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各國精英薈萃的美國矽谷,流傳著很多關於印度人的“傳說”。

比如,你總能在旅遊的時候,從各個國家看到他們的蹤影,並總是以抱團的形式出現,十分“團結”;
再比如,他們在矽谷總能混得風生水起,不少科技公司的CEO和高管,都被印度人“承包”。
而關於印度碼農的程式設計能力,就更是神奇至極,我們可以用“薛定諤的印度人”這個理論來闡述:

先來討論一下為什麼印度人總在風口浪尖。
95%的印度程式設計師不會程式設計?
曾經,一篇名為《95%的印度程式設計師不會程式設計?》的文章,引發眾多爭議。
據說,這是由全球最大的職業能力測評企業Aspring Minds釋出的一份《印度全國程式設計技術水平調查》。
此項調查主要針對的是來自印度500多所高校的36000多名IT相關專業學生。
報告結果稱,僅有 4.77% 的人,能寫出“邏輯正確”的程式碼。
然而這只是相關技術崗位所需的最低“配置”。
對於這一結果網上議論紛紛:
難道,被稱為“崛起的IT巨人”的印度碼農,真的只是“徒有其表”嗎?
佔領矽谷的印度碼農
印度程式設計師早已成為矽谷各大公司裡的“大多數”,他們的身影隨處可見。
斯坦福大學曾針對矽谷的160家科技公司進行調查,發現來自印度的公司創始人的比例,遠遠高於來自其它國家的移民。

而很多耳熟能詳的一線科技公司高管的職位,也統統被印度人接管。
比如Google的CEO劈柴哥:

Microsoft的CEO納德拉:

Adobe的CEO, 山塔努力哥:

還有Facebook的第一位女性工程師Padmasree Warrior:

所以,如果真的只有不到5%左右的印度程式設計師會程式設計,那麼調查報告中不會程式設計的,和在矽谷公司中霸佔高職的,哪一方才能代表印度程式設計師的真正實力?
印度碼農的實力到底如何?
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找到了一些與印度人真實工作過的程式設計師對他們的評價。
普遍來說,中國程式設計師對印度程式設計師的評價呈兩極分化。
一種聲音認為,印度程式設計師的能力大多體現在程式碼之外。良好的溝通能力、勇於表達自己、善於argue……這些中國程式設計師不擅長的地方,恰恰是印度碼農“信手捏來”的長處。
通過幾個企業和印度優秀工程師的合作,簡單總結如下:
-
英語強,所以矽谷到處可見印度人,國內外包處處是;
-
比較擅長argue,這是promotion為leader必備的能力;
-
邏輯強,這是講理的手段方法,而不是情緒的爆炸;
-
敢於試錯,膽子大,敢於表現,敢於在實踐中成長
—知乎使用者Shi Forrest
如果要比
“包裝自己”
,那印度人是很厲害,所以他們可以在矽谷當高管。
但要比“寫程式碼”,恕我直言,我白人同事認為現在軟體質量下降的根本原因就是招了太多的印度程式設計師 。
—虎撲論壇謝祖三
另一種說法則是,雖然生活中的確會碰到許多喜歡“碰瓷”“搶功”的印度人,但不可否認,由於印度工程師的數量龐大,實在很難以點概面,篤定大多數印度碼農都是金玉其外。
事實上,很多印度工程師的程式碼功力的確了得,但這部分也源自於他們的危機感、團結精神和善於快速學習的能力:
公平地說,我見過寫得最好的程式碼,就是來自印度人。
但我指的是那些在美國接受過本科/碩士教育的印度人。通常,比起其他背景的印度人,在美國上過學以後的印度人寫的程式碼質量更高。
— Quora 匿名使用者
我所接觸的印度軟體工程師都是在美國工作的。
我覺得他們的普遍優點就一個:流程做得好,文件寫得好。
但是他們寫程式碼的能力,我個人的觀點是一般般。我想這裡面有兩層原因:
-
一是有相當一部分在美國工作的印度程式設計師是半路出家。轉行做程式設計師是為了生存而已。
-
二是印度程式設計師在演算法,資料機構等基本功方面的水平明顯低於中國程式設計師的。這就導致他們寫的很多程式碼邏輯性不強和效能不優(以我的標準來看)。
不過這兩個問題在一定程度上被大量的文件和高效能的硬體裝置彌補和掩蓋了。
印度程式設計師和日本程式設計師很像,都很敬業,都能讓領導比較滿意,但不要過多地期望他們能做得更好,因為他們的目標就是完成領導指派的任務。
印度程式設計師讓領導滿意的方法就是透過大量的文件來告訴領導:他們的工作意義重大,流程嚴謹,資料齊全,而且成本很低。
—CSDN Kaitiren的專欄
你對印度程式設計師的印象如何?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看法
這樣看來,印度碼農的實力不弱,但也稱不上是最強,那麼為什麼印度碼農能在矽谷乃至北美擁有自己的“生態圈”,甚至產生一種“規模效應”呢?
為什麼印度人這麼“吃得開?”
英語666
印度人從小到大就接受英語教學,其思維方式、文化交流和溝通能力相對於華人來講更能夠融入美國這個圈子。

