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華爾街日報》發文披露:中美貿易戰開啟後,越南成為美企“脫中”的熱門選項。然而,隨著特朗普政府對越南也啟動關稅調查,越南正從“受益者”變成“靶子”。本篇文章講述了一位美國中小企業主在越南尋找供應商的經歷,揭示出一個更大背景:地緣政治博弈讓跨國供應鏈充滿不確定性。發上來僅供大家參考借鑑,請注意甄別。
一個美國人在越南的探索:在特朗普貿易戰中尋找出路
越南胡志明市——在距離美軍撤離西貢舊址不遠的一家屋頂酒吧裡,64歲的史蒂夫·諾伊梅耶(Steve Neumeyer)正興奮地準備談一筆生意。
來自威斯康星州謝博伊根福爾斯的諾伊梅耶,多年來一直為美國製造商尋找亞洲零部件供應商,從割草機配件到全地形車元件,再到匹克球用品應有盡有。這次,他的目標是為一家水培農業公司尋找價值15萬美元的塑膠零件供應商,於是來到了越南。
但特朗普對中國發起的新一輪貿易戰,讓他開始擔心——即便現在找到合適的供應商,將來還划算嗎?
特朗普的貿易顧問納瓦羅曾稱越南是“中國共產主義的殖民地”,指責它幫助中國產品“曲線”進入美國市場。特朗普本人一度宣佈對越南征收高達46%的“對等關稅”,後又暫停實施90天。他懷疑中越領袖的會面是為了“聯手對抗美國”。
但諾伊梅耶只想在這裡做點生意。一天結束後,他在胡志明市郊區考察完幾家工廠,坐在酒吧裡喝著啤酒,目光望向高樓林立的天際線。他看到了這個國家的活力和機遇。現代化工廠中,工人每小時工資不到2美元,正在大批次生產寵物玩具和輪胎。
“我今天真的很震撼,”他說。
五十年前,美越還是戰場上的敵人。如今,越南是美國鞋類進口的三分之一、傢俱的四分之一、服裝的五分之一的供應國。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對中國發起關稅攻勢後,越南迎來爆炸式發展,成為美國買家逃避中國關稅的首選。
稻田變成了工廠,美國品牌如蘋果、Gap和Crocs紛紛落戶。越南年輕且廉價的勞動力,加上持續發展的港口、公路和鐵路基礎設施,讓這個擁有一億人口的國家迅速崛起為“替代中國”的明星經濟體。
美越關係也隨之升溫。美軍航母多次訪問越南港口,2023年,雙方建立了“全面戰略伙伴關係”——與越南對中國的外交關係等級相同。
然而,特朗普的新一輪貿易戰給這段關係蒙上陰影。2023年,越南對美貿易順差達1230億美元,僅次於中國和墨西哥。
一些特朗普的盟友根本不把越南視為獨立經濟體,而是“中國工廠的延伸”。白宮如今試圖借關稅談判向貿易伙伴施壓,要求它們與北京“切割”——包括阻止中國企業在其境內設廠,或以越南為中轉進入美國市場。
對越南來說,這可能意味著必須在美國與中國之間選邊站隊。美國是其最大出口市場,中國則是最重要的整體貿易伙伴,更是緊鄰的地緣強國。選邊站幾乎不可能。
事實上,自特朗普任內以來,中國大陸及香港在越南的投資金額是美國的十倍以上。許多來自韓國、日本等國的工廠也高度依賴中國零部件供應鏈。即便美越最終達成協議避免徵收46%關稅,越南最終仍可能面臨高於其他發展中國家的關稅水平。

“現在的氣氛明顯緊張。”幫助諾伊梅耶找廠的供應鏈顧問喬·尤肯說。
越南之所以能崛起,得益於上世紀80年代末蘇聯停止援助後所採取的改革開放。面對700%的通脹與嚴重糧荒,越南開放國門,引入外資,提供免稅與免費土地建廠。
1994年,美國總統克林頓解除對越南的貿易禁令,兩國關係走向正常化。約15年前,隨著Nike等美企發現越南製鞋、製衣工人的工資比中國更低,訂單開始大量湧入。

