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本的大米又雙叒叕漲價了!日本總務省4月25日釋出的資料顯示,東京都區4月大米價格同比上漲93.8%,創1971年有可比資料以來最高紀錄。
和大米相關的食品也都漲漲漲,飯糰同比上漲15.8%,外食壽司上漲8.3%。除生鮮食品外的食品價格4月整體上漲6.4%。
為了緩解大米供求困境,日本已經在3月份從韓國進口大米,這是25年來日本首次從韓國進口大米。接下來,韓國農協計劃在5月份再向日本出口大米。

在被徵收了相當於每500克8.75元人民幣的關稅之後,這些韓國大米的價格仍低於日本本地產大米的價格,迅速被日本主婦們搶購一空。不少日本人還從韓國人肉搬運大米,以解燃眉之急。

話說日本大米的價格飛漲,是從去年八九月份開始的。當時,日本大米嚴重供應不足,超市大米的缺貨率一度達到40%。這一狀況被稱為“令和米騷動”,直到9月下旬新米上市之後才得到緩解。
然而,去年9月開始,大米供應雖然暫時緩解了,但大米的價格卻再也沒下來過。
到今年4月21日為止,根據日本農林水產省的資料,日本各地超市的大米零售均價連續15週上漲,達到5公斤4217日元(約合每500克人民幣21.7元),再次刷新歷史紀錄。大米價格同比上漲達到92.1%。
這還是個平均值,實際上,日本超市裡高於25元每500克的大米不在少數,便宜貨完全是有價無市。

大米價格上漲之後,帶來了連鎖反應。
日本三大牛肉飯連鎖店品牌之一的松屋宣佈,上調多款餐品的價格,其中漲幅最大的一款超過9%。
羅森便利店為維持盒飯售價,推出了用義大利麵替換部分米飯的新產品。
東京大學食堂的白米飯從150日元漲至220日元,對於每月生活費僅8萬日元的學生而言,70日元的差價足以讓他們選擇用泡麵充飢。
大阪府交野市近日宣佈,當地所有中小學下學期開始將減少米飯供應次數,由先前的每週三次改為兩次,以麵包代替米飯。交野市市長山本景說,這是個“痛苦的決定”,但沒有其他辦法應對過高的米價。按他的說法,如果米價繼續上漲,當地將不得不把中小學生午餐的米飯供應減至每週一次。

……
說到這,經常看新聞的朋友可能要奇怪了,日本政府今年不是已經兩次向市場投放儲備糧了嗎,怎麼大米還在漲價呢?
沒錯,儲備糧是真的已經投放了。
從3月18日起,日本政府共投放了兩批儲備米,合計21萬噸,據說可以換算成29億碗米飯。
但是,令人費解的是,並沒有多少日本民眾在超市貨架上見到過所謂的“儲備米”,而大米價格也絲毫不見便宜。
小超市經營者抱怨說一定是大超市搶先進到了儲備米。但是到日本的大超市,依舊大機率沒有儲備米,甚至沒有米。

那麼,日本的儲備米都到哪兒去了呢?當日本政府公佈謎底的時候,人們才明白了,原來,政府居然還是把這些大米賣給日本農協了。
日本政府投放儲備米的門檻高、限制多,而這些限制,簡直就是為農協度身定做的,其他商戶很難達到標準。
日本政府要求,要銷售儲備米,年採購量必須達到5000噸以上,還要有能力在一年內讓政府回購同等數量的大米。也就是說,這些大米是要“歸還”的。
那麼,除了農協,哪個超市老闆有能力種出大米來還給政府呢?
於是,第一次14萬噸儲備米,7家企業中標,農協競得13.2999萬噸,佔總量的93.8%。
第二次,約7萬噸儲備米,共4家企業中標。農協再次佔大頭,競得6.6271萬噸,約總量的94.2%。

而農協在這個過程中,則是大賺一筆。據統計,農協從政府購入儲備米的價格約為每500克177日元(人民幣約9元),到了零售商手裡就達到每500克284日元(人民幣14元)。對此,農協說是“包裝費用”,日本政府也不吭聲,這裡面有沒有利益輸送,就沒人能弄明白了。
日本農協是按照農村行政區域建立的綜合性農業合作社,在全國擁有1000多萬會員,幾乎覆蓋了所有在冊農民,牢牢控制著日本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其業務範圍極為廣泛,涵蓋產品購銷、農業經營指導、農資供應、信用保險等多個領域,並透過控制大米的產量,人為製造供給不足,來抬高大米價格。
日本農協不僅壟斷了糧食種植,更壟斷了儲備糧投放。由於農協支援著不少國會議員,是日本執政黨自民黨的重要票倉之一,所以在日本沒人敢動農協一根汗毛。
再說了,日本農協去年炒美債虧了1.5萬億日元,這損失不得想辦法找補嗎?

同時,農協還要把日本優質大米出口到美國,討美國主子的歡心,國內自然是更加供不上了。
這個星期,日本農林水產大臣江藤拓再次表了態:日本將繼續投放儲備糧,而且在7月之前,每個月都會向市場投放。

但是,投放了又如何呢,反正到不了消費者的碗裡。日本專家更直接指出,今年年內,日本的大米價格再也回不到每五公斤4000日元以下了。
日本大米價格還在上漲,而投放儲備糧就是個騙局。日本政客為了背後農業資本的利益搞得騷操作,卻在這場大米危機中被世人看得明明白白。
圖片源自網路
關注公眾號:
有理兒有面
理 性|揭 秘|探 討


關注公眾號:
有理兒有面
理 性|揭 秘|探 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