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萬法學生湧入職場,律師行業能否托起就業之重?

作者 | 孫麟飛
來源 | 智合研究院
美國法學生會為找工作發愁嗎?
從美國律師協會(American Bar Association,ABA)2025年4月釋出的2024屆法學畢業生就業資料來看,答案似乎是否定的。
美國律師協會透過年度問卷調查收集資訊,並以標準509資訊報告(Standard 509 Information Reports)和畢業生就業資料(Graduate Employment Data)等形式,定期釋出關於法學院招生、在校生、畢業生、律師資格考試透過率以及就業結果的詳細統計資料。
資料顯示,截至2025年3月15日,美國法學生畢業後大約10個月,有87.1%的2024屆畢業生(即33,931人)獲得了全職、長期的、要求透過律師資格考試(Bar Admission Required/Anticipated)或J.D.學位是優勢(J.D. Advantage)的工作
不僅如此,獲得此類工作的畢業生人數比2023年增加了3,771人,同比增長12.5%。與此同時,儘管畢業生總數有所增加,但2024屆失業且仍在求職的畢業生比例,從2023屆的5.0%微降至4.7%。
ABA認證和法律教育委員會常務董事比爾・亞當斯(Bill Adams)在新聞稿中提到,自2019年應屆畢業生就業率突破80%後,這一資料便持續上升。不過他也補充道,2020屆是個例外,就業率僅為77.4%。
對比之下,國內法學生的就業資料似乎不那麼樂觀。
不好看的資料
目前,國內尚未有官方公佈的法學專業整體就業資料。不過,從歷年來部分省(市)和高校釋出的就業報告來看,資料不算好看。
注1: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做好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統計與核查工作的通知》(教學廳函〔2019〕22號),從2021屆畢業生起,“就業率”改為“畢業去向落實率”,計算公式為畢業去向落實率=(升學人數+出國人數+簽訂就業協議人數+籤勞動合同人數+其他就業形式)/畢業生人數。
在上海
由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編制的《2019年上海市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顯示,在2019年上海高校畢業生就業率中,法學專業本科、研究生就業率僅高於哲學專業。
上下滑動檢視更多
在貴州
由貴州省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辦公室編制的《2023屆貴州省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顯示,貴州全省畢業人數超過6,000人的法學專業,本科畢業生落實率在所有專業中排名墊底,其中,協議和合同就業率僅為69.44%,有1,000名左右的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待就業、暫不就業)。
上下滑動檢視更多
在安徽
由安徽省教育廳高教處編制的《安徽省普通高校本科專業佈局和需求分析報告(2023)》顯示,4,396名法學本科生畢業去向落實率88.22%,略高於僅有50人的哲學(88.00%)。
上下滑動檢視更多
高校“就業率”
· 《吉林大學2023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8月31日,法學專業畢業生的總體畢業去向落實率為83.84%,低於該校2023屆畢業生總體水平(86.62%)。
· 《中國政法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2021)》顯示,截至2021年8月31日,學校本科畢業生中,選擇升學繼續深造的比例高達73.12%,僅24.11%的2021屆本科畢業生選擇直接就業。
· 《華東政法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2020)》顯示,截至2020年12月11日,學校法學(民商法方向)、法學(刑事法方向)、法學(涉外卓越商事法人才實驗班)等6個法學類本科專業(方向)就業率低於該校2020屆本科畢業生總體水平(89.64%)。
注2:由於畢業去向落實率指標涵蓋了畢業生的協議和合同就業率、創業率、靈活就業率以及升學率等多方面情況,本文僅選取了部分對畢業生就業去向落實率進行細分型別單獨統計的高校就業報告予以展示。
注3:由於各高校報告的釋出時間與統計日期存在不一致之處,故不適宜進行直接對比,僅供讀者參考瞭解。
來源:《吉林大學2023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中國政法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2021)》
注4:報告中未單獨披露法學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報告顯示中國政法大學共有法學、管理學、文學、經濟學、哲學、理學和歷史學7個學科門類,其中2021屆法學的畢業生最多,共3,404人,佔全部畢業生總數的80.59%。
上下滑動檢視更多
來源:《華東政法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2020)》
方向選擇
· 《上海政法學院2023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顯示,學校2023屆畢業生中,選擇從事“法律專業人員”工作的畢業生佔比為28.85%。
·《西南政法大學2021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顯示,學校2021屆本科主要專業為法學,畢業生工作的專業對口度為93.04%,其中“很對口”佔比約41.74%。
· 《華東政法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2020)》顯示,學校本科畢業生明確去向單位性質為“律師事務所”的比例僅為21.83%。
來源:《上海政法學院2023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
來源:《西南政法大學2021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
來源:《華東政法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2020)
時間成本
此外,南京大學法學院調查結果顯示,學校法學畢業生求職投入時間以“6個月以上”(31.93%)和“3-6個月”(31.09%)為主。從簡歷投遞數量來看,超半數的受訪畢業生反饋投遞簡歷份數為10份以上,其中,22.69%需投遞50份以上。
上下滑動檢視更多
來源:《南京大學法學院2024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
愈辦愈多的法學院
法學的“坑”,源於高校不斷擴招。據教育部統計,2022年法學學科門類本科畢業生總數已達16.64萬人,法學碩士、博士畢業生共計5.6萬人。
對比之下,美國2023-2024學年,從ABA認證法學院畢業的J.D.學生總數為僅為3.89萬人。
