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公眾號裡的《紐約客》
戳藍字一鍵關注渡十娘
轉發也是一種肯定
文字|陸蓓
編輯|渡十娘

作者簡介:

陸蓓
曾經的財經記者、金融業管理人員,永遠的文字和旅行愛好者;目前任大型網際網路公司管理人員;著有《透明牆——網際網路時代的公關》一書;2016年美國國務院 “國際領導力”專案訪問學者;上海第一財經電視《首席旅行官》節目嘉賓主持。
過年去陸醫生家蹭飯,徐家彙康平路的老式聯體別墅里弄小區,底樓客堂間,三代人坐滿一大桌子。往年都是陸醫生掌勺,現在他年事已高,站立不穩,走路要拄柺杖,只能成為美食鑑賞家。

大多數時候陸醫生都是隻吃不評,他吃得非常精細,喜歡飯歸飯、菜歸菜地慢慢細品,絕不喜歡亂燉之類的雜燴,最好每道菜只有兩三種食材。他說,“家常菜品鑑,也要講究一道一道的。這就要求菜的味道要偏淡,食材一定要新鮮。”陸醫生烹飪只買當季食材,現在遠離灶臺也放棄了採購大權,只能由著太太隨意搭配“蓋澆飯。”
他的天生味蕾,來源於童年的優渥生活以及擅長蘇州美食的母親。等他少年發育的時候,家道中落,他只能看著鄰居小孩每天早上一碗肉絲麵,自己默默地用白腐乳塗麵包吐司。
工作後,還是物資匱乏時代。醫院裡有冰箱。夏天陸醫生會帶兩隻新鮮番茄,切成薄片,每一層中間都均勻地撒上綿白糖。搪瓷茶缸在冰箱裡存著,午睡醒來悄悄地享受,溫度甜度都剛剛好。吃的時候,不鏽鋼叉子送番茄入口,同一品牌配套的勺子舀番茄湯,一滴都不含糊。吃完把餐具洗淨擦乾收拾好,提起精神到下午的診室坐檯。
因為一手推拿針灸的好活兒,更因為熱心善良以及良好的教養,陸醫生的很多病人都成了朋友。他也開始接受有錢客戶之間的轉介紹,診療費存起來準備給兒子買婚房。那時大部分客戶都是生意人,有外商也有土豪,也有和陸醫生差不多經歷的梧桐區遺老遺少。有些客戶看似氣派,實則摳門,陸醫生總是看破不說破,笑嘻嘻把把脈,再有沒有下一次,隨意。

兒子的婚房買好之後,陸醫生完成了人生大事,心態更加輕鬆。我每次去,都預約好他的雞湯餛飩、酒香草頭,邊吃邊聽他講故事。隔灶的飯香,隔家的故事也新鮮。陸醫生的雞湯之所以香是因為適量的火腿絲,放多了搶味道,放少了沒感覺,就他切的那一把,剛剛好。
關於故事,陸醫生的兒子會嘲唧唧提醒我:“老爸這次說爺爺當年騎的馬是黑色的,下次又說是白色的,每次細節都不一樣。”我說,管他呢,有馬就是好故事。兒子又說:“老爸描繪爺爺在民國時期的生活,把高頭大馬從徐家彙騎到莘莊,司機開車在後面跟著。然後司機把馬牽回來,爺爺開著車出去談生意會友。很多年之後,我才知道場景的主人公並不是爺爺,而是爺爺的頂頭上司,所以故事是有水分的。”百度了那個頂頭上司,是解放前汪偽中央銀行的邵行長,爺爺是他的得力助手。我說:“基本史料有章可循,蹭點流量也算心理安慰。陸醫生的故事總是有詳略有細節,很值得聽聽。”
慢慢地,陸醫生親手烹飪的美食嘗不到了,陸醫生開始耳背,講故事也節奏慢了。我在中美之間漂移之後,見陸醫生的機會並不多,上一次是2022年冬天,我被美尼爾氏症折磨得聽覺敏感,為激素治療後的肥胖欲哭無淚。陸醫生笑著對我說:“阿拉兩人都變半隻聾龐了,以後iPad多交流也可以,人總要慢慢適應安靜的生活。”
2025年春節再去吃年夜飯,他見我就說:“你來之前,我颳了鬍子,噴了古龍水。”我逗他:“你上次戴了歐米茄手錶,今天呢?”他撩起格子襯衫的袖子,欲展還休地給我看,“今天當然要換一隻新的,沒有歐米茄那麼大牌,但是它聽話,走的準。哈哈。”陸醫生的兒子悄悄向我解釋:陸醫生以前只戴機械錶,但現在他自己成天枯坐著,機械錶因為運動量不夠,走不準了,所以換成了電子驅動的石英錶。
我在陸醫生不斷的勸菜聲中吃了個溝滿壕平,每一道美食的回味都泛在喉嚨口。臨走,他拄著柺杖要遠送,拉過我的手挽在他的臂彎一起慢慢走。他篤悠悠地說,“還要告訴你一個秘密:我參加過最貴的一頓早餐,是當年梅隴上海花園開發商新加坡張先生特地安排的,說要一千元一頓。好吃不好吃,也就不說了。那天去洗手間出恭後,我特地彎下腰仔細看看,這堆東西,和平常沒啥區別呀……”
鶴髮童顏的他,白色的眉毛也笑得飛起來,眼睛裡閃著調皮的光。

做最好的公號 做更好的自己

電影節專題
2024熱文排行榜:
移民主題:
十夜譚主題:
美國大選主題:
其他:
讀完請點"在看"讓更多人看到
圖片 I 網路
整理 I 編輯 I 渡十娘
清單內容來自 I 陸蓓
版權歸原作者 I 如有侵權 I 請聯絡刪除
生活中
總有些東西值得分享



渡·十·娘
DES
IGN
發現 I 家庭 I 樂趣
想每天與渡十孃親密接觸嗎?
喜歡?粉她!

有話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