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東西外國人賊愛吃,中國人打死都不吃?

人與人之間的味蕾真不相同
不少老外引以為傲的“美食”
到咱們中國都不配上桌
這還真不僅僅是簡單的口味差異
今天咱們就來看看
你要相信張騫嚴選
鄭和優選
如果一樣東西能吃
但是在中國卻沒有大面積鋪開
那十有八九是因為它太難吃了
而且是烹飪技巧都回天無力的難吃
比如
每逢感恩節
歐美家庭必曬油光鋥亮的烤火雞
但在中國吃貨眼裡
這簡直是烹飪界的"龐氏騙局"
因為這肉是真柴啊!
火雞胸肉纖維直徑≈53微米
(普通雞肉≈32微米)
肌原纖維間隙比土雞少40%
就算用老廣的秘製滷水醃三天三夜
火雞肉依然柴得嚼不動
老外自己也要配半斤肉汁才能下嚥
咱們中國人不吃火雞
屬實是因為好吃的雞太多了
無論是白切雞的滑嫩
三黃雞的肥美
還是文昌雞的鮮甜
德國人年均消費黑麵包21.1公斤
他們是真愛吃
但在中國除了極個別健身魔鬼
基本沒人願意嘗試
因為它硬得都能當防身武器了!
圖片來源| B站@滿洲里秋月白
德國人驕傲的Pumpernickel黑麵包
製作過程堪比鍊金術
全麥粉+黑麥+16小時暗黑烘焙
=密度2.1g/cm³的板磚
二戰期間,黑麵包還曾被當作
坦克履帶備用材料
黑麵包不僅僅
磨礪了日耳曼民族的精神和牙齒
也許還能讓人憶苦思甜……
沒錯,就是廣東老爺們
夏天經常在馬路邊
容易踩一腳
黏糊糊的非洲大蝸牛
非洲很多國家都愛吃非洲大蝸牛
奈及利亞會和西紅柿一起煮蝸牛湯
迦納是用棕櫚油煎炸
馬達加斯加喜歡用香蕉葉包裹後烤
麻辣大蝸牛
他們愛吃大蝸牛
主要是因為在過去食物匱乏的情況下
非洲大蝸牛可以獲取蛋白質
都吃了17萬年了
邊境洞穴中出土的蝸牛殼碎片
但在中國
非洲大蝸牛作為入侵物種
不僅不受歡迎
還是許多寄生蟲和病原菌的宿主
就連玩玩都很危險
更別說是吃了
還有一部分食物
咱們不吃是因為
研製出了更絕美的替代品
這個名字聽起來很唯美的乳酪長介樣
法國人年均吃掉26.3公斤乳酪
他們喜歡刀尖挑著藍紋乳酪配紅酒
在西餐中是高階料理食材
但是,真臭啊!
藍紋其實就是黴菌
揮發性硫化物含量≈臭豆腐的3倍
同樣是發酵製品
咱們中國胃更愛吃王致和腐乳
長沙臭豆腐
這個日本國民美食年產量22萬噸
他們搭配米飯、生雞蛋
圖片來源 | 《蠟筆小新》
甚至還有個專屬節日
——7 月 10 日納豆節
但是納豆的異味
真不是一般人能接受的
豆腥味和氨臭味交織
咱們還是更愛吃納豆的鼻祖
——豆豉
Sweetbread這道菜在法餐中可謂頂流
能賣到€180/份
這道法式名菜
其實取自未斷奶小牛的胸腺
法國廚師將其形容為
“雲朵般的口感”
但中國人卻不吃這玩意
一方面因為它的學名太下頭了
——"淋巴組織"
另一方面是因為這個東西成本太高
小牛長到6個月後胸腺就會退化消失
是「曇花一現」的食材
只有小小牛才有
就是很多人都養的萌寵
——荷蘭豬
作為安第斯山的神級食材
秘魯年消費6500萬隻荷蘭豬
每年還會舉行豚鼠選美大賽
當地人把自家的豚鼠打扮得十分華麗
選出豚鼠小姐
除了它可以得到“特赦”
其它參賽選手
統統做成各種特色美味
這道菜是真憑實力出道的美食
而且已經有上千年曆史了
中國人雖然接受不了
把可可愛愛的荷蘭豬宰掉吃了
但我們的四川人民成功研究了
「兔兔的108種吃法」
彼此彼此哈!
全球的飲食差異
也是一面地理、歷史、文化的鏡子
美食沒有高低貴賤
只有人類適應環境的N種方案
每種「反人類」的食物
都是各自版本的最優解
能讓自家百姓吃得理直氣壯
就是最硬核的美食文明
你最接受不了那種奇葩美食?
毛雞蛋?折耳根?
評論區聊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