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文盲率21%,這是聯合國和美國的官方公開資料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資料,印度的文盲率達到了40%,全國60%的勞動人口沒有讀過高中,我們通常認為缺乏高素質的勞動力是印度經濟發展緩慢的重要原因。
作為對比,中國的文盲率僅3%,這是得到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認證的公開資料。
這兩個資料符合絕大多數中國人的認知,因此不做過多闡述,今天科普點一般人不知道的資訊,那就是美國的文盲率。
如果你問一個普通中國人美國的文盲率是多少,那可能很多人的回答會是0%,謹慎點的會說1%,因為中國建國後發展了短短半個世紀就把文盲率降低到了3%,美國那麼有錢,發達了一兩百年,怎麼可能還有文盲的存在。
但美國的文盲率是21%,這還是聯合國和美國的官方公開資料。
因為這個資料過於的顛覆普通中國人的三觀,所以證明這個資訊是真的比討論這個資料有何意義更重要。
首先這一資料的信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開發布的《2020年全球教育監測報告》,其內容顯示2018年中國的文盲率為3%,美國是21%。
如果你認為這是因為聯合國投共了,公開汙衊美國,那可以看看美國自己釋出的資料。
美國教育部和國家掃盲研究所在2013年釋出過一項調查,稱美國“14%的成年人(約3200萬人)無法正常閱讀,19%的高中畢業生不識字,21%的人閱讀能力低於五年級要求的水平”,並且“近幾十年來,美國的文盲率一直非常穩定”。
這一調查資料也出現在2015年12月份英國《金融時報》的刊文《美國的閱讀問題》上,可以進行查證。
根據《華盛頓郵報》2016年11月刊登的文章《隱藏在眾目睽睽之下:成人識字危機》一文,來源於美國人口普查局的資料顯示19%的美國成年人無法閱讀報紙,更無法完成工作申請。
2019年美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釋出了一份報告,稱美國的中高階識字率為79%,其中 21% 的美國成年人被歸類為“低水平英語讀寫能力”,屬於文盲或功能性文盲。
這一調查資料也出現在了2020年4月美國百年老牌期刊《Library Journal》上發表的文章《美國的掃盲問題有多嚴重?》上,可以進行查證。
2023年8月,我國外交部發言人公開懟美國的時候拿出資料,宣稱1949~1950年時中國的識字率為20%,美國的識字率是90%+。
但到了2022年,中國的識字率為97%,而美國的識字率只有79%了,翻譯過來就是21%的文盲率。
對於華姐這張懟人圖,美國方面沒有在任何渠道說過這組資料是錯的。
為什麼美國的文盲率比中國高這麼多,會不會是兩國對文盲的標準定義不一樣,美國那邊的標準比較高?
關於文盲的定義是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統一制定的,每個國家文盲率多少也是科教文組織隨機核查的,全球的標準都是統一的。
21世紀的聯合國標準不是說完全不識字才算文盲,而是說無法透過文字進行資訊獲取的就算文盲。
美國的“國家成人文化水平測試”是美國政府進行文盲篩查的一個官方測試,會對美國人進行三項測試:
第一項叫 Prose literacy,也就是看你是否能識別規定數量的英文。
第二項叫 Document literacy,也就是給你幾篇短文閱讀,然後讓你回答這篇短文到底說了什麼,其中有的題目甚至是給你一個消毒水標籤,然後問你上面的警告語是什麼意思。
第三項叫Quantitative literacy,考察數字理解水平,其中的考題有的是給你一個折扣廣告,讓你看完後回答商家給的折扣到底是多少;有的是給你一張工資條,讓你算算自己的工資到底有多少;還有的是給你一道買菜題,讓你算算自己買菜後還剩多少錢。
有一項不過關就會被視為文盲,這是聯合國的標準,其中第二和第三項不過關會被美國稱之為功能性文盲,稍微美化一下。
根據美國教育部和美國國家識字研究所2013年開展的調查,14%的成年人口無法透過第一項測試,21%的人閱讀能力低於小學5年級要求的水平,也就是無法透過第二第三項測試。
這個資料和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獨立調查出來的美國21%文盲率,是吻合的。
可以看出對於文盲的定義和測試都是很謹慎的,但我們還是很難接受有21%的美國人只會說英語,但無法使用英語文字從外界獲取資訊,甚至連商品標籤、工資單都看不懂的那種。
要知道美國是12年義務制教育,上學是法定義務而且要足足上12年學,每一個美國人都必須上學,且這一制度已經執行了百年以上,比我國建國的時間都要久的多,從來沒接受過12年義務制教育的美國人都已經老死了,如今還活著的美國人全是受過12年義務制教育的。
全民接受了12年義務制教育,結果還有21%的國民是文盲,這怎麼可能。
