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將更新物聯網監管框架,透過“可信來源”對中國廠商形成限制

作者:趙小飛
物聯網智庫 原創
近日,印度電子與資訊科技部部長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該國正在制定一個新的監管框架,要求物聯網模組的採購僅透過“可信來源”,因為來自國外的物聯網模組的安全性是一個關鍵問題,並直指對中國原產地的物聯網配件在印度廣泛採用的擔憂。這一監管框架的制定,是繼英國、美國針對中國蜂窩物聯網模組發出“安全警告”後,又一國家的跟進,對於中國蜂窩物聯網模組廠商在印度市場將產生不利影響,進而使中國物聯網產品及其相關產業鏈出海將面臨新的嚴峻形勢。

印度作為蜂窩物聯網最具潛力市場之一,吸引中國企業佈局

近年來,莫迪政府一直將發展數字化經濟作為國家發展的關鍵戰略之一,印度推進數字化發展計劃,提升數字基礎設施的部署和覆蓋,物聯網需求開始釋放,使得印度成為中國物聯網模組和連線供應商發展海外市場的沃土。例如,政府設定了在未來五年內用智慧電錶替換2.5億傳統電錶的目標,成了物聯網連線增長的一大核心領域。
印度電信管理局的統計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7月,該國運營商蜂窩物聯網連線數為5370萬,同比增長了34%。其中,Bharti Airtel擁有2850萬連線位居榜首,其次是沃達豐Idea,又1470萬連線,Reliance Jio擁有590萬連線。Counterpoint Research研究顯示,預計到2030年,印度市場蜂窩物聯網連線數將增長7倍,達到4億的規模,印度市場在未來幾年成為全球增速最快的市場之一。
以印度運營商Airtel為例,該廠商是印度蜂窩物聯網市場份額增長最多的機構,主要得益於其對快速增長的公用事業領域的持續關注。去年12月,Airtel與IntelliSmart Infrastructure建立戰略聯盟,Airtel為IntelliSmart提供基於單一服務水平協議的端到端智慧能源監測解決方案,同時擴充套件了其物聯網解決方案在多個行業的應用;2024 年 1 月,Airtel與Adani Energy Solutions合作,推進超過2000萬個基於NB-IoT的智慧電錶部署。
市場研究機構 IoT Analytics 在11月釋出的最新全球蜂窩物聯網連線資料顯示,2024 年上半年全球蜂窩物聯網連線數達到 39 億,同比增長 20%,中國、印度市場增長表現亮眼。
印度物聯網市場的潛力,吸引著包括蜂窩物聯網廠商在內的各類廠商佈局。例如,移遠通訊與印度本土廠商 Syrma SGS Technology 合作,在印度生產物聯網模組;廣和通在回答投資者問題中透露,積極佈局和開拓印度及東南亞市場,今年印度市場已經實現了交貨,並認為印度市場空間非常大;有方科技已透露在印度物聯網市場耕耘多年,在印度電力物聯網市場佔有率位居第一,並積極拓展印度的新能源車智慧化市場。

美英對中國蜂窩物聯網態度形成極壞的示範效應

全球知名市場研究機構資料顯示,中國蜂窩物聯網模組出貨量佔據全球市場主導地位。然而,近年來英國、美國相繼對中國蜂窩物聯網模組提出莫須有的“安全警示”,對中國企業出海形成一定不確定性。尤其重要的是,英美國家的態度,形成了一個非常負面的示範效應,引發其盟友的效仿。
2023年1月,美國一家風險顧問公司OODA Loop向英國政府出示的一份參考報告,報告認為從長遠來看,中國蜂窩物聯網模組普遍在西方國家的系統和流程中構成潛在的風險,甚至比依賴中國公司的5G所帶來的威脅更大。報告指出,中國的蜂窩物聯網模組造成的隱患主要表現在對國家安全威脅、經濟繁榮威脅、資料隱私威脅和價值觀威脅四方面,這些安全隱患主要來源於物聯網模組會收集資料和竊取隱私資訊。最後,報告建議英國政府應儘快出臺停止和更換中國蜂窩物聯網模組的政策,並設定時間期限。
2023年8月,美國眾議院“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兩位議員向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主席致信,對來自中國的蜂窩物聯網模組發出“安全警告”,提出採用中國蜂窩模組的聯網裝置可能會被中國遠端訪問和控制,且直接點名移遠通訊和廣和通這兩家中國最大的蜂窩物聯網模組廠商,並對FCC提出嚴格審查和進一步採取措施的建議。隨後,FCC主席公開表示要求美國政府相關機構考慮宣佈包括移遠通訊和廣和通在內的中國公司構成不可接受的國家安全風險,並提出考慮將中國這些蜂窩物聯網模組企業納入受管制清單(Covered List)。
雖然截至目前美國還未最終確定對於中國蜂窩物聯網模組廠商採取何種措施,但其打著安全旗號的指控,給國內廠商海外市場蒙上了一層陰影。國內廠商也積極採取措施,消除相關影響。例如移遠通訊聘請了獨立安全公司對其模組產品進行審計和滲透測試,也向FCC提交意見書證明其產品不會對國家安全或隱私構成風險。廣和通於今年7月份,將其全資子公司銳凌無線車載前裝無線通訊模組業務出售給盧森堡一家公司。
本次印度出臺新的監管框架,針對中國蜂窩物聯網模組的形成,或許與美國和英國此前形成的不良示範效應有一定的關係。

中國蜂窩物聯網廠商在印度市場何去何從?

此前,印度對於中國科技企業在當地的佈局多次採取了禁令。例如,2020年以所謂“安全威脅”為由宣佈停用118款中國手機應用程式,2022年再次停用54款應用程式,中國的4G、5G裝置也在禁令之列。不過,中國的物聯網供應商還未引起印度當局的注意。
然而,本次印度電子和資訊科技部部長表示,印度開始著手製定與影片監控類似的監管規則,這一監管框架也會針對物聯網,進一步保護公民免受安全威脅,物聯網模組採購必須來自於可信來源,並暗示對中國供應商進行審查。
受智慧電錶、智慧POS機等裝置的日益普及影響,從2021年起印度市場對於蜂窩物聯網需求快速增長,形成大量出貨。Counterpoint估計,中國的蜂窩物聯網模組廠商在印度出貨量佔據超過驚人的80%以上份額,其他廠商佔比非常少,僅Telit Cinterion有一定的比例。
另外,分析師表示,中國的蜂窩物聯網模組比同行成本平均低30%。另一家市場研究機構TechSci Research的一份報告強調,更實惠的物聯網裝置和連線服務的可用性是推動印度增長的重要驅動因素。
從這一角度看,印度的物聯網生態體系還遠不成熟,若短期內對中國蜂窩物聯網產品進行審查和限制,對迅速影響其數字化國家戰略的實施。不過,從長期來看,若印度的監管框架對中國廠商不友好,則印度市場中海外模組廠商或印度本土廠商會逐漸去推進中國原產地模組的替代。因此,國內企業需持續關注物聯網出海的這些風險,需高度重視這一風向變化,提前最好籌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