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兩打酒鋪」完成近千萬元天使輪融資,社群與極致價效比的新碰撞

散酒的記憶在消散,
但有人看到了它不變的「剛需性」和「新解法」。
任彩茹
編輯喬芊
來源|36氪未來消費(ID:lslb168)
封面來源採訪供圖
36氪獲悉,「唐三兩打酒鋪」近日宣佈完成近千萬元天使輪融資,投資方為挑戰者創投。本輪資金將用於門店拓展、品牌宣發等。
2023年11月23日,唐三兩打酒鋪(以下簡稱唐三兩」)在成都九眼橋附近開出首店,白酒、啤酒、果酒、米酒、黃酒、洋酒等品類一應俱全,酒罐上寫著三兩好酒 天地糧心」。
扎進「打酒鋪」,這個離年輕人有些遙遠、甚至即將「消散」的業態,唐三兩希望回答兩個問題:一是怎麼讓消費者用最低成本喝到一款好酒,二是怎麼用最低成本開出一家店。
首店開業前,團隊的預期是三個月後說不定單日能賣到1000塊」,這個數字意味著不錯的盈利能力。實際的結果出乎意料,第一天銷售額2000+,第二天7000+。
這也是個好生意。」創始人&總經理李孟龍向36氪感嘆,它不止是個好事情。」歷經過去一年的裝置打磨、跑酒廠、選址標準細化以及運營探索,如今的唐三兩在全國陸續落地了超30家門店,已覆蓋成都、重慶、廣州等城市。
談話過程中,李孟龍向我們展示了唐三兩的一條後臺消費記錄——消費頻次最高的那位使用者,一個月購買34次。懂酒的人更容易接受散酒,完全不懂的也容易接受,因為它好喝、便宜。」而唐三兩總的使用者盤裡,男女比例約為53%和47%,18~30歲間的使用者目前佔比最高。
這些資料也驗證了一個事實,即便各式各樣的包裝酒、名酒擺滿貨架,人們對於酒的極致價效比」需求,至今都存在且未被滿足。近兩年,光瓶酒逐漸走紅便是例證,但它也不足以從根本上調整酒廠——品牌——銷售公司——各級經銷商——終端」的複雜價值結構。
唐三兩的模式簡單可理解,去掉中間環節,從酒廠直連終端。挑戰則在於安全性、品質,以及更貼近真實需求場景的運營。
包括李孟龍在內,唐三兩的三位創始人均在酒水行業從業十餘年,對酒廠、品牌、零售經銷等產業環節足夠熟悉,具備「親自下場」的能力與認知。
與此同時,這家初創品牌的活力又從諸多細節裡流溢——選酒會讓客人給新品打分,0分的標準是狗都不喝;在聖誕、元旦這樣的熱鬧節日裡獨自安靜、請客人喝酒,感嘆我們的定位是日常、是拍vlog;也會參考「MBTI」來大致判斷一個人是否適合打酒鋪生意等等。
一個古老的業態,會以什麼樣的方式被重新煥活?

以下是36氪與唐三兩創始人&總經理李孟龍的對話:

