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關注公眾號, 點選上邊藍字——皮皮蝦。
四月張家界 ——撲朔迷離的武陵源
作者:劉向紅
(所有發表於本公眾號的劉向紅的文章均經作者授權)
4月的最後一天,張家界一早就下起了雨。昨天的霧在我心裡還沒散去,如今這雨又來了。
大巴把我們帶到景區時,雨還沒有停下來的跡象。好在勤勞的鄉民們已經為遊人準備好了雨衣、斗笠、雨傘甚至防雨鞋套,我們買了雨衣、鞋套就準備上山了。接下來要坐百龍天梯遊張家界北部武陵源景區,導遊說,那裡有美國科幻電影《阿凡達》的拍攝地。

百龍天梯,高差335米
儘管下著雨,天梯入口的景色還是令我眼前一亮。高高低低、形形色色、犬牙交錯的山峰,在鮮活欲滴的綠色叢林簇擁下把入口團團圍住。峰體裸露在外的灰黃色砂岩紋路清晰可見,層層疊疊、縱橫交織,似千歲老人千錘百煉的肌膚,古樸剛勁。花草樹木從砂岩縫間鑽出來,給山峰披綠掛彩,千姿萬態,剛柔相濟。遠處的峰林雲纏霧繞,混跡雲天。

天梯入口景色

砂岩結構的犬牙狀山峰
幾隻猴兒在通向天梯的木質走廊頂上和欄杆間跳來跳去,有一隻像熟練的清潔工,蹬在垃圾箱頂端,俯身用修長的手拉開垃圾箱門,撈出一盒遊人吃剩的食物,不緊不慢地吃著。見我們靠近,停下嘴裡的活,漫不經心地任由我們拍照,偶爾東張西望一下,不搶東西也不招惹人。我不禁有些疑惑,這猴兒是順從我們呢還是對我們不屑一顧?想起多年前峨眉山的猴子,可是又餓又兇,四處招惹遊客,掏口袋,搶東西,怕得我要命。這裡的猴兒太友好了。



對於猴子,我總有一種不同於其它動物的特殊感覺,它們就像是人類的孩子,一舉一動酷似人類,除了腦袋幾乎什麼都要優於人類。派它們去長跑短跑馬拉松,分分鐘碾壓所有世界冠軍;論飛簷走壁的功夫,人類練了幾千年也只是在武俠和神話小說中見過,卻是猴兒們的日常動作。倘若在猴兒腦袋裡植入一枚小小晶片,恐怕會勝過所有機器人。不知在猴兒們心目中,對人類又是何等感想?
百龍天梯其實是一臺大型高速電梯,載著我們垂直上行。天梯背面的一整塊落地玻璃,正對著武陵源群峰,隨著天梯上升,可以透過玻璃觀看峰群的不同層面。我們用手機貼著玻璃錄下了那幾秒之間的人間奇觀。小時候在電影裡看過天女下凡,如今我們是反其道而行,過了一把凡人上天的癮。我想,乘天梯下去的感覺應該是天女下凡了。但下去的時候我站的位置靠近天梯門,那面玻璃被人擋住了,錯過了下凡的那一高光時刻。也罷,我不能總是佔著最好的位置吧。

到達山頂時,雨似乎停了一會兒,從高處看峰林,又是另外一番景象。雨後大霧迷茫,傳說中的武陵源三千奇峰,若隱若現。一陣山風吹來,它們從雲霧裡冒出頭,像是從煙波浩渺的海上飄浮而來,撲朔迷離,望不到邊;又似古代將軍的八卦陣或點兵場,詭秘而神武。山風過後又是一片迷茫,倚欄良久,才能等到山風再次撥開迷霧的那一剎那。雖然是實實在在的峰林景觀,可那魔幻而𣊬息萬變的景象如同海市蜃樓一般難以捕捉,出神入化的飄飄仙氣和神秘之感油然而生。


我和福潔、文凱在痴痴等待那風吹霧散間,發現同伴們已不知去向。大家都穿著雨衣,辨識度很低,沒有人發現我們這三個賴著不走的大活人。好在山裡還有訊號,我立馬打電話向先生報告,導遊很快折回來找到了我們。文凱和福潔是隊伍中最按時最守紀律的遊伴,我稱他們為最受歡迎人士,這下也被我帶偏了。

