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虎鯨媽媽J35揹著她死去的幼鯨屍體完成了1600多公里的悲傷遷徙,這場長達17天的“漫長告別”,曾令全世界心碎。
最近,J35再次失去了她的孩子,並且以7年前同樣令人心碎的方式,悼念死去的孩子。

圖片來自:Audrey Gao
2024年聖誕節,人們觀測到J35馱著J61的屍體出現在華盛頓州附近的普吉特海灣
2025年新年的第一天,人們觀測到,J25馱著聖誕前夕剛出生的孩子J61的屍體出現在華盛頓州附近的普吉特海灣。隨後,位於華盛頓州的“鯨魚研究中心”在社交平臺上證實了這個悲傷的新聞。
在“鯨魚研究中心”公佈的資訊中,直到1月16日,J35依舊帶著J61在海里浮游,此時距離人們發現J61死亡已經又過了17天。
此後,這支虎鯨家族將向西遊向太平洋,人們將有很長時間看不到它們的身影,也無法得知這一次,J35需要多長時間才能走出悲傷。
這個時隔七年再次上演的悲劇不僅引發了全世界的關注,也讓更多人瞭解到「南方居留型虎鯨」面臨的危機。
悲傷的母親
J35是一隻名為Tahlequah的雌性虎鯨,今年26歲左右,屬於極度瀕危的南方居留型虎鯨(Southern Resident killer whales),它們生活在美國華盛頓州和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之間的太平洋水域。
她的第一個孩子是12歲時誕下的雄性虎鯨J47,又名Notch,之後,她便在2018年經歷了那場引發全世界關注的喪子之痛。

圖片來自:Center for Whale Research
虎鯨媽媽J35和她的孩子J57。在經歷2018年的喪子之痛後,J35於2020年9月誕下她的第二個孩子J57,人們給這隻雄性小虎鯨取名為鳳凰(Phoenix),希望虎鯨媽媽在經歷涅槃後走出傷痛。
2018年7月,J35生下一隻雌性小虎鯨,當時這個訊息令所有人振奮,因為這是這個瀕危族群自2015年以來誕生的第一位新成員。
然而僅出生後半小時後,小虎鯨就夭折了。比起新生命的離去,更讓人心痛的是虎鯨媽媽之後的行為:她用吻部托起已經去世的孩子,馱著她和家人們繼續前行。這期間,J35需要不吃不喝才能保證去世的小虎鯨屍體不會墜入深海。
到了第6天,J35已經筋疲力盡,甚至跟不上隊伍,同行的家庭成員為了讓她休息,開始輪流替她馱著已經開始腐爛的幼崽屍體。直到第17天,屍體明顯開始分解以至於再也不能被托起時,J35才肯結束這場長達1600多公里的“漫長告別”。

2018年7月24日:她的吻上有什麼東西。幾次上浮之後,我們確認那是一隻已經死亡的新生虎鯨。
2018年7月26日:虎鯨幼崽的屍體不斷下沉,但被母親反覆推上來,她用額頭支撐著幼崽,在波濤洶湧的海面上將它推向聖胡安島。
2018年8月1日:J35仍帶著幼崽。
2018年8月11日:太平洋夏令時下午14時07分,J35身邊沒有了夭折的幼崽,她已經帶著它遊了至少17天,跨越1600公里。
—華盛頓州聖胡安島鯨類研究中心的實地報告
人們曾不止一次觀測到虎鯨以及海豚類的海洋動物有「哀悼死去的同類」的行為,但到目前為止,J35長達17天的哀悼行為是有記錄建議來持續時間最長的。
鯨魚研究中心的研究員表示,雖然無法探知J35的內心世界,也無法推測它的想法和情感,但很顯然,她尚未準備好放下這頭夭折的幼鯨。這與科學家觀察到的其他擁有較高智慧的群居動物,例如大象會哀悼家庭成員的行為很相似。
作為海洋已知生物中智力最高的物種,虎鯨不僅擁有複雜的語言和獨立的文化,還因為豐富的情感和穩定而嚴謹的社會結構吸引人類不斷探索研究。科學家們總是試圖透過分析虎鯨的存活率、生存環境、獵物、繁殖期等等資料,挖掘更多這個充滿智慧的物種不為人知的秘密。
但幾乎每個研究虎鯨的科學家在談論他們從事這項工作的感受時,更多會談及的是家庭、文化、人性、悲傷、連線,以及面對這樣一個特殊物種逐漸消亡的無能為力。