前總統比爾·克林頓在2006年訪問河內時,在建立美國與越南的貿易關係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照片:法新社/蓋蒂圖片社
2018年,特朗普首次對中國商品加稅,貿易鏈大洗牌。中企與外企紛紛尋找繞開關稅的路徑,越南成為最大受益者之一。中國的零部件和原料可從深圳、廣州等工業重鎮快速運抵越南北部。海防新建的港口成為太平洋貨輪的必經之地,今年稍晚還將動工一條連線中越邊境的新鐵路。
2018到2024年間,越南對美出口額增長了三倍;與此同時,對中國的進口額也同步激增。這是一場“雙贏”——美國消費者買到便宜貨,越南工人獲得工廠工作。

34歲的杜氏幸是這輪崛起的典型代表。她在海防一個一室家庭中長大,後赴日學會計,如今在瑞典鋰電企業Polarium越南分部擔任倉庫主管,年薪約6000美元。她與丈夫(收入更低)共同攢錢蓋起一座三層樓的房子,兩個女兒上舞蹈班,自己戴上了價值1400美元的牙套,還用iPhone記錄家庭出遊照片。
“以前這些都是奢侈品,”她笑著說。

應鏈顧問喬·尤爾肯(藍色襯衫),,與諾伊梅耶(紅色短袖)一起參觀工廠
正是看到這種發展潛力,諾伊梅耶想分一杯羹。他成長於威斯康星州農場,家裡有親戚曾參戰越南,但很少談及過往。他對越南的最初印象,僅僅是“美國的戰爭對手”。
2004年,為尋找更便宜的供應商,他首次來到越南拜訪一家木製傢俱廠。雖然當時有些忐忑,但一下飛機他就被當地人對美國人的友好打動。“這裡的人真的很熱情。”他說。
那次他沒有談成生意。但這次再訪,看到越南飛速發展,他感到樂觀。
他的公司NeuQuality是一家貿易中介,年營業額不到2500萬美元,團隊僅5人。他負責替客戶尋找亞洲的廉價優質供應商,處理工廠關係與商品進口。
在越南的考察中,他拜訪了沃爾瑪寵物玩具供應商所在的一家塑膠工廠,希望看看它能否改造生產線,為水培公司定製塑膠水箱。他查看了生產線、質量管理記錄,還與工人對視互動,判斷員工士氣。

在工廠展出的其他塑膠製品中,擺放著寵物玩具
“我會回去告訴客戶,這家工廠有能力接單。”他說。
他隨後又走訪了一家臺資輪胎廠,產品由越南工人用中國產橡膠壓制而成。他問廠方負責人:“能不能不用中國原材料?”
在特朗普加稅背景下,他擔心美國未來會對進口商品的原產地展開嚴查。上週,美國就剛對幾家在越南設廠的中國太陽能板公司徵收懲罰性關稅,理由是“中國國家補貼導致傾銷”。

低廉的勞動力成本使越南製造業成為中國以外的有吸引力的替代品
“我不想哪天有人上門質問我在欺騙政府。”他說。工廠負責人回應會考慮其他橡膠供應源,但表示中國的產品目前最便宜、品質也最好。
諾伊梅耶相信,只要越南的關稅水平低於中國,客戶仍會接受這個價格。
第二天,他離開越南迴到威斯康星。離特朗普設定的90天關稅緩衝期結束還有10周時間。但客戶還在觀望,沒有下單。他自己也處於“繼續等”的狀態。
“可能還得再等等,一個月、兩個月,也可能三個月。”他說。
他希望關稅別讓本來就不輕鬆的生意更復雜,但也理解商業環境已今非昔比。

諾伊梅耶預計美國將收緊進口管制,認為包含中國材料的產品存在風險。

《改革開放的另類風險:大發展的反噬》(點選即可)
語音節目系列
歡迎大家加微信,方便交流。

點選二維碼加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