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來成都這兩年

寫篇隨筆。
20217月,為了寫好《江蘇十三太保》,我跑去江蘇全省逛了一圈。
跑到常州時,猛地吃一驚,常州市區就像被全部推平過再重建,看不到一點老城市的破敗殘留,市區現代化搞得生機勃勃,乾淨、明亮、寬闊、有序,再一查常州GDP2020年是7805億,排江蘇第五。
我突然就覺得不對勁了。
當時我還住在東莞,東莞2020GDP 9650億,比常州多近兩千億,為啥東莞的城建遠遠不如常州?
在東莞市區居住,感受不到強烈的現代化氣息,整片市區只有國貿那一小片接近現代城市的基建,甚至國貿旁邊就有一大片荒地,一些骯髒破敗的矮樓隱藏在樹蔭裡,離開國貿一公里以外,市容市貌就像小縣城,連好一點的商場都沒幾家。
我被常州搞得大受刺激,當時就想,要不,換一座城市生活吧,去過更現代化的生活。
然後全公司展開討論,我們應該遷到哪一家城市定居。
我們先把北上廣深給否了,房價太高,買不起那裡的房,動不動10萬一平的房價,稍好一點的房子就要1000萬,讓人不寒而慄。
我們一致認為,人活著要有生活質量,就不能揹負高額房貸,否則生活將變得極為沉重,一定要去一家,同事們將來都買得起房的城市。
但一定得是大城市,畢竟公司以後擴張要招人,我們屬於網際網路文化產業,只有大城市才能提供這方面充足的人才供給。
要是人才梯隊跟不上,後面工作量太大,會逼得我想跳樓。
然後我們攤開中國地圖,一座城市一座城市地挑。
最後是杭州、蘇州、南京、成都、重慶、武漢、長沙入圍。
先把杭州和蘇州排除,因為這兩個城市房價也比較高,普通人同樣吃不消。
我其實對南京挺心動的,一度是最理想的城市,因為南京大學多,從這可以坐高鐵去北京,也可以坐高鐵去上海,為此還跑去南京實地比較了幾次。
但去過後,又覺得它地理位置在長三角邊角處,開車往返各重要城市不太方便,人口數量也不夠多,民企不算發達,感覺我們這小工作室選南京,還不如選杭州,但杭州又因為房價高不敢選,糾結了兩年才放棄。
重慶我是跟成都一起放在比較的,成都的優勢是大平原,有多所大學,國際航班多,重慶大學少一些,地勢高低錯落市內交通會比較累,夏天太熱,大學沒有成都多,國際航班少一些。
夏天太熱是大江大河沿線城市的通病,重慶、武漢、長沙都有這個小毛病。
成都國際航線是70條,重慶國際航線是20條(資料可能有誤),像我這種常跑國外的,對國際航班要求較高。
而且全球各大公司選西南總部,一般也會放在成都而不是重慶,成都整體略勝。
重慶也有極好的地方,房價很便宜,山水景緻錯落魔幻,工業相對發達。
如果要去西南,只能在這兩城中選,但剛開始時,我還沒有下定決心去西南,有很長一段時間還是想留在東部沿海。
武漢則是跟長沙放在一起比較的,總體上更傾向於武漢。
長沙我也很喜歡,非常非常喜歡,長沙的東西可太好吃了,畢竟又是家鄉省會,但長沙有一個比較大的缺點,它城區相對較小,人口密集居住,大部分割槽域還不夠現代化,其實很適合旅遊,定居的話我狠不下心。
武漢城市更大、基建更好、人口更多,還處在中國地理中心位置,坐高鐵出發到國內各重要城市,通常三四個小時,很方便我們出差——我們出差分兩種,一種訴求是國際航班多,能從本市直接起飛到國外,方便寫調查報告,另一種在國內跑,如果可以選擇坐高鐵,我們都不願意坐飛機。
實際最後進入決賽圈的是武漢和成都,東部大城市都是因為房價高,只能咬牙放棄。
我們公司屬網際網路行業,全國都可以辦公,哪裡壓力小就往哪裡跑,哪裡舒服就往哪裡去,我知道東部很好,但我不希望同事們被房價壓迫,希望同事們生活得好一點。
真的,房價低一點點,省下來的錢,都夠環遊世界了。
反正人就活一輩子,如果沒有機會參與大國重器光宗耀祖啥的,那咱就求個平安幸福吧。
我們又開始仔細比較成都和武漢。