對於J35這一次的喪子之痛,鯨魚研究中心表示,瀕危的南方居留型虎鯨群“任何一頭幼鯨的死亡都是巨大的損失“,但J61的死亡特別嚴重,不僅因為她是一隻雌性,若能順利長大可能會領導屬於自己的母系,而且考慮到她的母親J35過去記錄在案的幼鯨中,四頭中的兩頭雌性都已經夭折。
被捕殺的頂級掠食者
根據非營利組織虎鯨保護協會(Orca Conservancy)最新的普查資料,南方居留型虎鯨目前僅剩73頭左右,分屬J、K、L三個族群(J35屬於其中的J群),它們的前景非常不樂觀,而且由於面臨食物短缺、環境汙染以及船隻噪音干擾等諸多生存挑戰,南方居留型虎鯨有極高滅絕的可能性。
虎鯨體型龐大,是海洋中的頂級掠食者,它們沒有天敵,甚至能輕鬆擊殺大白鯊,人類的捕獵和圈養,曾是虎鯨數量減少的直接原因。
大多數人對虎鯨的第一印象,是水族館裡能夠完成訓練員高難度指令的表演明星,熊貓配色的皮膚和呆萌可愛的外形讓它成為大多數海洋主題公園的攬客招牌。捕獲鯨類進行圈養活動開始於20世紀60年代,未成年的鯨魚在捕獲後,被送到水族館接受各種訓練,表演節目取悅人類。從1961年至今,已經有超過150只虎鯨被圈養,雖然如今大多數國家已經禁止捕鯨,但仍有部分國家以商業或娛樂的目的進行捕鯨。
迄今為止,沒有任何虎鯨在野外對人類造成傷害的記錄,而且在所有有記錄的互動中,虎鯨對人類展現出不可思議的友好。但在水族館和海洋公園中,虎鯨襲擊人類的事件高達上百起,甚至有不少人在虎鯨的襲擊中喪生。

詹姆斯·卡梅隆在紀錄片《鯨的秘密》中,分享了他的拍攝團隊和一隻虎鯨的的一次奇妙邂逅。
當時,《阿凡達2》和《阿凡達3》正在紐西蘭拍攝取景,一隻雌性虎鯨發現了潛水的攝影師布萊恩,來到他身邊,然後扔給他一條鰩魚,像是在說:“來吧,這請你吃。歡迎你來到我們的水域。”
這隻虎鯨在布萊恩身邊徘徊幾圈後發現布萊恩不吃,於是又把魚叼了回去,好像在說:“不吃的話,那我就拿回來咯。”詹姆斯·卡梅隆說:“他們用一種彼此瞭解的方式在溝通,請對方吃東西是一種社交手段送禮的意思。“
被困在水池中的虎鯨
2010年2月24日,美國美國奧蘭多海洋世界發生了一起令人始料未及的慘劇。資深馴鯨師道恩·布蘭切(Dawn Brancheau)在一次表演過程中,突然被一隻名為提裡庫姆(Tilikum)的雄性虎鯨拖入水池,眾目睽睽之下,這位馴鯨師就被朝夕相處16年之久的虎鯨夥伴極其殘忍地殺死。

