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止不可抗力因素導致的失聯,歡迎大家加我的個人微信好友。

語音技術來自訊飛有聲
作者:劉翔熙 來源:知乎
先說結論,美國在可見的未來會出現區域性人才斷檔(實際很多行業已經出現了)。
常見的反駁是美國自己可以靠吸納世界人才來維持自己的強勢。
先不說現在民主黨是把難民看的比人才重,
留學生平均碩士2年+博士6年+OPT2年+H1b6年+綠卡N年+入籍程式1年= 17年才能有國籍,
難民來了不久就可以綠卡,然後2年公民。
共和黨不少人根本是反移民,難民不要,人才也不要。
相比之下,川普看著還正常點。
吸納人才等於輸血,但是在整個社會不重視理工科的情況下,吸納的人才也無法培養好的中層工程師和底層技術工人。
在美國做公立大學理工科TA的可以盡情吐槽,私立大學的那些人根本不會去做這些位置 。
相當於失去了造血能力,這對一個國家是很可怕的。
況且一些位置根本不能給外國人才。
正如Red同學以前提到:實際上(美國)現在不僅需要(本土人才),而且在一些專業上缺口很大。
我身邊最極端的一個例子,沒正經發過文章+有撤稿記錄+導師拒發RA/TA的美國女生照樣拿Nasa的Fellowship讀PhD。
這是因為涉及可能洩密的情況下,誰都擔不起責任。
美國已經不是那個歐洲科學家拿來就能用的美國了。
不用說軍工,我們所有聯邦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哪怕是掃地的都得是公民。
綠卡都不,這是基礎,往上走歸化公民都不要,必須出生國籍。
這樣也不夠,關鍵技術領導崗位基本要美國出生的美國人。
軍工更是各種排查,包括很多政府專案承包商都得明寫:
本專案涉及政府機密,只招公民,綠卡都不要,並需要過不同等級的背景審查。
有三代內親屬在國外基本過不了。
我再重複一遍我認為的科技領先要素——個人認為,保持武器的領先地位需要:
1.有足夠牛B的領頭人。
中國現在缺的就是這個,軍工科技這行一個牛領頭的關鍵性有多重要搞過都知道。
2.有足夠大的中層工程師隊伍。
進行專案進行中的質保,檢測,回饋,改裝嘗試等
3.有足夠質量的,龐大的技工隊伍。
即使現代開始大規模機器人生產,你也得有能造機器人的人。
4. 有足夠多元的科研團隊進行不定向的儲備。
5.有足夠的資金保證1-4的一切。
那麼我們可以看出,美國的1是靠了二戰歐洲跑過來的那批逆天級別的天才加上本土那批井噴的天才。
美國的2和3 是靠了工業化培養的大批技工(造汽車的全部轉行造坦克)和工程師。
美國那代崇尚技術的底子。
來美國久的都知道美國白人很大群體都喜歡DIY,從房子到汽車,都自己搞,這也成為了非常好的群眾基礎。
這是雙向的,兵源和技師。
1導致4也有了龐大的各種方向的研發團隊。
一戰後美國得到了大量的資金,就滿足了5的需求。
這個先發紅利加上美國霸權對全球的經濟優勢,外加冷戰導致美國毫不鬆懈,使得這一系統能夠運轉良好。

