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十年間,色情內容的觀看率不斷攀升,尤其在年輕人之間,他們比以往更早接觸到色情影像。然而,如今大多數美國人並不認為色情內容對社會有負面影響,許多基督徒也表示他們不擔心其影響。
以上為由巴納研究(Barna Group)和專為色情成癮人士設立的事工“純潔渴望”(Pure Desire)2024年釋出的一份調查報告所揭示的現實。
研究發現,61% 的美國人表示自己偶爾(甚至經常)觀看色情內容,這一比例比巴納研究於2015年針對此問題的調查資料(55%)有所增加。觀看色情內容的女性比例也有所上升(從九年前的39%增至44%)。
在教會內,牧師報告自己曾經看過色情內容的可能性也更高了(今為67%,九年前為57%)。將近五分之一的牧師表示自己正在受到色情內容的困擾。而在過去一個月內參加過禮拜的基督徒之中,超過一半表示自己偶爾(甚至經常)觀看色情內容。
報告指出:“觀看色情內容已不再侷限於特定人口或亞文化,它已經觸及社會各個角落——無論你的年齡、性別、社會地位或宗教信仰。”
這些新資料與其他研究結果相一致,顯示近年來網際網路色情內容的創作和消費大幅增加。
最近一項研究指出,每分鐘有250萬人觀看線上色情內容,自2000年以來,網際網路色情內容的消費量增長了91%。網際網路色情內容更加容易獲得,觀看方式更加便利,甚至新冠疫情封鎖帶來的社交隔離,都是助長這一增長的重要因素。
一些有信仰背景的機構正在呼籲立法限制網路色情產業的發展,包括推動年齡驗證法規的制定,以及對科技裝置製造商更嚴格的監管。其他事工機構則專注於幫助個人克服觀看色情內容的習慣。
巴納研究和“純潔渴望”機構領袖表示,他們希望上述研究能讓人們注意到色情內容的普遍性,並促使更多牧師和教會同工對掙扎於色情內容的基督徒提供支援。然而,統計資料也揭示出一個更大的攔阻:許多人(包括基督徒)並不認為觀看色情內容是個問題。
“超過五分之三的基督徒(62%)告訴巴納研究,他們認為一個人可以經常觀看色情內容,並依然擁有健康的性生活,”報告寫道。這一比例僅僅比全美國成年人中認為觀看色情內容無害的比例低四個百分點(66%)。
此外,在承認自己看過色情內容的基督徒中,有49%的人表示他們“對自己觀看色情內容的數量和頻率並未感到不妥”。
“對這些基督徒來說,觀看色情內容根本不是一件大事⋯⋯他們沒有任何緊迫感,”拜尤拉大學(Biola University )教授與“合乎聖經思考”(Think Biblically)播客主持人肖恩·麥克道爾(Sean McDowell)說,“我認為這是表明‘人們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屬世文化和觀念的影響,而非聖經和基督教世界觀的影響’的顯著例子。”
然而,在這次調查研究中,那些表示自己時不時觀看色情內容的受訪者更容易頻繁地感到焦慮、厭棄自己、容易失控和抑鬱。
“純潔渴望”機構的執行總監尼克·斯托伯(Nick Stumbo)表示:“基本上,觀看色情內容越多,你在心理、情感和人際關係上就越不健康。我們不能對破壞我們心理、情感和人際健康的行為視若無睹。”

近期由家庭研究所(Institute for Family Studies)和輿觀調查網(YouGov)聯合進行的一次調查也有類似的研究結論。這項調查發現了觀看色情內容與孤獨和抑鬱之間的關聯。研究人員指出,廣泛的色情成癮是一項公共健康問題,因為色情網站採用與社交媒體平臺相似的技術,如無限滾動、自動播放和個性化內容,以保持使用者的依賴度,並且頻繁觀看色情內容的人會隨著對色情內容變得越來越不敏感,從而尋求更極端或更刺激的影片。
巴納研究的報告包含一系列關於“背叛創傷”(betrayal trauma)的探討,研究個人觀看色情內容對其配偶或伴侶造成的影響。
男性與女性在這方面的差異顯著。女性表示伴侶觀看色情內容為關係帶來負面影響的可能性至少是男性的兩倍。44%的女性擔心自己對伴侶失去吸引力,這是她們最關注的問題。然而,同樣比例(44%)的男性表示自己“對伴侶觀看色情內容毫不擔心”。
關於色情內容對年輕人的影響,報告顯示,39%的 Z 世代成年人會每天或每週觀看色情內容。此外,根據巴納的調查,超過半數較年輕的千禧世代和 Z 世代成年人(18至37歲)表示自己曾傳送過裸照,三分之二表示自己曾接收過裸照。
其他近期研究顯示,孩子接觸色情內容的年齡比以前的世代更早——現在,初次接觸色情內容的平均年齡為12歲。
尼克·斯托伯表示,“純粹渴望”事工正在為父母開發一套培訓課程,幫助他們找到與孩子討論色情內容的方法。但即便是這一策略也面臨挑戰:巴納研究詢問受訪者,對他們關於性慾和性行為的觀點影響最大的因素,“我的媽媽”和“我的爸爸”的影響力排名遠低於“我的朋友”、“電視或電影”、“網際網路搜尋”以及色情內容本身。
“如果你真的想幫助家裡的青少年,其中一個最好的方法就是講述自己的故事,以及自己在性方面的破碎,”他說, “你越健康,就越能幫助家裡的青少年也變得健康。”

