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oogle要改名叫Ingle了?

最近,谷歌在印度班加羅爾新建了個160萬平方英尺的Ananta Campus,未來還要在海得拉巴再建新辦公室,可容納1.8萬名員工!DeepMind也要入駐!
AI 這下真的要變成All Indians了?🤣

圖片來自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不僅是谷歌,就連Meta也不甘示弱,在班加羅爾的新辦公室直接能裝下2000人,AI、硬體、產品開發全都安排上了。

圖片來自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下面讓我們跟隨一位印度小哥的腳步來看看Google在印度班加羅爾的新辦公室,究竟怎麼樣?

小哥坐著三輪小電驢,一路在坑坑窪窪的街道上顛簸前行,迎面是熙熙攘攘的集市,喇叭聲、咖哩香味、還有悠閒踱步的神牛(是的,是真的牛!)…

圖片來自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結果拐個彎兒,畫風突變!一片巨大的玻璃幕牆大樓赫然出現在眼前,谷歌LOGO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瞬間有種從《摔跤吧!爸爸》的片場,一腳踏進了《西部世界》的感覺。

門外是煙火氣和塵土交織的現實感。
門裡是冷冽又剋制的未來感。
這割裂感,像是舊世界和新秩序在這裡交錯。

但這種割裂背後,其實是一種新的分工秩序——印度和矽谷,正在各自扮演著不同的角色。

印度擴張在即 矽谷穩守高地

那印度和矽谷的科技公司到底在忙些什麼?
📌 印度團隊
基礎運維和本地化適配:印度團隊接手了大量後臺維護和系統相容工作,確保產品在不同市場的正常執行。
24/7客服支援:跨時區的優勢讓印度團隊能夠提供全天候的客戶支援,降低了運營成本。
低成本開發和測試:憑藉工程師的數量優勢,印度成為了理想的程式碼測試和大規模開發中心。

圖片來自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矽谷團隊
AI模型訓練:核心的大模型訓練和調優,依然是矽谷的“主戰場”。
系統架構、OS開發:底層架構和系統核心更新,掌握著產品的技術方向。
技術方向和產品戰略的核心決策:從產品功能到市場策略,最終的拍板權仍然掌握在矽谷手中。
印度在擴張,矽谷在調整,全球化的版圖正在重塑。但是別慌,船還在咱手裡掌舵呢。 印度團隊是越來越壯大了,但說到底,方向盤還在矽谷這邊。關鍵是,怎麼轉彎、怎麼加速,咱們自己說了算。這波調整,或許正是抄近道的好機會。 😎

打好自己的牌,邁向更大舞臺

那麼我們要怎麼在這場新變局裡摸清套路,打出一手好牌呢?
1.😎 技術上 ——做點難的,做點新的
印度的勞動力優勢確實很猛,但說到底,真正吃香的還是前沿領域。
AI、大模型、雲原生架構、分散式系統……
印度團隊擅長做“量”,但“質”上的創新,矽谷還是有天然優勢。
所以,卷就往難的方向卷,別人做不了的,才是穩住位置的關鍵。

2.🗣️ 表達上——多說一句,機會可能就來了
有時候技術好 ≠ 被看見。印度同事在這方面就挺有心得,會議裡敢說敢搶,有時候你沒發聲,機會就沒了。
💡 有個想法就說出來,別怕錯
💡 討論中多參與,不一定要全對,但要有存在感
💡 多給自己的專案“打廣告”,別藏著掖著
畢竟,“會做”和“被知道你會做”是兩碼事。

3.🤝 合作上——獨行快,眾行遠
印度同事在互助和共享這塊,確實做得很好。專案卡住了,一問Slack,十分鐘就能拉起個討論組。
📒 資訊流通快,問題解決得也快
📒 適度借鑑這種“高效互助”模式,合作氛圍可能會更輕鬆
📒 也可以主動找人合作,拉上幾個不同團隊的同事,思路可能就打開了
工作不只是要自己“幹好活”,還要合作“一起把活幹好”。

真正的競爭力,不只是“做得好”,而是“讓人看到你做得好,記住你做得好”。
在這場全球化的浪潮中,技術是底氣,溝通是橋樑,合作是力量。穩住節奏,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在新的格局裡走得更遠,站得更穩。
來Offer近期直播活動
已幫助8000+全球留學生進入一線公司
來Offer
【全棧開發專案實踐課程】
幫你彌補學校與工業界之間的Gap!脫穎而出拿下機會👍🏻
🔥火熱招生中🔥

掃描上方海報二維碼諮詢課程
或聯絡任一已新增的課程顧問
課程諮詢
新增來Offer課程顧問為好友
直接進行課程報名諮詢
(或聯絡任一已新增顧問老師報名)

如需電話諮詢,請傳送簡歷至
老師將會在24小時內與你聯絡
點選下方圖片,檢視更多課程詳情

第456周
最新Offer榜
向上滑動閱覽

檢視完整offer榜,請前往www.laioffer.com
求職,你只需要一門課程。

內容編輯:小橘子
責任編輯:安逗
你在看嗎?點個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