提裡庫姆和布蘭切
提裡庫姆的名字在印第安語中的含義是“朋友”,它體長6.7米,體重5.67噸,是全球海洋公園最大的虎鯨,這次是它第三次殺人。
1991年2月21日,在加拿大維多利亞海洋之地,一名訓練員不慎落入有三頭虎鯨的水池,她被提裡庫姆拖入水池底部,另外兩頭和提裡庫姆關在一起的虎鯨隨後也加入對這名訓練員的襲擊,它們合力撕咬受害者,並將屍體拋來拋去,救援人員趕到企圖打撈屍體時,提裡庫姆依然在阻撓。
1999年七月的一個早晨,美國奧蘭多海洋世界,巡查員在提裡庫姆的水池中發現一具男屍,死者是一名半夜闖入海洋世界裸泳的男子,他被提裡庫姆反覆擊打殺死,被發現時,該男子被咬掉了生殖器,嚴重毀容,並且全身多處受傷。
就在“虎鯨殺人”的輿論不斷發酵的同時,2013年被搬上大熒幕的紀錄片《黑鯨》向大眾講述了這條揹負三條人命的“殺人鯨”不為人知的過往。

《黑鯨》海報
1983年11月,年僅兩歲的提裡庫姆在冰島被一艘捕鯨船捕獲,面對孩子突然被擄走,它的家人們跟隨捕著鯨船,久久悲鳴,從這一刻起,直到死亡,它再也沒有見過它的家人,也沒有遇到一個真正的同伴。

提裡庫姆在冰島一家海洋公園的水槽中被囚禁一年後,被賣到了加拿大維多利亞海洋之地,在這裡,為了和訓練有素的虎鯨們一起表演,年幼的提裡庫姆開始接受訓練,訓練過程中如果提裡庫姆沒有達標,其他虎鯨也要一起接受捱餓的處罰,這讓提裡庫姆成為了其他虎鯨的出氣筒,身上滿是其他虎鯨啃咬的傷痕。
科學研究表明,虎鯨擁有複雜的社會關係和明確的家族分化,不同的虎鯨家族間甚至有不一樣的文化和語言。
然而,在提裡庫姆的一生中,超過三分之二的時間它都被關在一間小水池裡,沒有家人,沒有朋友,白天是人類喝彩聲中的“明星”,晚上則在孤獨和恐懼中在“小小的牢房”裡度過。
水族館裡的虎鯨平均壽命只有30-50歲,而野生環境下雄性虎鯨能活到50-60歲,雌性虎鯨則最大可以活到100歲。

《黑鯨》劇照
於此同時,人們在水族館裡看到的虎鯨背鰭幾乎都是彎曲的,根據科學研究,虎鯨的背鰭倒塌是不健康的象徵,一般象徵著虎鯨健康狀況不佳或者壓力過大。在野外,虎鯨背鰭彎曲的機率小於1%,而在水族館中生活的虎鯨背鰭彎曲的機率幾乎是100%。
雖然這次殺人事件導致海洋之地的停業,但在官方的隱瞞下,提裡庫姆被高價賣給了美國奧蘭多海洋世界。在這裡,作為一隻外來的虎鯨,提裡庫姆受到其他虎鯨的“霸凌”,他變得十分孤僻,脾氣也越來越暴虐,經常啃食水池邊緣和欄杆,導致牙齒嚴重磨損。

但他遭受的虐待不止於此,在這裡,除了白天需要賣力表演,作為一頭體型龐大的成年虎鯨,他還需要承擔起繁殖更多虎鯨的任務,提裡庫姆被透過人工授精的方式強制配種21次,有過11個後代,如今還有世界45%的虎鯨都擁有提裡庫姆的基因。

《黑鯨》劇照
採用人工授精的方式,是因為海洋館非常清楚提裡庫姆的性情不穩定,擔心提裡庫姆在交配過程中對雌鯨造成傷害,或者對後代構成威脅。
因此,提裡庫姆從未見過自己的後代,而這些人工繁殖的小虎鯨們,一生從未見過大海,在短暫的一生中,它們從一個小水池出生,在另一個小水池重複著父母的悲慘遭遇。

