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資料和方法
文章主要依靠基督教信仰測量指標來研究基督教的發展趨勢。宗教信仰的措辭在不同的調查中略有不同。CGSS 中的措辭是“你的宗教信仰是什麼?”,而 WVS 中的措辭是“你信仰哪種宗教?”。此外,2016 年 CFPS 調查了信徒參加禮拜的頻率,本文建立了一個二元變數,表示個人是否報告每年至少參加幾次禮拜。2018 年 CFPS 以是/否的形式詢問了宗教信仰問題,回答了一系列宗教人物,包括耶穌基督、天主、佛陀或菩薩和安拉。對耶穌基督或天主回答“是”的人被編碼為持有基督教信仰。
分析結果1:總體趨勢
下表列出了按調查和年份劃分的成年人中基督徒的比例。在所有調查中,自認為是基督徒的中國成年人比例一般在 2% 到 3% 之間。在 2021 年 CGSS 中,只有 1.4% 的受訪者自認為是基督徒。不過,這輪調查是在特殊時期進行的,覆蓋地區較少,代表性並不充分。
分析結果2:基督教信仰的年齡模式
由於抽樣差異,不同調查的估計值有時會有很大差異,但這種差異在統計上並不顯著。在控制了調查型別、調查年份和其他可能因調查設計而因調查而異的人口統計特徵因素後,35 歲以下成年人和 55 歲以上成年人之間的年齡差異仍然具有統計學意義(p<0.001)。如2018年 CGSS 調查顯示,55 歲以上的中國成年人中約有2.8%認為自己是基督徒,而 18 至 34 歲年齡段的人群中這一比例為 0.9%。2016 年 CFPS 調查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55 歲以上的中國成年人中約有 3.3% 認為自己是基督徒,而 35 歲以下的人群中這一比例為 1.4%。
最近的調查能準確衡量基督教的發展趨勢嗎?
(1)作者首先回顧了自 2001 年以來進行的調查的回覆率。儘管隨著時間的推移,調查合作率略有下降,但回覆率下降是調查研究面臨的國際挑戰,並非中國獨有的現象,且 2013 年以來,調查參與率並沒有大幅下降,也沒有明顯證據表明社會調查中涉及的宗教專案的無回覆率上升。
(2)作者利用 CFPS 的追蹤調查資料,來檢驗了基督徒是否已經不願意再參與調查。結果顯示,在 2012 年 CFPS 中自認為是基督徒的成年人中,約有 75% 的人繼續參與了 2018 年的調查,這一比例高於總體保留率(68%),並無證據表明基督徒比其他人更有可能拒絕參與最近的調查。
(3)鑑於城市居民和受過大學教育的中國年輕人的調查回答容易受政治環境影響,作者利用 2006 年和 2018 年 CGSS 的資料,進行了對比分析。結果發現,城市居民/農村居民、受過大學教育的中國年輕人/未受過大學教育的中國年輕人自我報告基督教認同遵循相同的軌跡,並不存在隨時間推移的顯著差異。
討論
作者透過對具有全國代表性的多輪資料進行了分析,發現中國基督教認同度沒有上升的跡象,至少沒有以正式的基督教信仰來衡量。與中國基督教在年輕人中很受歡迎的說法相反,調查普遍發現,年輕人自認為是基督徒的可能性比他們的長輩要小,這與基督教在中國年輕人中越來越受歡迎的說法相反。
相關文獻:Hackett, C., & Tong, Y. (2025). The Growth of Christianity in China May Have Come to an End. Socius, 11. https://doi.org/10.1177/23780231241310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