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自帶抄底和止盈的交易策略

在長期投資中,交易策略非常重要的,沒有策略框架的投資,很難在長期實現穩健的收益。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自帶抄底和止盈的交易策略。
市場中流行的交易策略很多,但有效且省心的並不多。大家常聽到的交易策略,比如網格交易,它的原理是這樣的:一隻股票價格在50元到60元間來回震盪,你設定一個價格網格,比如每隔1元買賣一次,跌到51元買,漲到52元賣,自動“低買高賣”,聽著是不是很省心?
但它有個問題:如果市場單邊下跌,你可能會一直買卻越虧越多;如果單邊上漲,賣早了又賺得少。關鍵在於,你得猜對價格的波動範圍,這其實就是在“擇時”——猜錯了,網格就白搭。
此外,估值交易也是常見的,它的原理是:你分析資產的內在價值。比如某公司值100元,現在股價80元,你買進等著漲;漲到120元就賣。但現實沒這麼簡單,就算你算準了價值,市場可能因為情緒瞎跌好幾年,等不到回升你可能就撐不住了。這也需要“擇時”——得猜市場啥時候醒悟過來。
兩種策略聽著都美,但能堅持執行這兩個交易策略的人並不多。這是因為其都繞不開對時機的精準判斷,而這對大多數人來說,太難了。
今天我們來聊聊一種更為系統、更具紀律性的方法,能夠幫助我們透過系統化的方法,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實現“低買高賣”的理想境界。
動態再平衡 ——一種無需擇時的強大交易策略
動態再平衡這招之所以能玩得轉,是因為背後有簡單粗暴的邏輯支撐——均值迴歸。
聽著高大上,其實核心就一句話:資產的表現長期來看會繞著某個“平均水平”打轉。雖然不是每隻資產都老老實實聽話,但動態再平衡就指望這個規律。比如,某類資產猛漲一波,跑得太遠,離它的“正常狀態”太偏,接下來“冷靜下來”迴歸正常的可能性就變大。
策略怎麼對應?漲太高的(“高估”)趕緊賣,落太慘的(“低估”)趁機買,等著它們自己“回血”。這不就是瞅準均值迴歸的空子,撿偏離到恢復之間的便宜嗎?投資者靠這手,從資產跑偏到回正的路上吃點紅利。
動態再平衡操作的核心,就是定期或者在特定條件下,把你投資組合裡的資產比例調回你一開始定好的目標。比如,你想要60%股票、40%債券的市場配置,市場一波動,這比例就亂套了,動態再平衡就跳出來幫你“賣高買低”——賣掉漲太多的,買進跌太多的,自動把比例拉回正軌。

這策略為啥牛?

1、不用費腦子擇時,自動“低買高賣”
這方法最大的好處就是不用你盯著K線猜“啥時候買啥時候賣”。它自帶系統化的操作邏輯:市場跌了,資產比例偏了,它就讓你買進跌多的,相當於“分批抄底”;市場漲了,它就讓你賣出漲多的,自動“止盈”。舉個例子,你組合裡股票佔60%,漲了20%後變成64.29%,這時候策略就喊你賣點股票換債券,鎖定利潤。反過來,跌了20%,它就讓你買點股票攤薄成本。省心又聰明!
2、管住你的手,不被情緒牽著走
投資最怕啥?牛市貪心想賺更多,熊市慌得想割肉跑路。動態再平衡就是個冷靜的“機器”,牛市裡強迫你賣漲高的資產,熊市裡逼你買跌深的資產。比如,市場瘋漲時,你可能捨不得賣股票,但它會提醒你“別貪,賣點吧”;市場暴跌時,你想清倉,它又說“別慌,買點吧”。這招能幫你穩住心態,避免瞎操作。
3、控制風險,不讓組合變太野
長期不調的話,市場一波牛市下來,你那60/40的配置可能不知不覺變成80/20,風險嗖嗖往上漲。動態再平衡就像個安全閥,定期把比例拉回來,讓你的投資組合別跑偏太遠。比如,一個1989年底60/40的組合,如果從來不調,到2021年底股票佔比能到80%。有了這策略,風險漂移這事兒就不用擔心了。

具體咋操作?

操作方法有幾種,你可以挑適合自己的:
  • 按時間調:比如每季度或者半年調一次,簡單粗暴,紀律性強。
  • 按閾值調:比如比例偏5%就動手,反應快,能抓住市場波動。
  • 混著來:時間加閾值一塊兒用,平衡便利和靈活。
不過得提醒一句,別調太勤,交易成本會偷偷吃掉你的利潤。得根據自己的投資規模和市場情況,找個合適的節奏。

舉個例子看看

假設你有10萬塊,60%投股票(6萬),40%投債券(4萬)。股市漲20%,股票變成7.2萬,佔比64.29%,這時候觸發再平衡。你就得賣4800塊股票,把比例拉回60/40。這就是一次“高位止盈”。反過來,股市跌20%,股票縮到4.8萬,佔比掉下去,策略就讓你買點股票補回來,等於“低位抄底”。這邏輯聽起來是不是不錯,組合再也不怕波動影響。

這樣做會更好

從一個更宏觀的角度來看,動態再平衡可不是隻盯著股票和債券這對“老搭檔”調調比例那麼簡單。它其實是搭建和管理整個投資組合的大招,是那種“全面開花”的玩法。想象你的投資組合是個大雜燴,裡面塞滿了各種資產類別——股票、債券、黃金,這些資產的風險和收益特徵都不一樣,這時候,動態再平衡的效果就更佳了。
為啥這麼說呢?因為不同資產在市場裡往往不是同漲同跌,行情一變,有的蹭蹭上漲,有的嘩嘩下跌。這種“各自為戰”的表現,就會讓你的資產比例經常偏離你設定的目標。比如,股市牛了,股票佔比可能超標;債市火了,債券又冒頭了。這種時候,動態再平衡就派上用場了——賣掉漲得太猛的,買進跌得慘的,把比例調回正軌。這不就是經典的“賣高買低”嗎?而且,因為資產種類多、表現差異大,這種操作的機會也會更多,動態再平衡的空間就更大了。
所以,動態再平衡不是小修小補,而是投資組合的靈魂。它能抓住市場波動的節奏,讓你的資產配置保持平衡,風險和收益也能管得妥妥的。別把它框在股債組合這種傳統資產裡,把商品這些資產一併加入,效果會更好。
動態再平衡是個省心又靠譜的策略,適合不想費神擇時、追求穩健的投資者。它用系統化的方法幫你“低買高賣”,把市場波動變成賺錢的機會,還能管住風險。長期堅持下去,這法子能讓你在亂糟糟的市場裡穩住陣腳,慢慢達成投資目標。
想要做好資產配置,學會動態再平衡,長按下方圖片新增小雪,免費學大類資產投資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