麥克道爾認為,即便人們表示對此問題毫無擔憂,教會仍然應該提供資源來幫助那些掙扎於色情內容的人。調查發現,83%觀看色情內容的成年人生命裡沒有任何人幫助他們遠離這種行為。
“我認為基督徒並非因為‘反對觀看色情的論證沒有說服力’而繼續觀看色情內容,”他說, “這背後常常有痛苦、破碎、焦慮⋯⋯潛在的壓力和糟糕的神學觀攔阻人們獲得所需的幫助。”
他建議教會除了在講道中教授健康的性觀念外,應該設立支援小組,幫助任何色情成癮或其他型別成癮的人。
心理學家兼“真實親密”(Authentic Intimacy)機構創始人朱莉·斯萊特里(Juli Slattery)同意,為那些受色情內容困擾的人提供一個安全的共同體至關重要。她是在這份報告中提供專業意見的專家之一。
“告訴人們 ‘上帝禁止人看色情內容’ 很容易,”朱莉寫道,“但是,如果你沒有提供方法和共同體來幫助他們處理那些更深層次的問題,很多人會感到被困住了。許多基督徒不瞭解當他在性方面破碎時,自己失去的是什麼,因為他們更多地把性視為一種行為倫理,而非一場深層次的屬靈爭戰。”
“純潔渴望”事工的斯托伯表示,過去幾年來,教會對於舉辦色情成癮康復事工的興趣有所減弱,這與2000年初期人們對這一問題的關注熱潮形成對比。
網際網路的興起促使幾個色情成癮康復事工的成立,包括提供幫助人們避免接觸網際網路色情內容的軟體“盟約的眼”(Covenant Eyes)和 XXXchurch。隨後,尤其在智慧手機推出後,色情成癮問題持續受到關注。

巴納研究上一份關於色情使用的調查報告《色情現象》(The Porn Phenomenon)於2016年釋出。當時,“這似乎在教會界引發大規模震動,教會說,‘我們必須做點什麼來應對色情內容,’”斯托伯說。兩年前,“純潔渴望”事工釋出受歡迎的《征服系列》(Conquer Series),這是一套針對色情成癮康復的影片課程,目前已有超過200萬名男性在超過100個國家觀看過。
“純潔渴望事工在那幾年間成長不少,”斯托伯說。大約在同一時期,“盟約的眼”在2016年擴充套件其使命,開始與其他事工機構合作,以提高教會內對色情問題的重視。再往前一年,克里斯成立“保護年輕的眼”(Protect Young Eyes),這是個幫助學校和家庭為孩子制定安全科技政策的事工。
斯托伯表示,自那個時期以後,教會對這一問題的關注似乎有所減弱:“當我們回顧過去⋯⋯我認為教會有點淡忘了色情成癮的問題。”
教會對色情問題的冷漠可能無意中加強一個常見的誤解:巴納研究調查顯示,66%的成年人認為“只要有足夠的意志力,一個人可以自己克服色情成癮”。
然而,像任何成癮一樣,恢復的第一步是承認自己有問題。如果近三分之二的基督徒認為自己可以經常觀看色情內容而仍然過著健康的生活,那麼第一步可能是最困難的。
將觀看色情內容的行為在道德上正常化,可能有個小小的正面作用:巴納研究的總裁大衛·金納曼(David Kinnaman)表示,受訪者對自己習慣觀看色情內容的開放度和誠實度比以往高出許多——這種坦承對社會科學研究者捕捉問題的嚴重程度十分有利。金納曼將這種坦率與千禧世代和 Z 世代對自身心理健康困擾越發坦誠的態度做類比。
“詢問人們‘你是否觀看色情內容’曾經是個很困難的問題,” 金納曼說, “如今,人們竟能如此誠實⋯⋯尤其回答網際網路上的調查時⋯⋯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現象。”
金納曼表示,他希望這項研究能激勵牧師關注會眾在色情內容方面的掙扎,並在所有門徒訓練中關注這個問題。這意味著在講臺上傳授聖經中健全的性愛觀,並在小組中建立真實的共同體,讓人們坦誠面對自己“內心真正的聲音”,不再把自己的罪合理化。
但他擔心這個問題不會很快消失。每一次的調查都會促使研究人員開始構思下一次將提出的問題,他說,今年的調查也不例外。
“我們認為我們現在正生活在色情時代,”他說, “看看人工智慧來了會怎麼樣吧。”
本文最初刊載於《今日基督教》雜誌的中文網站(zh.christianitytoday.com),英文原標題為:More Christians Are Watching Porn, But Fewer Think It’s a Probl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