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 黃仔 | 撰稿: 木頭羊 | 責編: 木頭羊
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商務合作敬請聯絡:[email protected]
哈嘍,大家早上好,我是木頭羊。
今天來和大家聊一個有點震驚的話題,先賣個關子。
不知道你們還記得這個👉#女子孕期突然耳洞疤痕增生#的熱搜嗎?

▲圖片來源:微博
留言區裡,也有不少讀者紛紛留言現身聊了自己的情況:

▲圖片來源:微博
其實瘢痕增生和瘢痕疙瘩都是皮膚癒合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異常情況,當我們身上出現創口(如皮膚穿刺、割傷、燒傷、手術切口等)時,身體會透過產生膠原蛋白來修復傷口,這種新生的、彈性不太好的組織會形成疤痕,大多數疤痕都是平整的,但有時候身體會產生額外的膠原蛋白,導致疤痕增加,以致疤痕凸起……這種凸起的疤痕就是瘢痕增生或瘢痕疙瘩。
發展成瘢痕疙瘩的話就較為嚴重了,且治療難度更大。
如何分辨瘢痕增生和瘢痕疙瘩?
瘢痕增生 是指皮膚損傷後,癒合過程中產生的瘢痕組織過度增生,導致瘢痕變厚、變大。通常表現為隆起的、紅色或粉紅色的瘢痕。其邊界清晰,但不會超出原始傷口的範圍。通常與穿孔、割傷、手術、燒傷、痤瘡或其他皮膚損傷有關。主要是在傷口癒合過程中,膠原蛋白生成過多而導致瘢痕增生。一般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變輕。
瘢痕疙瘩 是一種更嚴重的瘢痕增生,表現為瘢痕組織不僅在原始傷口的範圍內生長,而且會超出傷口的邊界,侵入到周圍健康的皮膚。通常是光滑、隆起的,顏色可以是紅色、紫色或深棕色。它們的形狀不規則,並且會超出原始傷口的邊界。瘢痕疙瘩的形成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與遺傳因素、人種(尤其是在深色皮膚的人群中更常見)以及免疫反應有關。一般不會自行縮小或變平,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大,甚至在治療後有復發的可能。常見於耳垂、肩膀、臉頰或胸部。
影片裡這位女士,從形狀和侵入性來看,基本是屬於瘢痕疙瘩了。
那麼這和懷孕有什麼關係?

懷孕會導致瘢痕疙瘩?
我們先來看瘢痕疙瘩的成因。瘢痕疙瘩可能會因各種原因的皮膚損傷出現,如穿孔、手術、劃傷、疫苗接種,甚至是蚊蟲叮咬以及痤瘡。其形成機制尚不明瞭,但是以下是導致瘢痕疙瘩的風險因素:
(1)遺傳。瘢痕疙瘩具有明顯的遺傳傾向。如果家族中有人有瘢痕疙瘩,那麼其他成員也有較高的風險形成瘢痕疙瘩。
(2)深色皮膚。深色皮膚(如非洲裔、亞洲裔和拉丁裔人群)的人更容易形成瘢痕疙瘩。
(3)年輕人。雖然瘢痕疙瘩可以在任何年齡形成,但最常見於10至30歲的人群中。
(4)懷孕。懷孕期間發生的荷爾蒙變化會增加形成瘢痕疙瘩的風險。
目前來看,孕期的激素變化,可能是導致瘢痕疙瘩形成的一個風險因素,尤其是對於有過瘢痕疙瘩的人來說,懷孕後有比較高的風險會導致復發。
2012年,一篇發表在《Aesthetic Plastic Surgery》期刊上名為《Keloid Recurrence in Pregnancy》的文章,探討了妊娠期瘢痕疙瘩復發的風險。
作者報告了21例與妊娠相關的瘢痕疙瘩復發案例,這些復發主要發生在耳朵、肩膀、胸部、腹部和四肢等部位。文章提到,在接受了治療的患者中,瘢痕疙瘩的複發率較低(10.6%,94/883患者)。然而,在遵循相同治療的妊娠婦女中,複發率則較高(63.2%,12/19患者)。
文章最後得出結論,妊娠是瘢痕疙瘩復發的最強風險因素,需要在妊娠期間對瘢痕疙瘩進行密切觀察,並且建議告知孕婦關於瘢痕疙瘩高復發可能性的資訊。



