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汽車媒體平臺的測評,在網上引發了熱議。
7 月 23 日,懂車帝與央視新聞聯合開展的智駕碰撞測試公佈結果。考試結果一公佈,很多人都驚呆了。
在過去幾年裡,我們聽到的宣傳大多是「XX 品牌,遙遙領先」、「智慧駕駛超越特斯拉」。在很多人的印象裡,國產品牌,已經是智慧汽車賽道當之無愧的「優等生」。
然而,最終的「榜單」卻顯示,特斯拉在高速和城區兩個測試場景中,都拿下了最好的成績。
懂車帝的影片和結果一齣,汽車圈立刻「炸了鍋」。很多專家和車評人開始討論:這次考試公平嗎?就在大家爭論不休的時候,馬斯克的轉發又添了一把火,直接把它送上了熱搜,變成了全民關注的話題。
懂車帝的這場測試到底測了什麼?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場「大考」?
01
無車倖免
先簡單介紹一下這次懂車帝測試的基本情況。
這次測試的陣容相當龐大,懂車帝找來了 36 款市面上主流的智慧汽車,比如大家熟知的問界(華為鴻蒙智行)、理想、小鵬、蔚來,當然也包括了智慧駕駛領域的「老牌勁旅」——特斯拉。
考試題目也很有講究,一共設定了 15 個模擬科目。這些科目都非常「接地氣」,衝著我們日常開車最頭疼的痛點去:比如夜晚在修路的路段,你的車能自己繞過去嗎?小區裡突然跑出來一個「鬼探頭」的小朋友,它能剎住嗎?高架上總有不打燈就強行「加塞」的車,它能及時反應避免追尾嗎?

懂車帝高速測試場景 | 圖片來源:懂車帝
那麼,這些「高材生」們考得怎麼樣呢?說實話,成績並不理想。在高速場景,36 款車累計測試了 183 次,最終的整體透過率只有 24%。這意味著,在相對簡單的高速公路上,四個危險場景裡,就有三個是系統無法處理的。
城市道路場景的情況稍好,26 款車測試了 233 次,透過率約為 44.2%。但即便如此,也依然有超過一半的情況,需要駕駛員親自接管。
對於這次測試,它最重要的意義不是 Diss 汽車廠商,而是傳播和科普「輔助駕駛 ≠ 自動駕駛」這個核心理念。目前市面上所有的輔助駕駛,無論宣傳得多麼天花亂墜,本質上都只是「輔助」。它們是你的幫手,但絕不是可以完全託付生命的「司機」。
在過去幾年,資本和市場把「智慧駕駛」這個概念捧得非常高。我們總能聽到各種響亮的宣傳口號,「遙遙領先」、「全國都能開」、「通勤零接管」……這些話術極大地拔高了大家的期待,甚至讓很多人產生了一種錯覺——無人駕駛的時代是不是已經來了?我開車是不是可以徹底解放手腳了?
然而,懂車帝這次用冰冷的資料,告訴了我們一個略顯殘酷的真相:所有在座的各位,目前都做不到。