季說,雨後的張家界最美,雨後的雲霧會給群峰增色。要我說,雨後的張家界不僅美,還捉摸不透。雨後放晴應該更美,那雲霧像白色的輕紗飄帶繞著山峰,卻不遮擋它的全貌,何其美也。這天沒有放晴,雲霧有些厚重,有點美中不足。

小蠻腰
沿著𣏾道前行,景物不斷變化。藉著山風,薄霧中的小蠻腰露出了嬌羞之氣,一會兒又拂袖而去,不見蹤影。衛平為她抓拍了這張正面玉照。
這小蠻腰與廣州的小蠻腰真有幾分神似,但此小蠻腰非彼小蠻腰。它長在深山,天生麗質,婀娜多姿,周圍環境亦是妙美如畫。我駐足看了好一會兒,不忍離去。
匆匆而過的我們,只是抄近道與武陵源打了個照面。季說,我們只看了它的十分之一不到。我想我會再來的,我要看它的全貌,看它萬里晴空下的樣子,那一定很壯觀。
我們原路返回,坐天梯下山時已是晚餐時分。回旅館前來到預先訂好的大隊老漁村吃晚餐。

大隊老漁村用一種特殊的方式歡迎我們。一根中間扎著大花結的紅綢帶橫在大門前,紅繩後面站著一位身著鮮豔少數民族服飾的姑娘,我猜應該是土家族。隨後又來了幾個穿著同樣服飾的姑娘,齊聲唱起了山歌,我雖沒完全聽懂,但知道是情歌對唱。年輕的美國親友們肯定是聽不懂的。她們唱完,輪到我們唱了,大女兒靈機一動,提議唱生日歌,這主意不錯,這可能是我們這夥人中唯一人人會唱的歌了。大家用英語齊聲唱起了生日歌,土家族姑娘們一聽這熟悉的曲調,笑得合不攏嘴。唱完,姑娘們剪斷紅繩,給每人敬上一碗甜米酒。我喝了兩口,那酒純香純香的,甜味正好,十分好喝,只是我不敢多喝。

進得門來,我們被領進了一間有烤火爐的房子。這烤火爐方方正正,用瓷磚砌起來的,比較大,周圍能坐好多人,比小時候爸爸老家那圓形的土坑烤火爐氣派多了。火爐上面的鐵勾子上掛了個黑色的鐵罐子,想必是用來燒水的。在山裡淋了些雨,身上還有點溼,烤烤火是再好不過了,大家興高采烈地圍著爐子烤起火來。
我開始沒有注意到屋頂上的東西,偶然一抬頭著實被震驚到了,屋頂上臘肉臘魚整整齊齊掛滿了半個屋子,簡直是豪橫。小時候爸爸老家掛的臘肉臘魚也就幾大塊,當時都覺得很多了,和這個一比,真算不上什麼。

除了臘製品,隔壁的屋子裡還有各種各樣的乾菜酸菜泡菜,都是地道的湘菜原料,冷不丁兒以為自己進了菜市場。看那幹蘿蔔條又白又長,想象不出得多長的蘿蔔才能曬出這麼長的蘿蔔條,忍不住買了幾把,還買了兩盒煙燻豆腐乾,統統帶回了美國。回家後炒了點嚐嚐,那味道別提有多好,特別是煙燻豆腐乾,吃後真是滿口留香。

乾菜和泡菜

酸菜罈子
別以為真進了菜巿場,穿過幾道門可是情調十分優雅的庭院,穿過庭院才是吃飯的地方。桌子很大,輕輕鬆鬆坐下我們一行23人。有了這麼正宗的湘菜原材料,菜的味道也就正宗無疑了,一點沒有讓我們失望。



出了餐館,儘管吃得很撐了,乾菜也買了,還是意猶未盡,心裡還惦記著那些臘貨,那些罈罈罐罐和乾菜。作為吃貨的我,有一種想把它們都搬回家的衝動,下次來張家界一定再去光顧。
大家回旅館清洗完畢後,又在旅館門前集合了,坐大巴去天門狐仙峽谷大劇場看音樂劇。後來才知道,這場表演才是這天的高潮。

“老年組”看劇前在旅館大廳合影
從左至右:文凱、子略、Nina、亞雄、福潔、向紅、衛平。

劇場前門


舞臺中央


依山而建的劇場,背靠天門狐仙峽谷,妥妥的現代天然立體大劇場。實體背景加上現代科技手段,舞臺真實而夢幻,表演維妙維肖。劇場兩邊的螢幕上有中英文和韓文,顯然是為國外遊客設計的。

