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想去年這個時候的我,剛加入一個新的團隊,剛步入一段新的戀情,工作和生活都充滿了未知和挑戰。這一年,真的是 what a year

。往年可能覺得自己依舊在計劃裡進步著,就不值得寫一篇文章出來(畢竟博主是懶的

)。況且在資訊這麼繁複的當代,觀眾的注意力已經很碎片化了,沒有人會為了新年總結而駐足。今年想了想,決定把自己這一年的糾結與坦然總結一下。不論你正覺得自己在工作中寸步難行,還是你正在文化差異中迷失自己,

希望這篇文章能告訴你,你不是一個人。




無數次讓我有 respect 的感覺;

所以需要對自己的產品戰略和藍圖非常肯定。

。我的老闆送我一句話“ I know you are uncomfortable right now, but I also know you will grow into a better PM from this.” 所以去年我的文章叫做“一萬次厚積與薄發”,因為我在告訴自己,現在只是潛以積澱的時候,之後有我的行之卓然

。


隨後就給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心得《我如何進組30天找準產品戰略,讓LinkedIn總辦吃下我畫的餅》。而後又和技術經理一起合作,瞭解 war room 發生的主要原因和新產品耗時巨大的原因(

理解 infra),明白自己的 roadmap 中哪些是可以很快測試的,哪些是會耗幾個季度的大專案,從而思考如何可以降低風險,計劃好每個季度的 portfolio,保證可以完成 OKR 的基礎上還可以有 venture bet。於是就給大家寫了《為什麼技術團隊是產品經理最容易合作的|產品經理如何帶動技術團隊更強產出》。在之後 4-6 月季度,我來到這個團隊第一次完成了 OKR;

7-9 月季度,我三倍完成了自己的 OKR;10-12 月季度,我兩倍完成了自己的 OKR;還從零到一發布了一個全新的專案,讓我們的 CEO 在一次全員大會上提了這個專案的名字 10 幾次 😂,一邊還說“No pressure, team”。



我是一個很喜歡和工程師團隊打成一片的產品經理,我深入很多人的工作、生活,和大家做朋友,這些是提醒我為什麼喜歡產品經理這個崗位的一個主要原因

。從而在團隊遇到困難的時候,一個重大的專案沒有預期 launch 的時候,我的一位工程師對我說 “我加入這個團隊一年以來,一直覺得你是一個開心積極向上的產品經理,你的態度很能感染大家。我唯一一次沒有見到你笑的時候,就是你告訴我們 xx 專案不能 launch 的時候,我想告訴你,沒問題的,我們繼續最佳化一定能 launch。”




我依舊在每天的不舒服中成長著、積澱著,也渴望著涅槃的一天。只是這一次次的厚積薄發,到現在習慣了,也會有更多的 resilience,有更多的信念,知道自己能走過來,也會享受這一路的不舒服,擁抱涅槃到來之前的縷縷柔光。


。來到美國之後,也只是因為我一直是一個很 open-minded 的人,所以各個國家的朋友很多。之後雖然 open to date 歪果仁,但是沒有認真想過會 end up being with one。直到去年今日,他帶我回巴西見家長。小戴真的是戀愛談了十多年,第一次認真見家長,突然就慌了

。



這個世界有很多事情都是未知的,我們是不可能計劃所有事情的。人生中的很多事,即便機關算盡,也很能事如人願,有時候只能認栽,學習經驗,繼續前行;但假若你因為懼怕事與願違而躊躇不前,那你會少了很多人生的樂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