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媽媽後總是後悔、自責、愧疚,我終於靠這些方法走出了情緒內耗

控制情緒一直是我們為人父母需要長久修煉的一項能力。

情緒來了總是收不住,會對孩子不耐煩,進而指責、訓斥、發脾氣,情緒發洩後又各種後悔,陷入自我懷疑中。

“我是不是不夠愛孩子?”

“我能不能做個好媽媽?”
“孩子會不會想我小時候一樣不快樂?”
……
姐妹們,如果你也有這樣的自我懷疑,立刻停止吧,不要懷疑自己對孩子的愛,因為你太愛孩子,才會擔心在意,怕自己的惡劣情緒會給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
雖然到處都在說“要做情緒穩定的父母”,其實一直對孩子和顏悅色這種“絕對的情緒穩定”太過理想化,是很不切實際的
小孩子才進入人類新手村,不熟悉規則,他要成長就得學習,得一路通關,這期間會出現的問題太多了:難搞、不聽話、搗亂、不講理……
而成年人的世界也一點都不輕鬆,每人都扮演著職員/老闆、兒/女、妻子/丈夫、兒媳/女婿、爸爸/媽媽,等等諸多角色,要面對工作的壓力,要處理家庭生活的雞零狗碎和一地雞毛……
所以,你會有情緒,著急生氣,擔心焦慮,實在是太正常啊。
面對一個搗蛋搞破壞的熊孩子,能做到“任憑山呼海嘯,我自穩如泰山”的,大概也只有神仙了吧。
當然,這不是說就可以任由自己的情緒發酵傷害孩子,而是想跟大家說,陷入emo情緒中自怨自艾的內耗,並不能讓自己變成一個,情緒穩定,溫柔堅定,不對孩子發脾氣的父母。

那應該怎麼做呢?
接納自己,相信自己
每個人都免不了會有情緒,但是一旦情緒上來,理智就會下線,行為反應就容易變成本能直覺,也就是幼年的時候,你的父母通常習慣對待你的方式。
一旦遭遇孩子不合心意,直覺反應上來就是重複自己父母的語言和行為,比如訓斥吼罵等。
所以,不必自我懷疑,並不是因為你不愛孩子,而很可能是因為,你的童年很少有“被溫柔耐心對待”的經歷。
少些自責和愧疚感
如果一個人在原生家庭受過童年創傷,有孩子之後就容易格外敏感,對自己高標準,一旦發現自己對孩子有負面的行為,就會喚起童年回憶,感覺內心的自我再次受傷,從而產生強烈的愧疚感。
你可能覺得你吼了孩子之後,有愧疚總比沒愧疚的好,但是,愧疚感對你提高自己並沒有任何好處。
因為愧疚也是一種情緒,情緒來的時候強烈,去的時候也會無影無蹤,你感到愧疚的時候越是自責痛苦,愧疚消散的時候便越是麻木。
你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修煉自己是一個長期的,理性的過程,不可能靠這種心血來潮式的情緒來做到。
所以,請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對孩子發脾氣之後可以理性覆盤,但是沒必要花精力去自責愧疚,把力氣使在更有用的事情上更重要:
找到自己情緒爆發的雷區
把平時發脾氣的事件記錄下來,看一看,當孩子出現什麼情況的時候你最容易出現無法抑制的暴脾氣。
比如:尖叫哭鬧?犯渾不講理?要這要那?打人使壞?哼哼唧唧?拖拉磨蹭?等等。
然後可先選一個自己最容易暴躁的雷區,給自己做一個解決預案,避免孩子踩進雷區,造成不能承受的後果。比如,
雷區:受不了孩子哭鬧尖叫
解決預案:
1、趕緊戴個耳塞;
2、趁孩子沒哭大聲先抱抱他哄住;
3、孩子一大聲哭,就離開房間,耳不聽眼不見為淨。
其實這些預案無非是儘量讓自己拖延一下,去做點別的事情,等理性迴歸,再回來處理孩子的問題,這時候你和孩子都比較心平氣和了,會更好溝通。
當然這種情況一定要讓孩子知道,你這樣做是為了不發脾氣,不是因為討厭他。
讓自己更快樂健康
在心情好,精力比較充沛的情況下,是不容易對孩子發脾氣的。
所以,就想辦法讓自己心情美麗,精力充沛的時間長一點。
比如多運動,人心情的好壞,同大腦內分泌出來的內啡肽的多少相關,運動可以刺激內啡肽分泌增多,整個人的狀態就會更加輕鬆愉悅。
比如多社交,吐槽和八卦是成年人的快樂一大來源,聊天吐槽也是解壓舒緩情緒的好辦法,把心中的不滿不爽,遭遇破事雜事吐出來,不良情緒也隨之減少了,心情自然好很多,又有勇氣面對孩子了。
方法很多,關鍵是找到讓自己心情好的方式,當然也別忘了保持充足的休息時間。
你可能會說現在的生活節奏太快,哪有時間?但是儘量吧。
其實你無需把全部的精力和目光用在孩子身上,也沒有必要對自己和孩子要求太完美,孩子壓力也會很大的。
姐妹,記住:只有你快樂健康,孩子才會更好。
對自己少些高要求,多些獎勵
沒有誰一下子能變成耐心溫柔不發脾氣的媽媽,也沒有誰能每天都堅持做到情緒穩定,所以,不要對自己要求太高,只要努力去改變自己就好。
獎勵機制對孩子有用,對成人行為的改善也有好的促進作用。
在你控制住情緒,對孩子用了正確的管教方法的時候,也別忘了獎勵自己,比如吃頓好的,去買喜歡的東西,給自己放個短假,等等。這樣才更容易堅持下去。
多些高質量的親子陪伴
每次說情緒控制,不建議吼罵孩子的時候,都會有朋友說:並沒有什麼影響啊,我們親子關係很好,孩子也長得陽光開朗。
我們要知道凡事有個度,你可能對孩子發脾氣了,但是你給孩子的陪伴和讓孩子感受到的愛更多啊。
父母和孩子有個情感賬戶,你存進去的愛越多,親子關係就越和諧,即便是親子發生矛盾也很容易抵消和解開。
所以,與其愧疚自責,不如每天多一段美好快樂的親子時光,那怕只是半小時、一小時,也努力去做溫柔耐心的高質量親子陪伴。
這樣做的越多,孩子感受得到你的愛越多,親子關係也會得到很大的改善,你也能越來越耐心。哪怕偶爾你對孩子苛責訓斥也不會影響親子關係。

改變自己很難,需要長期堅持,但請不要苛責自己,也不要過高的要求自己。
因為從來就沒有完美的父母,你不需要去做最有耐心的,也不需追求完全的“戒吼”,和絕對的情緒穩定。
你只要不放棄自己,不破罐子破摔,每天努力一點點,做到你可以做到的,就很好了啊。
姐妹們有商品、育兒等方面的任何問題,都可以隨時找“大管家貼心又靠譜,包解決,包滿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