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碩博/實習/求職一網打盡:最佳化簡歷與CoverLetter必備技巧(內附案例)

👆關注防走失 🌟右上角「設為星標」獲取每日推送 
本次活動是由iWanna國際心理人Grace導師分享的《金牌導師教你修改CV和Cover Letter——針對研究生申請/實習/找工作公開講座。Grace導師目前美國高校心理諮詢中心諮詢師(APA臨床諮詢博士實習地點)美國國家認證諮詢師證、WI州執照諮詢師。
Grace導師研究生階段申請斬獲多個碩士專案、APA認證的PsyD及PhD專案全獎offer、指導學員獲得Counseling相關碩博項目錄取及獎學金的經驗豐富。
什麼是好的簡歷?簡歷最佳化的常見誤區有哪些?招生官角度如何掃視簡歷?Cover Letter怎麼不復述簡歷?今天,一起來學習Grace導師分享的簡歷與Cover Letter背後的“小技巧”吧~
Ying:首先想請教Grace導師,當我們談到簡歷和cover letter時,它們的區別是什麼?在申請不同專案時如何靈活應對?
Grace導師:一般申請專案階段只需要簡歷,不需要cover letter,但簡歷內容應匹配申請專案的側重點。例如心理諮詢碩士專案更看重臨床志願者經驗,應優先展示臨床經驗,再寫科研經歷。如果是博士專案,則相反,科研經驗優先。
而在申請實習階段,cover letter很重要,尤其是在已經進入專案後。Cover letter需要根據具體的實習崗位量身定製,讓對方看到這封信是專門為他們寫的,而不是泛泛的自我介紹。它應該突出自己和目標崗位的匹配性,而不是簡單重複簡歷中的內容。
比如說,如果你申請的實習機構主要是短期CBT模式的治療,你就要在cover letter中展示自己的CBT經驗和短期治療的相關經歷。如果是需要長期跟進來訪的私人機構,則要突出自己的長程治療的經驗。這種情況下,cover letter會寫得更詳細一點,把與該崗位匹配的經歷展開講,但要避免和簡歷內容重複。
傳送申請郵件時要簡短有力,因為工作單位每天可能收到幾十封郵件,所以重點要非常突出。郵件正文建議一到兩句話說明來意,比如“我是XX學校的XX,申請您的實習專案。”其他詳細資訊放在cover letter和簡歷附件中,這樣可以讓實習機構快速明白你的意圖。
Ying:我覺得一個關鍵點是內容要有針對性,特別要注意各項材料內容的優先順序,而不是“一份簡歷走天下”。是不是可以這麼理解,針對不同的專案和申請場景,簡歷都需要定製化處理?
Grace導師:沒錯!在心理諮詢領域特別明顯,根據專案或實習的不同需求調整簡歷內容的排序,這樣才能體現你與申請專案的匹配度。
Ying:那如果是已經有多年工作經驗的人申請碩士呢?這似乎是個常見問題。
Grace導師:在心理諮詢領域,專案通常更關注你的實際工作經驗,所以簡歷內容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有豐富的志願者、實習和工作經歷,與心理諮詢相關的內容應該優先展示,而其他次要經驗可以放在後面。總之,頁數不是關鍵,內容的匹配度和完整性才是最重要的。或者說內容大於頁數,一定確保簡歷內容展示的是對專案申請最具說服力的部分。
Ying:想請Grace導師分享作為招生官或招聘官的經驗,什麼樣的簡歷或cover letter更符合“好”的標準?