提裡庫姆和布蘭切
2017年,36歲的提裡庫姆在水族館狹小的水池中死於肺部感染。
在提裡庫姆的悲劇以及紀錄片《黑鯨》掀起的輿論壓力,美國海洋世界終於宣佈將在其所有海洋公園中終止虎鯨繁殖,並且逐步停止虎鯨秀。
對於那些仍舊被圈養的虎鯨,有些人認為應該將它們放歸大海,但實踐中,讓被圈養長大的虎鯨迴歸自然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能否重返海洋?
1993年的電影《人魚童話》(Free Willy)講述了一個小男孩企圖解救一隻圈養虎鯨的故事,但現實生活中,它並未收穫一個完美結局,研究人員在2009年的放歸評估中表示:“Keiko的放歸併不成功,它沒能融入虎鯨社會,儘管它來去自由,但經常回到管理員那裡,尋求食物和陪伴。”
僅放歸1年,Keiko就死於肺炎。

《人魚童話》劇照
不過,也有一些虎鯨是幸運的,《鯨嘆》這本書記錄了孤兒虎鯨斯普林格(Springer)從被救助到重新回到虎鯨社會的故事。
2002年,研究人員發現一隻2歲的孤兒虎鯨頻繁徘徊在人類的航道內,長期的流浪生涯讓它皮膚病狀況非常嚴重,嚴重營養不良。研究人員呼籲對這隻虎鯨展開救援,但另一種意見認為人類不應該圈養野生動物,哪怕是以治療為名義。在當時,“是否應該人工干預救助野生虎鯨”甚至變成了一場大型社會辯論。但隨著這隻小虎鯨每況愈下的健康情況,科學家最終還是決定對它展開人工救助,為它起名斯普林格,並且在救治成功後將它放歸野外。
科學家和醫療人員將斯普林格圈養在一個海上圍欄裡,除了康復治療,也將鮭魚放在圍欄裡讓它自己捕捉,不會投餵,以防它對人類產生依賴。
幾個月後,斯普林格被送回她的家族活動的海域,幾個小時後她就適應了新的環境,並且開始和經過的野生虎鯨交流。當它的家族北方居留鯨群A Pod經過這裡時,斯普林格跳了起來,並遊向大海。
如今,她已經是兩個女兒的媽媽。

受斯普林格放歸成功的鼓舞,已經有人開始嘗試在海上建造虎鯨庇護所,為那些一生或者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在圈養環境下生存的虎鯨提供幫助,當然,這一切還需要時間。
被飢餓困擾的虎鯨家族
隨著人們逐漸意識到虎鯨這個物種正在快速消失,各個國家開始出臺法律禁止捕鯨。在捕捉虎鯨的活動被畫上句號之後,野生南方居留型虎鯨曾增加到98頭,但到了20世紀90年代,即使受到保護,它們的數量卻再次迅速下降,到如今僅剩73頭,其中只有23頭是有繁殖能力的雌性。
缺少食物,成為南方居留型虎鯨種群減少的主要原因。不同於其他虎鯨種群,南方居留型虎鯨只吃魚類,而帝王鮭(Chinook salmon)佔到了它們食譜的80%以上。但遺憾的是這種鮭魚本身也已經成為了瀕危動物。

