,人的成長只能靠自己完成,斯佳麗也在戰亂中野蠻生長,靠自己的機靈和手段謀得生計,最終找到了真正的自己,也看懂了白瑞德。
電影《亂世佳人》
這些Daddy中存在的“母性特質”,其意義在於,女性希望在親密關係中實現情感勞動的平衡。
傳統的陽剛男性形象通常被認為是冷靜理性的支配者,而Daddy型男主角的溫柔包容,則可以看作是浪漫愛情故事對男性主角的調整。它強調了情感勞動與共情能力的價值,展示了男性在個人情感、家庭生活中承擔更多情感勞動的可能性,潛在推動性別角色的重新定義。
#
Daddy
是如何煉成的?
一般來說這種Daddy年紀會大一些,但這不等於戀老,和《洛麗塔》這種男性視角下的戀童更沒關係。
它最重要的,是強大又溫柔的特質。形成這種特質,其實是有些心理學依據的。
榮格是最早觀察到人類心理上雌雄同體現象的心理學家。他提出:
男性潛意識裡存在一個陰柔的女性原型意象,叫阿尼瑪。女性潛意識裡也同樣有一個男性原型意象,叫阿尼姆斯
阿尼瑪的陰效能量,一方面是類似於母愛的存在,有“照顧、連線”的能力。在生活經歷中,透過與阿尼瑪的對話,男效能夠整合潛意識與意識,成為一個更完整、更成熟的人,學會與感覺、情緒連線,活得有彈性、溫柔、慈愛、有同理心。
演員 傑瑞米·艾恩斯(Jeremy John Irons)
而沒有學會整合的人,與內在的阿尼瑪分割,會比較麻木和僵化,無法理解抽象和感覺層面的東西。
童話、神話常常是人類文化共同潛意識的體現,《童話中的男性進化史》一書也透過分析10餘篇童話,來展現男性心理整合的歷程。它發現:
大多數男性在青年時代都對榮耀與成功趨之若鶩,而壓抑自己的感覺和情緒,拒絕理解和共情。越功成名就的男性越容易遭遇這樣的危機,這也是中年危機的一部分。
隨著年齡增長,他們需要學習女性身上的陰性特質,學會移情,學會表達情感、對親密關係敏感,直面自己的恐懼和需要。最終整合意識和潛意識,發展出完滿的“自性”——self,而不是ego、自大。
這也是我看《再見愛人》最大的感受,為什麼女性總是在尋找愛、關心、理解?而她們面對自己的丈夫,卻總像撞上了一堵牆。因為這些男人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缺失,反而瞧不上這些特質。
許鞍華導演的《男人四十》中,作為語文老師的男主角,在崇尚工具理性的香港主流社會受挫,在影片後半段的自白信中,他坦白自己是在與妻子、兒子的關係中,找到了存在的真實感。
電影《男人四十》
回到浪漫愛情故事中,Daddy型男主角具備同理心、理解力和情感支援,也正是這種整合完成的體現。Daddy型男主的溫柔形象,反映出社會文化對傳統性別角色的重新定義,以及觀眾對更完整人格的喜愛。
#
全新的Mommy
一點也不輸Daddy!
要說同理心、共情能力、直覺和包容,女性自己就有啊,為什麼非要透過異性來獲得呢?