酒本身的魅力是「剛需」,

但它被忽略太久了

36氪:見到你之前,散酒這個名詞已經離我們太遠了,更像年代劇裡的一個符號。
李孟龍:它的確在消亡。九十年代,散酒是絕大多數酒類使用者的選擇,因為品牌太少,醋、醬油等也都是散裝銷售。隨著時間變化,瓶裝酒選擇越來越豐富,大家從關注產品變成關注包裝、關注品牌、關注渠道。新一代年輕人已經沒有散酒的習慣,只有散酒的記憶。
36氪:年輕人不接受打酒的方式了,本質是因為什麼?
李孟龍:一個大酒缸,掀開蒙布,直接就打。年輕人首先不接受這種方式,它看起來就不太放心。並不只是動作不安全,而是沒人說得清楚裡面賣的到底是什麼東西。
安全問題是關鍵中的關鍵。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去年上半年都在做一些基礎工作,比如裝置、供應鏈,怎麼把酒從安全的裝置裡打出來等等。
36氪:你們最初怎麼看上了這個問題重重的生意?
李孟龍:我是酒水連鎖零售出身,發現有些問題是連鎖零售商沒辦法解決的。任何一家酒水連鎖公司的銷售額裡,名白酒的佔比都奇高。名白酒的使用者只有一小部分人,過去30年裡,針對中國普通酒類使用者的產品、服務、場景、渠道變化是不大的,這是很大的需求空間,但仍沒有被看見。
36氪:對,朋友日常聚餐就是個很痛」的場景,喝名酒有點詭異,如果有小眾、便宜又好喝的酒,大家反而會覺得驚喜。
李孟龍:對普通消費者來說,想在100塊以內選到、喝到一款放心的酒是有一定難度的,我自己能想到的可能都不超過5款,很多酒很難判斷是不是純糧固態發酵。
36氪:所以唐三兩瞄準的是高淨值使用者以外的大眾消費者?
李孟龍:高淨值使用者的好處是消費能力強,能推高單價和毛利。但對他們來說,酒水往往是商務社交工具,不是生活習慣。傳統酒類連鎖的客單價基本在六七百左右,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沒有哪個行業的零售渠道有這麼高的客單。
酒本身的魅力是剛需。對真正的普通酒類使用者來說,酒是柴米油鹽一樣的東西,我們是真的想服務好這群人。商業邏輯上,他們也有更大的承載空間,而且需求穩定,消費能力其實非常強。更重要的一點是,行業內沒有巨頭。
36氪:但這部分需求一定是散酒來滿足嗎?光瓶酒、主打價效比的盒裝酒不夠嗎?
李孟龍:酒的產業鏈結構決定了散酒的優勢——不可能有任何包裝形式的酒比散酒更便宜。成本結構上,酒體成本佔比並不高,真正高的是品牌、包裝、渠道。品牌公司把基酒變成品牌酒,賣給銷售公司,銷售公司賣給一級經銷商、再到二級經銷商、終端,最後是消費者。整個鏈路裡,每一步都得有自己的利潤,哪怕是光瓶酒,也得留出很高的渠道費用空間。
第二,散酒的體驗是所有包裝酒都沒辦法比的。名白酒的使用者中大部分可能更傾向選擇的是品牌,但普通使用者的需求其實很簡單,就是找到自己喜歡味道的酒,這是回到了酒水最本質的需求裡。
我們有很多使用者從唐三兩開始,用3分鐘就學會了怎麼區分清香、濃香、醬香,10分鐘就知道怎麼判斷大概年份,他們會覺得這東西太牛了、太好玩了。所以你問散酒一定有市場嗎?一年前我可能多少還有點猶豫,會擔心使用者會不會偏老,但現在市場和資料都在告訴我說「它一定有市場」。

它們是拍電影,

我們是拍vlog

36氪:唐三兩的打酒有什麼不一樣?
李孟龍:很多酒吧、小酒館可能經常會強調一句話,叫最不重要的就是酒,它更多賣的是社交體驗,這是另一種很重要的需求,但不是我們的能力。
對唐三兩來講,酒是唯一重要的事情,我們只關心我們的酒夠不夠好,不追求拍照好看、環境驚豔等等。我們店裡燈光很亮,我希望顧客能看清桌面和地面都是乾淨的,坐在這內心很平靜、有安全感,好好喝酒就行。我們的目的是希望它不挑人
36氪:你們的場景是更日常、更溫情的。
李孟龍:這也會有個劣勢,就是聖誕節、元旦節之類大家出去過節了,我們的生意可能就沒那麼好了。而在這種日子我們都會免費請老客人喝酒,反正也沒啥生意(笑)。你想,天天在樓下喝酒,都跨年了,肯定要選那種有樂隊、有氛圍的地方去玩。它們是拍電影,我們是拍vlog,彼此其實是沒有矛盾的。

