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5年,孫中山先生重病,眾多醫生找不到病因。中醫大師蕭龍友診斷後說病可能在肝膽,已無藥可救。不久孫中山病逝,經病理解剖證實為肝癌。
在中國,東南沿海是肝癌的高發區。最高的時候,是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當時統計的發病率超過了50/10萬,所以把這一帶區域叫做肝癌高發區。而其他大部分地區,肝癌的發病率也有20/10萬左右。

今年42歲的劉女士,近半年來,發現自己總是感覺疲乏無力,體重也下降了不少。丈夫身上也出現了同樣的症狀,整個人瘦了一大圈,這才讓她引起了警惕,夫妻二人一起去了醫院檢查,雙雙被確診為肝癌晚期。
瞭解過往史後,醫生認為夫妻倆雙雙患癌與他們長期食用土榨花生油相關。夫妻倆覺得土榨花生油天然健康,每次都是買一大桶回家吃上個小半年,連續吃了十幾年時間。然而,正是這個習慣,害了夫妻倆人!因為土榨油沒有經過嚴格的精煉、挑揀等程式,內裡很可能會有黃麴黴素存在,而黃麴黴素是明確的一類致癌物,毒性極強。早在1993年就被世界衛生組織癌症研究機構列為一級致癌物。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劉鋼指出,黃麴黴素B1的毒性是氰化鉀的10倍、砒霜的68倍,僅1毫克即可誘發癌症,20毫克即可致死。
誤食了含有黃麴黴素的食物後,輕則會出現發熱、腹痛、嘔吐以及食慾減退等症狀,嚴重的則會有下肢腹脹、肝功能異常以及肝區疼痛等中毒性肝病症狀。
黃麴黴素極易被肝臟吸收,會導致抑癌基因突變,增加癌症的發病風險,除了會損傷肝臟外,黃麴黴素還會對腎臟、神經系統帶來毒性作用。

肝癌的發生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目前已知的引發肝癌的高危因素主要有以下4個:
1、肝炎病毒
肝炎病毒是導致肝癌高發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乙肝和丙肝所導致的肝癌發病人數佔據80%以上,中國慢性乙肝患者人數超2000萬人,乙肝如果不進行抗病毒治療,很大機會會導致肝纖維化、肝硬化,久而久之就會發展成為肝癌,而預防乙肝最實際和有效的方式就是接種乙肝疫苗。
2、黃麴黴素
一項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腫瘤學》上的研究資料顯示,在1990~2015期間肝癌標準化死亡率下降了33%,其中有部分原因就是因為黃麴黴素暴露減少。
3、酒精
酒精是明確會造成肝臟損傷的因素,男性每日攝入40g酒精(2兩50度白酒/2瓶啤酒)5年後就會有酒精性肝病的風險,沒有及時干預會演變成肝硬化、肝癌。
4、肥胖
肥胖的人容易被脂肪肝盯上,而脂肪肝目前沒有特效藥治療,只能靠減肥,如果脂肪肝沒有及時干預,也會逐漸演變成肝硬化、肝癌。
建議本身罹患有病毒性肝炎、長期酗酒、酒精肝、脂肪肝、長期食用黃麴黴素汙染食物、肝癌病史以及有上述危險因素且年齡>40歲的人群,儘早進行肝臟超聲、血清甲胎蛋白檢查等肝癌篩查,高危人群應6~12個月進行一次檢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