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澳洲三文魚大規模死亡,屍體飄上水面,腐臭難聞!恐怖行業內幕曝光…

在澳洲,三文魚(即鮭魚)可以說是家常美食之一,備受華人喜愛。
除了煎、烤、煙燻等傳統方式外,近年來也有部分三文魚可以生食。
三文魚是一種冷水魚,目前大部分食用的三文魚都是人工飼養而來,通常在北歐、北美等地養殖規模較大;
對於澳洲而言,澳洲三文魚的主產區在緯度較高的塔州,提供了全國約90%的三文魚。
然而,近期塔州養殖的三文魚被曝大量死亡,死魚飄在海面上,簡直觸目驚心。
當局和業內人士都稱,這是由細菌爆發引發的“前所未有”的大規模死亡事件。
更有議員表示,三文魚簡直“不能吃”,該行業可能有很多潛藏的秘密,還可能有抗生素超標等問題……
塔州三文魚大量死亡
影響全澳供應
據報道,今年2月,塔州的養魚場內至少有100萬條三文魚死亡,這些魚的屍體被傾倒在垃圾填埋場和加工廠中,引起當地民眾不滿。
據環境保護局 (EPA) 稱,上個月,塔州的廢物處理設施傾倒了超過5500噸死魚。

這相當於該行業年產量的約6%。
過去幾周,當地居民還發現,大量的死魚和脂肪球被衝到塔州南部的海灘上。

塔州三文魚協會執行長Luke Martin在上週五的一份宣告中表示,三文魚產業“正面臨史無前例的季節性死亡事件”。
環保局表示,塔州首席獸醫官稱,這些魚的死亡“主要是由於一種地方性細菌所致”,經檢測發現,這種細菌叫做“鮭魚立克次體(P. salmonis)”。
大量的死魚來自於塔州東南部D'Entrecasteaux Channel的養殖場。
不過,在塔州西南部的Macquarie Harbour,去年也陸續出現很多死魚。
檔案顯示,2023年9月到2024年3月期間,約有1149噸三文魚死亡,佔到總產量的10%左右。
有死魚,當然很正常,
但死魚這麼多,顯然不正常。
三文魚養殖分多種,有的屬於“部分人工養殖”,即投放魚苗,投餵飼料但魚可以在一定的天然水域遊動;而塔州此次受到影響養殖場採用籠養的方式,在港口水域用籠子養殖三文魚。

一旦養殖戶放置不當,魚群染病,那確實就是成片死亡,誰也沒辦法。
而且,大量的魚(無論死魚還是活魚)會耗盡水體中的氧氣,引起生態破壞。
由環保組織鮑勃·布朗基金會(Bob Brown Foundation)投放的無人機捕捉到了工人處理三文魚屍體的畫面:
影片顯示,工人們將明顯還在扭動的活魚和死魚一起塞進一個大桶裡,然後蓋上了蓋子。

沒人知道這些魚去了哪裡,但那些活魚肯定也被這樣悶死了。
影片公佈後,引起廣泛關注。
一方面,這些魚去了哪?到底有沒有流入澳人的餐桌?
另一方面,這種行為也有虐待動物的嫌疑。
議員曝光
三文魚養殖“內幕”
此次養殖三文魚的輿論風暴中,除了虐待動物的質疑外,還有很多人曝光了三文魚養殖的其他風險。
據《The Mercury》報道,塔州的三文魚生產主要來自三家大公司,而這三家公司都不是澳洲本土企業,分別是加拿大公司Tassal、日本-紐西蘭公司Petuna和巴西公司JBS所有的Huon。
而根據澳大利亞稅務局的資料,自2019年以來,塔州的三文魚養殖場沒有繳納任何公司稅,儘管在此期間銷售了價值超過40億澳元的三文魚。
報道並沒有披露這些公司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
澳洲許多人都曾批評過三文魚養殖業存在問題。此次事件發生後,聯邦獨立議員Andrew Wilkie再次批評了該行業,並對該行業的低透明度“感到震驚”。
“當出現大規模死亡事件、抗生素使用量達到史無前例的程度、整個行業處於可怕的保密狀態、我們無法查明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時,這個行業將無法維持可持續發展。”
“我們的環保部門資源不足,立法權有限,而州政府和州反對黨,我想補充一下,都在為這些水產養殖業進行庇護。”
如何合理選魚?
在開始大規模人工養殖前,三文魚歷來是寄生蟲病的重災區。
就連喜歡吃“刺身”“生魚片”的日本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吃三文魚刺身。
日本的寄生蟲病發病率較高,很大程度上和喜歡吃生魚片有關。
後來,速凍技術普及,低溫能夠殺滅寄生蟲,生食三文魚才流行起來。
可以生吃的三文魚會有“食用級”或“壽司級”之類的標註,但從安全的角度考慮,最好還是不要生吃魚。
通常來說,野生三文魚會瘦一些,而養殖的三文魚會肥一些,不過目前野生魚在超市中佔比極少。
挑選三文魚時,首先還是應該關注魚本身是否新鮮,肉質是否緊實。
比如,新鮮的三文魚應該有一股清新的海洋氣息,幾乎沒有腥味。如果聞到明顯的魚腥味、氨味或異味,說明魚可能已經變質,切勿購買;若魚肉明顯變色、表皮沒有光澤,說明魚可能已經放置了較長時間。
如果是預切的魚片,則觀察包裝是否有過多液體滲出,液體過多可能是不新鮮的跡象。
希望大家都能夠“吃得健康”。
綜合來源:ABC、The Mercury、Bob Brown Foundation等

以上為正文內容
↓關注悉尼見聞,看見不一樣的澳洲↓

↑ 滑 動 查 看 更 多圖 片,掃碼觀看↑

點選此處“閱讀全文”,下載澳洲印象APP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