2014 年,極客公園創始人&總裁 張鵬作為中國第一批體驗者,參與沃爾沃自動駕駛技術道路測試 |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其實,輔助駕駛的發展,背後都是血和淚的教訓。極客公園創始人&總裁張鵬分享過一個故事,早在 2014 年,沃爾沃在國內開展了輔助駕駛的體驗,這也是國內最早開始的智慧駕駛的測試。他當時組織了自己的一批小夥伴,包括當時還未像今天這樣廣為人知的美團創始人王興、字節跳動創始人張一鳴,都曾簽下過一份類似「生死狀」的協議,承諾風險自擔。
而來自大洋彼岸的資料則更為觸目驚心。據《華盛頓郵報》對美國官方資料的分析,從 2019 年到 2023 年 6 月,特斯拉汽車在開啟其 Autopilot(自動輔助駕駛)功能時,共發生了 736 起交通事故,其中至少導致 17 人死亡。
當下,輔助駕駛進入十倍速的發展階段,自動駕駛似乎已經不是遙遠的未來。但在透過未來的道路上,依然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在這之前,輔助駕駛只是你的助手,最終的決策者和負責人,永遠是你自己。
02
重新理解智駕
在懂車帝的測試結果公佈之後,隨之而來的就是爭議。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無論是之前的冬季極寒測試,還是安全碰撞測試,懂車帝的每一次「大考」似乎都會成為話題中心。那麼,這次大家到底在爭論什麼呢?
討論最多的是,這場「考試」真的公平嗎?考題能代表全部嗎?雖然測試設定的 15 個場景都非常刁鑽,但現實中我們開車可能遇到的風險組合有成千上萬種。用這 15 道題來評判一個系統的優劣,就像用幾道奧數題來決定一個學生的整體水平,可能並不完全公平。每個汽車品牌在設計系統時,能力的側重點也可能不同。

懂車帝在一條臨時封閉的 15 公里高速上,復刻了 9 個真實的事故場景 | 圖片來源:懂車帝
同時,不同「考生」的「試卷」難度一樣嗎?這一點是爭議最大的。如果你仔細看測試影片就會發現一個問題:不同車輛在測試中面臨的具體危險程度,差別很大。比如在「消失的前車」場景中,每輛車的測試距離不太一樣,這是否直接導致了不同的結果呢?
另一個引發爭議的是排名。簡單的排行榜,雖然一眼就能看懂,傳播也快,但它很容易把一個嚴肅的安全話題,變成品牌粉絲之間的「口水戰」。
有趣的是,幾乎沒有一家車企,哪怕是排名靠前的,去主動「認領」這個成績。特斯拉副總裁陶琳在微博發文回應表示,我們不關注排名,因為任何測試、排名都是相對的、短暫的,但對安全的要求卻沒有上限。
其實,在這次測試中,懂車帝其實已經做了一些最佳化,在公佈成績的時候沒有用「1、2、3」這樣的數字排名,只是按透過率排了個順序。但即便如此,爭議依然存在。
當特斯拉的 CEO 馬斯克高調轉發這個結果時,很多人的關注點立刻就歪了。大家不再去關心「所有系統都還不夠安全,都需要使用者保持警惕」,反而開始激烈地爭論「特斯拉是不是吊打了國產車」。
雖然有很多爭議,但平心而論,懂車帝無論從規模、投入還是專業性上,在第三方評測中都已經是國內頂尖水平了。雖然在細節上還有最佳化的空間,但它最重要的意義,不是讓你從此完全信任輔助駕駛,也不是讓你徹底否定它,而是希望幫助我們建立一個客觀的認知,找到與它正確相處的模式。
那怎麼樣才是合適的姿勢呢?記住,它只是輔助,你不能完全撒手不管。只要你時刻關注路況,準備隨時接管,很多測試中的極端危險情況,本來是可以避免的。
舉個例子,可能更好理解一點。人和智慧汽車的關係,很像騎手和馬的關係。一匹訓練有素的好馬,它能自己認識回家的路,能幫你分擔很多體力,甚至在某些時刻比你反應還快。但你作為騎手,能因此就放開韁繩,在馬背上睡覺嗎?絕對不能。
你必須時刻握著韁繩,感知馬的狀態和周圍的環境。你知道它的能力邊界在哪裡,你會有預判,知道什麼情況下需要你用力拉緊韁繩,果斷介入。
我們正生活在這樣一個激動人心的時代——科技讓生活變得無比便利,但也帶來了風險和不確定性。我們沒有必要因為一次不完美的考試,否認輔助駕駛的巨大進步。關鍵是,我們要扮演好騎手的角色,這需要建立一種全新的信任模式:
信任,但要保持警惕。
這就是我們與輔助駕駛最安全、最理想的共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