唐三兩打酒鋪的「社群感」

36氪:所以我之前問你們的投資人,唐三兩是賣酒還是賣體驗,得到的答案是賣酒
李孟龍:對,不是所有人都喜歡跟別人一起喝酒。社交對很多人而言可能會是壓力,所以我更希望把打酒鋪當成自己客廳的延伸,而不是一個獨立的場景,放輕鬆就最好了。
我們的使用者雖然不是為體驗買單,但體驗對我們來講卻依然是非常重要且長期的事情。酒是隨時在換的,門店的運營才是生存的充分條件,而人情味是門店運營的最高標準。
36氪:你們怎麼塑造人情味
李孟龍:方方面面。跟路過的人打個招呼、讓大家免費嘗酒,包括我們店裡不會賣餐,因為周邊都是飯店、小餐館,顧客想吃什麼就可以自己打包過來,如果沒帶吃的,我們會免費送他們一些花生、瓜子來下酒,也不會讓他們空口喝酒。
36氪:確實,很多酒館的花生、毛豆價格並不低。
李孟龍:但這些能賺多少錢呢?我們看待使用者價值,是站在三年、五年甚至更長的時間線上,拉長時間去看單次消費金額太不重要了。甚至在唐三兩的門店喝酒可能是有上限的,89塊錢暢飲,顧客如果一開始沒想好喝多少,就一杯杯點,最後只要超過89,我們就會按暢飲給他算。在唐三兩喝酒完全不用有壓力。
36氪:89塊錢是什麼概念?
李孟龍:在成都是一杯半精釀的價格,或者小酒館三瓶科羅娜、50ml的威士忌。但在唐三兩,89顧客可以喝得很滿足開心。
36氪:門店運營裡,你有最關心的指標嗎?
李孟龍:我最關注的其實是復購率,它能驗證唐三兩在使用者心裡的價值。我們不太去關注客單,因為有人買15的,有人買240的,這件事控制不了,強迫15塊的使用者買240的,那他就不是使用者了;我們也從來不做推薦,因為15塊的酒我們也能保證是純糧固態。這也是為什麼唐三兩的價格覆蓋15~480,要滿足所有人的需求。

在「三兩選酒會」裡產生爆款

36氪:回到「酒」這件唯一重要的事上,你們賣什麼酒?
李孟龍:不同地方、不同店都是不一樣的,我們現在產品池大概有120款,有白酒、啤酒、梅子酒、洋酒、黃酒、米酒、山楂酒、葡萄酒,但一家店只能有40款。像有些社群北方人多,就會主賣38度、45度的低度白酒;有些社群周邊有很好的精釀環境,店裡會有一些普通使用者接受度不高、反而在這裡好賣的精釀產品。

唐三兩的打酒區

36氪:怎麼來得出這樣的偏好結論?
李孟龍:我們選品的第一步是驗酒廠的資質,第二步是產品的檢測報告,第三步是專家定價,第四步也是最重要的,是我們的選酒會。
每個店都會開唐三兩選酒會,假如下個月有15款新品,我們會邀請客人開品嚐,最終只有平均分4分以上的酒才能上。每個門店選出的酒不一樣,產品結構就都有區別,這也是社群的魅力——只用對周邊的客人負責就好。
36氪:給一款酒的打分標準是什麼?
李孟龍:沒有任何專業標準,唯一標準就是客人的感受。0分是狗都不喝,5分是老子馬上就要喝,4分是好喝,我會推薦給別人,3分是還不錯,我會偶爾喝,2分是誰愛喝誰喝,反正我不喝
有時候一場選酒會能選出三四款,而且爆款機率很高。像青草仙人掌就是我們自研的一款酒,聞起來有割草坪的清香,喝起來微甜、有氣泡感。因為低度酒需要有趣,我們會去自研,白酒很少自研。
36氪:哪些人可以來參加三兩選酒會
李孟龍:隨機。剛開始邀請,沒人願意來,後來人越來越多了就是隨機,我們會盡量避免重複。
36氪:選酒會一般多久一次?
李孟龍:春天會更頻繁,因為要準備夏天的酒,需要更豐富。冬天之前可能只會有1~2次烈酒的,烈酒玩法又很不同,是「盲品」。我們拿兩種同類型的名白酒及唐三兩的散酒,讓顧客來連線
36氪:你自己有最喜歡的某款好酒嗎?
李孟龍:酒其實不太有絕對的好壞,就像新世界的紅酒一定不如舊世界的嗎?人本身對酒的喜好就跟吃菜一樣,是多元的,只單純透過價格來判斷價值我們認為是沒有意義的。即使是15塊錢的酒,只要是純糧固態的,都能算好是酒,100%純糧也是我們衡量品質的標準。顧客只需要挑選他自己喜歡的口感,他喜歡的對他來說其實就是好酒,其它的事情都交給唐三兩來做就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