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谷新光
門主編輯整理,轉載請註明來源

荼幽HP牙膏!
原價49元!
現特惠瘋搶價,
僅需9.9元!
另變態鉅惠,
邀請一位好友立減5元
一支僅需4.9元!
▼
書法界已經沉淪,這是不爭的事實。
書法,似乎成了人人都可以把玩亂舞的“發洩”工具,你來跺一下,我來踩二下,有的人對桌子吹鬍子瞪眼睛,似乎筆墨是他唬人之利器;有的人對宣紙亂塗亂畫,似乎筆墨與其有奪妻殺父之仇;有的人非吼不足以噴墨而出,似乎身心有惡疾內分泌嚴重不調;有的人一旦握筆,似乎立即靈魂附件怪胎亂現,自認為張旭再世、懷素投胎……
種種現象,被人一概稱之為江湖亂象派。其中,無根無派、民間小丑們所寫的,被統稱為“江湖書”,有根有派,體制書家們所寫的皆被統稱為“醜書”。更有人細分,說當今書壇,還有與“醜書”對應的“俊書”、“掌門書”、“展覽書”、“屎書”等等,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書法,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歷代先輩們留給我們後人“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五大類書法字型,還有紛繁複雜、門類多樣的創作技法,是我們後人學習書法,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財富,非窮盡一生不能窺其全貌。然而,書法傳承到今天,一些人藉著網路新媒體,大肆“自我稱神”,把書法人為糟蹋成了人神共憤的地步,每當看到螢幕大量充斥著這些令人作嘔的書法醜態時,我作為從事書法創作的其中一員,莫不扼腕嘆惜、深惡痛切。
歷代以來,書法何其高雅。墨風起舞間,書寫中華獨有的文字元號,蛻變成了一系列攀枝散葉的叢濃書寫法則,起落之間,猶如春庭放雨,秋晨放歌,酣暢淋漓。在或輕或重的墨道之處,構架起中國文字特點及其含義,以其書體筆法、結構和章法書寫的規則,使之驚落成為富有美感的藝術作品,千古吟歎。正因為,中國漢字書法獨創的表現藝術,被頌譽為: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等。
明清道教符咒
正因書法這一獨特的藝術創作感,古往今來,無論是文人墨客,還是達官顯貴,皇親貴戚,無不以臨習書法、鑑賞名流而附庸風雅,若得一當世名家精品,無不是津津樂道,心意怡然。沒想到今天,“昔時王謝堂前燕,落入尋常百姓家”的書法,本正好藉著社會發展,科技進步,自媒體興起這股春風,渲染弘揚,沒想到正面影響沒有影響到,卻被社會歪風濁雨汙染,攪亂了書法一罈天地,墮入浮囂風塵中。
書法,從古代的高雅,到今天的濫觴。甜俗與惡臭並存,美妙與醜陋顛倒,百怪叢生、群魔亂舞。我們不禁要問:書法為什麼墮落到這種地步?到底是什麼原因打翻了書法這壇“聖潔”之水?透過亂象,我們一起來挖掘亂象背後的本質。
一、書法官僚是腐蝕書法的罪魁禍首;
二、無敬畏心是醜書盛行的最大推手。