此番差距主要在於,美國的法學教育為本科後教育。即初級法學教育被置於大學本科教育之後。根據美國律師協會最新統計,2024年秋季,美國法學院J.D.(多為3年制)和非J.D.(LLM和Master等,1-2年制)學生的總在校生人數僅為138,993人,約為國內法學學科門類在校生總數的15%,研究生在校人數的70%。
注5:美國律師協會法律教育和律師准入部委員會(The Council of the ABA Section of Legal Education and Admissions to the Bar),是經美國教育部認可的,負責法律博士(J.D.)課程認證的國家機構。
從更長的時間維度來看,美國J.D.專案入學人數在2010年達到頂峰(當年一年級新生超52,000人,J.D.在校生總數近14.75萬人),隨後開始下降,之後穩定在每年約38,000名一年級新生的水平。
此外,法學之所以大規模擴招,除了當時對法律人才的需求旺盛之外,也是因為“便宜”——一個教室、幾臺電腦,就能辦起來一個專業。相較於需要重大資金投入購置裝置的理工科來說,從擴招的角度看,確實划算很多。
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馮果在《從法學教育大國邁向法學教育強國的歷史自覺》提到,由於缺乏必要的法學門檻設計和辦學資質認證要求,沒有必要的評估和淘汰機制,結果不少法學院是在辦學條件極為簡陋、師資力量奇缺、沒有進行必要的可行性論證的情況下倉促上馬的,從而不同法學院校之間辦學質量良莠不齊,制約了法學人才整體培養質量的提升和社會對法學教育的評價。
從數字來看,自1977年“五院四系”等有條件的41個法學院系恢復法學專業招生,經過數十年的發展,1999年全國已有186個高校設定法學專業,佈局基本實現全國覆蓋。之後,隨著我國法學教育進入了大眾化教育階段,各學校法律系、法學院快速擴張。截至2022年,國內法學本科專業點已增加至625個。
對比之下,美國目前僅有197個機構和專案獲得美國律師協會(ABA)認證,可授予J.D.學位。
美國法學教育的兩大特點:一是精英教育;二是職業教育。
至於國內法學教育應當是大眾化教育的思路,還是要遵循精英化的教育,不少專家學者都發表過自己的見解。
在2018年一場由《中國法律評論》舉辦的對話欄目中,北京大學法學院院長潘劍鋒教授曾提到,中國發展到現階段,寬泛意義上的法治人才,社會上不是很欠缺,真正欠缺的是相對比較精英的或者高階人才,應該有一部分院校去承擔培養高階法律人才的歷史使命,去培養法制方面的精英人才。在我們六百多所學校中,可能二三十所學校傾向於精英化,中間三四百所學校傾向於職業教育……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前院長韓大元教授則指出,我們現在回顧四十年,要思考一個問題,由政府主導的法學教育改革有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體制機制上的問題。如不調整機制問題,無法提升中國大學的國際競爭力和內涵式的發展。
寫在最後
法學教育的大規模擴張,如今已顯現出負面效應。法學生的就業率開始碰壁,網際網路上不乏“勸人學法,千刀萬剮”的嘲笑。
今年1月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研究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工作。會上提出,要把最佳化學科專業設定作為改革重點,……以國家戰略、市場需求和科技發展為牽引,對學科設定和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科學調整,……不斷提升高等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契合度。
今年4月,教育部公佈了2024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2024年全國高校撤銷專業點數量飆至1,428個,停招2,220個。對於各大高校專業的調整,可謂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
當前,已有中國石油大學、天津醫科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等多所高校陸續撤銷了法學本科專業。2024年11月釋出的《湖南省高等院校學科專業最佳化實施方案》也曾“點名”法學,明確指出限制和減少法學專業招生規模。
大多數人上大學的目的就是就業,如果就業形勢不佳,人才供給過剩,那麼就應當調整。若未來大批次裁撤法學院成為現實,或許意味著,處於他們“改革邊界”的這批法學生們,會面臨更加殘酷的現實。
本文作者
孫麟飛
智合研究院資深研究員,關注律師行業資料,關注關於法律科技的一切
參考資料
[1] 中國法律評論:《徐顯明、黃進、潘劍鋒、韓大元、申衛星 | 中國法學教育的當下與未來》載微信公眾號“麥讀”2019年08月15日。
[2] 青柳:《頂尖大學裁撤文科,就像裁員裁到了大動脈》,載微信公眾號“冰川思享號”2025年03月21日。
[3] 王健:《中國式現代化與法學教育發展之路》,載微信公眾號“中國大學教學雜誌”2023年10月16日。
[4] 煙雨法:《長期的供過於求、學用脫節,法學專業”裁撤潮”要來了》,載微信公眾號“煙雨法明”2025年04月15日。
[5] ABA Section of Legal Education releases employment data for graduating law class of 2024,https://www.americanbar.org/news/abanews/aba-news-archives/2025/04/aba-section-legal-ed-employment-data-class-2024/,April 23, 2025.
[6] Julianne Hill,More 2023 law school grads found full-time jobs than any class in past 10 years, new ABA data shows,https://www.abajournal.com/web/article/more-full-time-jobs-for-2023-law-school-grads-than-in-past-decade,April 22, 2024.
[7] 2024 law grads show increase in full-time employment,
https://www.americanbar.org/news/abanews/aba-news-archives/2025/04/2024-law-grads-show-increase-in-employment/,April 29, 2025.
[8] ABA Section of Legal Education releases annual comprehensive report on bar admission data, https://www.americanbar.org/news/abanews/aba-news-archives/2025/03/section-legal-ed-releases-report-bar-admissions/,March 12, 2025.
關注智合
和百萬法律人同行
責編 / 吳夢奇Scott編輯 / 顧文倩Aro
分類 / 原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