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公示!多位高校教授入選

點選下方卡片,關注“CVer”公眾號

AI/CV重磅乾貨,第一時間送達

新增微訊號:CVer2233,小助手會拉你進群!
掃描下方二維碼,加入CVer學術星球可以獲得最新頂會/頂刊上的論文idea入門到精通資料,及最前沿應用!發論文/搞科研/漲薪,強烈推薦!

7月28日,教育部發布了《2025年全國“最美教師”公示》。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在全社會營造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廣泛凝聚建設教育強國的力量,經省級推薦、稽核評議,現將2025年全國“最美教師”宣傳選樹人選及事蹟簡介予以公示。
2025年全國“最美教師”簡要事蹟如下,依照姓氏筆畫排序。
1.丁美珍,女,漢族,1970年10月生,中共黨員,上海市虹口區密雲學校教師。她紮根教育36年,深耕融合教育25年,踐行“每一個特殊需要孩子都應早發現、早支援”的理念,創新實施“精準育人”與“數字賦能”,破解殘疾兒童隨班就讀難題。她構建“識才”“育才”專業支援體系,建立醫教結合“四環節”工作正規化,定製“一人一案”,實現醫教深度融合,堅持個性化教學。她開發立體式繪本閱讀、特殊兒童戲劇治療等38門區域共享專業課程及百餘種教輔用具,開展差異化教學。她首創“四朵雲”數字化平臺,推動融合教育數字化轉型。曾獲全國模範教師、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
2.馬瓊,女,漢族,1969年1月生,中共黨員,甘肅省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大學教師。她以技能為火種,以匠心為燈盞,照亮學生職業之路,溫暖千家萬戶生活。她走遍甘肅60餘個鄉鎮和中專校,講述用技能點亮人生的故事,以冶金技能解決千餘個家庭的生存困境,將冶金類“冷門專業”鍛造成“金字招牌”。她主持建成國家課程思政教學團隊,培養勞模工匠1000餘名。擔任2輪國家“雙高計劃”專業群負責人,構建“課崗融通、學創融合、德技融匯”的“三融育人法”。她指導300餘名學生在全國性職業技能大賽獲獎,幫扶500餘名重點群體學生高質量就業。當選中國婦女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曾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甘肅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等榮譽。
3.水柏年,男,漢族,1965年5月生,中共黨員,浙江海洋大學教授。他紮根海島35年,在海洋生態教學、科研與社會服務方面成績顯著,被聘為自然資源部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專家。他愛生如子,傾心資助經濟困難學生,盡心幫扶學習困難學生,被學生尊稱為“水伯伯”。探索建立“生物標本+PPT+翻轉課堂+影片+實踐”五位一體教學模式,出版全國高校水產類規劃教材,承擔國家一流專業建設。他帶領師生走向產業一線,攻克紅樹林高緯度區種植技術,科技指導造林4830餘畝,修復沿海海洋生態。他攻克了困擾漁民養殖10餘年的貝類“發瘟病”和紫菜“爛菜”重大難題,助力兩萬餘名漁民實現共同富裕。曾獲全國優秀教師、浙江省師德楷模、浙江省優秀科技特派員等榮譽。
4.鄧宗全,男,滿族,1956年10月生,民進會員,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他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矢志攻克關鍵領域難題,深耕科研領域40餘年,從事宇航空間機構與特種機器人的設計理論與技術研究,作出重要原創性貢獻。他堅持深耕教學一線,擔任哈工大“院士特色班”班主任,為我國航天事業培養了一批優秀人才。他紮根東北、艱苦創業,凝聚哈工大師者奮進力量,建立宇航空間機構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級機械基礎教學基地。曾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獎三等獎、黑龍江省最高科學技術獎等榮譽。
5.古桑曲珍,女,藏族,1982年9月生,中共黨員,西藏自治區山南市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她從教21年,15年從事特殊教育,視學生如己出,以慈母之心關愛殘障兒童。她不斷鑽研特教方法,以舞蹈為橋,引領特殊孩子在寂靜與模糊中踏出震撼人心的舞步。2014年成立西藏首個“崗拉梅朵”殘疾人藝術團,努力讓每個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2017年,她指導的舞蹈分獲第九屆全國殘疾人藝術匯演西部片區一、二等獎。2024年,情景劇《幸福校園》獲全區首屆殘疾人文藝匯演一等獎。曾獲全區首屆特殊教育教學技能大賽數學組二等獎、全市優秀學科帶頭人及全區優秀教師等。