Grace導師:簡歷的核心是「匹配」。以下是一位同學的簡歷作為案例 (感謝這位同學提供參與這次活動)——

首先,這位同學的簡歷,實習部分有很多需要最佳化的點。簡歷修改最重要的是如何在有限的篇幅裡突出工作和實習的匹配度。這裡舉例來說,如果簡歷中的“心理諮詢”和“干預”經驗含糊,面試官會看不到你的具體能力,比如是否具備intake assessment(初始評估)或 individual therapy(個體心理諮詢)與來訪者接觸的經驗。如果你有線下或線上諮詢的經驗,也要寫明。
很多同學在簡歷裡會用模糊的詞彙,比如“幫助”或“協助”,而缺少具體職責和技能的描述。比如,如果你是個案治療中負責intake或是提供家族治療的支援,那這些都是可以具體寫出來的。又或者在描述“檔案記錄”方面,可以使用專業術語,比如“撰寫 intake notes(初診記錄)”“progress notes(進展記錄)”或“treatment plans(治療方案)”,這些都比單純寫“報告”更有說服力。
準確的專業術語可以立刻展示你的技能水平和專業性。比如寫到“outreach”經驗時,可以直接說明自己是策劃者還是執行者,再用關鍵詞突出該經驗的中心點。
繼續這份簡歷分析。比如在描述實習中的“interventions”時,可以使用更具體的流派和方法名稱,像CBT(認知行為治療)、person-centered(以人為中心)等,這樣目標專案會更直觀地看到你與他們需求的匹配度。同時,如果你有過 “role play” 等輔導技能,也可以在 bullet points中註明,因為在心理諮詢中,這是非常重要的技能之一。
在撰寫過程中,確保每一條資訊都準確地表現出能力和經驗,特別是在心理諮詢督導和機構面前,提到自己有接受監督的經驗也很重要,這說明你是一個願意學習和適應的學生。如果有推薦信支援這一點,將更有利於提升申請的競爭力。
從招生官的角度來看,簡歷只是申請材料的一部分,申請中的所有材料會合成一個可能很長的PDF,因此需要確保關鍵資訊能夠快速吸引招生官的注意。申請研究生、博士生或工作的競爭都非常激烈。在這個過程中,儘管無法控制外部因素,但可以專注於最佳化自己的材料,用精簡的語言展現技能,確保能夠清晰地展現自己的優勢。
Ying:無論是招生官還是僱主,在瀏覽簡歷時通常只花幾秒鐘。所以正如Grace導師所說,簡歷中的每段經歷都要精細拆分,比如某段經歷中每一條內容都應突出特定的經驗或技能。有同學問到在篩選PhD簡歷時,如何根據研究經歷來打分?像發表了幾篇文章、一二作這種情況重要嗎?其他經歷是否也有影響?
Grace導師:首先說明一下,我沒有參與過招生委員會的工作,但我瞭解,在國外,是否是一作、二作沒有那麼重要。我知道只有在晉升時,學校才會要求你有幾篇一作文章,其他時候其實不太看重這些。每個專案的側重點不同,有些偏重科研(clinical science model),有些偏重結合實踐(scientist-practitioner model),這也意味著簡歷需要根據專案需求調整。
在counseling psychology PhD中,即使在同為scientist-practitioner model中也會各有不同。我曾申請過一個專案,導師直接告訴我,TA們不太看重研究經歷。其實哪怕是研究型博士,也要根據專案的需求來修改簡歷。比如臨床心理學專案更注重科學研究,那麼就要展示你的研究成果,比如發表的文章、做的報告和海報展示。
導師在選擇學生時,最終還是以“匹配度”為主。以諮詢心理學和臨床心理學為例,諮詢心理學的招生通常是由委員會決定的。所申請人不僅要和導師匹配,還要讓委員會的其他成員對你有好感。整個面試通常是8小時甚至更長,還可能包含前一晚的社交活動,例如請你喝酒或吃飯。從這個過程中可以看到,文章的作者順位佔比很小,其他方面的表現完全可以彌補這些。
Ying:評論有提問,關於社工和心理諮詢的簡歷,它們之間是否有各自的側重點?
Grace導師:其實這要看社工的方向。如果你是Clinical Social Worker,那麼在找實習和工作時,區別不大,除非工作單位以社工為主,而非Clinical Psychology為主。
在實習中,我有三位督導,其中一個是有社工執照的,而另外兩個是持心理諮詢執照的,實際工作沒有太大區別,關鍵還是看申請的機構。比如,有些機構更看重Social Worker,因為需要更多case manager(個按管理)的工作,所以最終還是要根據申請機構的特點來調整簡歷。
Ying:如果是研究經歷或者是發表的經歷的話,也需要寫得很細緻嗎?
Grace導師:這個問題很好。實際上,這次活動我特意挑選了兩份簡歷,一份是前面提到的諮詢簡歷,另一份是科研方面的簡歷 (感謝這位同學的支援和參與)——

這份簡歷應該是用於申請博士的,因為我看到同學有碩士學位。這位同學的科研經歷非常充實,內容都寫得很完整。我建議TA可以根據申請方向來調整策略。比如,TA在一條經歷中寫到做Literature Review,我覺得可以更簡潔,去掉“comprehensive”和“in-depth review”這種形容詞,簡歷中不需要這些修飾詞,而這些應該出現在推薦信裡。
Ying:那如何在簡歷中更突出重點呢?