蘇軾 寒食帖區域性
一、書法官僚是腐蝕書法的罪魁禍首
書法官僚,可能是一個新名詞,但我為什麼這樣定義呢?是因為今天書法之濫觴,書法官僚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顧名思義,官僚是一個機構,書法官僚是一個書法官僚機構。本來書法作為雅俗共賞的一種藝術形式,由於機構的成立 ,經年日久,逐漸演變成了一些“當官派”的權杖,這機構就是中國書法家協會(下簡稱“中書協”)及其各級書法官方組織。由於中書協及其各級組織在弘揚書法正道的過程中,沒有起到正面的引領、發展的積極作用,導致一代又一代把握這個官僚機構的一些既得利益者,利用機構的權威性、唯一性,大搞不正之風,成為自己名利雙收的工具,他們選擇性過濾書法傳承的積極意義,有意、刻意將自己書法之意象凌駕於書法弘道之上,形成今天書法上的“個人崇拜”感,以至於他們中的書法作品不斷地神炒,一書難求,作品之價格甚至已遠超古人大家之作用。
書法官僚機構猶如過去的“衙門深似海,凡人豈能隨便出入”一樣,越來越脫離了書法傳承的本義,使得一眾熱愛書法,欲想加入書法官方機構的創作者,如不加入官僚機構既得利益者的門人徒孫,或百練以追求官僚機構“大師們”所喜歡之書法之風,你要想以另闢蹊徑窺見書法機構喧囂的真容,何其之難啊,故而久之,一代又一代書法創作者,成為書法官僚下的書法棄子,而只得淪為江湖派,自我追求。
所以,我說,這就是當今“書法官僚”是導致今天書壇醜態百出罪魁禍首的根本原因之一。可憎的是,中書協的會員曾經一度還可以公開叫價兜售,非達官顯貴、非門生弟子不能入,官樣文章的唯一對社會吸納會員的通道似乎永遠只有一條,即參加並透過中書協組織的各類會展入展,以至於,今天的中國書法展逐漸又演變成了新式的“八股文章”,其中居然有密技,有門道,你只有掌握箇中“密技”,方能入展入獎,進而成為“金貴”的中書協會員。
我一直不理解這種現象:似乎在中國,只有中書協會員(當然還有美術家協會,本文不講),才有這種身份識別度,入會前後後身價判若兩人。但,如果你是一名唱歌的,似乎是不是中音協會員,不是很重要;如果你是一名寫詩的,似乎是不是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也不是很重要;如果你是一名寫作的,似乎是不是中作協會員,也不是特別重要。
這是什麼原因呢?諸如此各類國家一級協會組織,似乎最難入、最讓人企盼、願花重金加入的組織,只有中書協與中美協,這是為何呢?
透過我的仔細研究,終於發現一點端倪,就是中書協“取士”似乎別具一格,要成為中書協會員,必須要參與中書協舉辦的的一系列的書法展,然後中書協根據你的獲獎與入展情況進行評定你是否具有加入中書協的資格。而其他國家一級組織呢,顯然沒有這樣的要求,這些組織只是要求你的作品情況與兩名以上會員推薦等等條件。
中書協用參展獲獎與入展來判定一名書法家是否具備加入組織的條件,表面看似比其他組織更具門檻、更有權威性,但殊不知,正是因為透過中書協及其各級機構這個書法官僚數年來的經營,逐漸已喪失了他們“取士”錄取優秀人才的初心,相反成為了他們撈取資本的一條途徑,越來越難大眾化、公平化。中書協成員已經偌如“洛陽紙貴”一樣,一紙難求。廣大的書法創作者的晉升之門成為了他們手中的權柄,非合其意,難入其門。
而一些入道、入門的會員,由於在山頭林之間早已摸通門路,悟透出了真諦,掌握了書法官僚的本質,知道了如何對症下藥。在近二年,隨著網路新媒體的興起,他們中一些人,似乎又想扮演“吹哨人”,為書法官僚取士之道搖旗吶喊,他們用新“八股”官樣文章,來套用密技來答疑解惑,更是增添了書法官僚之神秘感,使得一些人趨之若鶩,似若抓住了“進身之門”。
試問,這樣的官樣文章,這樣的“八股”形式死灰復燃,這樣的一個模子裡切出來的選擇出來的會員,又有何益呢?藝術不是講百花齊放嗎?百花在哪?如何綻放?你連門都給他們封住,讓無數的書法愛好者無法找到歸宿,這談何百花齊放?書法官僚只追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這又談何百家爭鳴?書法官僚用官僚機構封住了絕大多數人的晉級之路、求進之路,這又談何藝術是百姓的藝術,是人民的藝術,還不如改為官僚的藝術算了。