理論上說美國的文盲率應該是約等於零,除非天生智障,否則這世界不可能有正常人類經過了12年的學校教育結果還是文盲。
哪怕從華春瑩貼的圖裡我們也可以看出,1950年時美國的非文盲率是高於90%的,整個美國只有10%不到的人是文盲,而如今的美國遠遠比1950年時科技更發達,物質更豐富。
這70年裡美國到底幹了啥,能把美國的文盲率從10%不到硬生生的拉到21%。
能讓全國21%的人口在接受12年義務制教育後還是文盲,那有且只有一個原因,快樂教育。
中國的快樂教育遠遠沒有美國的快樂,美國的快樂教育是能讓一個孩子快樂到上完12年的學還能是文盲的那種快樂。
那是真正的一點都不管,上學就是玩玩玩,根本不看書老師也不要求看書,同時毫無任何作業以及強制學習等,連續持續12年,才勉強有可能做到這一點,因為美國最快樂教育的學校,老師也是要照本宣科把書本念一遍的。
但凡這個孩子有點好奇心,但凡這個孩子對書本里的小故事小雜文感興趣,都不可能成為文盲,那可是足足12年的義務教育。
為什麼地球是平的,以及口罩有天線,疫苗會讓人斷子絕孫,消毒水可以治療新冠等謠言能風靡美國,就是因為有足足21%的美國人是文盲。
而美國的文盲率甚至不是最差的,在世界主要發達國家中美國的文盲率排第12名,甚至比英國都強一點,英國的文盲率高達22%,比美國還多1個百分點,倒是法國的文盲率僅15%,德國的文盲率僅10%,明顯優於英美。
英美的文盲率之所以這麼高,是因為大力推行快樂教育,而大力推行快樂教育的原因是英美信奉精英教育,德國和法國之所以文盲率明顯低於英美,就是因為德法對精英教育的信奉不如英美純粹。
信奉精英教育的意思,是英法認定這個世界的科技是由人類中的少數精英創造的,這個社會的進步也是由人類中的少數精英創造的。
因此人類的教育資源應該優先傾斜給那少數的天才,集中力量栽培,對明顯不是天才的孩子沒必要浪費教育資源。
所以英美在快樂教育之外也是有篩查機制的,對於那些真正的天才,一摸書就明顯與眾不同的孩子,是有全額獎學金通道的,讓這些人可以不受資金所困的享受所有的頂級教育資源。
真正的天才是藏不住的,比如說遊戲天才第一次玩遊戲就會明顯的與眾不同,稍微訓練一下就能碾壓眾人。
學習天才道理也是一樣的,要勤學苦練才能拿到好成績的那不叫天才,上了大學也不可能成為美國需要的精英科學家,是無法帶領人類進步的,在美國精英教育的體系理論中這些人是沒必要上學的。
所以對窮人中的天才,以全額獎學金的形式確保這些人一路暢通的登頂,各種私立學校也會瘋狂的挖掘這種人來自己學校讀書,絕不會有真正的天才被遺漏。
但很明顯這種天才是極少數的,是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那還有大量的基礎腦力勞動怎麼辦?天才也是需要助手輔助的。
於是在公立的快樂教育之外,美國還有私立學校,一點都不快樂,讀書比中國的衡水中學都要辛苦,很多美國的私立學校對外招生時都以管理嚴格孩子讀書辛苦作為吸引家長的賣點。
有的孩子第一次打遊戲就能無師自通的上王者,給個培訓機會直接無敵,榮耀王者100顆星隨便打那種,有些孩子需要勤學苦練才能勉強上王者一顆星,再練也就這個水平了。
那隻要家長願意花錢,私立學校會提供一個勤學苦練的渠道,讓你家天賦不怎麼樣的孩子透過勤學苦練,也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律師醫生工程師之類。
雖然不可能成為精英科學家,也談不上帶領人類進步之類,但能在社會上得到一個體面工作和收入,幫美國的精英科學家完成社會的基礎運轉和科研成果的落地推廣。
同時借這種制度,也可以確保有錢人的孩子永遠可以處於社會的中上游水平。
曾經的美國不是這樣的,因為曾經的美國是世界工廠,需要大量的高素質勞動力和工程師,所以曾經的美國執行的是全民教育,因此1950年美國的識字率高達90%以上,遙遙領先於同期中國。
精英學習制度得以確立和強化,是因為二戰之後美國那強大的科技優勢並不是普通工程師帶來的,而是從全球搜刮的頂級人才帶來的。
二戰前後美國從世界搜刮了很多頂級人才,愛因斯坦、馮.卡門、費米等一大票歐洲頂級科學家都移居美國,甚至日本戰敗後其國內的頂級人才也被搜刮到了美國,為了生物領域的科研人才美國甚至不惜打破道德底線,包庇特赦731部隊的核心骨幹。
二戰後美蘇爭霸,美國依靠的就是科技優勢,而這些科技優勢都是那極少數的頂級人才帶來的。
蘇聯解體後,美國依靠國力優勢依然可以源源不斷的從全世界吸取頂級天才到美國定居,同時美國又搞產業鏈轉移,打算利用專利和科研優勢賺錢,再從發展中國家的血汗工廠買產品。
這就導致美國對頂級天才的需求更大,對普通工程師的需求更少,因此快樂教育和精英篩選制度得以進一步的強化。
英國相信美國這一套,所以也這麼搞,文盲率22%,法國也基本相信但有一點不信所以文盲率15%,而德國依靠製造業不得不大眾教育所以文盲率10%。
英美這套精英制度你不能說他有錯,甚至單從理論上來看甚至無懈可擊。
你把原本集中供應給天才的教育資源硬生生分出去一部分,去強行提升那21%上了12年學都還是文盲的普通人的知識水平,以天才的成長極限高度被降低為代價,這有意義嗎?對國家和人類到底是好是壞?
