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專欄
熱點
國際
活動

AI的最大優勢是什麼?快和多。但在創業世界,多和快與結果的關係未必是線性的。因為質量和準確率還不能得到保障。因為給AI下指令的是人。最後做出購買決策的也還是人(首圖來自圖蟲創意)
過去三年除非你完全與世隔絕,否則你一定知道要想創業成功,人工智慧幾乎已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需要明確的是,你未必得做一家以人工智慧為核心的初創企業才能成功,但如果不採用市面上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的AI增強工具的話,你很可能會劣勢明顯。
如果看了標題並按照我的思路走,你大概以為我接下來要講的是:我們都得用AI工具來維持競爭力,然後就會導致團隊裁員,破壞企業文化(以及經濟,因為一旦有90%的人都失業的話),並讓我們離“AI末日”更進一步,對吧?換句話說,如果人工智慧能取代所有員工的話,那大概也能取代我們這些創業者,靠AI驅動的初創企業跟我們競爭不是更高效嗎?結果就是,所有不是AI擁有者或程式設計師的人都將破產並陷入絕望,對嗎?
說人類快速滑向“AI末日”的假設不完全錯,但這跟目前尚未被討論的一個最大問題幾乎沒有關係。我要指出的這個潛在問題揭示了人類與計算機(或機器、機器人)之間一個無法避免的衝突。AI也許在許多領域都在加速我們的進步,但有一件事是這項技術仍無法(也可能永遠無法)完全掌控的……
如果……
在深入探討創業圈AI化的影響之前,我先講一下AI的真正用處是什麼(以及不能做什麼)。先問個問題,只用一個詞來形容AI的最大優勢,你會用哪個詞?
如果你的回答不是速度或體量,依我之見你也許是錯的。但簡而言之,用AI代替人類智慧的主要好處是這種智慧可用來提高生產率。
以營銷文案為例:藉助AI,你可以生成100或1000(甚至更多)封電子郵件營銷漏斗,而在同樣時間內人類可能只能寫完一封。而且,AI越強大,其產出與人類的差異會呈指數級增長。那麼,現在你的生產力已經有了指數級提升了,隱含的結果或影響是什麼呢?你可以好好想想。
既然我們已經同意AI是生產力的倍增器,那AI能否讓其他方面也得到成倍提升呢?比如質量或準確性?
這是人類在使用AI時容易犯下的第一個錯誤。過去兩年我廣泛使用AI處理了各類專案、任務和實際場景,我可以明確地告訴你,儘管AI在速度上能夠勝過人類,但今天的AI還不足以在質量或準確性上全面超越人類。為什麼?很簡單:AI通常是要靠人下指令來執行,而下指令的人在很多情況下限制了AI輸出的質量和準確性。
這一切都可以追溯到提示詞工程這個話題:垃圾進,垃圾出。一些AI可以非常精準,生成的輸出質量甚至可能超過其人類指導者的個人能力,但人類的指令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機器輸出的質量和準確性。
為什麼這些很重要?歸根結底,一切都歸結到期望與現實的差異,依賴AI的人類必須有明確的期望,這些期望必須基於現實,而不是希望和無知。有一種非常常見、十分錯誤的期望毒害了無數創業者的思想,而他們對自己明顯的錯誤視而不見。這個錯誤有邏輯和相關性基礎,但卻忽略了一個關鍵因素……
那麼……
生活(以及商業)往往是一系列的“如果,那麼”,“如果”是我們正在考慮要採取的行動,“那麼”是預期的邏輯結果。每個創業者似乎都想盡快跳上AI這輛快車,其原因之一正如我之前提到的,是為了保持競爭力。如果競爭對手的業務使用了AI,那我也得用,這樣我的速度和體量才不落下風。這個“如果,那麼”非常正常,也合乎邏輯,我不認為是錯的,也不認為源於毫無根據的恐懼。
但這並不是我擔心的“如果,那麼”。我們知道競爭對手在用AI。如果我們想要超過或至少跟他們匹敵,我們很可能也得用AI。這沒問題。
我真正擔心的“如果,那麼”與競爭對手無關,而與客戶有關。在剖析客戶與AI之間的衝突之前,我們先看看那個用AI工具的最常見假設站不站得住腳:如果我在[銷售、市場、運營等]場景使用AI,那麼我應該享受到AI帶來的結果。
比方說,如果我將營銷內容產出或銷售效率(電話營銷、電子郵件等)提高1000倍的話,那麼我應該期望看到轉化情況提高1000倍,對嗎?
看出問題了沒有?提示:努力(或生產力)與結果之間未必總存在直接或線性關係。換句話說,只因為成倍提高了生產力或投入,未必意味著結果也會成倍增加。
可為什麼會這樣?這要歸結到一個關鍵例外,也叫做“人的變數”,而AI愛好者似乎已經忘記了這一點仍然存在。
速度從來都不是瓶頸
如果說速度是商業成功的唯一瓶頸的話,那麼AI顯然是讓銷售與利潤得到指數級加速的靈丹妙藥。但有一個非常簡單、十分明顯卻常被忽視的原因解釋了為什麼這一邏輯行不通:你再怎麼增加銷售、營銷或運營活動的數量,都無法完全彌補或控制消費者行為的自由意志和不可預測性,也就是所謂的人為影響。這也是人與機器會發生衝突的地方,而且並沒有明確的贏家。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你沒法光靠加速營銷材料、產品或服務的建立、釋出或運營的速度或數量就能大幅縮短潛在客戶轉化為客戶的時間或情感反應!換句話說,速度從來都不是限制初創企業增長或成功的真正瓶頸!對AI無效的人的“不可預測性”仍然是主要障礙,而現在,由於我們對的期望偏高,這種障礙導致的失望只會更加劇。
機器人進,人類出,操作者懵
作為創業者,我們都希望用一個簡單的增長公式就能輕鬆做好生意,但大多數業務並沒有那麼簡單。真要那麼簡單的話,每位創業者只需將利潤或籌集的資金投入到更多的營銷活動中,就可以輕鬆實現從六位數到七位數、八位數甚至九位數的增長。可現實並非如此簡單、順暢、線性、無風險或可預測。AI只會加劇這個問題,因為它讓我們誤以為“機器人水平的輸入”必然會產生“機器人的輸出”,而忽視了真正決定增長的決策者——人。
簡而言之:AI驅動的行動讓我們對AI加速和放大成果抱有期待,但我們忽略了一個事實:人的干預才是決定商業成功的關鍵因素。大多數購買決定並不是由機器做出的,而是由人做出的,而這些人並不會因為你的初創企業的營銷活動或運營速度加快而有超人AI般的行動速度。
因此,AI在初創企業的影響與應用與日俱增只會拉大創始人的預期與實際商業結果之間的差距,進一步加劇失望情緒,並讓創業之旅變得更加令人困惑。這只是一個例子而已,說明AI雖然看似能夠改善、增強或加速創業過程,但在某些方面卻增加了我們不切實際的期望,並慫恿人變得懶惰、急躁,讓創始人有挫敗感。
擁有AI並不意味著我們就可以跳過數月或數年的努力、辛勞、單調的工作、培養潛在客戶的過程,以及將品牌聲譽塑造為被認可、受尊重甚至會主動尋求的目標。在AI能夠控制人類行為之前,我們仍然需要適應那些目前支撐世界運轉的人類。只要付賬單的詩人,他們就還是最終的決策者,而AI則需要退居二線,在人需要的時候去幹人真正想讓它們乾的事情。
REVI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