最可恨的是,書法官僚永遠只會在他們的機制裡釋出會展訊息,這使得大多數書法創作者們無法及時得到書法相關資訊,常常會失去一次又一次的機會,人為的被書法官僚們排隊在競賽之外。
下面我就書法官僚機制下,簡單揭示一名似乎似乎摸透了中書協入展規律的人,在其自媒體空間大肆暴露中書協入展的竅門,即新“八股”的創作技巧。從此人的入展心得來看,顯然是一名沉淫書展無法自拔的人,也顯然是一位書法官僚機構下的既得獲得者。從他的作品風格、紙張選擇、內容選定到章法設計、甚至到印泥的選擇、作品的郵寄等等12個方面全面剖析如何才能入展的心得歷程,不可謂不詳盡,不可謂不深刻,故而我把他的總結歸為入展“十二法”:
-
一、風格的定位:講你的風格要拿捏準確。
-
二、紙張的選擇:教你如何選擇高質量宣紙。
-
三、內容的選定:講內容要積極、健康、向上。
-
四、形式的安排:講形式不要太花哨。
-
五、章法的設計:論章法的重要性。
-
六、落款的要領:講作品落款的不可忽略性。
七、印章的要求:大談印章裡的學問。
-
八、印泥的講究:大論用名貴的印泥的重要性。
-
九、裝禎的技巧:講裝禎的要義。
-
十、投稿的時間:他一套投稿理論。
-
十一、郵寄的方式:教你如何郵寄的問題。
-
十二、其他細節:教你如何查漏補缺。
明清時代的“館閣體”書法
十二個方面,幾乎面面諸到,不可謂不全面,但你如果你真的按照他的方法去做,你發現你不一定真能做到其中一二。為什麼呢?因為你做起來才知道,為了對付這樣一個書法展,你得推掉很多事,花掉一段時間,精心佈局,像明清時期寫八股文章一樣,依葫蘆畫觚,不說耐心你有沒有,就說在當今的商業社會,人人都在為生計打拼,誰又能有這麼多的時間準備在一場書法展上呢?何況,要想真的成功入展一場國家級的會展,甚至是省級會展,非十年之功,你想都不要想。
十年啊,可怕。為了一個茫茫的藝術夢,多少人能做到?而能做到的,絕大多數無非就是那些專職的書法家們。那還談何人民藝術、百姓藝術?掛羊頭賣狗肉而已。
專職書法家,在古代是沒有的,你查遍中國曆代最頂級的書法家,從來都沒有一人是專職書法家的。從古推今,書法官僚所做的取士規則,似乎在演變成這樣一個悖論:中國的頂級書法家從古至今,沒有一個是專職書法家,而今天要成為中書協人人眼中最頂級的書法家段位,就似乎勢在必行讓自己成為一名專職的書法家。這不是滑天下大稽嗎?
在很多人眼裡,中書協會員似乎就代表了中國頂級書法家。為什麼人們對一名作家是否是中作協會員,對一名詩人是否是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對一名音樂家是否是中音協會員等等組織的會員,沒有這樣強烈的對應度呢?這顯然是官僚的書協取士之難、之偏頗所造成的。
也在很多人眼裡,中書協似乎就代表了身份、地位、名利,入了中書協,就代表自己成為了中國鳳毛麟角的頂級書法家,代表自己將會名利雙收。事實上,在過往的年份,的確是。但今天的人們,認知有了革新,不再認為中書協的會員就一定比非中書協的會員的作品價值高,人們開始只接受喜聞樂見、打動人心的作品,而非是刻意雕琢出來的作品。像上面所說總結出來的作品,即使入展了,又有什麼價值呢?書法創作者個人的感悟、觀點、感情在哪?有個人的性格特徵嗎?難說,影印別人而已。
千萬別讓我們的書法愛好者,像一朝中舉的范進一樣,窮盡一生,結果好事來了,人卻瘋了。
近二年,中書協雖然在試著扭轉這種現象,如對一些不稱職的會員進行了清理,但入展才能入會的原則卻無根本變法,掌握一方權杖的既得利益者,誰也不願放棄手中這柄可以呼風喚雨的“魔法棍”,結黨營私也好,廣收門徒也好,沽名釣譽也好,繼續在折磨著一茬又一茬苦苦地在藝術道路上追求的書法愛好者們。
這樣的官僚書法,書法官僚豈能有利於書法的有益推廣與傳承。近幾年來,隨著書法亂象越來越讓人唾棄的今天,很多有識之士紛紛在獻言獻策,認為中國的書法傳承,認為只有革新中書協,甚至是廢除中書協組織,才能有序走出今天的困境。
我個人認為,廢除中書協是不正確的,畢竟這個組織是聯絡官方與民間的紐帶,但革新中書協,革新中書協取士之法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的。