1987年,美國西海岸的一條雌性虎鯨忽然開始把死鮭魚頂在頭上,在幾周的時間裡,「鮭魚帽」就風靡虎鯨群,其他虎鯨都紛紛效仿。但後來,鮭魚帽就過時了,此後幾乎沒人見過虎鯨戴鮭魚帽。
沒想到時尚是個輪迴,戴鮭魚帽的潮流最近在虎鯨群中又復興了,有人在美國華盛頓州附近發現,一條編號為J27的雄性虎鯨戴上了鮭魚帽。10天后,正在同一片海域收集資料的科學家,又偶遇了另一條戴著鮭魚帽的虎鯨。
通常情況下,南方居留型虎鯨一天至少要吃大約30條帝王鮭,但是這種鮭魚在這些虎鯨家族生活的範圍內持續下降,原因是美國西海岸開放型漁場所養殖的鮭魚攜帶PRV致命性魚病毒帶給了野生種群,導致野生鮭魚大量死亡。
同時,由於人造大壩數量激增,鮭魚無法洄游產卵。這些綜合因素一度讓鮭魚數量下降60%之多,並且帝王鮭本身的體型也受環境影響在變小,這就意味著南方居留型虎鯨需要花費更多的力氣去搜尋和捕捉食物。
由於食物減少,這些虎鯨陷入出生率下降的困境。科學家統計發現,2008年到2015年期間,南方居留型虎鯨種群一共有35次懷孕,其中24次都以自然流產或者幼鯨出生後不久即夭折告終。虎鯨的懷孕週期一般持續17-18個月,這期間不能獲得足夠的營養直會接導致懷孕失敗。
“問題不在於它們沒有受孕,甚至也不是它們無法順利懷胎到足月。”鯨魚研究中心主任解釋道,“而是懷孕後期出現的問題,要麼是死產,要麼幼鯨很快夭折。幼鯨早夭在野外時有發生,但在南方居留型虎鯨群體中發生的機率實在令人擔憂。
人們在聖誕節前夕觀察到了J35新誕下的雌性幼鯨J61,基於對這對虎鯨母女行為的觀察,研究人員曾對幼鯨的身體狀態表示擔心,一週後的新年伊始,J35用再一次“悲慟之旅”宣佈了女兒的死訊。

🥲🛫🐳
另一則故事

2018年8月,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塔科馬機場的一位地勤工作人員在結束了自己一天的常規工作後,劫走了一架停在機場的客機。他叫理查德·羅素,29歲。
沒有飛機駕駛執照,也沒有接受過任何飛行訓練的他發動了引擎,把飛機飛上了天空。僅僅靠著在模擬航空遊戲裡學到的有限操作,他駕駛飛機做出了一連串驚險的動作。當天的晚霞非常美,地面上不少人在驚呼中拍下了理查德不可思議的表演。
75分鐘以後,飛機撞向西雅圖附近普吉特灣的一個小島,除了理查德之外,沒有其他傷亡。
在與塔臺的對話裡,理查德說:“我不想傷害任何人,我知道有很多人關心我,他們如果知道我做了這樣的事一定會失望的。我想向他們每一個人道歉。我只是一個已經壞掉的人,我猜是不知道哪裡有幾顆螺絲鬆了吧。以前我沒意識到,剛剛才弄明白。”
雖然塔臺盡力引導理查德降落,但他說:“我不知道該怎麼降落,其實我本來就沒打算降落,可我想知道那條逆戟鯨的位置,你知道,就是那條揹著寶寶的逆戟鯨。我想去看看那傢伙。”隨後,聲音消失,飛機墜毀在小島上的森林之中。
理查德提到的那條鯨魚,來自同期另一條西雅圖的新聞,編號為J35的逆戟鯨Tahlequah揹著自己幼崽的屍體在海里遊了十幾天,1600多公里,儘管幼崽的屍體早已腐爛,但母鯨始終沒有放手的意思。兩個原本不相關的事件就這樣以一種奇特的方式連線在了一起。
在理查德墜毀的第二天,J35選擇放手,完成了這場漫長的告別。
🌊
📪
評論區可以發照片評論了:)
你的2024溫暖瞬間可以分享給我們嗎

"2024的夏天讓我記憶深刻,
每次看到這張照片,就會想起8月的公園和充滿熱浪的空氣。"
@Kimber
編輯:二郎 運營:Yidan,小石;監製:Algae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