《閱讀浪漫小說》一書中提到,女性內心深處渴望來自母親的無條件愛。然而,隱秘的厭女情緒,導致作為無條件愛象徵的母親被貶低,這種情感需求被轉移和投射到浪漫小說中的男性角色身上,構建出理想化的愛與接納的想象。
這也就是為什麼Daddy的人設受人喜愛。但如今這個結論可以改寫了,Daddy作為一種健康人格值得喜愛,但新的Mommy是與之同等的一種人格。
長久以來,媽媽的影視形象是苦難的付出者、是父權代言人、是原生家庭傷痛的代名詞。這些媽媽要麼是蜷縮在家庭中,沒有向外獲取權力地位的可能性;要麼是被父權同化,失去共情力和同理心。
後者是潛意識裡的阿尼瑪斯控制過多,表現出控制慾強、過度信任權威、崇拜理性和邏輯。而前者是發展不足,陷在關係和情感中,揹負他人的期望,自我犧牲。
如今的Mommy,則是這兩股力量的結合體。既能向客觀世界探索、求證、獲取,又沒有失去本身情感和直覺的部分,整合了內心的剛柔兩面。這不是要求媽媽既主內又主外,而是一種內心的完美,根據各自不同的阿姆尼斯發現更多選擇。
像《好東西》裡的王鐵梅這種Mommy,就真的是“雌雄同體”。在宋佳最近的採訪中,她說被叫媽媽,意味著安全感
對,這種安全感,同樣也是Daddy的詞中之義啊!即——既能在現實世界獲取物質和權力,更重要的,是還保有女性的情感天賦!投射在男性身上的那部分“母愛渴望”,終於也回到了母親自己身上。
研究童話的書《他和她》中說:
男人的英雄之旅終點是找到城堡,而女性生來就在城堡,她們常常在內部關係中,被分散注意力、消耗感情,迷失自己,忘記要做什麼。
而新的Mommy,在與父權纏鬥多年後,終於能夠與自己潛意識裡的力量連線,釋放自信和決斷,與外部世界交手。
就像劉曉慶所說,學會借力和共生,萬物皆為我所用,將女性的同理心、連線能力,發揮到外部去。
“中女”“鐵血老太”型角色也是這樣,越活越明白,越活越大膽,與年輕女孩在糖衣炮彈、警告規訓下的樣子完全不同。
#
Mommy的愛和同理心
才是超能力!
與內心的阿尼姆斯整合好關係,不意味著要“表現得像個男人”。過去,在許多女性的經驗裡,男性代表邏輯、知識、權力。女人在社會上沒辦法得到,但在潛意識裡會認同這些。這可能會導致她們總想掩飾自卑、抗拒失權,或是變得喜歡講邏輯和大道理,變得刻板、麻木。而Mommy所代表的新新物種,不會失去女性本身的特性。
就像《超異能族》中,韓孝周飾演的單親媽媽李美賢所說——如果沒有同理心,超能力又有什麼用?劇中李美賢是擁有超強五感能力的特工,但她發現這些超能力並不會給人帶來真正的幸福。所以她拼死也要隱瞞兒子那“開心起來就會飛”的超能力,媽媽給兒子的人生經驗便是:愛與同理心才是超能力,為鋼筋水泥的父權政治抹上了一層溫暖色彩。
電視劇《超異能族》
電視劇《我的阿勒泰》
而像李娟筆下草原上的媽媽,也像擁有魔法一樣,總是出其不意地解決生活難題,安全感十足,同時,她又有一顆追逐愛的、追逐自由的靈魂。
其實女性本身就擁有那些一直向外界苦苦尋求的東西。只是我們需要撥雲見日,發現自己的天生完整。
比如朱迪·福斯特(Jodie Foster),銀幕上當之無愧的Mommy,她的影迷將她難以定義的魅力總結為太Human了。她似乎從未受到過規訓,在13歲時拍攝的《黑巷少女》中,就展現了一個堅毅小女孩如何對抗危險的父權社會。
而在後來的《沉默的羔羊》中,Starling警官依然是孤身一人在男權社會突圍。她有優秀的體能,有細膩、敏銳、高直覺的特質;她有高出常人的敏感和慈悲,體現在對受害女性的同情,還有與上司為博取版面和榮譽截然不同的正義感。
電影《黑巷少女》
電影《沉默的羔羊》
這些例子,就是想說明:在浪漫劇兩性關係之外,這樣的進階人格大概才是吸引觀眾的恆久魅力。
分析Daddy和Mommy兩個戲稱,最終還是借他人之鏡照見自己,整合自己潛意識的力量,走向自我的完滿。
此外這兩個稱呼也某種程度上,反映了近些年經濟環境造成的人們心理上安全感缺失。藉此瞭解自己內心的缺失並補充它,可能才是我們真正能做的。如果什麼也做不了,有個精神寄託也是好事。
美劇《老友記》*圖源網路
監製/Sherry寧李
文/B站@朱迪Wow
編輯/賢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