-
一、風格的定位:講你的風格要拿捏準確。
-
二、紙張的選擇:教你如何選擇高質量宣紙。
-
三、內容的選定:講內容要積極、健康、向上。
-
四、形式的安排:講形式不要太花哨。
-
五、章法的設計:論章法的重要性。
-
六、落款的要領:講作品落款的不可忽略性。七、印章的要求:大談印章裡的學問。
-
八、印泥的講究:大論用名貴的印泥的重要性。
-
九、裝禎的技巧:講裝禎的要義。
-
十、投稿的時間:他一套投稿理論。
-
十一、郵寄的方式:教你如何郵寄的問題。
-
十二、其他細節:教你如何查漏補缺。

十二個方面,幾乎面面諸到,不可謂不全面,但你如果你真的按照他的方法去做,你發現你不一定真能做到其中一二。為什麼呢?因為你做起來才知道,為了對付這樣一個書法展,你得推掉很多事,花掉一段時間,精心佈局,像明清時期寫八股文章一樣,依葫蘆畫觚,不說耐心你有沒有,就說在當今的商業社會,人人都在為生計打拼,誰又能有這麼多的時間準備在一場書法展上呢?何況,要想真的成功入展一場國家級的會展,甚至是省級會展,非十年之功,你想都不要想。


