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TikTok預計在本週日在美國被封禁,大量TikTok的使用者,湧入另一箇中國APP小紅書。從目前的下載資料看,小紅書在美國應該每天有百萬級別的新增使用者,在美國的日活躍使用者也應該達到了500萬量級。
這件事,首先是一件好事。我一貫認為,中國的普通民眾應該和西方的普通民眾多溝通,多瞭解。免籤政策可以鼓勵更多的美國人來中國看看,但每年頂多也就幾百萬人。小紅書這次“難民潮”,每天就有百萬級別的新增美國使用者。這次“難民潮”,效果至少比開放免籤更好。
我衷心希望能有一箇中立的,中國和西方都可以訪問的,可以打通中國和世界的社交平臺。讓世界瞭解中國,讓中國瞭解世界。
TikTok本來有機會扮演這個角色,和圖文相比,短影片也更容易跨越文化和語言障礙。遺憾的是,由於種種原因,中國的抖音和海外的TikTok並不互通,並沒有起到溝通中外的效果。即使這樣,TikTok作為幾乎唯一的不被美國公司控制的全球網際網路內容平臺,平臺的聲音比美國的網際網路公司更加中立。比如去年的巴以衝突,TT平臺上支援巴勒斯坦的聲音多一些。因此,TikTok 就成為了美國政客的眼中釘、肉中刺,必須置之死地。
這次TikTok在美國的訴訟和辯論,告訴我們一個赤裸裸的事實:美國會不惜一切代價維護其在全球網際網路的壟斷地位。TikTok被封的核心理由,並不是所謂的保護美國使用者資料和使用者隱私,而是因為TikTok母公司是由一箇中國人創辦的,不被美國控制。所謂的資料安全使用者隱私,都是藉口。
2
普通中國人對美國的瞭解,遠遠大於普通美國人對中國的瞭解。解決中美民眾之間的誤解,更需要的是讓美國人民能瞭解中國,而不是讓中國人民瞭解美國。小紅書上的TikTok難民,可以讓普通中國人瞭解美國,卻無法有效讓普通美國人瞭解中國。
小紅書是一箇中國的社交平臺,絕大多數是中國人。即使TikTok難民潮能維持下去,在小紅書上的美國非華人使用者,也就是幾百萬量級,頂多千萬。這幾百萬願意來小紅書的使用者,本來就是反對美國封殺TikTok,對美國政府有意見,對中國有一定好感或者希望贏得中國粉絲的人。讓他們看到一個真實的中國是好事兒,但遠遠不夠。
讓大多數美國人瞭解中國的辦法是:幾百萬中國人在擁有上億美國使用者的平臺上向上億美國人介紹中國,而不是幾百萬美國人在中國社交平臺上聽上億中國人介紹中國。
李子柒在YTB上介紹中國,這才是讓美國人瞭解中國的有效方法。然而,李子柒的影片只是中國的一個側面。同時,美國的這些平臺有嚴格的內容稽核,介紹傳統的中國沒啥問題,介紹現代發達中國的內容就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壓制。
這次小紅書的TikTok難民潮,最大的意義是,讓中國人民瞭解美國普通人的真實生活,瞭解他們的喜怒哀樂。美國有優點有缺點,有富人有窮人,並不是很多國人心目中的“山巔之城”,“地上天堂”。中國網路上流傳的那些小紅書上的內容和評論,基本也是中美兩國對賬,然後發現普通美國人過得也很艱難。房租,學費,醫療費,打兩份工才能餬口,兩國的老百姓都不容易。
然而,這樣的傳播,有多大效果呢?中國人對美國的瞭解,遠遠超過美國人對中國的瞭解。瞭解真實美國的那些人,也並不需要小紅書上的美國創作者教育。那些堅定認為美國是地上天堂的,也不會因為這些內容而改變觀點。TikTok難民給中國網路上的支援中國的建制派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證據,可以證明普通美國人的生活其實也挺糟糕的。同時讓一些宣傳“美國是天堂”的國人破防。除此之外,也沒有太多其他影響了。
此外,小紅書畢竟還是一個以中國為主的社交平臺,這一輪“TikTok”難民潮過去,這些註冊小紅書的美國創作者,能否一直保持熱度。監管部門對這件事的態度如何,都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這次難民潮,估計最後會有幾百萬乃至千萬級別的美國使用者註冊小紅書,傳播關於美國的內容。這是一件好事兒,幫助中國人瞭解美國。但我更希望看到的是,有幾百萬中國創作者,去美國使用者為主的平臺,傳播關於中國的內容,讓美國普通人看到真實的中國。
以前,還有一個TikTok,現在,唯一一個不屬於美國公司的全球網際網路內容平臺,也即將被美國政府封殺了。這不僅是中國的遺憾,也是世界的遺憾。
3
在西方世界宣傳中國,不需要搞意識形態,不需要添油加醋,給西方人民展示一個真實的中國,這就夠了。
按匯率折算的中國的人均GDP大約12600美元,和世界銀行高收入國家的人均GNI下限1.4萬美元,還有一定距離。但是,如果我們看一些核心商品的人均銷量,會發現,無論是匯率計算的人均GDP,還是購買力平價的人均GDP,都低估了中國的實際生活水平。
比如汽車,中國每年汽車產銷大約3000萬輛,其中500萬輛出口,國內每年賣2500萬輛車。人均每年買0.018輛車。這個數字不如美日德英法這樣的老牌發達國家,但和人均GDP20000-30000美元的二線高收入國家相比,基本差不太多了。接近5000萬人口,人均GDP超過3萬美元的西班牙,2023年只賣了不到100萬輛車,也就人均每年買0.02輛。接近4000萬人口,人均GDP超過2萬美元的波蘭,2023年賣了不到50萬輛車。
如果綜合看耐用消費品,中國的人均消費量,基本達到甚至超過了人均GDP2萬美元國家的水平。而消費又是中國經濟中,相對比較薄弱的一部分。如果看工業、基建,綜合國力,中國的人均水平已經達到甚至超過波蘭、匈牙利、希臘這些所謂高收入國家的水平。
雖然中國的人均水平,還比不過美日德英法這樣的老牌資本主義國家,但和四十年前的中國比,已經是天翻地覆的變化。展示這樣的中國現狀,足夠了,不需要任何誇張和政治宣傳。
防火牆,並不僅僅阻擋了所謂的境外“不良內容”的灌入,同時,也阻止了普通中國人,向世界向西方展示自己的真實生活,客觀上幫助了西方媒體對中國的“妖魔化”。
海外“TikTok難民“登陸中國社交平臺小紅書,獲得中國網民的關注和歡迎,這是一件好事,但還遠遠不夠。我有一個夢想,希望有一天,網際網路領域的牆能被打破,中國的十億網民能走出中國,像洪水一樣,佔領全球的社交平臺,讓普通的西方人,美國人瞭解真實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