懷孕之後復發的瘢痕疙瘩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5]
2020年,一篇名為《Adverse Effects of Pregnancy on Keloids and Hypertrophic Scars》的文章,也報告了兩個在妊娠期瘢痕疙瘩快速生長的極端案例。
其中一位女孩是9歲時在左肩打了一針,幾年後處於青春期的她,經歷了瘢痕增長的第一個生長高峰,發展成了瘢痕疙瘩,經過切除和放射治療之後,瘢痕穩定住了,但是!21歲時她懷孕了,瘢痕迎來了第二個增長高峰……除了懷孕,研究人員找不到其他的因素來解釋這種突然的增長。



懷孕之後迅速發展的瘢痕疙瘩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5]
總體來說,關於妊娠期瘢痕疙瘩的研究數量不多,但從已有的一些案例來看,孕期的激素變化,可能是影響瘢痕生長髮展的不良因素。如果本身屬於瘢痕體質或者家有遺傳傾向,那麼有懷孕計劃的朋友建議提前做好心理準備……
目前對於瘢痕增生和瘢痕疙瘩的治療辦法主要包括:藥物、冷凍療法、類固醇注射、雷射和手術切除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如有治療需要,請一定要及時去正規醫院面診諮詢。)
而妊娠期的瘢痕疙瘩和瘢痕增生的治療仍是一片亟待解決的空白領域,目前仍然缺乏很多資料和臨床研究,同時關於各種治療方法(類固醇和手術切除等)在懷孕期間的安全性,也仍需被研究解決~

懷孕還會發生哪些驚人變化?
除了上面提到的瘢痕疙瘩,以及常見的妊娠紋,還有一種令人震驚的變化,那就是:副乳發育。
之前看到一個帖子,一位女士懷孕後突然多長出三個乳頭,把自己驚訝到不行。評論區裡的網友們也紛紛都覺得不可思議,甚至震驚得一塌糊塗。不要說網友了,就是做了好幾年科普編輯的羊仔,都差點驚掉下巴!

▲圖片來源:小紅書
不是,媽媽們的嘴都這麼嚴嗎?也沒人跟我們說啊!怎麼好端端地就多出了幾個乳頭,難道真的是返祖嗎?或是基因突變了嗎?這得多尷尬嚇人啊?到底要怎麼辦啊?
一定是我知道的還不夠多!我們趕緊來了解一下~
1、什麼是副乳?
副乳分兩種,一種是先天性的,一種是後天形成的(嚴格地說,後天形成的副乳並不是臨床意義上的副乳,所以又稱假性副乳)。我們先看看先天性的副乳。
-
先天性副乳
人在胚胎髮育時,沿著下圖的這兩條線(乳腺嵴),有6~8對乳腺始基形成,這和哺乳動物是一樣的。
但人體胚胎除胸前的一對乳腺始基能保留並繼續發育外,其餘的均會退化、消失。如果其餘的乳腺始基中某一對(或幾對)未消失,就會在出生後發育成多餘的乳房或乳頭。絕大多數副乳發生在腋前或腋下,但其他地方也會有(沿著乳腺嵴)。

▲圖片來源:Kellymom.com
還有種先天性的副乳叫腋突,或Spence氏腋尾,也叫蝌蚪尾巴,是指有些人的乳腺外上部突出伸入腋窩的部分。還有更神奇的,曾經看過的一個報道說有人副乳長在了腳底板……
先天性副乳一般表現為三種形式:有乳腺有乳頭、有乳腺無乳頭、有乳頭無乳腺。前者也叫完全副乳,後兩者統稱為不完全副乳。如下圖:

▲圖片來源:Google
看到這些,你可以做個假設,如果這些乳腺原始細胞都不退化而是全部正常發育,那會怎樣呢?是不是會想起很多哺乳動物的乳房?
-
後天性乳房
後天的副乳是因各種原因導致的脂肪移位、堆積在腋前區而形成的,並非嚴格意義的乳房結構,所以也叫假象副乳。前面的先天性副乳比較少見,假性副乳才是多數的存在。
那麼既然明白了什麼是副乳,再回到我們前面看到的問題,就很好理解了。
先天性副乳裡有兩種是有乳腺組織的,那也算是乳房啊,在妊娠期間,孕激素水平升高,副乳的乳腺組織也會增大,而且有些沒有發育出乳頭的副乳,會在孕期發育出來。這就形成開頭那個大家震驚的場景了。
順便說一句,大約 1%~6% 的人會有副乳,並且有研究表明,副乳在男性中更為常見,而且它們有時可能在家族中遺傳。