那些離開學校後一輩子都不會用到三角函式的人,你非逼著他們學好三角函式幹嘛?
所以美國人並不是不知道自家文盲率21%,而是因為他們從理論上就相信這麼做沒有錯,甚至這麼做更有利於美國。
這一點和我國的立國之基完全相反,所以我國老百姓才會對美國文盲率這麼高難以置信。
單純辯經,辯不贏的,甚至越辯你會越覺得美國那一套教育理論沒錯,普通人家的普通孩子就該快快樂樂的當文盲,那麼焦慮的苦學三角函式幹嘛呢,這輩子又不會再用一次,還不如快快樂樂的過一輩子。
甚至美國本身的科研成果和科技水平,也會給辯經提供論據,用半個多世紀的科研結果這種鐵一般的事實證明美國這麼做確實會提升天才的上限水平,推動科技和人類的進步。
中國現在是世界工廠,需要大量普通工程師,所以我們搞全民教育沒有問題,和1950年前的美國一樣。
但如果將來中國也科技登頂,超越美國後步入完全迷茫無方向的人類科學空白領域還想繼續前進,那是不是也要集中教育資源給天才呢?
這個問題無法辯論,也無法假設,我們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所以我們的教育制度沒有像美國那麼做,甚至鄙視之,但也沒有否定過美國的教育制度。
不過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中國即便在科技登頂後要走美國的路,也不會像美國走的那麼極端,少給普通孩子教育資源可以,但少給到21%的國民都成文盲這就太離譜了。
提醒一下美國,你可是一人一票的選舉制,文盲和精英的選舉權是等同的,以前報紙電視臺等媒體宣傳機構都控制在精英手裡,可以確保文盲的選票不會亂投,但現在有推特油管TT等一大堆社交新媒體平臺那可不就一樣了。
美國的這些文盲確實沒有文字溝通能力,但他們聽得懂英語啊,直接看影片聽英語就可以了,還沒有透過閱讀文獻進行思想糾錯的能力。
這樣的文盲數量高達21%,是能對國家政策有巨大影響力的,足以逼迫美國不斷的出臺讓這些文盲滿意的政策,讓那些頂級科學家做出的成果被轉化成國家實力的速度嚴重受阻。
我不相信這會有利於美國。
現代國家有一個算一個,都是依靠削弱貴族精英,依靠向老百姓傾斜權利作為國本建立起來的,甭管是資本主義國家還是社會主義國家都是如此,雙方只是傾斜程度不一樣而已,但都比封建主義的國家強很多,現代老百姓擁有廣泛的議政權。
所以即便普通人學了三角函式可能確實一輩子用不到,但一個良好的教育至少能讓這個公民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如果世界大戰爆發,動員到幾千萬幾億那種規模的人口,最後比拼的還是單兵素質,而文化程度不一樣的單兵素質是明顯不同。
即便不考慮戰爭,只考慮議政,普通人有著廣泛的良好教育也許不能成為天才科學家,但不僅可以給天才科學家做出更好的服務工作,也可以透過更強的明辨是非的能力來確保國家政策的穩定,不至於讓國家政策陷入混亂來讓天才科學家有力無處使。
美國把自家大量的國民給教育成了文盲,又因為社交媒體的出現導致這些人的思想脫離了掌控。
所以最近十年英美等國的選舉才會那麼混亂,其國內思潮才會顯得那麼“妖孽橫生”。
美國選出這樣的部級官員來掌控國家,那些美國的精英和天才們辣眼睛不,受得了不?自己還能穩穩當當的“推動世界”不?
這就是故意把本國21%的國民給教育成文盲的代價,光少數精英天才明辨是非是不行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