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三不做,一年病不沾”,7月15入伏,3不做分別指啥?

俗話說:
“冬養三九,夏養三伏。”
今年三伏從7月15開啟,
到8月23結束,
一共持續40天之久。
在三伏天,出門天氣悶熱;
稍微行走,就會大汗淋漓。
三伏天,
心煩意亂,坐臥難安,
稍有不慎,沾染溼氣。
老古語有言:
“入伏三不做,一年病不沾”,
讓我們看看有哪“三不做”?
究竟有沒有道理?

01、不“貪涼”
三伏天,
有很多大人孩子都貪涼,
因為天氣熱,
衝冷水澡,會很舒服;
冰飲果汁,去熱降燥。
但過於貪涼,
對我們的身體有礙。
譬如,
我們洗完澡,不要進空調房;
我們貪冷飲,也要注意適量;
我們鍛鍊完,不要立即沖澡。
一些會導致寒溼入體的事,
我們一定要注意,千萬別做,
別因為貪涼爆發疾病,
也謹慎溼氣入體,傷害關節。

02、不“暴露”
夏天草木茂盛,
人的身體陽氣也足,
但因為穿的衣服很少,
就會導致陽氣外洩。
所以我們穿衣的時候,
儘量護住肩頸、腳底、肚子,
避免損陽氣,沾染溼風邪氣。
尤其是我們有時候,
在空調房辦公的時候,
也要避免空調直吹,
溫度過低,就披一件外套。
睡覺的時候也是如此,
最好是蓋薄被,
不要仗著年輕就貪涼,
陽氣損失過多,
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不良影響。

03、不“飲食無節制”
夏天,
有些人最容易沒有食慾,
一日三餐不但吃的不規律,
有的時候就乾脆不吃。
其實這樣很容易造成,
我們的脾胃虛弱,
甚至導致腸胃紊亂,
不利於我們的健康。
吃飯少吃,三餐俱全,
避免過於油膩,難消化的食物;
避免暴飲暴食,靠飲酒來果腹。
我們吃飯,有節制,
葷素搭配,補充膳食纖維,
儘量清淡,減少腸胃負擔。
養成好的飲食習慣,
是我們身體養生的關鍵!

三九,最寒冷;
三伏,最炎熱。
但恰恰是最炎熱的時段,
我們尤其要注重身體養生。
保養得當,一身輕鬆;
身體康健,才有厚福。
希望我們和我們的家人,
都能做到不貪涼、不裸露,
飲食上面有節制,
順順利利度三伏,
健健康康過一生!
點選

關注我們、弘揚正能量

你若喜歡,別忘了點個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