▲圖片來源:Cleveland clinic
可能有些腦洞大開的讀者聯想比較豐富,會問:那能不能形成乳汁,給娃娃哺乳?前面提到了三種先天性副乳,有乳頭有乳腺組織的完全副乳,在理論上是可以形成乳汁的,至於能不能哺乳呢,或許是可行的,具體的還有待探究。(不過說實在的,單純滿足好奇心的話實在是沒有必要用副乳去進行哺乳。)
2、長了副乳怎麼辦?
首先要確定是不是先天性副乳,做個B超看看有沒有殘留的乳腺組織。
-
先天性副乳的處理辦法
先天性副乳一般比較少見,大多數無明顯症狀,少部分患者可出現經期脹痛等不適,孕期有乳頭和乳腺的副乳還會出現泌乳的情況。
對於有乳腺無乳頭的副乳,需要引起重視。因為沒有輸乳管或者乳頭,分泌出的乳汁沒辦法排出,可能會引起囊腫;或長期淤積產生致癌因子,誘發癌變。尤其對有癌症家族遺傳史的或有乳腺癌易患因素的人來說,建議儘早切除。
而對於沒什麼臨床症狀、體積也比較小的副乳,只要你覺得不影響,那切不切無所謂。但也要注意會有發生各種乳腺疾病(包括腫瘤)的可能性,需要隨時觀察或檢查。
如果副乳較大,影響日常社交和生活質量,或出現明顯脹痛、泌乳等症狀,並且短期內副乳明顯增大、副乳內出現邊界不清的較硬腫塊,那還是建議手術切除,這個手術簡單,半小時就搞完了,傷口也不大。
有些健身帖說可以透過各種健身動作去除先天性副乳的,這種基本不可信。
-
後天假性副乳的處理辦法
假性副乳的話,日常注意選取合適的內衣,不要穿小罩杯聚攏的內衣,日積月累容易導致假性副乳的出現和加重;如果是因為肥胖導致的副乳,那毫無疑問要減肥啊,同時配合一些改善副乳的健身動作,對於改善乳房形態及身體健康都極為有利,不過效果因人而異,有需求的可以找專業健身教練諮詢,或者多去健身帖子裡逛逛~


以上就是我們今天的全部內容了,關於#懷孕帶來的驚人變化#,以前因為資訊不通,長輩們的閉口不言,以致於每一位遭遇到的女性都在或羞恥或驚訝或害怕中度過,除了面臨胎兒增長帶來的身體壓力,還要承擔身體變化帶來的心理恐懼……
好在我們現在有了網路,方便我們傾訴、問詢和查詢相關的資訊。我想,當我們足夠了解懷孕這件事後,再做的決定可能是更符合我們真正的意願,同時也能方便我們做好更多的準備~
歡迎姐妹們分享更多#懷孕帶來的變化,我們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早安,我愛這個世界。
參考文獻
[1] hypertrophic scar[EB/OL](2021-06-01)[2024-07-10]. https://my.clevelandclinic.org/health/diseases/21466-hypertrophic-scar
[2] keloid[EB/OL](2021-06-01)[2024-07-10]. https://www.mayoclinic.org/zh-hans/diseases-conditions/keloid-scar/symptoms-causes/syc-20520901
[3] KELOID SCARS: CAUSES[EB/OL](2022-08-30)[2024-07-10].https://www.aad.org/public/diseases/a-z/keloids-causes
[4] Park T H, Chang C H. Keloid recurrence in pregnancy[J]. Aesthetic plastic surgery, 2012, 36: 1271-1272.
[5] Ibrahim N E, Shaharan S, Dheansa B. Adverse effects of pregnancy on keloids and hypertrophic scars[J]. Cureus, 2020, 12(12).
[6] Ibrahim N E, Shaharan S, Dheansa B. Adverse effects of pregnancy on keloids and hypertrophic scars[J]. Cureus, 2020, 12(12).
[7] Extra (supernumerary or accessory) nipples or breast tissue[EB/OL](2018-01-15)[2024-07-10]. https://kellymom.com/bf/got-milk/extra-breast-tissu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