6.任明傑,男,漢族,1990年5月生,中共黨員,河南省新鄉市封丘縣潘店鎮大辛莊小學教師。2014年成為特崗教師以來,他堅守鄉村教育,助力鄉村振興。280萬字從教日記、18萬張教育影像與6000餘萬字的專業閱讀,見證著他對鄉村教育的執著與熱愛。作為班主任,他帶領學生下象棋、學攝影、包粽子,開設計算機課,為以留守兒童為主的學生開啟通往世界的一扇窗。他的文章《特崗教師生活記錄》全網瀏覽量近80萬,他主持的省級名班主任工作室公眾號使用者輻射全國260多個市。曾獲全國模範教師、河南省“最美教師”、河南影響力班主任等榮譽。
7.劉玉忠,男,漢族,1966年5月生,中共黨員,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科爾沁右翼前旗索倫中學教師。他紮根邊陲鄉村教育40年,守望山鄉孩子未來。初到校舍簡陋、蒿草沒膝的校園,同伴相繼離去,他以“山裡娃需要我”為誓言堅守,三次放棄城市調動。作為班主任,他踏泥濘勸學,傾積蓄助困,寒冬跋涉百里尋回輟學姐妹;作為數學教師,他深耕“兵帶兵、兵教兵、兵強兵”教學智慧,不放棄一個學生,讓知識照亮鄉村少年前路,助力一批批學生走出大山。他任教務主任32年,引領團隊積極探索教學方法改革,主持多項國家、區盟課題,推動學校成為區域教育標杆。曾獲全國模範教師、自治區優秀鄉村教師等榮譽。
8.劉益春,男,漢族,1962年12月生,中共黨員,東北師範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他聚焦“四個面向”,潛心科研數十載,在類腦憶阻器、光電探測、高密度光儲存、特種光電熱控材料等方面取得系列突破,為我國半導體光電子技術發展做出重要貢獻。他秉持“創造的教育”理念,構建“U-G-S(大學—政府—學校)教師教育新模式”,在全國16個省建立49個教師教育創新實驗區,覆蓋237所中小學,助力數萬名師範生錘鍊師德師能,反哺當地基礎教育發展。曾獲全國模範教師、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等榮譽。
9.李桂枝、王偉江(河北紮根新疆支教教師代表)。2000年,在黨中央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感召下,保定學院畢業生李桂枝、王偉江懷揣夢想,毅然放棄優越的生活條件和繼續深造的機會,主動紮根西部、教書育人、播撒大愛。25年間,他們用真情、熱情和深情澆灌著一棵棵沙漠“小紅柳”,為且末教育培養了一大批骨幹教師和優秀學子,助力且末教育高質量發展。25年來,他們被稱為“大風颳不走的老師”,幫助學生走出大漠踏入大學。很多學生受到感召又回到當地,共建“箜篌故里、玉都之鄉”。
10.楊洋,女,漢族,1988年12月生,中共預備黨員,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教授。她從事職業教育12年,堅持每年帶領師生深入頭部企業跟崗實踐,主持編寫全國首批職業教育數字教材,將“企業生產”融入“學校教學”,把“課堂搬到工廠車間”,累計為產業培養了3500多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她踐行“科教融匯”育人路,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專案近20項,帶領師生研發的高效能波束形成聲源識別技術被企業廣泛應用。曾獲全國模範教師、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一等獎、重慶市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等榮譽。
11.肖惠文,男,漢族,1992年10月生,群眾,江西省吉安市泰和縣水槎鄉中心小學教師。他紮根鄉村教育,結合當地畲族特色文化,在學校普及竹笛教學與製作,成立“竹韻水鄉”興趣班,培養“竹笛小工匠”。他堅持利用節假日,開展竹笛教學,悉心引導600餘名孩子制笛、學笛、吹笛,讓偏遠山區的孩子從小接受藝術薰陶,在廣闊的田野鄉間感受美、發現美、創造美。以他的事蹟改編的院線電影《音樂課》,在2024年教師節期間全國公映。曾獲全國模範教師、第二屆“全國鄉村振興青年先鋒”、江西省“最美教師”等榮譽。
12.邵瑜,女,漢族,1974年9月生,中共黨員,山東省青島西海岸新區第一幼兒園教育集團教師。她紮根教育一線31年,積極探索遵循規律、尊重天性、立足長遠的“綠色教育”理念,構建了自然化、生活化、遊戲化的綠色教育課程模式,逐步形成了“自然天放·儘性成德”的教育理念。她堅信,從課程到兒童,綠色教育落地關鍵在於教師,“以專業贏得尊重”是教師發展的核心。她積極引領帶動當地學前教育教師專業發展,為區域學前教育培養輸出了大量管理型和實踐型人才。曾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山東省教書育人楷模等榮譽。