Grace導師:比如在突出TA的領導力時,可以把內容分成兩個獨立的要點,更好地展現多層次:首先,在團隊中擔任了類似“實驗室管理員”的角色,負責帶領團隊完成任務,這本身就是一個值得展示的亮點。其次是具體的工作內容。比如,在擔任實驗室管理員期間,負責組織每週的團隊會議並主導討論。
再比如,TA有一項寫作經驗,但我會建議直接寫為“writing manuscript”,因參與了完整的寫作和投稿過程,這樣突顯出TA對整個科研流程的掌握。
另外,TA是否用了特定的軟體,如EndNote,可以在簡歷裡提及。每條經歷都要突出關鍵點,Literature Review可以只寫具體內容。我還建議分出科研技巧和匹配點,科研技巧是通用的,比如SPSS技能,說明有定量研究經驗;而匹配點則與導師的研究興趣匹配。
Ying:很喜歡Grace導師這麼細緻地講解簡歷的要點,這個視角真的非常重要,因為我們要清楚這些簡歷是給誰看的。接下來,有幾個問題要快速解答——在每段實踐經歷中需要標註Supervisor(導師)的名字和Title(職稱)嗎?因為在中國的導師美國的老師不認識,這樣標註有用嗎?
Grace導師:我認為標註supervisor是可以的,這樣顯得更專業一些。我注意到有些博士的簡歷上會標註supervisor,所以可標可不標。我分享的只是為了更好、更快速地凸顯簡歷的亮點,但沒有絕對的標準答案,大家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取捨,靈活調整,不需要完全照搬。
Ying:下一個問題,如果是臨床心理諮詢實習的簡歷,科研部分是否需要每個bullet point寫得非常詳細?如果臨床實習經驗也有很多的話。
Grace導師:如果是實習申請,根本不需要每一項科研經歷寫得特別詳細,只要讓你的督導看到你有一些科研經歷即可,重點還是在臨床經驗上。
Ying:還有朋友問,TA是非心理專業背景,以前是IT方向,想轉行到北美的心理學領域,有可能嗎?
Grace導師:非常有可能!我們有很多成功轉行的案例,比如我有一些同學是數學專業的本科生直接轉行心理學的,還有 39 歲的兩個孩子的媽媽,甚至有一位50多歲的 full professor(全職教授),TA本身是法律專業的教授,因為幫忙處理一些離婚案件,想學習心理諮詢來更好地幫助他人。
Ying:下一個問題,想申請心理諮詢和社工方向的美國碩士,科研經歷不多,但有 3 個實習,其中兩個實習內容類似,都是助教問簡歷上是隻寫更出彩的那個助教經歷,還是都寫並挖掘不同的亮點?TA的簡歷內容可以寫到兩頁,但覺得有些經歷質量不高,如果壓縮到一頁會不會更突出重點?還是應該寫兩頁?
Grace導師:因為申請的是心理諮詢和社工方向的碩士,科研經歷並不那麼重要,所以可以把所有的實習經歷都寫上去,哪怕和心理諮詢不完全相關。其他工作經驗、志願者經歷都可以展示。
Ying:這裡有同學想問,簡歷內容可以寫到兩頁,但覺得有些經歷質量不高,如果壓縮到一頁會不會更突出重點?還是應該寫兩頁?
Grace 導師:我覺得在心理申請中不一定要把簡歷壓縮成一頁,內容質量是關鍵。國內習慣把簡歷壓縮成一頁,但在美國,不管找工作還是申請,簡歷越多越好。
重要的是用詞簡練,突出關鍵技能和經驗,比如個案諮詢、培訓經驗,或是所用的治療方法等,讓這些在bullet point中清晰展示。科研部分則要突出你的研究方向和具體科研能力,讓人快速提煉出你的技能,而不是越長越好。
Ying:下一個問題,於skills和others的模組,比如語言能力和會的軟體,是否需要放在簡歷裡?
Grace 導師:這些可以放在簡歷的最後,特別是語言技能。語言能力是很重要的,要突出自己會Mandarin和English,這是雙語能力的優勢。
Ying:有關申請諮詢專案的問題:什麼樣的實習、志願者活動會更有幫助?比如針對自閉症兒童的行為干預經驗會有用嗎?
Grace導師:可以的。雖然美國心理諮詢課程不會專門教授自閉症的行為治療,但一些機構確實有類似的實習機會。比如我碩士專案裡就有一個實習機構專門幫助上大學的自閉症學生做時間管理等輔導,這也算是臨床相關的經驗。
Ying:最後一個同學問題:想申請 PhD,但沒有相關assessment經驗,該怎麼彌補?
Grace導師:其實不用太在意assessment經驗。在美國的諮詢碩士專案中並不要求這樣的經歷,這是碩士和博士的區別,有無cognitive assessment培訓,所以不一定需要這種經驗。如果是指intake的話,只要強調你有一些個案初始訪談經驗即可。
掃描下方二維碼,諮詢顧問老師,獲取免費申請建議!
轉發還可領取心理留學獨家資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