成都跟武漢在教育和醫療上基本打平,其中成都有88家三甲醫院,武漢有111家;成都有兩所985、三所211,武漢有兩所985、五所211,這兩項要素武漢還略強一點。
插一句,那個不起眼的長沙也有兩所985、兩所21142家三甲醫院,長沙生活條件不錯的,我還是願意向大家推薦長沙。
武漢在全國的地理位置更好,四通八達去哪都方便;成都人口更多,2200萬人口比武漢多出800萬,人口多會形成規模優勢,降低行業成本、豐富行業種類;武漢高鐵強、成都航空強;武漢房價均價1.5萬,成都均價1.6萬;這些方面也互有長短。
最後覺得武漢夏熱冬冷,我們才放棄了武漢,選擇了成都。
武漢寶寶們不要遺憾,我對武漢印象還是很好,江岸區那幾條沿江路,跟上海真心沒啥區別,有獨特的中西合壁之美。
另外,國內二線城市真是各有各的好,我們挑來挑去,好多城市都捨不得。
定好城市後,幾個同事飛過去挑好辦公室,在2023年初,全公司咣起咣起搬到了成都。
一晃就是兩年。
從東莞搬到成都,我們整體生活質量,大概上了兩個臺階。
一是天氣較好。
國內沒有氣候特別好的城市,其實全球也沒有這種城市,氣候完美的城市只存在幻想當中,成都也只是較好,不是非常好。
相比我生活過的其他城市,成都夏天最熱一般30多度,算不上很熱,冬天最冷很少破0度,算不上很冷,唯一的缺點,是冬天會被厚厚的雲層蓋住天空,我幾次冬天乘飛機回成都,都留意到這種“厚雲壓城”現象,飛機要穿破好厚的一層雲才能落地。
成都的冬天比較陰沉,但春夏秋都很好,綿綿糯糯溫柔的好,跟這邊女生性格差不多。
網路上特別多川渝暴龍的段子,但實際上接觸到的成都女生並不是這樣,通常陰陽師多一點,暴龍真的少見,兩年了我沒見過一頭暴龍。
我以前在《夜行成都》裡提到過,在廣東定居時,每年夏天一定會長一次股癬,一穿運動鞋就容易有腳氣,平時只能儘量穿拖鞋,那是嶺南潮溼炎熱天氣的副作用,這毛病到成都後就再也沒有,我夏天時,終於可以穿著運動鞋跑來跑去又沒有腳臭了。
你要是不開心了,上海人勸你去倫敦喂鴿子,長沙人勸你去沐足,廣州人只會說你溼氣重,要喝涼茶和冬瓜排骨湯,這都是由頭的。
是真的溼氣重。
離開我生活了23年炎熱潮溼的嶺南,到一個四季分明的新城市,人生體驗感都豐富了一些。
二是成都的基建很好。
我過去來過成都幾次,但都是非常匆忙就離開,從來沒有好好打量過它,2022年跑四川調研時,嚮導帶著我從興隆湖一路開車到都江堰,貫穿了整個成都,我已經見過全球許多大城市,還是被成都質感極高的城市介面給深深打動,第一次有了把公司搬過來的想法。
成都的整體城建在國內是一流的。
成都從科學城到武漢路立交這一片,是興隆湖、鹿溪河、天府公園,建得大氣通透;再往北,是麓湖、麓山、南湖溼地公園,是國內頂級的居住區;再再向北,是天府五街到一街,鱗次櫛比的商業寫字樓、展館、金融城,中間還夾雜著桂溪、中和溼地公園、交子公園,城市像活在大自然裡一樣;再再再向北,就是煙火氣十足的老城區,以及北部密麻的大眾聚集區。
難得的是,成都還有個三環綠道,約100公里,把整個成都串成一個環線,是全國最適合騎行的地方。
成都這個綠道我要吐血推薦,在這裡慢悠悠地騎單車,是我經歷過的,人世間最美好的享受之一。
東莞的松山湖也非常非常好,國內頂級的好,在松山湖騎車,騎著騎著,就能看到華為園區極美極美的建築群,但松山湖離主城區太遠了,我每次想去松山湖騎車,還要先開車近一個小時左右。
可惜東莞只有一個松山湖可以遊玩,其它地方全是工業園工業園工業園。
作為遊客,大家來成都無非是寬窄巷子春熙路大熊貓這些,現在我們這些本地人,散步愛去金泉街、麓鎮、竹苑巷、芳華街、鐵像寺水街、航空路、興隆湖、桂溪公園、人民公園、百花潭、浣花溪、黃忠公園、鳳凰山、天府藝術公園。
要想拜寺院,就去大慈寺、文殊院、昭覺寺、寶光寺、石經寺,能去的地方非常非常多。
成都還有數量極多的優質商場。
我以前在東莞東城生活,平時帶娃逛街,只能去星河城,或者開車去匯一城和民盈國貿,海雅、君尚、萬達都太老氣了,真的沒啥可逛的。