13.歐陽陵江,男,漢族,1979年5月生,中共黨員,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教授。他在湖南省職業院校開設“多軸加工技術”課程,組建“智慧製造”“先進切削工藝”等研究團隊,為飛機發動機制造行業培養了大批技術帶頭人。他耕耘職業教育20多年,指導學生參加各類技能比賽,其中獲國際一等獎1個,國家級一等獎3個,近20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他建設的工作室,為湖南省智慧製造裝備升級提供了人才和技術支撐。曾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技術能手、湖南省教書育人楷模等榮譽。
14.鄭萬眾,男,漢族,1975年11月生,中共黨員,河北省唐山市灤南縣職業教育中心教師。他紮根職教26年,以焊槍為筆、弧光為墨,匠心育人,創新“五步焊接法”,連續8年指導學生在省焊接大賽奪魁,2022年獲國賽一等獎,重新整理河北省此賽項最高紀錄。他紮根鄉村沃土,賦能鄉村振興,助力企業攻克技術難關165項,獲專利9件,2項成果獲評“國際先進”,免費培訓技能人才1860人,助企降本增效900餘萬元。他牽頭成立焊修服務隊,常年深入鄉村社群,義務維修農機具及生活用具數千件,解決群眾“急難愁盼”。曾獲全國職業院校學生技能大賽優秀指導教師、河北省優秀教師等榮譽。
15.孟慶陽,男,漢族,1980年9月生,中共黨員,天津市薊州區第六小學教師。他紮根農村區縣學校25年,探索以“數”育人,倡導“潤悟教學”,將數學教育與思想引領有機融合。他身患嚴重腰椎疾病仍堅守講臺,體內植入6顆鈦金釘卻從未停止教研腳步,成為學生眼中為學、為事、為人的示範。他心繫農村教育,堅持“為家鄉教育做點事”的初心,一次次婉拒外省和市內名校的優厚待遇,紮根薊州,引領區內農村中青年教師一同成長。他助力東西部教師幫扶計劃,為青海、新疆、甘肅做公益講座。曾獲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優秀教師等榮譽。
16.胡嶸蘋,女,漢族,1979年2月生,中共黨員,廣東省東莞市東城街道虎英小學教師。從教27年,她打造“情意課堂”,探索“科創思政”,推動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執教的思政課9次獲全國一等獎。她建立師生同臺時政述評模式,經驗在全國23個省市推廣。她培養了46位省市骨幹教師,指導教師獲13個國家級獎項,工作室獲“全國優秀教研團隊”。她熱心參與社會公益,先後在新疆等26個省市送教319次,構建大中小學思政發展共同體。曾獲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優秀指導教師等榮譽。
17.鍾義信,男,漢族,1940年2月生,中共黨員,北京郵電大學教授。他投身資訊科學教育與科研60餘載,始終堅守教學科研一線,將家國情懷與創新精神融入教書育人全過程,建議並推動高等學校“資訊工程”本科專業設立,開啟資訊科學、人工智慧教學先河,為國家發展相關領域培育儲備了大量傑出人才。他提出以“主動問學”代替“被動背書”的學習觀念,堅持科研與教學並重,形成“面向未知—主動求知—質疑已知—開創新知”和“知識的結構化—體系化—生態化”的教學方法。他潛心科研,提出“全資訊理論”,為人工智慧理論研究提供“理解能力”的基礎。曾獲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吳文俊人工智慧科學技術獎等榮譽。
18.侯純廣,男,漢族,1981年8月生,中共黨員,安徽省亳州市利辛縣第一中學教師。2011年,他赴新疆和田地區支教,成為安徽省首批援疆支教老師。針對當地學生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採用化學術語教學法、基礎迴圈複習法,取得了良好效果。2022年,他再次遞交為期三年的援藏支教申請,成為西藏山南市第二高階中學的支教老師。他根據學生學情,結合內地教學經驗,摸索出適合當地學生的教學方法,積極幫助當地教師提高教學水平,提升學校整體教學質量。曾獲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安徽省新時代教書育人楷模等榮譽。
19.姜德生,男,漢族,1949年3月生,中共黨員,武漢理工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50年教學科研生涯中,他帶領團隊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開創光柵陣列感測網路技術,構建了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光纖感測成套生產技術與裝備。他將成果轉化所得用於支援團隊和平臺建設,推進科研成果進課堂、進教材。他帶領學生下煤礦、進隧道,言傳身教“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培養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他開展科普宣講,激勵大中小學生樹立投身科技強國的遠大志向。曾獲全國先進工作者、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全國優秀教師等榮譽。