舞臺一側
音樂劇的情節是一個美麗的神話傳說,劉海和白狐的故事。取材於家喻戶曉的湖南花鼓戲《劉海砍樵》。劉海哥與胡大姐的愛情,愛到地老天荒,愛到海枯石爛。他們站在一座斷橋的兩頭,等了一萬年,終於用真情融化了斷橋,兩端合二為一,有情人終成眷屬。

等你一萬年
在現代人眼裡,故事不免荒誕而幼稚可笑,可在舞臺上是神奇而美麗的。
我被音樂劇的歌詞所吸引,整場音樂劇就是一本湘民詩集,簡單直白,鄉情濃烈,極富畫面感。“鴛鴦枕,合歡被,被子蓋哥哥蓋妹;青羅帳,紅木床,席子墊妻妻墊郎。“ 這些帶著泥土味兒,寫實質樸的歌詞,看似赤祼裸,實則工巧,採用烘托類比的手法,將情與性以優美巧妙含蓄的文字表現出來。這是音樂劇較之電影更唯美之處。
白天遊神奇的張家界,晚上看神奇的音樂劇,我在現實和夢幻裡有些搖擺不定糾纏不清了,人都快飄起來了,恐怕是沾上些仙氣了麼?我想,此地久留必成仙。
向紅於06/19/2024 於舊金山灣區
附:照片均為同遊的朋友拍攝
劉向紅的文章:
劉向紅:風雨中的冰島溫泉
劉向紅:極光——千呼萬喚始出來
劉向紅:暴風雪驚魂
劉向紅:一天享受冰的四種美法
劉向紅:吃在冰島
劉向紅:車陷路旁
劉向紅:煙雨草帽山
劉向紅:瀑布!瀑布!
劉向紅:美景美片無人機
劉向紅:撿乾柴
劉向紅:算命
劉向紅:牌迷心竅
劉向紅:那些隨風飄落的日子
劉向紅:新年第一天徒步穿越舊金山
劉向紅:情人節週末阿拉米爾瀑布行
劉向紅:美國華人執業醫生協會東灣活動散記
劉向紅:牡丹村的美食和杏花雨
劉向紅:加州怒放的野花
劉向紅:從走“紅地毯“開始的長週末
劉向紅:巴黎印象之遊凡爾賽宮
劉向紅:巴黎印象之從盧浮宮到奧賽博物館
劉向紅:從地中海到大西洋,從巴塞羅那到巴黎— 盡在高鐵中
劉向紅:香榭麗舍大道覓茶花女卻巧遇英國王
劉向紅:踏青大菠蘿山
劉向紅:“腳都”長沙
劉向紅:武岡尋根
劉向紅:武岡尋根(續)
劉向紅:坐花轎——女兒大婚
劉向紅:四月張家界 ——霧鎖天門洞
劉向紅:極光——千呼萬喚始出來
劉向紅:暴風雪驚魂
劉向紅:一天享受冰的四種美法
劉向紅:吃在冰島
劉向紅:車陷路旁
劉向紅:煙雨草帽山
劉向紅:瀑布!瀑布!
劉向紅:美景美片無人機
劉向紅:撿乾柴
劉向紅:算命
劉向紅:牌迷心竅
劉向紅:那些隨風飄落的日子
劉向紅:新年第一天徒步穿越舊金山
劉向紅:情人節週末阿拉米爾瀑布行
劉向紅:美國華人執業醫生協會東灣活動散記
劉向紅:牡丹村的美食和杏花雨
劉向紅:加州怒放的野花
劉向紅:從走“紅地毯“開始的長週末
劉向紅:巴黎印象之遊凡爾賽宮
劉向紅:巴黎印象之從盧浮宮到奧賽博物館
劉向紅:從地中海到大西洋,從巴塞羅那到巴黎— 盡在高鐵中
劉向紅:香榭麗舍大道覓茶花女卻巧遇英國王
劉向紅:踏青大菠蘿山
劉向紅:“腳都”長沙
劉向紅:武岡尋根
劉向紅:武岡尋根(續)
劉向紅:坐花轎——女兒大婚
劉向紅:四月張家界 ——霧鎖天門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