二、無敬畏心是醜書盛行的巨大推手
古人花了一千多年的時間,才創立書法五體,完成了書法的演化史。而今人卻是“更上一層”,僅僅數年之功,便創立了“江湖書”、“醜書”等等,令人瞠目結舌,不可理喻。可悲之甚是,這些人不以此為恥,反以此為榮,處處妖風四起,興風作浪,把一個純潔的傳統文化,噁心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這是中華民族的悲哀。一個傳承有序的,具有悠久燦爛的中國傳統文化,代代推陳出新,有章有法,古法盎然,流傳到了今天,變得面目全非,誰之過?上文已經說過,書法官僚是罪魁禍首,責任不可推卸。
但還有一個因素不可缺失,就是國人今天夜郎自大,盲目自信,缺乏對古人、對傳統的敬畏心是核心原因。
由於近些年來,中國社會階層道德價值觀淪喪,信仰缺失,崇拜西方文明,導致很多人開始反傳統,反我們自己的教育與文化,否定國人精神,親近西方,學會了所謂的批判與反批判精神,這一股自然也不例外地帶到了書法界,有的人開始否定古人,否定傳統,認為要創新,打著創新的旗號,以藝術探索為標榜,以傅山的“寧醜勿媚”為口號,時不時發表一些為自己丑書、他人醜書正名的文章,還總把古代書法家生拉硬拽到他們“醜書”的隊伍中來明明想透過操縱輿論,讓大眾接受他們的作品,卻又在普通大眾批評他們的時候,以“普通大眾不懂藝術”為回應,把漢字的造型扭曲,對經典碑帖的叛逆,是他們的共同特點。
而這些離經叛道的醜書製造們,不外乎三類人士:一類是書法官僚體制下的背叛者,他們打著崇古而又反古的旗號,認為今人不必不如古人的口號,為個人的叛道製造輿論,而他們的確利用他們的資源,也的確打開了一些影響,收穫不少一批擁躉;一類是書法官僚體制下排斥出來的書家,他們因為被主流所摒棄,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全力製造“自成一體”的書體,陶冶愛好,自樂自得;最後一次就是與書法八杆子打不到一起的無良人群,在自媒體時代追求名利,猩猩作態、扭曲作秀,我權當是無德,不值一提。
而這三類醜書製造者,皆不是我痛恨的根源,我痛恨的是書法官僚的霸道、一葉障目,我痛恨的是書法界的良心墮落,缺失公平。良心一旦喪失,世間從此哪有正義。書法公則一旦喪失,書法從此哪有敬畏心。
如書法官僚裡的王某某、劉某某、曾某、邵某、曾某某、沃某某等等之流,他們似乎掌握了書法之法門,厚顏無恥地居然對書法進行隨心所欲的“改造”,棄絕古人的豐富遺產,用扁、薄、軟、毫無節奏韻律可言的線條進行所謂的“創作”,千奇百怪,就是無法以美來形容。
還有的書家則無視柔軟的筆毫所帶來的“奇怪生焉”的獨特效果,運毫如運帚,或如鋼筆那樣,造成了僵硬板滯、毫無彈性的線條組合;更有甚者,以試管、頭髮、嘴為工具作書,寫(吹)出一些支離破碎,沒有線條美感的作品,對書壇顯然造成了極壞的反面影響。如曾翔的吼書,邵巖的針管射墨等等。
雖然,我也主張書法家們可以破除一些必要舊有的形式觀念,可以大膽進行各方面的嘗試,但創新的前提下,你必須有對古人的敬畏之心,知道書法之真諦與要義。
可悲的是,今人要想革新書法,可又有幾人能達到,他們不是因為書法藝術知識的匱乏,就是因為中國傳統文化內涵完全欠缺,他們只能膚淺地將創新理解為對舊有形式表而上的改頭換面。於是,各種奇形怪狀的紙墨堆積物才會大量地產生,毫無藝術價值。
他們從來缺乏對書法的本質進行深入的洞察力和加以總結歸納的概括力,不知道應該捨棄什麼,發揚什麼,只是機械性地生搬硬套、玩字型鬼畫符式的遊戲。比如,把書法的線條孤立地與現代抽象畫的表面形式拼湊在一起;把書法中的墨線和日本墨象派的表現方法進行機械組合;或者什麼也不看,憑自己的情緒支配在紙面上進行毫無藝術規律可言的塗抹……諸此種種,令人髮指。
衛鑠《筆陣圖》雲:點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意思是說寫一個點像似高山掉下一塊石頭,就這一點,今天的書家們,他們認為就是這樣用筆“譁”地戳將下去, 殊不知,人家說的是一種意象,今人由於文化有限,把這當成了實象,以為寫字就真的像掉石頭一樣,這不是可笑之極嗎。
還有,古人講“豎如萬歲枯藤”( 語出衛鑠《筆陣圖》),寫一筆豎的筆畫如萬歲枯藤,意思是說不要太流暢了,要有克服困難前進的艱澀感,就像那“屋漏痕”一樣。這到了今天一些人眼中就理解成了要拿起筆手、顫抖著前進,錯啊!還不是要意象嗎。
當然這樣的笑話,今人中舉不勝舉,有人寫一橫畫說要像“千里陣雲”(語出衛鑠《筆陣圖》),所以就寫一個點,然後彎彎曲曲地往下描出陣雲的形狀,這依然是同理上的錯誤。
清代有一個大畫家叫做虛谷。虛谷畫畫,線條都是斷斷續續,為啥那樣畫呢?因為虛谷年紀大了手顫啊!可笑的是,今天的一些人,居然也要學他的顫抖。這不是有毛病嗎?你年紀輕輕為什麼要如此呢?這不是東施效顰嗎?
書法藝術無論發展到哪一步,其總的審美原則是不會變的。因為這種審美原則是幾千年來人民大眾總結出來的。比如藝術要耐人尋味,要有深度,要體現出生活和自然中美好的理想和願望。
今人以賣弄特技為時尚,用獵奇式的怪誕行為獲得觀眾的注意,為自己獲取關注,想混個出鏡身份,信手塗鴉以迎合不明觀眾,同時得以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理,這與小丑又有何區別呢?
可悲的是,今天書法官僚們歪曲古意,自我作醜,當遇到老百姓不理解、嘲笑其作品,他們中有人居然說,老百姓越說醜,越不贊同,我就越高興,越堅持,因為,這才是真正的藝術,普羅大眾豈能懂得。
所以,我痛恨的不是江湖小丑,江湖派,而是書法官僚下的叛道者,他們沒有了敬畏之心,喪失了書法良心。
因為書法基礎為零,從來不肯下功夫,喜歡裝神弄鬼。這些人寫的根本不是書法,而是藉助毛筆、宣紙的惡俗表演。這些作為“江湖書法”的一部分,的確是對書法國粹的嚴重汙染,極大降低大眾審美,終將是書法歷史上的笑話,讓後人可悲。
有人把“醜書”也叫做“民工體”書法,是一種蔑稱。我覺得恰如其分,“民工體”就是沒啥文化的民工在小城市建築工地工棚周圍亂寫亂塗的文字字型。
有人說,國內把寫“民工體”作為終生追求的書法家保守估計有好幾萬人,寫出鼎鼎大名又獲獎無數的也有好幾百人。這一聽真是驚世駭俗,讓人心裡倒寒。
這些人,又全都是出自書法官僚內的“士大夫們”。他們“離經叛道”,不以古人為效法,反古出新,以醜為醜,比醜為美的病態思維,是全社會必須齊力進行抨擊的。因為,這才是真正的書法之毒瘤,如果延續下去,這必將是書法歷史上的殘渣,讓後人可恥。
當代著名書法家鍾明善教授在教學時說:我曾看到有些朋友“表演”書法——當然書法不是表演藝術,這一條一定要弄清楚——書法就是需要靜靜地書寫。我看有些朋友表演,把毛筆在墨池裡蘸飽墨,蘸了以後對著宣紙“譁”地戳將下去,墨色四濺!我開玩笑說看他寫字必須穿塑膠雨衣,否則受不了,特別是穿白顏色衣服的,弄不好就要受罪了。
所以,他直言:書法是要講究正正常常地書寫,不然真是鬧笑話。可笑話還少嗎?今天我們能有希望看到這種笑話能銷聲匿跡嗎?難。書法官僚不改,何其之難啊!
我唯寄希望於相關部門進行整治清理,還書法一個清平世界。
我唯寄希望於普羅大眾提高藝術欣賞水平,讓醜書無處藏身,江湖之中再無江湖書法。
最後給自己一個提醒:永遠堅持自己的藝術追求之路,不媚上,不欺下,努力提高自己的藝術水平,為中國的書法“伸張正義”,做一個不喪失良心的書法藝術追求者。