20.秦春娟,女,漢族,1980年12月生,民盟盟員,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金鳳區良田中學教師。她紮根鄉村教育21年,認真鑽研教材,用心教學,積極探索適合農村學生的教學方法,成長為學科教學帶頭人。自購機器人教具,從零開設資訊科技課,輔導學生獲得全國資訊學競賽一等獎,將資訊科技學科打造成學校品牌。她擔任班主任工作13年,與學生一起學習一起成長,還不斷資助家庭困難學生,學生親切地叫她“秦媽”。她多次拒絕進城機會,用堅守改變農村教育,用知識點亮農村孩子夢想。曾獲全國優秀教師、寧夏“塞上名師”等榮譽。
21.秦宣,男,漢族,1963年11月生,中共黨員,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從教30多年來,他堅持“經師”和“人師”相統一的育人理念,主講本、碩、博十多門課程,培養了大批馬克思主義理論人才,為新時代思政教育樹立了典範。他潛心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始終站在理論前沿,主持完成數十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專案,出版學術專著十餘部,撰寫學術論文近300篇,主編和著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大問題研究》等著作,獲得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獎勵。他積極開展黨的創新理論宣傳工作,深受大眾好評。曾獲全國優秀教師、北京高校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
22.黃俊瓊,女,侗族,1973年12月生,中共黨員,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江古鎮中心小學教師。她紮根鄉村教育33年,注重轉化學困生、培養優秀生。針對農村孩子閱讀面窄等問題,她十餘年如一日致力於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助力學生透過閱讀開闊視野、走出大山,事蹟曾被央視《焦點訪談》欄目專題報道。作為省級鄉村名師,她發揮工作室引領作用,帶動青年教師成長,是貴州省教育家精神2024年宣講團成員,在“國培計劃”等平臺開展講座,入選全國教育網路培訓資源。當選黨的十九大代表。曾獲全國三八紅旗手、貴州省優秀教師等榮譽。
23.廖紅,女,漢族,1969年7月生,中共黨員,福建農林大學教授。她秉持學生優先教學理念,25年來堅持為本科生授課,積極探索課程改革,開設網路課堂,注重學生綜合發展,主編《高階植物營養學》等教材。她致力於作物養分高效根系遺傳改良研究,構建以“燕子窠生態茶園模式”為基礎的“優質高效生態茶園建設模式”,形成了“做給農民看、領著農民幹、帶著農民賺”的科技幫扶模式,被農民稱為“揮著鋤頭的女科學家”。她當選黨的十九大代表,作為全國科技特派員代表走上全國兩會代表通道,介紹科技助農興農富農故事。曾獲第十一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福建省先進工作者、福建省最美科技特派員等榮譽。
24.翟婉明,男,漢族,1963年8月生,中共黨員,西南交通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他將教書育人作為終身事業,從教40年來,堅守軌道交通領域教學與科研一線。他首創車輛—軌道耦合動力學理論體系,應用於我國鐵路提速和高速鐵路重點工程。攻克過載列車與軌道相互作用國際性難題,研究方法被稱為“中國經驗”。創新高速列車過橋動力學理論及安全評估技術,倡導並推動高鐵時速350公里運營。他探索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將團隊最新研究成果融入課堂教學,培養研究生和博士後超100位。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
25.薄宜勇,男,漢族,1970年11月生,中共黨員,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教授。他紮根職業教育35年,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榮譽感和工匠精神。他擔任專業負責人,主持制定鐵道訊號自動控制等專業教學標準;主持建設精品課程,推廣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多次指導學生參加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等競賽,3次獲全國金獎,提升教學和人才培養質量。他主動服務交通強國戰略,積極推動校企聯合組建“安全第三方諮詢”科技創新團隊,開展南京地鐵運營安全管理第三方安全評估工作,承擔多項上海鐵路局科研課題。曾獲江蘇教師年度人物等榮譽。