冷戰的結束實際上為這個體系吹了喪鐘:
由於沒有龐大的軍事競爭壓力,快錢成為了第一選擇。
然後金融,法律,醫療等傳統貴族行業,被界定成了“快錢行業”,開始大批吸納原本屬於工程師的人才。
一個工程師幹20年收入也就8-10萬。
我老婆的老闆,23年工程師,年薪8萬7。
律師,金融等出門就是9-12萬的起薪。
直接導致1開始出現人才斷檔。
情況有多嚴重呢?
很多大學理工科在讀研究生裡,6-7成都沒有出生在美國本土。
我聽過一個美國白人教授上著上著課突然摔筆,說我到底在為哪個國家培養未來的人才?
由於整體數量下降,導致學生質量下降,那麼很多的傳承就會開始止步不前甚至停滯後退。
當然你可以說這些學生可以入美籍的啊。
我也可以告訴你,美國很多關鍵科技崗位的政審要求是高於美國總統的。
總統僅需要自己出生時即為美國公民。,而那些科技崗位要求上推三代都得是美國公民且關鍵親屬不能住在美國國外。
你覺得現在符合條件的美國人有幾個?
他們中學理工的又有多少?
這個也包括IT業。
可以去看看各大IT公司裡缺了亞洲人還能玩不?
真按上推三代都是美國公民的白人IT男水平有多少?
11年前我所知道的關鍵位置崗位需求是 1:7。
7個位置搶1個合格的畢業生(美國公民,能過絕密政審,理工科碩士/博士)。
現在呢?
既然1和4都受到了影響,2和3呢?
政府收縮,教師工會擴張,加上去工業化直接導致了美國公立教育系統在“素質教育”、“快樂教育”下全面水平下降。
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造出的廢物系統用福利撐著當票蛆唄。
整個基礎教育比起baby boomer 一代來下降了多少?
有觀察的都應該有體會。
這些人本科畢業後可都是美國新一代的中層工程師喲!
本科都這水平了,你還指望高中畢業這群人進入工廠做合格的技工?
曹老闆的福耀玻璃已經體會到了問題吧。
不是說他們公司沒有問題,但是問題是雙向的。
中國人口是美國4倍左右,每年理工科畢業生上次我看得是美國的10倍左右。
考慮到美國理工科畢業生裡一半都是外國人或者歸化公民(不能進入核心機密的就是無效人口),中國可選的池子是美國的二十倍左右。
這個數量優勢很能沖銷美國的質量的。
況且天才是天賦的不是培養的,中國唯一需要的是建立一套鑑別天才重點培養的系統罷了。
有朋友問10倍是不是有點誇大?
還真不大,美國為了資料好看,理工科(STEM)裡是包含醫學院的。
中國的理工科基本是數學、生物、化學、物理、天文和各種工程吧?
從2015年的報名資料看,美國STEM專業分配是這樣的:
醫學藥學:42%
工程技術:25%
科學:22%
IT與數學:11%
那麼如果我們按同比例畢業,76萬人分,31.92萬人直接就被醫學藥學分走了,剩下的44.08萬人才是真正的中國意義上的理工科人才。
中國同屆理工科人才超過300萬,幾乎10倍。
然後別忘了,按種族分的話:
亞裔 :49% (不包含太平洋群島人種17%)
白人:32%
黑人 :5%
拉美裔:13%
印第安人:8%
混血:25%
這裡不是總人數比例,而是佔申請本專業佔本族裔申請數比例。
亞裔僅有5%的總人口,但是100個亞裔大學入學生裡有49個學的是理工科及醫藥。
而且這只是美國本土人才,不算過來的留學生。
順便說一句,這是2017年的美國IMO(數學奧林匹克)國家隊構成:
Ankan Bhattacharya (印度)、Zachary Chroman (白人)Andrew Gu(華人)、Vincent Huang(華人)、James Lin (華人) 和 Junyao Peng(華人)。
六個人隊伍四個華人一個印度一個白人。
這是美國隊還是中國二隊啊?
要知道,華人人口占美國全部人口的1.2%
假設這些人以後是美國的數學頂尖人才,考慮到政審的需求,你覺得美國軍方是不是有點絕望呢!
至於5,我們都知道,一艘055多少成本,一艘伯克3是多少?
那麼美國對比中國幾倍的軍費,卻要覆蓋被中國大的多得地方夠不夠就不說了。
軍工科技不是玩遊戲點科技樹,也不是紅警你一個工廠不用好久,點開馬上就能正常生產的。
這是一個綜合國力的體現。
二戰時期美國能下航母餃子是因為他們有龐大的民間合格船工可以招募,有足夠多的船廠可以轉產,有足夠工程師可以進行質檢。

但是今天呢?
靠著諾福克和聖迭戈儲存了僅有的幾個船廠能做到這點麼?
恐怕連足夠合格的焊工都招不齊。
砍掉的那些專案,解散的那些團隊,在整體研發資金缺乏的情況下就會轉行。
你指望他們再幾十年後回來繼續研發?有多現實?
當然,軍工的老本能吃很久。
90年蘇聯解體,俄羅斯老本吃到現在還有剩,雖然已經基本空了。
美國就是停滯不前我預測到2055年還有得剩的
唯一問題是,兔子追得速度有多快?
美國現在投入科研的錢相較於消費水平已經很低了,能吸引國際人才無非是靠慣性延續。
事實上,歐洲教授除了東歐已經很少移民來美國了。
而且吸引的國際人才實際的結果是廢了這些人才,使之不能為其他國家所用。
由於不能涉密,這些人才很多是去做些無關緊要但是能過中產的生活的工作罷了。
反正這個水平的人做啥都容易年薪10萬吧,如果接觸不到核心科技,跟不上節奏,過幾年就廢了。
所以再過20-30年,隨著中印等國發展,和學者減少,美國科技優勢可能會出現垮塌式的衰落。
主要是後繼無人。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拜登卸任前冒天下之大不韙赦免亨特拜登?拜登與特朗普達成的默契出什麼問題呢?

閱讀全文,歡迎掃下方二維碼,訂閱貓哥的知識星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