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槿花一日自為榮
| 第4381期
仇英 《竹梧消夏圖》 [明]
▾ 點選收聽▾

積雨輞川莊作
作者:王維
為你讀詩:張楠 | 主持人
– 關於作者 –
王維(701—761),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唐代著名詩人、畫家。歷官右拾遺、河西節度使判官、吏部郎中、給事中等職。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
﹀
人類不快樂的唯一原因,是他不知道如何安靜地待在他的房間裡。
——帕斯卡爾
這首詩歷來被討論得最多的,是三、四句: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清朝方東樹說:“三四寫景極活現,萬古不磨之句。”的確,這實在是漂亮的句子。前一句寫畫面,後一句寫聲音。經王維之筆,陰雨綿綿的夏日,頓顯生機一片。
但我更喜歡五、六句,覺得這彷彿才是此詩的重點和中心。因為有一個在山中修持安靜的詩人王維,我們才得以看到這夏日的風景: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王維是一個安靜的詩人,特別擅長寫人在安靜時的風景,“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他還寫,“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而他的“輕陰閣小雨,深院晝慵開。坐看蒼苔色,欲上人衣來”,詩歌裡沒有一個字用到“靜”,但處處都能讓人感受到靜。
在《積雨輞川莊作》裡,王維透過觀察“朝槿”來學習如何安靜。“朝槿”就是木槿花,它的花期很短,早上開,晚上就落了。所以李商隱在《槿花》裡寫,“風露悽悽秋景繁,可憐榮落在朝昏。” 白居易也說過:“松樹千年終是朽,槿花一日自為榮。”
這麼短暫的花,在王維的眼中,正是大自然送給人感悟生命的最好禮物。人不就和木槿花一樣,朝開而暮落嗎?

如果人一生的時間壓縮到一天,那麼就不得不去思考什麼才是生命中最根本的東西。而此刻,所要做的就是找一個地方,靜靜地坐下來,不一定要在輞川,只要你靜下來,你就可以將眼前所見轉化為內心的看見。
靜是不容易的。我曾在王維專欄的第五集寫道:“哪怕在輞川一個陰雨綿綿的日子裡,王維也能過得自得其樂,閒散安逸。我們看不出這是一個其間經歷了母喪丁憂、安史之亂等重大事件的人。歐麗娟在解讀王維時,用到一個詞來形容,叫‘深水靜流’。她說,王維的境界要一直沉澱、內斂、轉化,愈積愈深,於是不再喧囂,然後你才能體悟到那餘韻無窮的情懷。而‘深水靜流’恰恰可以說明這一種情感的型別。”而葉嘉瑩則說,王維仕隱兩得,只是他外表的生活。在他內心深處,還是有很多矛盾和痛苦的,不過王維從來不把他的矛盾、痛苦很真誠地表現出來……他總是深藏不露,只表現那種可以言說的感情。王維也是一個相當複雜的人。

豐子愷 《豁然開朗圖》(區域性)
那麼如何獲得安靜呢?在詩的最後,王維寫道: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這兩句詩隱藏了《莊子·寓言》和《列子·黃帝》中的兩個典故。《莊子·寓言》裡說,楊朱跟隨老子學道。剛開始學道時,旅舍主人和客人對他都很客氣,都給他讓座;他學成歸來以後,大家就不把他當外人了,也不再讓座了,反而與他“爭席”了。

《列子·黃帝》說,有個人每日清晨與鷗鳥嬉戲,海鷗都會主動落到他身邊。然而,當他的父親建議他捉幾隻海鷗回來時,第二天海鷗就不再親近他了。
王維的意思是,放下一切算計和機心,人就能和自然、萬物融為一體,就能獲得安靜。

▎詩意的人

北京交通廣播FM103.9主持人,“聲音美容課程”創始人。信奉“寧缺毋濫”的原則,對一切於聲音有關的事情都具有濃厚的興趣。