雖然有很多人嘲諷印度口音,但人家和Native Speaker交流起來毫無壓力。這一點,華人程式設計師,怕是要努力追趕了。
團結就是硬道理
“一人就業,全家入職”的傳說已經在矽谷乃至全北美流傳多年:只要有一個印度人入職,接下來,他會把家裡的七大姑八大姨,隔壁鄰居等等都推薦到公司裡來。
印度人非常喜歡抱團,哪怕兩個人心有芥蒂,但只要是和就業求職相關,大家都能擰成一股繩,互相幫助。
回不去的家鄉
“由奢入簡難。”這句話能概括印度人決心紮根北美的原因。
儘管印度的軟體外包業務發達,IT精英眾多,但其本土卻嚴重缺乏優秀的網際網路公司。

雖說中印兩國都是人口大國,但網際網路的滲透率卻差距極大,這也使得印度的工程師從一開始就有了紮根矽谷的打算。
而對比中國,在過去20年的時間裡,網際網路巨頭崛起,大量精英從矽谷回到國內加入創業潮流,間接導致了矽谷中高層罕見華人身影。

畢竟,在阿里、騰訊、網易、字節跳動等巨頭飛速發展的時候,矽谷、北美都不再華人工程師唯一的選擇。
從印度人身上,我們能學到什麼?
請先拋開種種對印度人的“偏見”和“固有印象”,我們來分析一下,印度程式設計師身上值得學習的地方。
首先是交流。
在實際工作中,程式設計師的工作不只是寫好程式碼,同時,還要處理好團隊成員中的溝通,以及展現自己工作中的價值。
其次是團結。
團結就是力量,是一句亙古不變的道理。但在現實生活中,更多的人卻容易“逐小利”。
如上文所言,中國程式設計師的實力並不弱,在矽谷和北美卻沒有形成可靠、高效的生態圈,大家各自為營,雖然有一定的實力,卻更像是散兵遊勇。

最後是學習能力。
印度程式設計師普遍有一股拼勁和開放的頭腦,他們願意去學習、去接受挑戰、去衝破職業天花板。
他們對自己的career path有著較為清晰明確的規劃,知道如何去充實自己,如何去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
究其根本,不論是任何種族和職業,溝通+團結+快速學習,都是職場發展必不可少的因素與能力。
而對自己有一個明確的職業規劃,併為之努力奮鬥,就是開始自己職場生涯最好的第一步。
E/N/D
近期來Offer開班課程

(點選上方圖片,瞭解課程詳情)

(點選上方圖片,瞭解課程詳情)

(點選上方圖片,瞭解課程詳情)

(點選上方圖片,瞭解課程詳情)
– 課程諮詢 –
新增來Offer課程顧問為好友
直接進行課程報名諮詢

最新Offer榜
向上滑動閱覽

檢視完整offer榜,請前往www.laioffer.com
求職,你只需要一門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