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份全國調查資料表明,中國的基督教人口或已開始下降

近日,由美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與馬里蘭大學帕克分校(University of Maryland-College Park)研究人員撰寫的論文《中國基督教的發展或已走到盡頭》(The Growth of Christianity in China May Have Come to an End)已在開放獲取期刊《社會場域》(Socius: Sociological Research for a Dynamic World)上發表。
提示:本文僅分享文章主要觀點,細節請查閱原文。
摘要
二十世紀最後二十年,基督教在中國迅速發展。一些學者和記者聲稱,基督教在 21 世紀的中國仍在發展壯大。在本研究中,作者將這種說法的證據與二十年來的調查結果進行了對比。在自 21 世紀初以來進行的 19 次具有全國代表性的調查中,作者沒有發現基督教在中國人口中所佔比例繼續增長的明確證據。過去十年的調查顯示,約有2%的中國成年人認同基督教。與基督教在中國年輕人中日益流行的說法相反,調查始終發現,老年人對基督教的認同比年輕人更為普遍。儘管有其侷限性,但作者認為,調查提供了有關中國基督教人口近期發展軌跡的重要資訊。
資料和方法
近二十年來,中國大陸的社會調查資料已較為充足。作者使用了所有可用的全國調查中的基督教指標,以揭示自 21 世紀初以來中國基督教的發展趨勢,包括 10 輪 CGSS 資料(2005-2021)、4 輪 CFPS 資料(2012-2018)、2 輪 CLDS 資料(2012-2014)和 4 輪 WVS 資料(2001-2018),以及 2007 年中國居民精神生活調查(SLSCR)。
文章主要依靠基督教信仰測量指標來研究基督教的發展趨勢。宗教信仰的措辭在不同的調查中略有不同。CGSS 中的措辭是“你的宗教信仰是什麼?”,而 WVS 中的措辭是“你信仰哪種宗教?”。此外,2016 年 CFPS 調查了信徒參加禮拜的頻率,本文建立了一個二元變數,表示個人是否報告每年至少參加幾次禮拜。2018 年 CFPS 以是/否的形式詢問了宗教信仰問題,回答了一系列宗教人物,包括耶穌基督、天主、佛陀或菩薩和安拉。對耶穌基督或天主回答“是”的人被編碼為持有基督教信仰。
分析結果1:總體趨勢
下表列出了按調查和年份劃分的成年人中基督徒的比例。在所有調查中,自認為是基督徒的中國成年人比例一般在 2% 到 3% 之間。在 2021 年 CGSS 中,只有 1.4% 的受訪者自認為是基督徒。不過,這輪調查是在特殊時期進行的,覆蓋地區較少,代表性並不充分。
調查顯示,自認為是基督徒的人數比例沒有顯著增加。以 CGSS 為例,2006 年中國約有 2.1% 的成年人自認為是基督徒,而在 2018 年的調查中,這一比例為 1.8%。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很少有人皈依或脫離基督教,既往研究已經發現,中國的宗教生活存在“流動性”,許多人出於實用主義態度皈依宗教,這意味著他們對宗教的虔誠或專注可能是短暫的。
分析結果2:基督教信仰的年齡模式
如果基督教快速發展的說法是正確的,那麼合理的結果應該是中國年輕人比他們的長輩更有可能自認為是基督徒。然而,調查資料顯示,中國年輕人並不比他們的長輩更有可能自認為是基督徒,甚至出現了相反的模式:中國老年人更有可能成為基督徒。
由於抽樣差異,不同調查的估計值有時會有很大差異,但這種差異在統計上並不顯著。在控制了調查型別、調查年份和其他可能因調查設計而因調查而異的人口統計特徵因素後,35 歲以下成年人和 55 歲以上成年人之間的年齡差異仍然具有統計學意義(p<0.001)。如2018年 CGSS 調查顯示,55 歲以上的中國成年人中約有2.8%認為自己是基督徒,而 18 至 34 歲年齡段的人群中這一比例為 0.9%。2016 年 CFPS 調查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55 歲以上的中國成年人中約有 3.3% 認為自己是基督徒,而 35 歲以下的人群中這一比例為 1.4%。
最近的調查能準確衡量基督教的發展趨勢嗎?
出於部分原因,一些學者對最近的宗教調查的可靠性表示擔憂。作者通過幾種方法評估了最近調查資料的可靠性。
(1)作者首先回顧了自 2001 年以來進行的調查的回覆率。儘管隨著時間的推移,調查合作率略有下降,但回覆率下降是調查研究面臨的國際挑戰,並非中國獨有的現象,且 2013 年以來,調查參與率並沒有大幅下降,也沒有明顯證據表明社會調查中涉及的宗教專案的無回覆率上升。
(2)作者利用 CFPS 的追蹤調查資料,來檢驗了基督徒是否已經不願意再參與調查。結果顯示,在 2012 年 CFPS 中自認為是基督徒的成年人中,約有 75% 的人繼續參與了 2018 年的調查,這一比例高於總體保留率(68%),並無證據表明基督徒比其他人更有可能拒絕參與最近的調查。
(3)鑑於城市居民和受過大學教育的中國年輕人的調查回答容易受政治環境影響,作者利用 2006 年和 2018 年 CGSS 的資料,進行了對比分析。結果發現,城市居民/農村居民、受過大學教育的中國年輕人/未受過大學教育的中國年輕人自我報告基督教認同遵循相同的軌跡,並不存在隨時間推移的顯著差異。
討論
一些學者綜合運用實地考察研究、宗教組織的主張、記者的觀察和政府統計資料,認為中國正在經歷宗教熱潮,甚至可能在 2050 年之前成為基督教徒佔多數的國家。
作者透過對具有全國代表性的多輪資料進行了分析,發現中國基督教認同度沒有上升的跡象,至少沒有以正式的基督教信仰來衡量。與中國基督教在年輕人中很受歡迎的說法相反,調查普遍發現,年輕人自認為是基督徒的可能性比他們的長輩要小,這與基督教在中國年輕人中越來越受歡迎的說法相反。
作者認為,雖然不能絕對確定調查準確反映了中國基督教的發展趨勢,但有理由相信,中國基督教人口在 21 世紀已經穩定下來,甚至開始下降。當然,本研究仍存在侷限性,首先,由於調查缺乏對基督教信仰和實踐的重複測量,本文無法追蹤近幾十年來中國公眾中與基督教相關的各種信仰和實踐(如參加禮拜)是如何變化的。其次,本研究主要是描述性的,它並未解釋基督教增長乏力的原因,也並不能對其未來發展軌跡做出預測。
相關文獻:Hackett, C., & Tong, Y. (2025). The Growth of Christianity in China May Have Come to an End. Socius, 11. https://doi.org/10.1177/2378023124131046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