如書法官僚裡的王某某、劉某某、曾某、邵某、曾某某、沃某某等等之流,他們似乎掌握了書法之法門,厚顏無恥地居然對書法進行隨心所欲的“改造”,棄絕古人的豐富遺產,用扁、薄、軟、毫無節奏韻律可言的線條進行所謂的“創作”,千奇百怪,就是無法以美來形容。


所以,我痛恨的不是江湖小丑,江湖派,而是書法官僚下的叛道者,他們沒有了敬畏之心,喪失了書法良心。
這些人,又全都是出自書法官僚內的“士大夫們”。他們“離經叛道”,不以古人為效法,反古出新,以醜為醜,比醜為美的病態思維,是全社會必須齊力進行抨擊的。因為,這才是真正的書法之毒瘤,如果延續下去,這必將是書法歷史上的殘渣,讓後人可恥。

蘇軾 寒食帖區域性
參考資料:
1、晉衛鑠《筆陣圖》;
2、《中國書法》 ;
3、網路相關資料。
參考資料: 1、晉衛鑠《筆陣圖》; 2、《中國書法》 ; 3、網路相關資料。

緊急通知

微信公眾號更新後,又出么蛾子辣!
據說如果不把匠庫君加星標⭐
以後可能看不到匠庫的推送了…




現在參照下面的操作
就可以把匠庫標星(置頂)~
我們依舊每天早上08:00
不見不散

!


關鍵詞
藝術
作品
書法家
就是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