何愷明在MIT授課的課件PPT下載
在CVer公眾號後臺回覆:何愷明,即可下載本課程的所有566頁課件PPT!趕緊學起來!

ICCV 2025 論文和程式碼下載

在CVer公眾號後臺回覆:ICCV2025,即可下載ICCV 2025論文和程式碼開源的論文合

CVPR 2025 論文和程式碼下載

在CVer公眾號後臺回覆:CVPR2025,即可下載CVPR 2025論文和程式碼開源的論文合集

CV垂直方向和論文投稿交流群成立
掃描下方二維碼,或者新增微訊號:CVer2233,即可新增CVer小助手微信,便可申請加入CVer-垂直方向和論文投稿微信交流群。另外其他垂直方向已涵蓋:目標檢測、影像分割、目標跟蹤、人臉檢測&識別、OCR、姿態估計、超解析度、SLAM、醫療影像、Re-ID、GAN、NAS、深度估計、自動駕駛、強化學習、車道線檢測、模型剪枝&壓縮、去噪、去霧、去雨、風格遷移、遙感影像、行為識別、影片理解、影像融合、影像檢索、論文投稿&交流、PyTorch、TensorFlow和Transformer、NeRF、3DGS、Mamba等。
一定要備註:研究方向+地點+學校/公司+暱稱(如Mamba、多模態學習或者論文投稿+上海+上交+卡卡),根據格式備註,可更快被透過且邀請進群

▲掃碼或加微訊號: CVer2233,進交流群
CVer計算機視覺(知識星球)人數破萬!如果你想要了解最新最快最好的CV/DL/AI論文、實戰專案、行業前沿、從入門到精通學習教程等資料,一定要掃描下方二維碼,加入CVer知識星球!最強助力你的科研和工作!

掃碼加入星球學習
▲點選上方卡片,關注CVer公眾號
整理不易,請點贊和在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