可是在成都,有太古里、永珍城、國金、銀泰In99、環球、大悅城、和悅廣場、SKP、光環、ICDIFS、大魔方等等好多全新一流商場,開車也比較方便。
三是成都周邊的旅遊條件太好。
如果是近一點的去處,有龍泉山、青城山、都江堰、樂山大佛、平樂古鎮、三星堆、柳江古鎮、安嶽石刻等,如果是遠一點的去處,則有九寨溝、色達、稻城亞丁、四姑娘山、畢棚溝、黃龍、魚子西、新都橋、若爾蓋、達古冰川、貢嘎雪山等。
好多都是國家頂級風景區,玩不完,根本玩不完。
到了成都後,我愛川西愛得不可自拔,川西真的太美了,從成都去一趟又特別方便。
所以說生活質量提升了兩個檔次,完全沒有問題。
我現在出國只要超過五天,我就想回成都,已經覺得哪哪都沒有呆在成都舒服。
四是成都招人方便。
成都有111萬在校大學生,這麼多大學和人才儲備,給我們公司招人提供了極大便利,很容易招到本科和碩士畢業生,我們也可以耐心慢慢培養他們。
順便多聊兩句成都。
成都目前的發展,主要有三條脈絡。
一是中央政府的大力投資和轉移支付,使成都獲得了大量產業和資金。
像能造出殲20和六代機的成飛,搞航天重大裝備的第七研究院,搞內燃機的銀河動力,搞航空的中電科,搞時間頻率和北斗研發的第十研究所,還有成都華微、亞光電子、摩爾線程等近30家半導體公司等等。
二是本地孕育出的新希望、通威這些傳統大佬,還有成都本身的“低成本、高自由度”的生產要素,使成都越來越接近巴黎這條發展路線。
全國的美術、研發、設計、軟體人才都跑成都來,才使成都有了《王者榮耀》《哪吒》,育碧成都、騰訊成都、可可豆動畫、艾爾平方、原力動畫、娃娃魚動畫、星合互娛、樂狗科技、天上友嘉等,大批遊戲和動畫公司都不由自主彙集到了成都。
根據世界各城市的發展路線,成都走的就是文娛、文創、藝術領域的邏輯,除了遊戲和動畫,娛樂、美食、設計、網紅、媒體都發展得不錯,成都和長沙在某些方面特別相似,但因為人口規模大,成都在文創領域,像一個大號的長沙。
而成都和長沙,將來要對標的就是巴黎這樣的藝術城市。
三是成都先進製造業的正常發展。
成都2024年在全國百強先進製造業裡排第8名,前七名分別是深圳、蘇州、廣州、寧波、長沙、青島、杭州,前八除了長沙,其他全是沿海城市,成都地處西南,製造業能勝過南京、無錫、合肥,已經相當不容易。
成都目前擁有38個工業大類,184個行業細類,有電子資訊、裝備製造2個萬億級和積體電路、智慧終端、汽車製造、軌道交通、航空航天、生物醫藥等10個千億級產業叢集。
以前說“少不入川、老不出蜀”,是因為成都養人,地理交通又不方便,進出四川麻煩,少年人多出去闖蕩,老人家則能不動就不動。
現在成都航空旅客吞吐量全國第三,一年達8700萬人,進出已經十分方便,工業與文創行業發達,成都又這麼好玩,年輕人都應該多來經歷經歷。
為了方便年輕人來成都找工作,成都青年人才驛站,甚至最長能30天免費住宿。
我公司有成都同事辭職去別的城市後,回來跟我說,還是喜歡成都,因為在成都的幸福指數確實高不少。
如果有了大工業,又有了大文創,待在一座隨時可以向雪山出發的城市,確實比很多城市,要幸福很多。
——————————————-
↓《風雲錄2023》收錄文章《四川:逍遙遊》,點選選購↓
——————————————–
為什麼推薦大家加入我的知識星球?
從19年至今,我們的知識星球已經累計2500+篇優質文章,累計輸出文字400萬+,花一年的錢看五六年的全部文章,而且好評也是源源不斷。
現在加入我的星球,工作日幾乎每天更新一篇時政深度點評,瞭解我們對各類新聞熱點的見解,和我們一起進步。
如今,已有40000+讀者加入我的星球,和我們一起重新開始認識世界的底層邏輯和本質規律。
有任何問題或者看更多文章可以聯絡助理:lukewen86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